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消費者在關注到新車內飾時,車內的儀表盤和液晶顯示屏顯然是一個重點維度。尤其是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從記事起,就在同樣沒長大的父母引導下接觸和使用到各類觸屏電子產品,當他們有能力購買一臺汽車時,其內部的屏幕也理所應當可以觸控和實現信息的快速交互。

不過車內出現電子屏幕併發揮功能的歷史並不算長,高貴如阿斯頓馬丁這樣的品牌,早年間嘗試過為車輛引入過現在看上去十分古樸的CRT顯示屏,實際功效如何先不談,光是這個視覺效果,就很一言難盡。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梅賽德斯-奔馳在汽車設計上的功力有目共睹,但在面對科技時代時,也經歷過糾結。

以旗艦級別的S級轎車為例,從奔馳1998年推出的W220開始算起,W220上的中控屏顯示效果相當感人,功能也很單一;到了W221這一代,奔馳開始以中控屏幕作為一種視覺展開的手段,這種理念再延續到現款S級上,演化為強調科技感的雙屏設計。可以明顯看到,屏幕在汽車內飾設計中的權重和佔比越來越高。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W220 S-Class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W221 S-Class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W222 S-Class

而當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液晶屏元素滲入到汽車內飾設計當中,強如奔馳,也面臨著審美疲勞和視覺協調感上的挑戰,事實上,當雙屏特徵下放到A級這樣的入門級產品時,消費者已經不再會對此產生多少驚豔感,而奔馳還在將雙屏作為一個重要賣點進行推廣,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奔馳A級

而且並非所有汽車品牌都有奔馳一樣的好運氣,一些日系品牌到現在對於車內屏幕的使用都屬於守舊派,比如雷克薩斯,都2020年了,其部分車型的中控顯示屏清晰度和功能都可以被山寨品牌的平板電腦爆出三條街。

而另一些新品牌如特斯拉、拜騰等,為了規避缺失品牌底蘊和精密工藝的缺點,在內飾設計中更多強調是屏幕的尺寸大小,這實際上又是另一種走極端的表現。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拜騰M-Byte

拜騰M-Byte當初發佈這個搭載48寸中控大屏內飾時就爭議不斷,同時設計師還在方向盤上增加了一個屏幕,令人懷疑它是不是會分走駕駛者的注意力。

這就是為什麼當大屏設計蔚然成風時,汽車設計師這碗飯反而不容易吃了,雖然現代化汽車的一個重點功能就是信息娛樂系統,大屏幕又是其主要載體,但屏幕本身不必成為汽車內飾的焦點元素,退一步說,越是依賴大屏元素,成為經典設計的可能性越小。

起碼在自動駕駛真正實現以前,車內屏幕現在所承擔的功能,本質上還是提供清晰易讀的必要信息,承載人車之間的交互,但需要最大程度減少駕駛注意力的分散,並且當汽車設計師將電子大屏這類的扁平矩形物體融入到以曲線和雕塑感為主的傳統車輛內飾佈局環境中時,視覺上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想找到這裡面的平衡點並不容易。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特斯拉Model S

特斯拉第一次將影院式的超大屏幕放到Model S上時,我們必須承認這種設計所帶來的一流視覺衝擊力,車內大屏後來也成為了特斯拉車型的標誌性元素之一,但它是否能夠經得住時間考驗,進入經典汽車設計的行列當中呢?想必很難。

再結合一款汽車產品的生命週期來看,一輛車通常在市場上銷售的年限是5到7年,在這個這個週期內可能發生技術巨大進步或飛躍,特別是信息娛樂系統的迭代速度日新月異,設計師必須緊跟趨勢甚至預測趨勢。

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日系品牌的車內屏幕和車機系統普遍有種落後於時代的感覺了,以可靠性為第一前提的話,新技術和新設計理念的投入就有限得多。

但如果設計師一旦找到了屏幕技術和優雅視覺效果之間的解決方案,消費者和市場是永不滿足的,他們會要求更新、更刺激的新鮮事物,這是一個幾乎無解的問題:在車輛設計定稿之前,電子大屏的形象和功能會一直有種永遠跟不上需求的吃力感。

考慮到一輛新車的開發本身需要四到五年,汽車品牌如果不過分追求車內屏幕和交互技術,至少可以在美觀度上進行努力,同時消費者也過了「給一塊大屏就急著掏錢」的原始階段。

近兩年也誕生了一些不錯的「新時代內飾設計」。比如保時捷Taycan,車內同樣充斥著大量的屏幕,但在觀感上傳遞給消費者的感覺在於:它是經過大量時間推敲和考慮的產物,態度首先就擺得很正,其車內仍然延續著傳統佈局形式,但這麼多年流傳下來的設計精華不是說丟就丟,Taycan明顯要比特斯拉、拜騰等更符合人體工學,而不是單純地堆疊屏幕元素。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保時捷Taycan

捷豹路虎銷量業績不太如意,不過設計水準一直在線,從星脈開始,路虎車型的儀表盤、中控臺等區域的實體按鍵數量大幅減少,幾乎都被液晶屏所取代,打造出了視覺效果簡約且高檔的內飾。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路虎星脈

Taycan和星脈都屬於非常新的作品,如果把時間線往前推一點,奧迪第三代TT算是內飾設計新舊理念完美融合的作品之一。即便這款車已經來到了產品生命週期的中後期,但奧迪的虛擬座艙理念現在仍然倍受推崇,它既可以為駕駛者提供及時、清晰的信息,加上液晶儀表比傳統儀表盤更佳的顯示效果,同時也極大提升了駕駛愉悅感。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奧迪TT

當然,除了這些優秀案例以外,還有一個不安分的品牌,宣佈以後車裡不會有中控大屏,各位請悉知。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正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輛阿斯頓馬丁一樣,當內飾設計引入液晶屏幕元素之後,保鮮期會明顯變短。不久之後,類似曲面屏、摺疊屏等元素將很快進入汽車內飾的設計範疇中,這對於那些有美學追求的內飾設計師而言,是一個好兆頭。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汽車內飾演變:大屏幕的紅與黑

也許馬自達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未來的人車交互並不一定要通過大屏來實現,現在語音識別技術已經不新鮮,眼球追蹤技術也在路上,然而技術的可能性越大,設計師進行合理判斷的重要性就越凸顯。畢竟設計永遠是集功能與美觀於一體的藝術,如何區分哪些技術真的有用還是花裡胡哨?哪些技術是看起來很刺激但實際上很危險,標尺都握在設計師手中。

好的汽車設計不是可以做什麼,而是應該做什麼,雖然一切進步都需要在不斷變革當中實現,但並非所有的改變,都稱得上是進步。

撰文|袁夢泉

圖片|網絡

審校|蘭青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