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黃河大梯子崖,位於山西省河津市,石門與龍門之間,過錯開河和禹門口千米,在黃河岸邊的懸崖峭壁上,遠遠的便看見有一條宛如“之”字型的石梯,彷彿從山頂懸垂而下,故名梯子崖。山體岩石有二三百米高,形如斧劈,陡峭險峻,一側懸崖臨空一側緊貼崖壁與龍門山口連為一體。崖路呈之字型旋繞而上與山下公路呈垂直狀態。石階寬兩米有餘,高20-30釐米不僅可行人,亦可通騾馬。為純人工在山體外層開鑿的“之”字形階梯,共365個臺階。壁上鑿痕雖歷經風雨,但清晰可辨。正所謂,刀削斧砍,琢跡尚存,著實讓人驚歎。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歷史上,國與國之間多以河為界。梯子崖位於晉陝峽谷東邊,屬重要的邊關地帶。此地方圓不足十平方公里範圍內,北魏時曾有三座古城,分別為雲中城、倚梯城、萬歲堡,都是屯兵之所,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沿山崖攀行,在石梯險峻之處有古代武士塑像。他們全副鎧甲,手持長矛,威武雄壯地矗立在山前,彷彿在告訴遊人,這裡曾是古代兵將鎮守所在。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據史料記載,黃河大梯子崖最早可追溯至1600年前的北魏時期。《魏書》卷7下《高祖紀下》載:“(太和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幸龍門,遣使者以太牢祭夏禹。癸亥,行幸蒲坂,遣使者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詔修堯、舜、夏禹廟。”另據民國版《鄉寧縣誌》“山川考”記載:倚梯城,百一十里,西絕壁百餘丈,在黃河大梯子崖上。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當地民眾之間有個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相傳大禹治水到石門附近,準備將河道向西開鑿。王母娘娘巡遊發現後,連忙派出大雕前來點化,“錯開河,錯開河,往西不如向東挪。”大禹識得鳥語,連忙停工,率領隨從翻山越嶺考察地形,隧將河道東移,鑿開了龍門。錯開河因此得名。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現在大梯子崖的巖壁上,還能看到一個赤腳印,長約一尺有有餘,足紋清淅,與真人腳印一般無二。當地相傳其為大禹所留。此“腳印”是否為大禹所留,已經無法考證,但禹鑿龍門的豐功偉績卻千古永存!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在山體的崖壁鑿有一個石窯是觀音佛龕。上刻“慈航普度”兩邊的對聯為“雲梯萬丈天台近,雪浪千層紫竹通。”乃是過往民眾感道路艱險,祈求菩薩保佑道途平安之處。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攀到山頂後。極目遠眺可看見黃河上有一處狹窄河道,相傳那便是鯉魚躍龍門的地方。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絕壁上的天梯-魚躍龍門之處-黃河大梯子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