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戰敗危機的德國,為什麼很快又成為二戰的發起國?

大馬哈魚12


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是其再發動戰爭的根源。一是德囯人對於一戰失敗的復仇心理,二是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的猖獗,三是德國日曼民族盲目自大的優越心態,四是德國人具有的一種民族征服心理,五是自感自身具有強大的尖端的科學技術與生產力水平。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好戰必亡的哲學理論。


南疆軍旗


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最終勝利而結束。時隔21年的後的1945年9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再次發動戰爭。

一戰後德國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軍隊人口被嚴格控制在10萬人,並嚴禁有重型火力裝備。禁止裝備空軍。不得擁有海軍,船艦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萬噸噸位的戰列艦,不準擁有潛水艇。在領土和經濟方面,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也被瓜分。德國成為了一個被“閹割”的國家。

為何短短20年,德國迅速成為世界強國,並有能力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戰結束後,德國面臨著2698億金馬克的戰爭賠款,相當於9.6萬噸黃金。為償還戰爭賠款,德國大量發行國債,馬克貶值嚴重,導致通貨膨脹。伴隨著大規模的裁軍,和輕重工業的萎縮,德國的失業人口飆升,整個國家萎靡不振。

希特勒上臺之後,用政府力量強勢干預經濟,重新整合企業,興辦工廠,解決了大量人口就業的問題,大幅度興辦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業生產,抑制住了德國農業人口外流的趨勢,德國從1933年希特勒上臺前高達20%的失業率,到了1938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了0.95%。1938年,德國的鋼產量達2330萬噸,居歐洲第一位。

希特勒為恢復國家經濟,花樣百出。剝奪猶太人資產,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企業國有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重整軍備。1932年,德國的軍費支出為6.7億馬克,約佔當年國家總支出的十分之一。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備戰期間,德國全部備戰支出在400億馬克以上,約佔同一時期國家預算總支出的五分之二。鉅額的軍事訂貨使德國壟斷資本集團獲得了高額利潤。

而德國的經濟迅速崛起,也離不開英美兩國的縱容。當時的法國想做歐洲大陸的唯一霸主,而英國作為歐洲“攪屎棍”自然對德國不會太過打壓。而美國一直想謀求世界霸主的地位,更是給德國提供鉅額貸款。一戰時,英法等國向美國申請了貸款,戰後英法向德國索要賠款,以償還美國的貸款。而美國戰後又向德國提供鉅額貸款,幫助德國賠款。德國向英法等戰勝國賠款後,英法又拿這筆錢償還了美國的貸款。美國沒花什麼錢,卻讓德國經濟快速增長。

後來全球範圍的爆發經濟危機,誰都不好過,全球各個國家都忙這恢復經濟,沒工夫管他。而德國偏重軍事發展,二戰前期德國的赤字危機已經非常嚴重,政府面臨破產,只能發動戰爭,和其他國家爭奪資源來緩解經濟危機。


班副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首先小果想說的是,大部分一戰後的德國人並不承認自己是戰敗國,其次德國之所以會再次發起戰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英美法的身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生主要原因在與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殖民地利益的分配上產生了嚴重分歧,並且在歐洲這個遍地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土地上本身之間所存在的矛盾。比如俄國和奧匈帝國之間的領土問題,法國和德國在普法戰爭之間的遺留問題,英國和德國在權力爭奪上的問題等等,這些都促進了歐洲各國之間相互結為盟友,一起對抗共同的敵人,比如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結盟,法國和俄國的結盟,這一軍事同盟的出現成了歐洲兩大陣營相互衝突的導火索,隨著意大利,英國,美國,奧斯曼帝國的加入,終於爆發了終極大戰!

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為何在一戰失敗後,迅速推動了二戰的發生呢?

一,德國人為何不承認自己在一戰的失敗

德國屬於一戰時期同盟國陣營,在英法美等協約國的共同打擊下,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被迫投降。但是德國人為何不承認自己是戰敗呢?這個原因大概就是德國在戰爭後期,統治者威廉二世迫於協約國的巨大壓力,拋棄了德國獨自跑路了,意大利作為同盟國的一員在戰爭開始之初轉投了協約國的懷抱,奧匈帝國則在後期退出了戰爭,君主的逃跑和盟友的背叛,使得德國獨自面對20多個協約國的進攻,功虧一簣的德國人在心裡肯定是不服氣的,認為這是協約國對德國的無恥的瓜分。

二,一戰失敗後的德國

一戰結束後,協約國主要成員國匯聚凡賽爾簽訂了凡賽爾條約,同時就戰後對同盟國的索賠,也就是分配利益達成了統一,德國現在成了案板上的魚肉,在揹負了鉅額的戰爭賠款外,德意志帝國原來的疆土被肢解,波蘭被英法扶持重新復國,獲取德國土地的同時,控制了但澤地區,隔斷了東普魯士,大大削弱了德國的實力。戰後的德國可謂哀鴻遍野,工業基礎被摧毀殆盡,大量的失業人員無處安頓,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的德國人心中充滿了對英法的仇恨,在凡賽爾中體現的條約內容,被德國人看成了恥辱。

三,希特勒上臺後的德國

整個德國瀰漫著一種憤怒和悲哀的情緒,聰明的希特勒正是看到了德國目前的處境,所以大肆拉攏政府官員,在民間鼓吹自己有辦法解決德國人的困境,直到希特勒登上了總理的寶座,在前期試行的一系列經濟措施,極大的刺激了德國的工業,希特勒積極打開外交局面,前往歐洲各地進行遊說,對德國的恢復元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大肆修建鐵路和工廠,就業崗位的增加也讓德國人看到了希望,此時的希特勒得到了德國民眾的信賴,為以後發動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二戰發起的幫兇是英美法

蘇聯在爆發了十月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政策逐漸被共產主義所替代,在遍地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歐洲,共產主義成了所有人的公敵,以英法等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發起了共同抵制和孤立俄國的政策,但是隨著俄國共產主義政權的穩定,逐漸有向外爆發的趨勢,英法等國正是看到了潛在的威脅,所以在扶持波蘭復國後,決定重新恢復德國的軍事實力,並且加大對德國的貸款和工業建設,用德國遏制俄國的發展是英法等國共同的願望。這也是德國可以快速組建軍隊和擁有眾多工廠的原因,這些在二戰初期,有效的幫助了希特勒可以快速佔領和摧毀敵方的國家。

總結:德國正是在英法等國的扶持下得以快速成長,但是他們昭然若揭的陰謀也被希特勒看在眼裡,在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中,英法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選擇性的遺忘了凡賽爾條約中的條件。英法的縱容被希特勒當做了默許,禍水東引的英法永遠也不會想到,正是他們自己親手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詩涵果果解史


一切戰爭都是為了利益。

一戰結束,德國意識到戰鬥力的重要性,不斷髮展科技、軍工,招攬眾多科學家為他所用,著名納粹組織就是代表。什麼飛機,大炮,坦克,機槍等等,都是當時頂尖武器,德國面積不大,資源匱乏,造這麼多武器裝備沒有資源啊,就得想方設法到別處撈點,又不能無故發起戰爭,就在周邊收攏小弟,小弟受欺負了就有理由出手了,後來不斷自我膨脹,想把勢力擴展到蘇聯,想佔領歐洲大部分土地,最終由於希特勒在軍事上的指揮失誤,斷送了德國強大的後勤力量,前線接連潰敗,成為戰敗國。


雙環數控


一戰德國是戰敗了,但德國工業體系仍然是完整的,教育和科技仍然是完整的,戰敗只是傷了德國的皮,但沒有傷到德國的骨。德國只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就養好了一戰的創傷,重回歐洲第一強國的地位,它再也不能容忍一戰失敗,給德國帶來不合理的架構。


無所謂213478592


一:復仇

二:經濟高速發展實力大增。

三:希特勒


八桂美


大亂大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