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九層妖塔,為何挖剩七層就不敢繼續了?

社會有點叫人無奈


九層妖塔就是考古學家發現的血渭一號古墓,該古墓位於青海省海西自治州。這片墓葬群屬於唐代早期吐谷渾王室墓葬,吐谷渾王國是當時連接中原和吐蕃的咽喉。吐谷渾王國持續了350年,因此才有如此壯觀的墓葬群。

為什麼考古學家只挖了兩層呢?當年更是有因為遇到了詭異事件才停止挖掘,難不成真的是妖樓嗎?考古學家之所以只挖兩層,是因為這兩層,曾經被軍閥和盜墓賊光顧。

該墓葬群被考古學家挖掘後,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文物。而這些文物並不是那些軍閥和盜墓賊看重的,他們看重的是墓裡的金銀珠寶。對於那些文物,他們都懶得動了。因此,考古學家決定對墓葬群進行保護,這樣既可以避免盜墓賊的洗劫,也可以對考古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對歷史的研究有著重要作用。

在保護墓葬群的同時,考古學家還擔心考古技術的不成熟,會對該墓的挖掘造成損壞,當時還沒有辦法確保出土後的文物可以獲得最佳的保存。因此,不繼續挖九層妖塔並不是傳說中的那樣遇到了什麼妖魔鬼怪。


愛麗說史


電影《九層妖塔》播出後,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被這座神秘的高塔吸引。電影有的是虛構的,有的是根據事實改編的,而這部電影看起來荒誕神秘,但其實確實是根據現實改編的,也就是說,現實中確實有這樣的塔,而且也遭遇過盜掘。

現實中,在青海省的都蘭縣,存在著一群古代的墓葬,周圍共有兩百多個墓穴,而且都被盜過國際上把這個古墓群稱之為“熱水古墓”。



在這個墓群的中心地帶,有一個很高的墓葬,高約33米,長55米,是一個真正的龐然大物,從外來看,確實像極了一幢高樓,被稱之為血渭一號大墓。


這座大墓看起來和我們平常見到的墓葬很不一樣,它的下面有石頭砌成的地基,而往上的部分,都是由規則的石頭和厚實的柏木搭建而成,石頭在外碼放一圈,然後裡面再用柏木圍起來。

這座大墓對柏木的選用極為考究,尋常的柏木生長百餘年,也就碗口那麼粗細,但是這裡用的柏木,居然很多都是是超過六十公分的極有年份的材料,更可貴的是,這裡的柏木不單都很粗壯,而且都是統一的厚度,能夠找到、使用這麼多粗細相同的柏木,那就說明墓主人身份必然極為顯赫。此墓從上到下,每隔一段就會有一截由柏木搭建而成,這樣的結構共有九處,所以這個塔,又被叫做九層妖塔。


為什麼要說它“妖”呢?這個不是像電影裡面那樣,裡面真有妖孽存在,現實世界是沒有這樣事情的,之所以被叫做妖塔,是因為在當地藏民口中,這個塔是不祥的代表,接近它會不吉利,所以在藏民世代相傳的言論中,這個塔被認為裡面是有妖怪的,這也許是古代墓主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墓葬不被盜掘,所以才散步了這樣的謊話,來嚇唬後世人。

不過這種唬人的話,會嚇壞膽小的人,但是對於那些瘋狂的盜墓賊,這些傳說根本不足為慮,所以在上世紀相關部門注意到這裡的時候,周圍200多個墓葬早已被盜掘一空了!中間的這座九層妖塔也被盜了,不過大墓太結實,盜墓賊只挖開了兩層。專家們在知道此墓被盜後,立刻組織人手,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

不過不久考古工作者就發現,其實裡面問題不大,盜墓賊只是挖開了兩層而已,下面可是還有7層呢!在工作人員清理被盜兩層的時候,驚訝地發現裡面居然還剩下了不少文物,原來盜墓賊只顧著拿那些看起來值錢的東西,但是對於剩下的東西並沒有在意。工作人員收拾好以後,居然找到了不少很有價值的東西。但是他們最終並沒有把整個大墓給挖開,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並不是怕有什麼妖怪,而是此前沒有挖掘過這種大墓,萬一貿然打開,裡面的文物缺乏足夠的保護措施而被毀壞,那以後就沒機會研究這些珍貴的文物了。

值得一提的是,該墓被盜的時候,就在上世紀最後的幾年裡,盜墓賊確實因此大賺一筆,然而就在18年夏天,盜墓賊居然被抓捕歸案。時隔多年,當年丟失的文物能否被尋回?似乎還是個未知數。


小鎮月明


《鬼吹燈》中九層妖塔的原型,是位於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熱水鄉的“血渭一號大墓”。熱水存在著一個龐大的古墓群。在近年來的搶救性發掘進行之前,這裡一直被考古學界猜測為古代藏族高級貴族的墓葬群。但是在當地民間,則一直有傳說這座大墓裡有妖怪,是一個有妖怪的高樓,所以他們稱它為“九層妖塔”,是一處有禁忌進入的神秘墓葬。

2017年11月,古墓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盜掘了古墓的一、二兩層,共盜掘文物400餘件。2018年3月,20餘人組成的盜墓團伙被青海警方摧毀,被盜文物悉數追回。

然後考古學家們進入了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血渭一號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的大墓,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血渭一號大墓在修建的時候,用一層柏木夾一層四五十釐米高的石頭,然後層層疊起,如同蓋樓一般。它從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層之多。正因為如此,被當地農牧民稱之為“九層妖樓”。

考古發掘證實,它屬於唐朝早期的吐谷渾王室墓葬,而且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谷渾墓葬。墓葬裡出土了古代蒙古皮靴、古藏文木牘、絲綢等珍貴隨葬品,還有陪葬的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餘具。

出於對文物的保護,在對古墓的一、二兩層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完後,就不再挖掘,決定待條件成熟後繼續挖掘。這是考古發掘的基本原則,即只進行搶救性發掘和被動發掘,而不是像玄幻小說那樣真的挖出什麼了不得的恐怖事物。


毛劍傑


九層妖塔,對於愛好探險與尋寶的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特別隨著近幾年盜墓探險題材小說的風靡一時,九層妖塔的“妖名”更是言猶在耳。九層妖塔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位於青海藏族自治州熱水鄉的一座特大古墓,被稱為“血渭一號大墓”,是我國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葬屬唐代早期吐谷渾王室墓葬,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谷渾墓葬。九層妖塔,物如其名,小說中以九層擬其為塔,現實中的它也十分巨大,也分九層。

歷史記載其為血謂一號大墓。在歷史與考古學家眼中,這座古墓的歷史研究價值舉足輕重,為保證其完整與安全性,現實中的“九層妖塔”也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區。 九層妖塔自發現到如今也有不少日子了,但考古界專家對其瞭解依舊甚微,這是因為對於九層妖塔的挖掘與開發工作也僅僅只進行到了第二層,就好像冰山一角,廖若晨星。

而至於原因,卻眾說紛紜,版本眾多。據當時發掘史料記載,當時墓葬挖掘過程十分的艱難,墓葬的每一層都有現代三層樓房一般的高度,並且每一層的格局構造也與眾不同,說與以往的墓葬發現有天壤之別也不為過。

更加神秘的是,挖掘出土的物件也使人匪夷所思。在墓葬前兩層的墓葬挖掘清理過後,考古學家們發現挖掘出土物多以動物乾屍為主,據當時統計,有大約700多具,並且動物品種大多稀有珍貴,還有著許多屍體且不為人知。

這件事在當時“孕育”了許多的傳說與流言,很多當地人認為這些動物屍體有些聞所未聞,便認為這些屍體是妖邪之物,寓意不詳,且認定這座墓葬是用來鎮壓這些妖物,萬萬不能破壞的。再加上挖掘過程中各種詭異事件的流傳,九層妖塔的兇名便是由此“孕育而生”的!考古挖掘進行到中期後,當地人由於害怕對妖塔的考古挖掘會帶來不詳之災,當地多次發生騷亂,以企圖阻止考古工作的繼續進行,這給當時的考古工作造成巨大的不便,忌於輿論的壓力,當時的考古挖掘幾經終止,進展緩慢,最終只好無奈停止,這可能是對於九層妖塔挖掘工作只進行到第二層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一切還要從吐谷渾王朝的興亡說起。想必大家都熟悉一心復國的慕容復吧。這個吐谷渾的建立者跟他是一個祖先,燕國的祖先是鮮卑人慕容廆,其子慕容皝建立了前燕。而慕容皝的伯父就叫慕容吐谷渾,因為他是庶子,繼位的弟弟容不下他。他也就攜帶一些部族士兵,背井離鄉一路向西。在甘肅臨夏一帶,擊敗部分羌族而獲得了一塊據點。其孫葉延就開始了向今天的青海省發展勢力,被將國名改為吐谷渾。此後吐谷渾不斷壯大,並和當地的羌族相融合,而且他們歷來受到中原王朝的影響。其墓葬除了有中原墓葬厚葬外也有融合了中西方一些特點。

其王陵貴族墓葬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層又一層地墓葬,除了有珍貴的各種文物、珍寶、絲織外,還有大量的動物殉葬的骸骨。吐谷渾在唐龍朔三年,被強大的吐蕃所消滅,其部分餘部奔赴唐朝涼州,唐朝命為安樂州。福垊猜想大概沒有逃亡的吐谷渾的餘部,擔心吐蕃會侵犯褻瀆他們的藏有數不盡寶藏的古墓吧。他們也就不停地宣揚此處有妖怪。而吐蕃民眾也擔心他們的仇恨和報復,就把這些人給妖魔化了。對於吐谷渾臣民有九層妖塔的傳說也就更加妖魔化了,這裡對吐蕃人來說曾經是個禁地。以至於後來在《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小說和《九層妖塔》影視裡就以它為原型創作出魔幻恐怖的九層妖塔來了。

難道真的是有妖怪?不,哪裡有什麼妖怪?考古專家挖了兩層,是因為這兩層,曾被軍閥和盜墓賊光臨過。不過,這個真不是孫殿英乾的。而是孫殿英的仇人,青海王馬步芳乾的。他曾經帶兵在墓中,洗劫了兩天。這些珍寶,對於壯大他的軍事勢力,怕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吧。甚至來說,是四馬拒孫成功原因之一吧。因為馬步芳開了個口,後來那些神馬摸金校尉的小盜墓賊也時不時的摸兩個。

而對於沒有被馬步芳和小盜墓賊染指的更深的墓葬,考古學家決定不再發掘,而是派人好好保護。您想啊,被盜墓賊和馬步芳洗劫後還有這多文物,而更深的墓葬據考古學家研究會有更多更好更珍貴的珍寶文物。考古學家擔心技術不成熟,一旦發掘出來,怕出現定陵的悲劇。根本不是一些人傳說的在發掘過程中遇到什麼妖魔鬼怪而放棄的。


旁門左道


九層妖塔,對於愛好探險與尋寶的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特別隨著近幾年盜墓探險題材小說的風靡一時,九層妖塔的“妖名”更是言猶在耳。

但讓人使人難以置信的是,九層妖塔它並不是小說家們天馬行空的空想產物,它是基於現實的實物加上懸疑恐怖元素的渲染從而相應而生的。九層妖塔它並不只存在於傳說與小說中,它在現實中真實存在。

九層妖塔,物如其名,小說中以九層擬其為塔,現實中的它也十分巨大,也分九層。九層妖塔位於現青海界內,它是我國考古學家於1996年在青海都蘭古墓群裡發現的一座特別特殊的古墓,經專家考證,這座古墓屬於初唐吐古渾王室墓葬,也是我國考古史上發現的首座關於吐谷渾王朝的墓葬,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引起了一片轟動。

歷史記載其為血謂一號大墓。在歷史與考古學家眼中,這座古墓的歷史研究價值舉足輕重,為保證其完整與安全性,現實中的“九層妖塔”也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區。

九層妖塔自發現到如今也有不少日子了,但考古界專家對其瞭解依舊甚微,這是因為對於九層妖塔的挖掘與開發工作也僅僅只進行到了第二層,就好像冰山一角,寥若晨星。

而至於原因,卻眾說紛紜,版本眾多。據當時發掘史料記載,當時墓葬挖掘過程十分的艱難,墓葬的每一層都有現代三層樓房一般的高度,並且每一層的格局構造也與眾不同,說與以往的墓葬發現有天壤之別也不為過。

更加神秘的是,挖掘出土的物件也使人匪夷所思。在墓葬前兩層的墓葬挖掘清理過後,考古學家們發現挖掘出土物多以動物乾屍為主,據當時統計,有大約700多具,並且動物品種大多稀有珍貴,還有著許多屍體且不為人知。


這件事在當時“孕育”了許多的傳說與流言,很多當地人認為這些動物屍體有些聞所未聞,便認為這些屍體是妖邪之物,寓意不詳,且認定這座墓葬是用來鎮壓這些妖物,萬萬不能破壞的。

再加上挖掘過程中各種詭異事件的流傳,九層妖塔的兇名便是由此“孕育而生”的!考古挖掘進行到中期後,當地人由於害怕對妖塔的考古挖掘會帶來不詳之災,當地多次發生騷亂,以企圖阻止考古工作的繼續進行,這給當時的考古工作造成巨大的不便,忌於輿論的壓力,當時的考古挖掘幾經終止,進展緩慢,最終只好無奈停止,這可能是對於九層妖塔挖掘工作只進行到第二層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從考古學術方面分析,九層妖塔墓葬據今年代過於久遠,且墓葬形式結構與以往大不相同,對考古學術意義重大。


再說當時國家的歷史背景下對於考古挖掘技術掌握並不成熟,加上之前定陵挖掘過程中因為文物保存技術與考古挖掘不成熟造成的大量珍貴文物的損毀,使當時考古學家們害怕九層妖塔的繼續挖掘會重蹈定陵的覆轍。所以九層妖塔考古挖掘工程才進行到了第二層便停止了。同時,這也是官方對於九層妖塔考古挖掘終止原因的唯一正面回應。


用戶4250714300032


在青海的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有一座古代大墓,屬於唐代早起吐谷渾的墓葬,也是青海吐蕃古墓群裡最為壯觀的一座古墓,,他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九層妖塔”,現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層妖塔”聽著名字有有點恐怖,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那就要從這座墓的主人說起了。根據墓葬的大小來判斷墓主人應該是屬於吐谷渾王室成員,他們曾經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但是隨著唐朝和吐蕃的崛起,他就夾在了這兩個大國之間,雖然是這樣,吐谷渾當時也有著大片的土地,也可謂是雄霸一方。

但是這個建立了三百多年的汗國卻也避免不了被滅國的命運,主要源於吐谷渾的戰略思想沒有樹立好。按照當時在兩個大國中間的局勢而言,應該要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至少要選擇一方作為聯盟才行。但是吐谷渾自我感覺良好沒有這麼做,在隋朝的時候就經常侵擾邊境,觸怒隋朝,發動了兩次征伐吐谷渾的戰爭,設置了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個郡。但是在隋朝末年的時候,趁著中原混亂,吐谷渾有收復故地。

唐朝建立,可吐谷渾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開始侵擾唐朝的邊境,在唐朝的攻伐下,吐谷渾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國力大減。吐蕃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黃雀,出兵徹底消滅了吐谷渾。

“九層妖塔”大概就是因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害怕逝去的吐谷渾人有一天來報復他們,所以才這麼叫的吧!1966年考古發掘的,南北向,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有著“東方金字塔”之稱。墓堆下有三層泥石混合夯築而成的圍牆,墓冢自上而下每隔一米就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的柏木,共有九層,所以也應了“九層妖塔”的“九層”。

隨著古墓群的名聲越來越響,也被越來越多的盜墓賊盯上了。雖然考古人員也進行大量的發掘工作,但是對於一個有如此久遠歷史的寶藏,所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至今,對於這座古墓的考古工作也只是搶救性發掘,也就是收拾盜墓活動所留下的殘局。

那為什麼考古人員只對這座古墓發掘了兩層呢?一是因為盜墓活動破壞了兩層,所以先就行了搶救性發掘,而周邊其他古墓也需要人手就行搶救,所以其餘七層還未來得及發掘;而是因為這座古墓奇特的構造,再加上又主要是木質結構,從下到上建造很容易 ,要是從上往下進行發掘就有一定的難度了,或許是還沒有合適的發掘方案吧!

總是這一座有著重大研究價值的古墓遲遲沒有被髮掘是很遺憾的,我相信以後考古人員們一定會對它進行大量的考古發掘工作,讓塵封的歷史再重見天日!


人物殿堂


九層妖塔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一處古代墓葬建築,它位於我國青海省的藏族自治區境內,是一座吐谷渾貴族的高規格墓葬。由於年代久遠、文化斷層等原因,考古學家對這個古墓的挖掘並沒有到底,而是隻挖了七層就沒有再往下挖了。

不過,讓“九層妖塔”在國內變得聲名鵲起還是源於網絡作家天下霸唱(張牧野)的那一部著名小說《鬼吹燈》。在《鬼吹燈之崑崙神宮》的原著中,作者特意描繪了男主角胡八一等人遭遇詭異莫測的“九層妖塔”和“雪山金身木乃伊”的故事。

就這樣,九層妖塔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並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不過這都是小說根據劇情需要虛構出來的。而真正的九層妖塔其實是一座古代墓葬建築,其墓葬中也沒有所謂的“雪山金身木乃伊”。

九層妖塔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據資料記載,這座墓葬建築最早是在1996年被發現的。後來經過專家確認,這是遊牧民族吐谷渾人的墓葬建築。吐谷渾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遊牧民族,曾在青海境內建立過政權,後為吐蕃王朝所滅,後逐漸淡出歷史的記載。


(6世紀後期的中國境內各政權)

讓人覺得詭異的是,這座奇特的墓葬建築是用柏木加石頭重複疊加起來的,再加上當地有一些恐怖的藏族傳說,故此這裡被稱為“九層妖塔”。專家在墓葬中除了發現有大量的文物以外,還出土了大量用於陪葬的動物遺骸,比如牛、馬、羊等,足足有數百具,可見墓主人身份是非常尊貴的。


但對於這座墓葬建築的勘測工作其實只進行到第七層就停止了,後來有藏民傳言說這項考古工作因為觸動了古墓內的妖魔而被迫停止,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考古專家之所以放棄繼續挖掘主要是有其他原因的。因為這座古墓長期深埋於地下,越向下探索就越困難,相應的氧氣濃度也越低。出於對考古人員的安全考慮,所以團隊沒有再繼續往下了。此外,考古學家們對於神秘的吐谷渾歷史和文化知之甚少,沒有必要急於挖掘這座古老的墓葬。等到將來準備充分了,再全面地勘測挖掘九層妖塔也不遲,這就是九層妖塔停挖的原因。


世界人文通史


《鬼吹燈》是一部盜墓尋寶小說,是一部極為經典的懸疑盜墓小說,摸金派的不傳之秘為“人點燭,鬼吹燈”,意思是進入古墓之中,要在東南角點燃一根蠟燭才能開棺,如果蠟燭熄滅要迅速退出,不可取一物。小說中所寫的“九層妖塔”還被拍成電影,而在現實中還真的有一座古墓被稱為九層妖塔。

現實中的九層妖塔

這座古墓叫血渭一號,位於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熱水鄉,在1996年被發現,是青海都蘭古墓群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墓葬,墓葬是屬於唐代初期吐谷渾王室墓葬,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從正面看象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1700多年前,在今天的遼寧彰武、鐵嶺一帶,生活著中國古代民族鮮卑族的慕容部落,吐谷渾是這個部落首領涉歸的庶長子,統率著1700戶部眾,而嫡出的慕容廆在16歲時繼承了可汗之位,公元284年,慕容廆與吐谷渾兩部的馬群在草場上馬鬥,兄弟兩為此發生了爭執,吐谷渾一氣之下,帶著部眾向西遠徙,他們跑到古代一個叫枹罕的地方,就是現在甘肅省臨夏縣附近地區,這個馬上民族在這裡發展壯大,統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國家,由此成為了一個新的民族和國家,到吐谷渾孫子葉延的時候,以吐谷渾為國號和族名。

吐谷渾國到唐朝時期分成東西二部,西部吐谷渾先降伏於吐蕃,到了公元663年,吐蕃向甘青地區擴張,東部吐谷渾也為吐蕃所滅,吐谷渾至此滅亡。


血渭一號古墓被稱為九層妖塔,是因為這座墳墓在修建時受到漢代王室墓葬黃腸題湊形制影響,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框形結構,黃腸就是去皮後的柏木,吐谷渾人建的血渭一號大墓則是用一層柏木夾一層四五十釐米高的石頭,然後層層疊起,如同蓋樓一樣。血渭一號古墓從上而下,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一共有9層,一律為粗細相當的柏木,穿木的鋪設是上面細且短,下面粗且長,關於這座古墓,在當地人之間也流傳著一些不吉利的傳說,認為是“有妖怪的高樓”,因此被稱為“九層妖塔”,而建造這種大墓,至少需要一萬人耗時一年才能完成。

考古隊為什麼只挖掘了兩層

考古隊發現血渭一號大墓後,這座“九層妖塔”就被定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考古隊對這座大墓進行了發掘,只發掘墓葬的一、二兩層,在第一層發現了陪葬的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多具,在第二層出土了大量的隨葬品,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牘、金飾和大量的絲綢,出土的絲綢質地良好,圖案清晰,色澤鮮明。

考古隊發掘兩層後就停止往下,是因為當初發現血渭一號大墓的時候,已經有被盜的痕跡,血渭一號大墓周圍有許多小古墓,數量多達200多個,全部被盜掘,自從1955年定陵被郭沫若等人開挖後,得到了一個慘痛的教訓,出土的文物沒有技術保護和保存,很多文物出現碳化黑化,化成了灰燼,所以挖掘古墓只能是進行搶救性的發掘,不準主動發掘,考古隊發掘第二層後,發現下面的墓層沒有被盜的痕跡,因此停止了發掘工作。

“九層妖塔”的墓葬構築形式和風格,在考古發現中絕無僅有,由於血渭一號古墓構築分為好幾層,越往下挖掘越難,危險係數越高,層與層之間沒有通道,繼續深入很可能對考古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傷害,考古隊對這種墓葬不熟悉,這座大墓又是木頭與石頭相結合,冒然深挖的話,很有可能造成坍塌,破壞了整個墓葬結構,更加不利於保護文物和清理。

至於說當地人流傳的考古隊在進行考古挖掘時,有各種詭異事件發生,因此停止了繼續發掘,這種說法也只是一種傳說,真實的原因應該還是當前的技術不夠發達,和不準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規定吧!


歷史紅塵


九層妖塔,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這就是一座在盜墓小說和影視劇中出現的古代巨型墓葬。而在現實世界中,還真有這麼一座被稱為“九層妖樓”的古代巨型大墓。只不過,這座墓不是在地下,而是位於地上。

九層妖樓位於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是唐代吐谷渾王族的墓葬。九層妖樓周邊還有大大小小200餘座小墓,合稱熱水古墓群。九層妖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古代墓葬,因此被稱為“血渭一號大墓”。

歷史上的吐谷渾

吐谷渾原本是晉代慕容鮮卑部落的一支,首領名叫慕容吐谷渾。吐谷渾部的名稱也由此而來。慕容吐谷渾有一個異母弟弟名叫慕容廆。慕容廆是慕容鮮卑的頭領,帶領慕容鮮卑先後擊敗了宇文鮮卑與段氏鮮卑,統一了鮮卑,後來自稱鮮卑大單于。慕容廆的兒子慕容皝在五胡亂華時期,建立了前燕。《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天天要復興的大燕,就是由鮮卑慕容氏在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的燕國,並非戰國七雄中的燕國。

283年,慕容吐谷渾因為與自己的異母弟弟慕容廆產生矛盾,主動離開,率領自己的部族向西遷移到達了內蒙古的陰山區域,後又南下到達了甘肅、青海以及四川西北部地區,並長期居住並統治了這裡的部分區域。

唐朝初年,吐谷渾趁唐朝建立不久,大舉入侵唐朝邊境。635年,吐谷渾軍被唐太宗李世民派兵擊敗,吐谷渾成為了唐朝的藩屬國。638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以吐谷渾王阻撓他和唐朝和親為由,發兵攻打吐谷渾。663年,吐蕃徹底佔領了吐谷渾全境,吐谷渾滅亡。唐高宗派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帶兵保護遷入唐境的吐谷渾殘餘勢力。

670年,吐蕃入侵唐朝,高宗派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掛帥,率十餘萬唐軍攻打吐蕃,並試圖讓吐谷渾復國。結果,薛仁貴在大非川之戰中慘敗,吐谷渾復國失敗,吐谷渾殘部遷入唐朝內部。

九層妖樓的佈局

吐谷渾具有300餘年的歷史,而且位於古絲綢之路青海道的幹線之上,是重要的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因此,吐谷渾的王族積累了可觀的財富,王族墓葬及陪葬品也十分的壯觀奢華。

整座大墓坐落在一座山丘之上,背靠熱水山,前有察汗烏蘇河,是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大墓高出地面約30米,封土堆高11米,長55米,寬37米,遠遠望去,就像一座雄偉的城闕。從空中看下去,背後的山脈就如同兩條巨龍,而大墓所在的位置就是雙龍所望的那顆明珠。古人果然很會選地方呀,暗合“雙龍戲珠”之意。這座大墓的選址和佈局,也證明了吐谷渾深受漢文化的影響。

墓堆底部四周,有3層用泥石夯制的墓牆,墓冢從上到下,中間用整齊排列,橫穿冢丘的柏木分為了9層,這也是大墓被稱為“九層妖樓”的原因之一。墓冢封層埋葬了吐谷渾的各代王族,陪葬了眾多的金銀飾品,絲綢錦緞,以及陪葬的動物。有大量財寶,自然會吸引盜墓賊,所以,大墓及其周邊的墓葬,均被盜墓賊光顧過。

九層妖樓的傳說

吐蕃攻滅了吐谷渾,而吐蕃主要有藏人組成。在當地就流傳有一個藏族的古老傳說,說是很久之前,在熱水境內有許多的妖魔鬼怪(應該是指吐谷渾),他們就居住在九層妖塔之中。後來,一位叫做格薩爾王的藏族大英雄,帶領了一大幫藏人勇士,衝入了妖塔之中,經過一番生死搏鬥,趕走了塔中的這批妖怪。妖怪被趕走了,可是塔留了下來,而且塔中存放了很多妖怪的寶物。因此,這座塔又有“妖魔洞”之稱。

估計,塔中有妖怪的說法,是吐谷渾被滅時,留下來的吐谷渾舊部的族人,為了防止大墓被盜,故意編出來的故事嚇人的。也有可能是當年進攻的吐谷渾的一些士兵,害怕遭到吐谷渾人祖先的報復,編造出來的故事。當時的人們也沒有現代的科學文化知識,搬遷去的藏人,聽到妖魔的故事之後,心存恐懼,於是就藉助藏族大英雄格薩爾王的名義,說是格薩爾王已經趕走了塔中的妖魔,來安慰族人。

當地人因為懼怕塔中還留有妖魔,深怕帶來什麼災禍,所以,一般都不敢到大墓附近,更不要說盜掘大墓了。不過,盜墓賊為了錢財,是無所畏懼的。從吐谷渾滅亡至今,大墓早已經被盜墓賊光顧了多次。可能正是因為盜墓賊進入過,知道大墓共分九層,才慢慢有了“九層妖樓”之稱。


九層妖樓只挖了兩層的原因

因為九層妖塔早已被盜,所以,從1982年開始,考古工作者開始對大幕進行保護性發掘整理。到了90年代,對大墓的考古工作更是取得了較大進展,發現了更多的珍貴文物,成為了1996年全國十大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墓中第一層發現了大量的陪葬動物骨架。第二層是一個十字形陪葬層,除了陪葬者的棺木之外,還有大量獸骨、毛織物、古代皮靴、木碗碟、木鳥獸,以及大量絢麗多彩的絲綢、絹、紗、緙絲等織物。這些東西都是被盜墓賊認為不值錢的東西,所以,被遺棄了下來。墓中的金銀物品,相對遺留較少。

可就是這些對盜墓賊而言不值錢的物品,對考古工作者而言,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特別是寫有古藏文、古蒙古文的木片,以及彩繪木片,更加的珍貴。其中,一塊錦緞之上竟然繡有古波斯人使用的缽羅婆文字,這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僅有的一件確鑿無疑的8世紀波斯文織錦,其價值無可估量。

挖掘了兩層,已經出土了這麼多珍貴文物,為什麼考古人員不繼續向下挖掘了?難道剛打開第三層的時候,真的出現了妖怪?所以,又趕快將第三層封閉,以防妖怪逃脫?這個麼,現在的九層妖塔已經是青海熱水鄉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大家可以去查探一番。

考古工作者不再繼續向下考古發掘的主要原因是,九層妖塔的上面兩層破壞比較嚴重,而第三層及下面的各層,似乎沒有受到什麼破壞。鑑於目前對於文物的保護技術,還比較有限,為了避免出土的珍貴文物因為無法妥善保存,而遭受不可逆的損壞,因此,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完了妖塔的前兩層之後,就停止了繼續發掘。而是對現有的遺存,進行了適當的保護處理,並開發成了旅遊景點。

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文物保護的科技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可以將九層妖塔作為秦始皇陵的試發掘對象,先做一個驗證。不知道我們的有生之年,還能不能看到。


奕天讀歷史


九層妖塔,又稱血渭一號大墓,在青海都蘭流傳下來的古老傳說裡,古墓有九層,據說裡面住著妖魔,所以當地人稱它為“九層妖樓”。

上世紀80年代,在青海都蘭境內發現上千座的古墓群,其中最大的一座就是血渭一號大墓。

由於大部分古墓都已經被盜,所以在上級單位的批准下,青海文物局決定對古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其中重點是血渭一號大墓。

據當地一位老人講,抗戰時期他曾經是青海王馬步芳手下的一名士兵,當年馬步芳曾帶領他們大肆盜墓。

僅血渭一號大墓,他們就大肆洗劫了三天。後來接到上前線的命令,馬步芳命他們放了一把大火後才撤退。

考古隊聽到這個消息後,怕毀壞血渭一號大墓,所以就先從周圍的殉葬坑開始發掘,在瞭解清楚古墓大概結構後,再發掘大墓。

當時只發掘了兩層,因為當年馬步芳盜墓也只來得及盜了這兩層。正在大家猶豫還要不要繼續發掘時,1997年國家下達了《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其中首次明確規定了: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有關專家對這份通知進行了解讀。首先目前世界上對大型帝王墓的發掘技術、保護水平都不成熟,盲目發掘只會損壞文物。比如上世紀50年代,定陵被毀就是一個慘痛教訓。


其次,以前對搶救性發掘對發掘到何種程度,沒有明確規定,難免有為了滿足好奇心,而盲目繼續發掘的例子。

另外,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講,很多帝王還有後人,去挖帝王墓就是挖人祖墳,這不符合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

基於以上考慮,國家才以法律的形式做了強制規定。也正因為如此,血渭一號大墓發掘到第二層就停止了。所以這裡面並沒有敢與不敢或鬼怪之說。

不過這次對古墓的搶救性發掘,還是有重大發現的。首先,馬步芳洗劫後,還留下當時看來不貴重的珍貴文物。

大部分都是唐代和同時期中亞的絲織品,這證實了古絲綢之路除了河西走廊外,還有一條線路是青海路。


其次,考古學者弄清楚了一千多年前突然消失的鮮卑族到底去了哪?公元3世紀左右,鮮卑族滅了五胡後,部分融入了漢族。

但還有一支慕容氏遷到了青海白蘭山,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三百年後,吐谷渾被吐蕃佔領,從而成了其藩屬國。

吐蕃滅亡後,吐谷渾也跟著消失在歷史長河裡。而今都蘭的古墓群,就是吐谷渾人的墳墓,而血渭一號大墓就是吐蕃佔領時期,一位吐谷渾王的陵寢。

隨著發掘工作的暫停,至於是哪位吐谷渾王,墓地是不是九層?會不會墓地裡還藏著其他的秘密?就不得而知,這隻能等待未來去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