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九层妖塔,为何挖剩七层就不敢继续了?

社会有点叫人无奈


九层妖塔就是考古学家发现的血渭一号古墓,该古墓位于青海省海西自治州。这片墓葬群属于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室墓葬,吐谷浑王国是当时连接中原和吐蕃的咽喉。吐谷浑王国持续了350年,因此才有如此壮观的墓葬群。

为什么考古学家只挖了两层呢?当年更是有因为遇到了诡异事件才停止挖掘,难不成真的是妖楼吗?考古学家之所以只挖两层,是因为这两层,曾经被军阀和盗墓贼光顾。

该墓葬群被考古学家挖掘后,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文物。而这些文物并不是那些军阀和盗墓贼看重的,他们看重的是墓里的金银珠宝。对于那些文物,他们都懒得动了。因此,考古学家决定对墓葬群进行保护,这样既可以避免盗墓贼的洗劫,也可以对考古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对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在保护墓葬群的同时,考古学家还担心考古技术的不成熟,会对该墓的挖掘造成损坏,当时还没有办法确保出土后的文物可以获得最佳的保存。因此,不继续挖九层妖塔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遇到了什么妖魔鬼怪。


爱丽说史


电影《九层妖塔》播出后,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被这座神秘的高塔吸引。电影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根据事实改编的,而这部电影看起来荒诞神秘,但其实确实是根据现实改编的,也就是说,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塔,而且也遭遇过盗掘。

现实中,在青海省的都兰县,存在着一群古代的墓葬,周围共有两百多个墓穴,而且都被盗过国际上把这个古墓群称之为“热水古墓”。



在这个墓群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很高的墓葬,高约33米,长55米,是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从外来看,确实像极了一幢高楼,被称之为血渭一号大墓。


这座大墓看起来和我们平常见到的墓葬很不一样,它的下面有石头砌成的地基,而往上的部分,都是由规则的石头和厚实的柏木搭建而成,石头在外码放一圈,然后里面再用柏木围起来。

这座大墓对柏木的选用极为考究,寻常的柏木生长百余年,也就碗口那么粗细,但是这里用的柏木,居然很多都是是超过六十公分的极有年份的材料,更可贵的是,这里的柏木不单都很粗壮,而且都是统一的厚度,能够找到、使用这么多粗细相同的柏木,那就说明墓主人身份必然极为显赫。此墓从上到下,每隔一段就会有一截由柏木搭建而成,这样的结构共有九处,所以这个塔,又被叫做九层妖塔。


为什么要说它“妖”呢?这个不是像电影里面那样,里面真有妖孽存在,现实世界是没有这样事情的,之所以被叫做妖塔,是因为在当地藏民口中,这个塔是不祥的代表,接近它会不吉利,所以在藏民世代相传的言论中,这个塔被认为里面是有妖怪的,这也许是古代墓主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墓葬不被盗掘,所以才散步了这样的谎话,来吓唬后世人。

不过这种唬人的话,会吓坏胆小的人,但是对于那些疯狂的盗墓贼,这些传说根本不足为虑,所以在上世纪相关部门注意到这里的时候,周围200多个墓葬早已被盗掘一空了!中间的这座九层妖塔也被盗了,不过大墓太结实,盗墓贼只挖开了两层。专家们在知道此墓被盗后,立刻组织人手,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

不过不久考古工作者就发现,其实里面问题不大,盗墓贼只是挖开了两层而已,下面可是还有7层呢!在工作人员清理被盗两层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还剩下了不少文物,原来盗墓贼只顾着拿那些看起来值钱的东西,但是对于剩下的东西并没有在意。工作人员收拾好以后,居然找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把整个大墓给挖开,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并不是怕有什么妖怪,而是此前没有挖掘过这种大墓,万一贸然打开,里面的文物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而被毁坏,那以后就没机会研究这些珍贵的文物了。

值得一提的是,该墓被盗的时候,就在上世纪最后的几年里,盗墓贼确实因此大赚一笔,然而就在18年夏天,盗墓贼居然被抓捕归案。时隔多年,当年丢失的文物能否被寻回?似乎还是个未知数。


小镇月明


《鬼吹灯》中九层妖塔的原型,是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的“血渭一号大墓”。热水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古墓群。在近年来的抢救性发掘进行之前,这里一直被考古学界猜测为古代藏族高级贵族的墓葬群。但是在当地民间,则一直有传说这座大墓里有妖怪,是一个有妖怪的高楼,所以他们称它为“九层妖塔”,是一处有禁忌进入的神秘墓葬。

2017年11月,古墓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盗掘了古墓的一、二两层,共盗掘文物400余件。2018年3月,20余人组成的盗墓团伙被青海警方摧毁,被盗文物悉数追回。

然后考古学家们进入了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血渭一号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血渭一号大墓在修建的时候,用一层柏木夹一层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头,然后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般。它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层之多。正因为如此,被当地农牧民称之为“九层妖楼”。

考古发掘证实,它属于唐朝早期的吐谷浑王室墓葬,而且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谷浑墓葬。墓葬里出土了古代蒙古皮靴、古藏文木牍、丝绸等珍贵随葬品,还有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在对古墓的一、二两层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完后,就不再挖掘,决定待条件成熟后继续挖掘。这是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即只进行抢救性发掘和被动发掘,而不是像玄幻小说那样真的挖出什么了不得的恐怖事物。


毛剑杰


九层妖塔,对于爱好探险与寻宝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特别随着近几年盗墓探险题材小说的风靡一时,九层妖塔的“妖名”更是言犹在耳。九层妖塔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位于青海藏族自治州热水乡的一座特大古墓,被称为“血渭一号大墓”,是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属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室墓葬,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谷浑墓葬。九层妖塔,物如其名,小说中以九层拟其为塔,现实中的它也十分巨大,也分九层。

历史记载其为血谓一号大墓。在历史与考古学家眼中,这座古墓的历史研究价值举足轻重,为保证其完整与安全性,现实中的“九层妖塔”也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区。 九层妖塔自发现到如今也有不少日子了,但考古界专家对其了解依旧甚微,这是因为对于九层妖塔的挖掘与开发工作也仅仅只进行到了第二层,就好像冰山一角,廖若晨星。

而至于原因,却众说纷纭,版本众多。据当时发掘史料记载,当时墓葬挖掘过程十分的艰难,墓葬的每一层都有现代三层楼房一般的高度,并且每一层的格局构造也与众不同,说与以往的墓葬发现有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更加神秘的是,挖掘出土的物件也使人匪夷所思。在墓葬前两层的墓葬挖掘清理过后,考古学家们发现挖掘出土物多以动物干尸为主,据当时统计,有大约700多具,并且动物品种大多稀有珍贵,还有着许多尸体且不为人知。

这件事在当时“孕育”了许多的传说与流言,很多当地人认为这些动物尸体有些闻所未闻,便认为这些尸体是妖邪之物,寓意不详,且认定这座墓葬是用来镇压这些妖物,万万不能破坏的。再加上挖掘过程中各种诡异事件的流传,九层妖塔的凶名便是由此“孕育而生”的!考古挖掘进行到中期后,当地人由于害怕对妖塔的考古挖掘会带来不详之灾,当地多次发生骚乱,以企图阻止考古工作的继续进行,这给当时的考古工作造成巨大的不便,忌于舆论的压力,当时的考古挖掘几经终止,进展缓慢,最终只好无奈停止,这可能是对于九层妖塔挖掘工作只进行到第二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切还要从吐谷浑王朝的兴亡说起。想必大家都熟悉一心复国的慕容复吧。这个吐谷浑的建立者跟他是一个祖先,燕国的祖先是鲜卑人慕容廆,其子慕容皝建立了前燕。而慕容皝的伯父就叫慕容吐谷浑,因为他是庶子,继位的弟弟容不下他。他也就携带一些部族士兵,背井离乡一路向西。在甘肃临夏一带,击败部分羌族而获得了一块据点。其孙叶延就开始了向今天的青海省发展势力,被将国名改为吐谷浑。此后吐谷浑不断壮大,并和当地的羌族相融合,而且他们历来受到中原王朝的影响。其墓葬除了有中原墓葬厚葬外也有融合了中西方一些特点。

其王陵贵族墓葬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层又一层地墓葬,除了有珍贵的各种文物、珍宝、丝织外,还有大量的动物殉葬的骸骨。吐谷浑在唐龙朔三年,被强大的吐蕃所消灭,其部分余部奔赴唐朝凉州,唐朝命为安乐州。福垊猜想大概没有逃亡的吐谷浑的余部,担心吐蕃会侵犯亵渎他们的藏有数不尽宝藏的古墓吧。他们也就不停地宣扬此处有妖怪。而吐蕃民众也担心他们的仇恨和报复,就把这些人给妖魔化了。对于吐谷浑臣民有九层妖塔的传说也就更加妖魔化了,这里对吐蕃人来说曾经是个禁地。以至于后来在《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和《九层妖塔》影视里就以它为原型创作出魔幻恐怖的九层妖塔来了。

难道真的是有妖怪?不,哪里有什么妖怪?考古专家挖了两层,是因为这两层,曾被军阀和盗墓贼光临过。不过,这个真不是孙殿英干的。而是孙殿英的仇人,青海王马步芳干的。他曾经带兵在墓中,洗劫了两天。这些珍宝,对于壮大他的军事势力,怕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吧。甚至来说,是四马拒孙成功原因之一吧。因为马步芳开了个口,后来那些神马摸金校尉的小盗墓贼也时不时的摸两个。

而对于没有被马步芳和小盗墓贼染指的更深的墓葬,考古学家决定不再发掘,而是派人好好保护。您想啊,被盗墓贼和马步芳洗劫后还有这多文物,而更深的墓葬据考古学家研究会有更多更好更珍贵的珍宝文物。考古学家担心技术不成熟,一旦发掘出来,怕出现定陵的悲剧。根本不是一些人传说的在发掘过程中遇到什么妖魔鬼怪而放弃的。


旁门左道


九层妖塔,对于爱好探险与寻宝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特别随着近几年盗墓探险题材小说的风靡一时,九层妖塔的“妖名”更是言犹在耳。

但让人使人难以置信的是,九层妖塔它并不是小说家们天马行空的空想产物,它是基于现实的实物加上悬疑恐怖元素的渲染从而相应而生的。九层妖塔它并不只存在于传说与小说中,它在现实中真实存在。

九层妖塔,物如其名,小说中以九层拟其为塔,现实中的它也十分巨大,也分九层。九层妖塔位于现青海界内,它是我国考古学家于1996年在青海都兰古墓群里发现的一座特别特殊的古墓,经专家考证,这座古墓属于初唐吐古浑王室墓葬,也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首座关于吐谷浑王朝的墓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引起了一片轰动。

历史记载其为血谓一号大墓。在历史与考古学家眼中,这座古墓的历史研究价值举足轻重,为保证其完整与安全性,现实中的“九层妖塔”也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区。

九层妖塔自发现到如今也有不少日子了,但考古界专家对其了解依旧甚微,这是因为对于九层妖塔的挖掘与开发工作也仅仅只进行到了第二层,就好像冰山一角,寥若晨星。

而至于原因,却众说纷纭,版本众多。据当时发掘史料记载,当时墓葬挖掘过程十分的艰难,墓葬的每一层都有现代三层楼房一般的高度,并且每一层的格局构造也与众不同,说与以往的墓葬发现有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更加神秘的是,挖掘出土的物件也使人匪夷所思。在墓葬前两层的墓葬挖掘清理过后,考古学家们发现挖掘出土物多以动物干尸为主,据当时统计,有大约700多具,并且动物品种大多稀有珍贵,还有着许多尸体且不为人知。


这件事在当时“孕育”了许多的传说与流言,很多当地人认为这些动物尸体有些闻所未闻,便认为这些尸体是妖邪之物,寓意不详,且认定这座墓葬是用来镇压这些妖物,万万不能破坏的。

再加上挖掘过程中各种诡异事件的流传,九层妖塔的凶名便是由此“孕育而生”的!考古挖掘进行到中期后,当地人由于害怕对妖塔的考古挖掘会带来不详之灾,当地多次发生骚乱,以企图阻止考古工作的继续进行,这给当时的考古工作造成巨大的不便,忌于舆论的压力,当时的考古挖掘几经终止,进展缓慢,最终只好无奈停止,这可能是对于九层妖塔挖掘工作只进行到第二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从考古学术方面分析,九层妖塔墓葬据今年代过于久远,且墓葬形式结构与以往大不相同,对考古学术意义重大。


再说当时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对于考古挖掘技术掌握并不成熟,加上之前定陵挖掘过程中因为文物保存技术与考古挖掘不成熟造成的大量珍贵文物的损毁,使当时考古学家们害怕九层妖塔的继续挖掘会重蹈定陵的覆辙。所以九层妖塔考古挖掘工程才进行到了第二层便停止了。同时,这也是官方对于九层妖塔考古挖掘终止原因的唯一正面回应。


用户4250714300032


在青海的都兰县察汗乌苏镇有一座古代大墓,属于唐代早起吐谷浑的墓葬,也是青海吐蕃古墓群里最为壮观的一座古墓,,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九层妖塔”,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层妖塔”听着名字有有点恐怖,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那就要从这座墓的主人说起了。根据墓葬的大小来判断墓主人应该是属于吐谷浑王室成员,他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但是随着唐朝和吐蕃的崛起,他就夹在了这两个大国之间,虽然是这样,吐谷浑当时也有着大片的土地,也可谓是雄霸一方。

但是这个建立了三百多年的汗国却也避免不了被灭国的命运,主要源于吐谷浑的战略思想没有树立好。按照当时在两个大国中间的局势而言,应该要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至少要选择一方作为联盟才行。但是吐谷浑自我感觉良好没有这么做,在隋朝的时候就经常侵扰边境,触怒隋朝,发动了两次征伐吐谷浑的战争,设置了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个郡。但是在隋朝末年的时候,趁着中原混乱,吐谷浑有收复故地。

唐朝建立,可吐谷浑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侵扰唐朝的边境,在唐朝的攻伐下,吐谷浑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国力大减。吐蕃成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黄雀,出兵彻底消灭了吐谷浑。

“九层妖塔”大概就是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害怕逝去的吐谷浑人有一天来报复他们,所以才这么叫的吧!1966年考古发掘的,南北向,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有着“东方金字塔”之称。墓堆下有三层泥石混合夯筑而成的围墙,墓冢自上而下每隔一米就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的柏木,共有九层,所以也应了“九层妖塔”的“九层”。

随着古墓群的名声越来越响,也被越来越多的盗墓贼盯上了。虽然考古人员也进行大量的发掘工作,但是对于一个有如此久远历史的宝藏,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至今,对于这座古墓的考古工作也只是抢救性发掘,也就是收拾盗墓活动所留下的残局。

那为什么考古人员只对这座古墓发掘了两层呢?一是因为盗墓活动破坏了两层,所以先就行了抢救性发掘,而周边其他古墓也需要人手就行抢救,所以其余七层还未来得及发掘;而是因为这座古墓奇特的构造,再加上又主要是木质结构,从下到上建造很容易 ,要是从上往下进行发掘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或许是还没有合适的发掘方案吧!

总是这一座有着重大研究价值的古墓迟迟没有被发掘是很遗憾的,我相信以后考古人员们一定会对它进行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让尘封的历史再重见天日!


人物殿堂


九层妖塔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一处古代墓葬建筑,它位于我国青海省的藏族自治区境内,是一座吐谷浑贵族的高规格墓葬。由于年代久远、文化断层等原因,考古学家对这个古墓的挖掘并没有到底,而是只挖了七层就没有再往下挖了。

不过,让“九层妖塔”在国内变得声名鹊起还是源于网络作家天下霸唱(张牧野)的那一部著名小说《鬼吹灯》。在《鬼吹灯之昆仑神宫》的原著中,作者特意描绘了男主角胡八一等人遭遇诡异莫测的“九层妖塔”和“雪山金身木乃伊”的故事。

就这样,九层妖塔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不过这都是小说根据剧情需要虚构出来的。而真正的九层妖塔其实是一座古代墓葬建筑,其墓葬中也没有所谓的“雪山金身木乃伊”。

九层妖塔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据资料记载,这座墓葬建筑最早是在1996年被发现的。后来经过专家确认,这是游牧民族吐谷浑人的墓葬建筑。吐谷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游牧民族,曾在青海境内建立过政权,后为吐蕃王朝所灭,后逐渐淡出历史的记载。


(6世纪后期的中国境内各政权)

让人觉得诡异的是,这座奇特的墓葬建筑是用柏木加石头重复叠加起来的,再加上当地有一些恐怖的藏族传说,故此这里被称为“九层妖塔”。专家在墓葬中除了发现有大量的文物以外,还出土了大量用于陪葬的动物遗骸,比如牛、马、羊等,足足有数百具,可见墓主人身份是非常尊贵的。


但对于这座墓葬建筑的勘测工作其实只进行到第七层就停止了,后来有藏民传言说这项考古工作因为触动了古墓内的妖魔而被迫停止,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考古专家之所以放弃继续挖掘主要是有其他原因的。因为这座古墓长期深埋于地下,越向下探索就越困难,相应的氧气浓度也越低。出于对考古人员的安全考虑,所以团队没有再继续往下了。此外,考古学家们对于神秘的吐谷浑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没有必要急于挖掘这座古老的墓葬。等到将来准备充分了,再全面地勘测挖掘九层妖塔也不迟,这就是九层妖塔停挖的原因。


世界人文通史


《鬼吹灯》是一部盗墓寻宝小说,是一部极为经典的悬疑盗墓小说,摸金派的不传之秘为“人点烛,鬼吹灯”,意思是进入古墓之中,要在东南角点燃一根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熄灭要迅速退出,不可取一物。小说中所写的“九层妖塔”还被拍成电影,而在现实中还真的有一座古墓被称为九层妖塔。

现实中的九层妖塔

这座古墓叫血渭一号,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在1996年被发现,是青海都兰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是属于唐代初期吐谷浑王室墓葬,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从正面看象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1700多年前,在今天的辽宁彰武、铁岭一带,生活着中国古代民族鲜卑族的慕容部落,吐谷浑是这个部落首领涉归的庶长子,统率着1700户部众,而嫡出的慕容廆在16岁时继承了可汗之位,公元284年,慕容廆与吐谷浑两部的马群在草场上马斗,兄弟两为此发生了争执,吐谷浑一气之下,带着部众向西远徙,他们跑到古代一个叫枹罕的地方,就是现在甘肃省临夏县附近地区,这个马上民族在这里发展壮大,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国家,由此成为了一个新的民族和国家,到吐谷浑孙子叶延的时候,以吐谷浑为国号和族名。

吐谷浑国到唐朝时期分成东西二部,西部吐谷浑先降伏于吐蕃,到了公元663年,吐蕃向甘青地区扩张,东部吐谷浑也为吐蕃所灭,吐谷浑至此灭亡。


血渭一号古墓被称为九层妖塔,是因为这座坟墓在修建时受到汉代王室墓葬黄肠题凑形制影响,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框形结构,黄肠就是去皮后的柏木,吐谷浑人建的血渭一号大墓则是用一层柏木夹一层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头,然后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样。血渭一号古墓从上而下,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一共有9层,一律为粗细相当的柏木,穿木的铺设是上面细且短,下面粗且长,关于这座古墓,在当地人之间也流传着一些不吉利的传说,认为是“有妖怪的高楼”,因此被称为“九层妖塔”,而建造这种大墓,至少需要一万人耗时一年才能完成。

考古队为什么只挖掘了两层

考古队发现血渭一号大墓后,这座“九层妖塔”就被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考古队对这座大墓进行了发掘,只发掘墓葬的一、二两层,在第一层发现了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多具,在第二层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金饰和大量的丝绸,出土的丝绸质地良好,图案清晰,色泽鲜明。

考古队发掘两层后就停止往下,是因为当初发现血渭一号大墓的时候,已经有被盗的痕迹,血渭一号大墓周围有许多小古墓,数量多达200多个,全部被盗掘,自从1955年定陵被郭沫若等人开挖后,得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出土的文物没有技术保护和保存,很多文物出现碳化黑化,化成了灰烬,所以挖掘古墓只能是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不准主动发掘,考古队发掘第二层后,发现下面的墓层没有被盗的痕迹,因此停止了发掘工作。

“九层妖塔”的墓葬构筑形式和风格,在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由于血渭一号古墓构筑分为好几层,越往下挖掘越难,危险系数越高,层与层之间没有通道,继续深入很可能对考古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伤害,考古队对这种墓葬不熟悉,这座大墓又是木头与石头相结合,冒然深挖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坍塌,破坏了整个墓葬结构,更加不利于保护文物和清理。

至于说当地人流传的考古队在进行考古挖掘时,有各种诡异事件发生,因此停止了继续发掘,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传说,真实的原因应该还是当前的技术不够发达,和不准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规定吧!


历史红尘


九层妖塔,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这就是一座在盗墓小说和影视剧中出现的古代巨型墓葬。而在现实世界中,还真有这么一座被称为“九层妖楼”的古代巨型大墓。只不过,这座墓不是在地下,而是位于地上。

九层妖楼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是唐代吐谷浑王族的墓葬。九层妖楼周边还有大大小小200余座小墓,合称热水古墓群。九层妖楼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古代墓葬,因此被称为“血渭一号大墓”。

历史上的吐谷浑

吐谷浑原本是晋代慕容鲜卑部落的一支,首领名叫慕容吐谷浑。吐谷浑部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慕容吐谷浑有一个异母弟弟名叫慕容廆。慕容廆是慕容鲜卑的头领,带领慕容鲜卑先后击败了宇文鲜卑与段氏鲜卑,统一了鲜卑,后来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在五胡乱华时期,建立了前燕。《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天天要复兴的大燕,就是由鲜卑慕容氏在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的燕国,并非战国七雄中的燕国。

283年,慕容吐谷浑因为与自己的异母弟弟慕容廆产生矛盾,主动离开,率领自己的部族向西迁移到达了内蒙古的阴山区域,后又南下到达了甘肃、青海以及四川西北部地区,并长期居住并统治了这里的部分区域。

唐朝初年,吐谷浑趁唐朝建立不久,大举入侵唐朝边境。635年,吐谷浑军被唐太宗李世民派兵击败,吐谷浑成为了唐朝的藩属国。638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以吐谷浑王阻挠他和唐朝和亲为由,发兵攻打吐谷浑。663年,吐蕃彻底占领了吐谷浑全境,吐谷浑灭亡。唐高宗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带兵保护迁入唐境的吐谷浑残余势力。

670年,吐蕃入侵唐朝,高宗派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挂帅,率十余万唐军攻打吐蕃,并试图让吐谷浑复国。结果,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中惨败,吐谷浑复国失败,吐谷浑残部迁入唐朝内部。

九层妖楼的布局

吐谷浑具有300余年的历史,而且位于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干线之上,是重要的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因此,吐谷浑的王族积累了可观的财富,王族墓葬及陪葬品也十分的壮观奢华。

整座大墓坐落在一座山丘之上,背靠热水山,前有察汗乌苏河,是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大墓高出地面约30米,封土堆高11米,长55米,宽37米,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雄伟的城阙。从空中看下去,背后的山脉就如同两条巨龙,而大墓所在的位置就是双龙所望的那颗明珠。古人果然很会选地方呀,暗合“双龙戏珠”之意。这座大墓的选址和布局,也证明了吐谷浑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墓堆底部四周,有3层用泥石夯制的墓墙,墓冢从上到下,中间用整齐排列,横穿冢丘的柏木分为了9层,这也是大墓被称为“九层妖楼”的原因之一。墓冢封层埋葬了吐谷浑的各代王族,陪葬了众多的金银饰品,丝绸锦缎,以及陪葬的动物。有大量财宝,自然会吸引盗墓贼,所以,大墓及其周边的墓葬,均被盗墓贼光顾过。

九层妖楼的传说

吐蕃攻灭了吐谷浑,而吐蕃主要有藏人组成。在当地就流传有一个藏族的古老传说,说是很久之前,在热水境内有许多的妖魔鬼怪(应该是指吐谷浑),他们就居住在九层妖塔之中。后来,一位叫做格萨尔王的藏族大英雄,带领了一大帮藏人勇士,冲入了妖塔之中,经过一番生死搏斗,赶走了塔中的这批妖怪。妖怪被赶走了,可是塔留了下来,而且塔中存放了很多妖怪的宝物。因此,这座塔又有“妖魔洞”之称。

估计,塔中有妖怪的说法,是吐谷浑被灭时,留下来的吐谷浑旧部的族人,为了防止大墓被盗,故意编出来的故事吓人的。也有可能是当年进攻的吐谷浑的一些士兵,害怕遭到吐谷浑人祖先的报复,编造出来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也没有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搬迁去的藏人,听到妖魔的故事之后,心存恐惧,于是就借助藏族大英雄格萨尔王的名义,说是格萨尔王已经赶走了塔中的妖魔,来安慰族人。

当地人因为惧怕塔中还留有妖魔,深怕带来什么灾祸,所以,一般都不敢到大墓附近,更不要说盗掘大墓了。不过,盗墓贼为了钱财,是无所畏惧的。从吐谷浑灭亡至今,大墓早已经被盗墓贼光顾了多次。可能正是因为盗墓贼进入过,知道大墓共分九层,才慢慢有了“九层妖楼”之称。


九层妖楼只挖了两层的原因

因为九层妖塔早已被盗,所以,从1982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大幕进行保护性发掘整理。到了90年代,对大墓的考古工作更是取得了较大进展,发现了更多的珍贵文物,成为了199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墓中第一层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动物骨架。第二层是一个十字形陪葬层,除了陪葬者的棺木之外,还有大量兽骨、毛织物、古代皮靴、木碗碟、木鸟兽,以及大量绚丽多彩的丝绸、绢、纱、缂丝等织物。这些东西都是被盗墓贼认为不值钱的东西,所以,被遗弃了下来。墓中的金银物品,相对遗留较少。

可就是这些对盗墓贼而言不值钱的物品,对考古工作者而言,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特别是写有古藏文、古蒙古文的木片,以及彩绘木片,更加的珍贵。其中,一块锦缎之上竟然绣有古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这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仅有的一件确凿无疑的8世纪波斯文织锦,其价值无可估量。

挖掘了两层,已经出土了这么多珍贵文物,为什么考古人员不继续向下挖掘了?难道刚打开第三层的时候,真的出现了妖怪?所以,又赶快将第三层封闭,以防妖怪逃脱?这个么,现在的九层妖塔已经是青海热水乡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大家可以去查探一番。

考古工作者不再继续向下考古发掘的主要原因是,九层妖塔的上面两层破坏比较严重,而第三层及下面的各层,似乎没有受到什么破坏。鉴于目前对于文物的保护技术,还比较有限,为了避免出土的珍贵文物因为无法妥善保存,而遭受不可逆的损坏,因此,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完了妖塔的前两层之后,就停止了继续发掘。而是对现有的遗存,进行了适当的保护处理,并开发成了旅游景点。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文物保护的科技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可以将九层妖塔作为秦始皇陵的试发掘对象,先做一个验证。不知道我们的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


奕天读历史


九层妖塔,又称血渭一号大墓,在青海都兰流传下来的古老传说里,古墓有九层,据说里面住着妖魔,所以当地人称它为“九层妖楼”。

上世纪80年代,在青海都兰境内发现上千座的古墓群,其中最大的一座就是血渭一号大墓。

由于大部分古墓都已经被盗,所以在上级单位的批准下,青海文物局决定对古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其中重点是血渭一号大墓。

据当地一位老人讲,抗战时期他曾经是青海王马步芳手下的一名士兵,当年马步芳曾带领他们大肆盗墓。

仅血渭一号大墓,他们就大肆洗劫了三天。后来接到上前线的命令,马步芳命他们放了一把大火后才撤退。

考古队听到这个消息后,怕毁坏血渭一号大墓,所以就先从周围的殉葬坑开始发掘,在了解清楚古墓大概结构后,再发掘大墓。

当时只发掘了两层,因为当年马步芳盗墓也只来得及盗了这两层。正在大家犹豫还要不要继续发掘时,1997年国家下达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其中首次明确规定了: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有关专家对这份通知进行了解读。首先目前世界上对大型帝王墓的发掘技术、保护水平都不成熟,盲目发掘只会损坏文物。比如上世纪50年代,定陵被毁就是一个惨痛教训。


其次,以前对抢救性发掘对发掘到何种程度,没有明确规定,难免有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盲目继续发掘的例子。

另外,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讲,很多帝王还有后人,去挖帝王墓就是挖人祖坟,这不符合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

基于以上考虑,国家才以法律的形式做了强制规定。也正因为如此,血渭一号大墓发掘到第二层就停止了。所以这里面并没有敢与不敢或鬼怪之说。

不过这次对古墓的抢救性发掘,还是有重大发现的。首先,马步芳洗劫后,还留下当时看来不贵重的珍贵文物。

大部分都是唐代和同时期中亚的丝织品,这证实了古丝绸之路除了河西走廊外,还有一条线路是青海路。


其次,考古学者弄清楚了一千多年前突然消失的鲜卑族到底去了哪?公元3世纪左右,鲜卑族灭了五胡后,部分融入了汉族。

但还有一支慕容氏迁到了青海白兰山,建立了吐谷浑王国。三百年后,吐谷浑被吐蕃占领,从而成了其藩属国。

吐蕃灭亡后,吐谷浑也跟着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今都兰的古墓群,就是吐谷浑人的坟墓,而血渭一号大墓就是吐蕃占领时期,一位吐谷浑王的陵寝。

随着发掘工作的暂停,至于是哪位吐谷浑王,墓地是不是九层?会不会墓地里还藏着其他的秘密?就不得而知,这只能等待未来去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