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基因中,早就“病毒氾濫”了,隔離不是“密封避光保存”


“新冠肺炎”已出現拐點,但復工地方又有新病例,多地為此恢復或加強隔離。

其實,從病毒發展看,這有些用力過猛,未來,“新冠病毒”很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毒力越來越弱化地與人類共存,因為迄今為止,人類真正消滅的傳染病只有“天花”,而多數傳染病病毒比如流感、麻疹、甲肝等,一直就在我們身邊,這是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接受採訪時說的。

其實,病毒和人類共存早就是事實,最早發現這個的,是20世紀60年代對“禽白血病”的研究,這種病曾威脅了當時的整個家禽行業。

這種病毒入侵到雞的細胞中,生產出更多的病毒,再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這些病毒在複製時,如果出錯,就會讓雞的細胞發生癌變,“禽白血病”就是這樣發生的。

但是,有些雞的基因中,也檢測到了這種病毒,但卻沒有發病,最後的推測是:病毒入侵雞這個“宿主”之後,並不是所有雞都生病,其中免疫力高的,就把病毒制服了,病毒開始在這些雞的體內無聲擴散,和雞的基因融在一起,這隻雞交配後, 它的受精卵中就包含了這種病毒的DNA,在雞的進化中,病毒就像雞隨身攜帶的一個“包裹”,一路伴隨下來,這種能和宿主變成一體的病毒,醫學上叫“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一億年前,這種“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就潛伏在魚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基因中,也是人類身體內的長期“住客”。現在發現,人類基因組中,攜帶了近10萬個“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DNA片段,占人類DNA總量的8%。人類基因組中,有2萬個具備遺傳功能的基因,也不過佔到1.2%,遠低於病毒佔據的比例。由此,甚至可以說,人類的基因中是病毒氾濫的。

幸運的是,這些基因大多是沒用的,也不會致病,而且我們的祖先通過進化,還把一些對身體有好處的基因徵用了。1999年,科學家發現,這些“內源性逆轉錄病毒”中的一個基因,能合成一種叫做“合胞素”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只存在於胎盤中。

科學家用小鼠做實驗,結果發現,如果刪除了這個病毒的基因,“合胞素”就不能產生了,小鼠的胚胎就沒有一個可以活下來的,就此推論:這種病毒對於胎盤從母體中吸收營養是必須的,也就是說:人類是藉助病毒的幫忙,才得以繁衍至今的。

瞭解了病毒和人類伴隨的歷史, 再來看現在的“新冠病毒”,就可以換到高維度:“新冠肺炎”的重症以及死亡,多是因為發現晚,治療晚,在需要免疫力抵抗的時候,醫學的支持療法沒能幫身體一把,甚至在疫情最初,有的病人連氧氣都不能保證有,這是不治而亡的關鍵。

病毒為了生存,就要更廣的傳播,所以殺死人絕對不是它的目的,甚至為了有更多的宿主可以寄居,它會自降毒性, 這也是它的生存智慧。因此,從預防角度上可舉重若輕一點,養成勤洗手,在人群密集處戴口罩的習慣,同時,合理的運動,必要時用補氣的中藥來增加防禦力,這比為怕傳染躲在家裡,“密封避光保存”要積極得多,後者只能養出“溫室的花朵”

,就算躲過了“新冠肺炎”, 那些和人類共存了上億年的病毒再來,怎麼辦?


人類基因中,早就“病毒氾濫”了,隔離不是“密封避光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