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五首詩,為何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

小學課文的古詩越來越多,作為中國文學皇冠上明珠的唐詩,是小學語文課本中詩歌的重頭戲,詩聖杜甫的文章自然也必不可少。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來自2017年9月統計消息,小學所有古詩一共135首,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詩只有五首。

而杜甫入選的詩,又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課本中杜甫的幾首詩,都是陽光積極的美好主題,符合小學生美育的要求,除了節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哀傷沉鬱,大都明快輕鬆。

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五首詩,為何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

杜甫

甚至有吹毛求疵者,說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賦新詞強說愁 :屋上既有"三重茅”,應該屬於茅屋的豪華版,不容破到漏雨,要不然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講的也是"士“,不屬於窮苦老百姓; 至於"南村孩童欺我老無力",小孩子偷拿他老人家幾根茅草開開玩笑,何必大呼小叫地嘆息,小家子氣反應過激,怎叫人相信他推己及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呢?……

此說為笑談不可當真,主要還是課本收錄古詩時,考慮到它的受眾為小學生,意在加強美育的結果,內容選取的多是積極陽光喜悅的主題,苦大愁深的詩,似乎於少年兒童來說太過沉重了。

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五首詩,為何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

杜甫草堂

再說,杜甫草堂建在浣花溪畔,風景宜人,堪入畫入詩

如《絕句》(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一二兩句如粗筆勾畫描繪景物,二三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使整個初春畫面色彩鮮明、虛實相生。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無雕飾之感;所描景物清麗雅緻, 格調清新脫俗,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詩不僅切夜、切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裡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裡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表現得十分生動。

而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尤為精彩明麗,對仗工整且朗朗上口。倘若兩句分作對聯也是極為工整的佳作,將四幅絕妙的美景呈現在人面前.

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五首詩,為何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

課文杜甫詩插圖

可見杜甫的美學思想自成一家的,對詩歌意境的開拓貢獻頗豐,還貢獻了不少成語如《錢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化來的成語"囊中羞澀”。

巴山蜀水人傑地靈,天府之國美景叢生,杜甫也開心。但是古人"巴山蜀水淒涼地"的詩也不少,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更主要的是,以景抒懷是詩歌常見的形式.杜甫寓喜悅之情於景

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五首詩,為何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

杜甫草堂

杜甫只不過在成都呆了三年多時間,卻留下了許多溫暖的詩篇,這與他在錦官城這段相對安穩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志向,卻與長安無緣,飽受愁悶滿懷的煎熬。加上安史之亂,全家歷經漂泊,常有舉家無食的悽惶。難得的是杜甫對苦難的感同身受,故多哀流民生活之艱辛之句。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長久流浪江湖的杜甫到了成都,在浣花溪草堂寺旁,靠舊友高適等的幫助建起了自己的草堂。高適和嚴武先後還經常資助他。以致杜甫不用為生計發愁,"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了。

杜甫輾轉流離來到入川后,暫居成都這一時期,不僅有了修了房,東飛西撞的鳥兒有了暫棲的小巢。本來都喝了餞行酒欲出川的杜甫,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好友尹武回到成都,還為他謀得了一生最高的官職,節度使參讕工部員外郎一職。杜甫詩歌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五首詩,為何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

課文中杜甫詩圖

生存環境,對杜甫這樣一個情緒敏感的詩人來說,影響無疑巨大。

比如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一):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以前收入的則是七絕句另外一首: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兩首詩反映了杜甫經過奔波流離之後,暫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欣欣向榮景象的歡悅之情,以及《田舍》"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等,俱是充滿了輕鬆喜悅的心情。"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俱是那時所作,流露出充滿了輕鬆喜悅的心情。

杜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五首詩,為何皆是他入蜀後在成都時所作?

課文中杜甫插圖

"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在成都寫下的詩作,在他飄泊的一生中彌足珍貴。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也是在成都所作,不過是中間發生了小波折,高適嚴武等贊助之人出川去了,又陷入了困境。杜甫在湖北瀼西還有另一處草堂,即《又呈吳郎》所指"堂前撲棗任西鄰“之處。

可惜杜甫只在四川住了五年,成都呆了三年零八個月,工部員外郎的幕僚生活又不適應自己辭掉了.就因嚴武突然病故失了依靠,在765年杜甫離開四川,再也沒有回來過了。

小學課文的古詩多,杜甫入選的僅管只有五首,看慣了他老夫子的沉鬱頓挫,讓人感覺眉頭緊鎖的詩聖,他也曾有過"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輕鬆愜意時光……

參考書目:《杜甫傳》 馮至 人民文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