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這句話鼓舞過很多人,村上本人也是這樣做的。1986年,旅居美國的村上春樹第一次觀賞了小澤征爾率領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出,深受震撼。

25年後,村上春樹成為了小澤征爾的朋友,心願達成。而且還得到了與小澤征爾深度對談的機會。從日本神奈川到東京,從美國檀香山到瑞士日內瓦湖畔,在日內瓦駛往巴黎的特快列車上……歷時一年,他們兩人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暢談音樂、文學與人生。

《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

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把一件事堅持到底,是小澤征爾最了不起的才華

小澤征爾是何許人也,當得上名滿天下的作家村上春樹心中的“偶像級”人物?

小澤是20世紀三位指揮大師明希、卡拉揚、伯恩斯坦的嫡傳弟子,可以說,他一個人身上融匯了古典音樂所有的“武林絕學”,同時也見證了古典音樂界天才雲集、群星閃耀的時代。

在大師的言傳身教之下,小澤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被譽為“世界的小澤”。有人這樣評價他:

當小澤征爾揮舞起雙手,音樂的靈魂就已經站在世人的眼前。

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他歷任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多倫多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以一己之力將波士頓交響樂團打造成世界頂級的樂團。

有人羨慕,也有人覺得不服:小澤太幸運了,不就是恰巧碰到了幾位大師的點撥嗎?

但在村上春樹與小澤征爾的一次次對談中,交織出他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平凡青年到音樂大師的傳奇奮鬥史:

上世紀六十年代,不懂半句英語的小澤隻身一人漂洋過海,師從當時最偉大的音樂家,艱難學藝。因為經濟拮据,“美漂”小澤在紐約住過半地下室,去電影院蹭過空調冷氣,在辦公室彈琴到天亮。

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在米蘭初次登臺指揮歌劇時,慘遭一片倒彩,但最終憑藉精湛的技藝,征服了最難取悅的意大利觀眾。大獲成功後醉心於舞臺,率領數個交響樂團成為世界頂級樂團。

而當晚年重病纏身,他依舊無法放下指揮棒,繁華轉身,無償投身於教育後輩的事業……

如果瞭解真相,你會感嘆,把一件事堅持到底,才是小澤征爾最了不起的才華。

就像愛一樣,好音樂永遠不嫌多

熟悉村上作品的讀者,一定知道他音樂發燒友的身份。村上將聽音樂視為世上最高的喜悅,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收集唱片,而且只要時間允許,便儘量找機會欣賞音樂會。在畢業前夕,還開過一家爵士俱樂部,想要以音樂為職業,一干就是七年,後來成為作家只是一次偶然。在旅居歐洲時,更是幾乎成天浸淫在古典音樂裡。

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他的理由十分充足:就像愛一樣,好音樂永遠不嫌多。

在旅途中,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去二手唱片行買買買。更在家裡收藏了上萬張黑膠碟。

連小澤征爾都忍不住為村上的音樂修養發出讚歎:愛好音樂的朋友有許多,但春樹先生遠遠超出一般愛好者的範疇。他既喜愛古典音樂,又喜愛爵士樂,而且不侷限於音樂,關於細節、歷史和音樂家的知識都豐富得驚人,甚至知道許多連我都未曾聽聞的事,著實讓人驚訝。

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村上春樹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將各種曲目交織在妙語如燦的文學作品裡。

他在代表之作《1Q84》的開篇就提到了一首古典音樂“波西米亞平原悠緩的風”。

在《刺殺騎士團長》中,莫扎特的歌劇成為全書的線索。

在《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李斯特的鋼琴曲貫穿始終。當時小說上市後,讀者不斷湧入唱片店,導致相關CD在日本迅速脫銷。這種盛況除了淘寶主播,大概也只有村上能製造出來。

問我是從哪兒學會寫作的,答案就是音樂

村上雖然以《挪威的森林》《1Q84》等文學作品名滿天下,但他卻直言,自己從沒向人學過如何寫作,也沒特別鑽研過。

“如果問我是從哪兒學會寫作的,答案就是音樂。”

一般的文學評論家評判一篇文章,往往注重文章的主題、寫作手法與詞彙表達。而村上擁有一套獨特的判斷哲學,在他看來,

一個人的文章如果缺乏節奏感,大概就沒有成為作家的資質。

他反覆強調,寫作和音樂的要領是一樣的,總結起來就是3點:節奏,架構,以及即興發揮。文章和音樂一樣,也可以通過字詞的組合、語句的組合、段落的組合、軟硬與輕重的組合、均衡與不均衡的組合、標點符號的組合及語調的組合營造出節奏感。

村上的小說受到全世界讀者的喜愛,說不定是因為他小說的旋律打動了讀者。

如果你一直想見一個人,遲早肯定見得到

這樣的村上在面對小澤征爾時,就像一個見到偶像的小粉絲,但更像面對一部音樂聖經,不斷拋出各種“古怪”的提問:

眾多版本的貝多芬《第三鋼琴協奏曲》有何異同,怎樣欣賞?

名曲《春之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花絮?

古斯塔夫•馬勒作品的演奏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

這些“刁鑽”的問題讓身為指揮大師的小澤都不禁感嘆:“啊,我從未這樣思考過!”

音樂有益健康,就像貓一樣。村上春樹如是說。

但專家與業餘人士,創作者與欣賞者之間,其實隔著一道高牆。尤其當對方是位超一流的專家時,這道牆不僅高,還十分厚實。

從日本神奈川到東京,從美國檀香山到瑞士日內瓦湖畔,在日內瓦駛往巴黎的特快列車上……歷時一年,從秋到夏,在暖茶與點心陪伴的午後,小澤征爾與村上春樹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暢談音樂、文學與人生。小澤征爾將自己從一個平凡青年到成為多個蜚聲國際的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的傳奇經歷娓娓道來,令人感動不已;村上春樹以深厚的文學修養與音樂品味,拋出一個個有趣的問題,打破專業的高牆。將他與小澤征爾的對談整理成書《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讓音樂“門外漢”的我們,可以拋開畏怯與忐忑,側耳傾聽兩位大師的心聲,徜徉字裡行間,既能從大師的腳步中汲取人生力量,亦能從妙趣橫生的對談中享受文字之美和音樂之美。而在兩人的傳奇人生歷程中,也能找到支撐自己努力去做熱愛之事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