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村醫馬芬蘭的一天

3月8日7時許,北塔區茶元頭街道馬家村10組的馬芬蘭匆匆吃過早餐,就向該村體溫檢測點走去。

“小胡,你要繼續監測自己的體溫,以免發生萬一。”“小張,怎麼樣了?體溫正常吧,如果感覺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時間與我聯繫。”

像近來許多個日子一樣,身為村醫的馬芬蘭一邊走路,一邊給北塔區首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後解除疑似)和該村第二批留觀核心人員胡平平(化名)和張安安(化名)打電話。

馬芬蘭清楚地記得,1月21日22時許,從武漢返邵的胡平平因疑似感染住進市中心醫院後,與其密切接觸的19名親友的居家留觀責任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1995年,22歲的馬芬蘭從衛校畢業後,在鄉親們的期盼中回村擔任村醫。“馬芬蘭是我們村第一個受過正規教育的村醫,自從她上崗以後,我們村的健康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馬家村黨支部書記馬永祥說。

7時30分許,馬芬蘭準時到達馬家村體溫檢測點。馬家村地理位置相對優越,距離320國道不到500米,加上村裡又有一家米粉廠,使得平均每天進入該村的車輛多達300臺次以上。該體溫檢測點有多名值守人員,但作為專業醫務人員,馬芬蘭總是搶著為進村的司乘人員測量體溫。“馬芬蘭個子不高,而進入我們村的車輛以貨車居多,這樣她經常不得不使勁踮起腳尖,才能給司機量到體溫。因為每天踮腳次數太多,她的皮鞋都嚴重變形了!”一同值守的馬家村秘書張躍雲說。

快到正午時分,馬芬蘭等人已為190多臺車共500多人測量了體溫。中午大家是輪流回家吃飯的。輪到馬芬蘭回家吃飯時,她沒有沿著公路走,而是繞著村子轉了一個圈。“最近疫情總體向好,再加上經常有人來村裡看油菜花,導致我們村的人群聚集現象有些抬頭。我繞著村子轉一轉,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麻痺大意,放鬆警惕。”馬芬蘭說。

用過午餐,馬芬蘭感覺腦袋有些眩暈,就向檢測點請了半個小時假,小憩了一會。2月13日,全村兩批留觀人員相繼解除留觀後,馬芬蘭主動申請到體溫檢測點工作至今。

18時30分,臨近檢測點下班時分,馬芬蘭收到一個意外驚喜,原來是在東信棉業上班的老公韓同義第一次給她送來鮮花。

“老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韓同義深情地說。

手捧鮮花,馬芬蘭依偎著丈夫說:“你積極復工,也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