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不太親近,沒什麼話說,甚至不如跟外人說的多,該怎麼辦?

安若婷


我是南宮樸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可能自你小時候起,就不怎麼愛和家人說話,或者說,童年時期,你並沒有感到家人給予你的快樂。

一方面,是童年時期,家人就沒有給你足夠的親近感,對你的童年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致使你在長大步入社會去工作的時候,很少聯繫家人,什麼問題一般都喜歡自己先去扛下來。

另一方面,就是長大後,隨著你知識的不斷積累和閱歷的不斷增加,接觸了很多社會上的朋友。家人和你的溝通已經產生了代溝。你覺得他們很難溝通,不會去理解你,說話的時候也總是各說各的,說也說服不了誰。

歸根到底,家人方面也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他們都已經含辛茹苦撫養你多年,再去讓他們為自己改變,就有點不近人情了。所以還是多去改變一下自己。嘗試著多回家看看,走進父母的世界,多去溝通。




南宮樸邪


小時侯的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和行為。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缺少溝通。小的時候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家庭的關愛,溝通的時間很少,造成和父母之間沒有共同話題。筆者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由於小的時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上學寄住在親戚家。長大後和父親談論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說不到幾句話就會爭執起來。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和父親多說話了,對家人比較寡言少語,甚至都不願意在家裡時間待長了。其實他是一個很外向的人,和朋友可以無話不談,甚至經常是話題的主角。

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多與家人溝通。溝通是聯絡感情的橋樑。畢竟父母的年紀也大了,我們只有站在兒女的角度表達出我們對父母的關心和愛,多說些掏心窩子的話,家人總會理解我們當兒女的。

二,父母比較嚴肅,給自己帶來較大壓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因此對孩子的要求就比較高,或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取一些高壓政策,造成孩子很大的叛逆心理。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孩子會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也不敢和父母溝通,怕一爭論就要捱罵,常常感覺很壓抑,從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父母的話總是當耳旁風,我行我素,用自己的方式無聲的來反抗父母的命令。

這種情況下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有極強的叛逆心理,嚴重的可能會患上抑鬱症。他們認為和父母有很深的代溝,沒有共同話題,不願意和父母袒露心扉,有心事也只會和朋友說。

其實,他們也很重視和關心自己的家人,只不過相較於和朋友的無壓力交談,他們對家人卻比較寡言少語,甚至基本上很少傾訴心聲。他們關心家人是真的,但是和家人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也是真的。親情和愛情是一樣的,我們要放開自己,敞開心扉,對對方的愛我們要表達和展露出來,要讓對方明白和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樣一來,我們與任何人溝通都是在愛的基礎上進行的,長此以往,情感自然會得到極大的昇華,溝通起來也就輕鬆多了。


物微意不淺


家人是家人,外人是外人,家人超越外人,外人不可聽不可信,家人最親,家人最信,家人最溫暖,家人最體貼,說一千道一萬,你很幸運,你沒有遇到煩惱事煩心事,重大亊不幸亊,既使是遇到了,也是一般事,是小亊,所以你對親人產生陌生感距離感不好感,等到一定的時間年齡你就知道了,明白了醒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