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是關羽顯聖嗎?

倪翠坪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確實是關公顯聖,呂蒙被關羽附身,大罵孫權,結果七竅流血而死。按照民間的說法,死者含冤而死往往會追著仇人,把仇人弄死魂魄才可以安息。那麼這種附身的說法真的值得可信嗎?呂蒙真的是被關公附身而死嗎?

呂蒙白衣渡江奪荊州 關羽確實被呂蒙所害

在關羽北伐攻取襄樊取得節節勝利之時,曹操被嚇得要遷都來避關羽的鋒芒,後來司馬懿與蔣濟出謀獻策,建議曹操聯合孫權從背後襲取荊州,兩面夾擊關羽。而當時的孫權屢次向劉備討要荊州不得,早就有以武力奪回荊州的計劃。


趁著關羽以大部分荊州兵力圍攻樊城之際,派呂蒙計奪荊州。呂蒙先是裝病修養,以籍籍無名的書生陸遜來代替大都督的職位,呂蒙裝病來麻痺關羽,再以陸遜寫信示弱和取悅關羽,使關羽輕信了東吳不敢背棄盟約偷襲荊州,於是調走了更多的荊州守軍。


時機成熟之後,呂蒙以假裝商人渡船過江,迅速拿下了江陵和南郡,奪了關羽的大本營。關羽得知荊州被東吳所奪,迅速回軍想要奪回荊州,奈何兩面夾擊之下,敗走麥城,之後在臨沮被擒所殺。



呂蒙之死表面上是關羽附身 實際上更像是孫權所為

呂蒙計奪荊州,孫權設宴為呂蒙慶功,慶功宴上呂蒙坐在上位,孫權把呂蒙和周瑜魯肅相媲美,而且更強於周瑜和魯肅。正說親自倒酒給呂蒙喝,呂蒙也正準備接酒的時候,突然呂蒙一下把杯子摔了,逮著孫權一把推倒在地,說自己是關羽,說完渾身一陣抽搐,七竅流血死了。


看著這是典型的被附身的節奏,看下《三國演義》中的描述

“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可仔細想這裡面還是有一些值得推敲的。

其一:假使真的有冤魂附身,那為什麼還要推倒孫權,直接拿刀把孫權剁了豈不是更好,畢竟孫權也是奪取荊州的主要策劃人之一,關羽被擒後也是孫權下令斬殺的。

其二:一般的附身並不是七竅流血,七竅流血倒是像被毒死的。仔細一分析孫權說的話,說呂蒙可以和魯肅周瑜相比,我們聽來可能是覺得文韜武略可以相比,仔細猛一想發現,魯肅死的早,周瑜死的更早,兩個一個比一個年輕,說白了就是暗示呂蒙你該死了。

其三:假設讓呂蒙繼續當大都督,肯定不會和蜀國和好,而關羽又死了,劉備到時候打過來一點緩和餘地沒有,當時吳國北面有長江之險,西面可沒什麼天險,十分害怕劉備前來報仇,我們從把人頭送給曹操這個事就能發現這點,孫權想著的是把關羽的死嫁禍給曹魏。

再者孫權從周瑜開始就一直被大都督壓制,自己早就心生不滿,加上呂蒙又立了蓋世奇功,難免會更加的功高震主,所以就被毒害了。

結語:在演義中呂蒙是被關公附身,隨後大罵孫權七竅流血而死。在正史中記載呂蒙死因成謎,呂蒙在奪取荊州,擒殺關羽後不久得病而死,這個時機太敏感了,讓人不得不懷疑呂蒙的死因。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友如果關注我的話想必是極好的 期待您的點贊、評論和關注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三國演義》呂蒙之死的那一段,像極了恐怖片。

孫權殺了關羽父子,奪了荊州之後,非常高興,於是大擺宴席,君臣你一杯我一杯,喝的非常暢快。

這時候,孫權端起了酒杯,心情有些小激動,說道:“呂將軍,多虧了你,我才擁有了荊州,這事周瑜和魯肅都沒搞定,你替我搞定了,你比他倆強!”


呂蒙有些不好意思,慌忙站起身來,說道:“主公過獎了,全賴主公指揮得當!我先乾為敬!”

呂蒙端起酒杯,剛要喝下去,突然一陣陰風吹了進來,刷刷吹滅了幾盞燈。

屋內頓時一片漆黑,僕人趕忙重新點上,這時候,只見呂蒙披頭散髮,目光呆滯,像是得了失心瘋一般,眾人正想發問。

突然,呂蒙猛地拽住孫權的領口,死死地卡住孫權的脖子,大罵道:“孫權小兒,你還認識我嗎?”

聽這聲音,分明是關羽的,眾人嚇傻了,但有幾個膽子大的,匆忙跳上前去,拽胳膊的拽胳膊,抱腿的抱腿,好不容易把呂蒙控制住了,孫權趁機逃離。


然而,呂蒙被關羽鬼魂附體之後,力氣出奇的大,哪是人能控制得了的,只見他連連踹倒幾個,嗖的一下子躥到了孫權的座位上,大罵道:

“我自從破黃巾賊以來,縱橫三十多年,罕逢敵手,竟被呂蒙奸計害死,我現在就要你的命!”

孫權嚇得瑟瑟發抖,趕忙跪倒,眾臣見了,也紛紛跪倒,磕頭如搗蒜,片刻過後,只見“呂蒙”不再言語,七竅流血而死。

演義中,關羽的鬼魂殺死了呂蒙,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肯定不是,羅貫中之所以這樣寫,無非是替關羽鳴不平,替關羽感到惋惜,如此英雄人物,居然死在後生呂蒙之手,實在臉上掛不住,所以才借鬼魂索命之事,替關羽挽回了一點點顏面。

真實的呂蒙怎麼死的呢?


有人猜測是得了瘟疫而死,公元220年,當時中國爆發大瘟疫,許多人死於當年,如東吳的甘寧、孫皎、蔣欽,魏國的張遼,夏侯惇等等。

當時的曹植還寫了一篇文章《說疫氣》,描繪了當時的大瘟疫“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一半秋色


呂蒙為何而死,這個得分三國演義和正史兩個版本。

我們先來說一下三國演義版本的。

關羽被殺於麥城之外,陰魂不散,就晃到了荊門當陽縣的玉泉山,而這個玉泉上上面有一個老僧叫普淨,就是原來汜水關鎮國寺的那個長老,提醒過關羽的。

普淨雲遊天下,然後到了玉泉山,然後結草為庵,關羽遊晃于山上,大喊:還我頭來!普淨說:雲長,你好嗎?關羽魂說:您是什麼人?

普淨說:我是普淨呀,咱們在汜水關不是見過嘛。

關羽說:你給我指一條明路吧。

普淨說:你被呂蒙所害,所以找他要頭,那些被你殺的,比如顏良文丑的,又要找誰要頭呢?

關羽感悟,然後皈依而去,之後就一直在玉泉山顯聖保百姓,百姓就給他建了一個廟祭祀。

孫權拿下荊州,自然要擺宴慶功,他把呂蒙置上位,跟大家說:我想要荊州很久了,現在得到了,都是呂蒙的功勞呀。

孫權說:呂蒙取荊州,遠勝過魯肅和周瑜呀。然後給呂蒙斟酒,呂蒙接過酒,突然把酒杯扔在地上,然後一手抓住孫權說:孫權,你還認得我嗎?

呂蒙推倒孫權,然後坐在孫權的位置上,然後說:我是漢壽亭侯關羽!我被呂蒙所害,我死後就要追呂蒙的魂。之後就看到呂蒙倒地在上,七竅流血而死。

這個就是三國演義的版本了,呂蒙確實是關羽顯聖而死的。

當然在三國志,就不是如此了,呂蒙是病死的,只不過,呂蒙也確實是荊州之戰沒多久就病死的,連曹操也是如此,都是在一兩個月內死的,很多人認為,呂蒙可能是死於建安二十四年的瘟疫。

至於那些說呂蒙是因為功高蓋主,卸磨殺驢,被孫權所害,那就是屬於無稽之談了,畢竟孫權都還沒有成功,只是拿下荊州而已,相同情況的還有周瑜,和陸遜的情況不一樣。


歷史簡單說


呂蒙之死有四:一、不聽號令,目中無人。二、功高蓋主,封無可封。三、為一己私慾,替東吳惹下大禍。四、要平息蜀漢怒火。

個人覺得不是的,首先孫權也好,曹操也罷,都是不願意殺關羽的!他們的目的都只是奪取荊州,發展勢力。要知道,關羽乃劉備結拜兄弟,而且是蜀國軍神、旗幟一般的人物。曹魏和東吳的領導人都知道,關羽殺不得,他死在誰的手中,誰就會遭到蜀漢的瘋狂報復,不死不休的那一種!

所以關羽死後,孫權趕緊名人將其頭顱送給曹操,以此拖曹操下水。但曹操厚葬了關羽,並沒有上當。之後,孫權只能殺呂蒙,以洩劉備之恨,可是效果不大。後來,果不其然,之後劉備舉國伐吳,導致蜀、魏元氣大傷。

關羽敗退,曹操就下令,不可追殺!顯然知道關羽不能殺,哪怕殺了能揚名立萬,大漲士氣。

而且當時呂蒙出戰,孫權有令,可取荊州,但不可殺關羽。但是呂蒙不聽號令,執意要殺,最後自己慘死,也是可以預見的。

呂蒙為何執意要殺關羽

一、是東吳來向關羽提親,關羽說了句:虎女豈能嫁犬子?可是徹徹底底的羞辱了東吳和孫權,加上當時東吳一直在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卻借立足未穩,等找到新的立足之地就還荊州的一些措辭,令作為東吳的大都督的呂蒙,對劉備陣營特別是關羽有很大的意見,欲除之而後快。才有了後來呂蒙白衣過江,關羽敗走麥城的結局。

二、是因為關羽侮辱了呂蒙最尊敬的魯肅,不還荊州。還看不起他,說他是“吳下阿蒙”,關羽讓魯肅帶著重病來跟關羽商談歸還長沙三郡的事情,以至於讓魯肅死了。還劫持魯肅從江東逃脫。所以呂蒙恨關羽。

三、為周瑜報仇,周瑜對呂蒙有知遇之恩,是呂蒙十分尊敬和崇拜的人,而周瑜的箭傷就是因為荊州給曹仁射傷的,但是東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沒奪得荊州卻讓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所以在周瑜幾次三番對荊州用兵也未能打下荊州,周瑜在鬱郁不得志中箭傷復發身亡。

四、呂蒙本身資歷不夠,並沒有坐穩大都督的位置,他迫切的需要一份足夠的戰績來充實自己的軍工,而殺關羽無疑是最好的,還能名傳天下。可以聰明反被聰明誤。


鬼谷書生



提問問題的網友,應該沒看過《三國演義》。

呂蒙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的情節,就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書中寫得清清楚楚,就是關羽顯聖。

我們來看一下關羽顯聖索呂蒙性命的過程。

書中寫:孫權命人殺了關羽後,盡收荊襄之地,心情無比暢快,賞稿三軍,大擺酒席,與諸將慶功。他安排大功臣呂蒙坐上位,春風滿面地對眾將說,斬關羽、取荊州,全是呂子明之功啊。然後又親自酌酒,恩賜給呂蒙。呂蒙喜孜孜地接過酒,杯剛送到嘴唇,關羽神靈附其體,其擲杯於地,一把揪開孫權,坐在孫權的位子上,大聲說,呂賊,你施奸計害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也要取你之魂。然後還怕別人不知是何方神靈附體,又自報家門,說:“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說完,神靈飄走,呂蒙像散架了一樣,癱軟在地,七竅流血而死。

諾,只要讀過這一段文字的人,無不明明白白,呂蒙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就是關羽顯聖!

不過,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關羽要顯聖報仇的對象,其實是孫權!

是,使用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妙計的人是呂蒙;但是,負責全面調度的人卻是孫權。

而且,關羽走麥城出來,最先遇到的是東吳大將朱然的截殺,因為寡不敵眾,只好望臨沮小路而走,又遇另一東吳大將潘璋截殺。關羽慌不擇路,往山坳狂奔。蘆葦敗草中的東吳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關羽胯下的赤兔馬被絆倒,關羽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擒獲。馬忠押關羽回見孫權。孫權苦口婆心勸降,主簿左鹹卻說,此人絕不會降,留著就是個害,不如斬殺。孫權沉吟半晌,同意其議,命人推出斬首。

可見,導致關羽死亡的人,除了呂蒙,還有朱然、潘璋、馬忠、孫權、左鹹、以及執行斬首的劊子手——當然,還有成千上萬襲取荊州、及參與圍追堵殺關羽的東吳兵馬。

毫無疑問,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孫權!

其次,是左鹹。

再次是馬忠。

然後才輪到呂蒙。

如果關羽死後真能顯聖,他最應該索取孫權的命,而不是呂蒙。

但是,《三國演義》三分實七分虛,孫權是歷史大人物,後面還有大量戲份,不能這麼寫。而呂蒙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江陵一戰後疾病發作,最終在孫權內殿中去世的。

事實上,在白衣渡江之前,呂蒙就有重病在身了。

羅貫中因此信手拈來,把呂蒙之死寫成關羽顯聖,既為關羽死後成神作了鋪墊,抬高了關羽的形象,又為關羽的死渲染了悲慘氣氛,並讓讀者為關羽憋屈之死狠狠地出了口惡氣,可謂一舉數得,不能不說其構思巧妙、運筆高明!

最後說一句,演義是演義,史實是史實。

在演義史中,呂蒙之死,就是關羽顯聖索魂所致。

在歷史中,呂蒙之死,與關羽沒有半毛錢關係。


覃仕勇說史


呂蒙被關羽魂魄上身,七竅流血而死,真是大快人心,這正是大家想看到的。呂蒙落井下石頭,設計害死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關雲長,如果死狀不慘,就不能解大家的心頭之恨,羅貫中設計了一個讓大家解開心結的痛快結局。實際上,呂蒙死的比這痛苦多了。

《三國演義》演繹了呂蒙之死

據《三國演義》上描述:孫權大擺宴席犒賞三軍,為表示感謝孫權親自倒酒給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說:“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識我不?”眾將大驚,想要上前救援時,呂蒙又推到孫權,大步前進,坐到孫權位置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日:“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只見呂蒙已經倒地不起,七竅流血而死。

羅貫中讓關羽的魂魄出場,增加了故事的神秘度,讓讀者感受到正義不能被踐踏,英雄不會輕易被殺死,奇恥大辱要親手償清,這個結局是大家最願意看到了,吐出了胸中的那口悶氣,大快人心。

野史記錄呂蒙被孫權害死

呂蒙手下大將活捉關羽後,殺,還是不殺,孫權很糾結。不殺,留下關羽是心腹大患,關羽一定會殺回來搶荊州;殺了關羽,肯定會得罪劉備,蜀國甚至會派兵報復,這樣就失去了牽制魏國的一股力量。此戰的目的是收復被劉備“借走”不還的荊州,既然已經奪回,還是放了關羽吧。

可是作為大都督的呂蒙怕孫權反悔,在沒有收到命令的情況下殺了關羽。

孫權毛了,不知道應該如何收場。呂蒙出了主意,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讓他背這個黑鍋。孫權覺得這個計策不錯,就派人把關羽人頭送到曹操。這點把戲能騙過曹操,騙不過司馬懿啊,司馬軍師立即拆穿了孫權的詭計,並且說出破解的方法:厚葬關羽。

曹操找人給關羽用木頭雕刻了一個身子,還封他為荊王,親送殯,厚葬了關羽。

孫權一看,人家不上當,球又被踢回來了,非常生氣。於是以慶祝奪回荊州為名,設下酒宴,暗中在酒中下毒。呂蒙不知是計,喝下毒酒,七竅流血而亡。

毒死罪魁禍首呂蒙,是孫權做給劉備看,希望雙方不要因此動兵。這個故事講的合情合理,但是編的,周瑜、魯肅死後,孫權非常器重呂蒙,把他當頂樑柱,決不會動殺心。

史書記載呂蒙死的很痛苦

《三國志》上詳細的記錄了呂蒙死的經過。呂蒙的身體一直不好,在攻打南郡時,就是用一封自己病重,要回家休養的書信,騙關羽放鬆警惕,撤走守兵。呂蒙然後突然襲擊,擒獲了關羽的家屬。之後再擒殺關羽父子。為了奪取荊州,呂蒙心力憔悴,最終臥床不起,病情日益加重,痛不欲生。孫權非常關心他,給他封了侯爵,賞了他萬金,呂蒙都不要。

孫權害怕失去呂蒙這根大柱子,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內殿,找了很多藥方治療他的病,還找來針灸專家給他緩解病痛,但效果都不好。孫權經常要到呂蒙臥室看望他,又怕打擾他,就在牆上挖了個洞,從洞中觀察呂蒙的病情。後來看到呂蒙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醫生用盡辦法都不靈,孫權病急亂投醫,找來道士為他求神續命,終究沒有留得住呂都督,呂蒙在孫權的殿內受盡疾病折磨後病故,死時才42歲。

在長時間的病痛折磨中死去,比一瞬間七竅流血而更痛苦,也算是得到一點報應吧。


聾王異史


呂蒙是比較倒黴的歷史人物,本來他為吳國立下大功,本應稱頌的英雄,結果因為羅貫中《三國演義》一寫,就成了害死武聖人關羽的小人。

呂蒙之所以會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不怪別人,只怪羅貫中這人內心偏見太深,他的書大大美化了蜀漢關羽,凡是與之敵對的都成了惡人。如果有人膽敢得罪羅貫中心目中的英雄,要麼成為卑鄙無恥之徒,要麼就被安排十分慘烈的結局。羅貫中憑個人喜惡寫歷史人物,一不留神就寫出了一部名著。本來人們閱讀小說的興趣就遠大於閱讀史書,何況還是一部名著小說呢。因此《三國演義》的受眾要遠遠大於《三國志》,《三國演義》中許多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誤導了幾十代讀者。


呂蒙出身平平,少年時候依附姐夫從軍,不過呂蒙屬於天生有謀略有格局的人,孫策死後,孫權接任,開始重用呂蒙,呂蒙的軍事才能逐漸顯露。

或許是因為家境問題,呂蒙讀書不多,雖然屢建軍功,但給人還是一種大老粗的形象。孫權十分欣賞呂蒙,就告誡呂蒙要多讀書,呂蒙開始不以為然,總是以軍務繁忙推脫。孫權就說你再忙能有我忙嘛,我這麼忙每天還都抽出時間讀書。呂蒙聽後果然就開始勤奮讀書,不管是兵家典籍還是儒家著作,呂蒙都認真讀閱,見識策略都更進一層。本來像魯肅那樣的名宿元老還有些瞧不起呂蒙這樣底層出身的大老粗,但是後來跟飽讀百家之書的呂蒙交流,大感不凡,特別是呂蒙提出如何應對蜀國的策略,讓魯肅都驚歎不已。

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呂蒙應對蜀國的策略就是要先拿下關羽,收復荊州。魯肅死後,呂蒙接任都督,開始假裝與關羽示好示弱。關羽是何等驕傲之人,根本不會把呂蒙這樣的新人看在眼裡。後來呂蒙佔據江陵,最終奪回荊州,擒獲關羽,將其斬殺。

當時天下大亂,各國征戰不休,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關羽一生戰功顯赫,自然也是殺戮無數。能殺人就能被人殺,關羽後來被呂蒙所殺,沒有什麼大不了。實際上關羽之死,一方面是呂蒙太厲害,另一方面也是關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所致,關羽的人緣太差了。東吳佔據江陵以後,關羽曾經向蜀將劉封、孟達求救,結果人家根本不理他。如果關羽能夠搞好關係,得到劉封等人救援,說不定荊州也不會丟失,起碼保全性命不成問題,不至於敗走麥城被擒。


這樣看來,關羽表面是被呂蒙所殺,實際上卻是被劉封等人害死。因為呂蒙跟關羽本來就是不同國家不同立場,互相敵對很正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劉封等人卻因為個人恩怨,拒不救援關羽,這種被自己人坑慘的滋味更不好受。後來劉封因為這事被劉備賜死。

呂蒙呢,在跟關羽敵對的時候病得就很嚴重了。至於發病原因很有可能就是積勞成疾,呂蒙本來軍務繁忙,為了提升自己,又拼命讀書,這勢必要犧牲休息時間。呂蒙開始認真讀書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精力體力都有限,還要跟關羽這樣的虎將作戰,心力憔悴也是正常。再說古代醫療條件不行,隨便一個瘟疫傳染病什麼的,就能要了人命,呂蒙如果不小心染病的話,熬不過去也是正常。也有可能在跟關羽作戰的時候已經病入膏肓了,不過關羽不死,呂蒙不放心,一口氣就一直吊著,最後關羽死了,他的目標也沒了,就此殞命。總而言之,呂蒙不是暴斃,是日積月累的病痛導致自然死亡。

不過《三國演義》是小說,羅貫中個人偏見又很重,對於害死關羽的直接兇手,他必須要安排一個離奇的死法才能解氣。於是羅貫中就演義了一下,來了一個關羽亡魂索命,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當然了,羅貫中這麼寫可能也是跟關羽當時的地位有關,自兩宋開始,關羽就已經被大大神話了,明朝以後,或許是《三國演義》的功勞,關羽更是成為大天尊、聖人一類的人物,十分霸道。而呂蒙呢,就成為害死關羽的小人。

若說真才實幹,關羽未必就比得上呂蒙,毛主席就曾經評價過關羽這人不懂統一作戰,不大高明,事實也的確如此。


一覽眾河小


呂蒙之死大家猜測都超乎了自然的想象,有說關羽魂魄纏身的,有說關羽顯靈嚇死的,中說紛紜,下面我說一下自己的觀點,細節決定成敗,大家注意到在關羽死前不久有一個廣為人知的事件,那就是“刮骨療毒”!再一次大戰中被敵人毒箭射中,而且是劇毒深入骨髓,只有刮骨才能緩解毒素蔓延,而並非是完全去除!

與呂蒙交戰如果不是毒性發作,憑藉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加之誇下赤兔馬過山川河流如履平地,呂蒙能耐他何。

再回來說呂蒙之死,大家可否觀察到,呂蒙在砍下關羽頭顱時飛濺了一臉血跡,就是這時關羽身體裡帶有劇毒的血跡濺到呂蒙的嘴裡,或眼睛裡或鼻子裡已經中毒了,恰逢酒宴上大量飲酒使得血液循環加快,毒素也加快攻心,就這樣呂蒙暴斃而亡!

大家覺得好像是那麼回事就點點贊關注一下吧[祈禱]





小亮點影視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呂蒙呂子明,在關羽率蜀漢軍主力全力攻打曹軍駐守的樊城時,趁機率吳軍偷襲,白衣渡江,佔領了荊州,又逼迫關羽父子敗走麥城,最終被擒殺。在擒殺關羽父子後,呂蒙也不久死於孫權內殿中。呂蒙的死因歷來有不同說法。

其一被關羽索命,七竅流血而死。《三國演義》中說孫權殺害了關羽父子,盡收荊襄之地,大設慶功宴,讓呂蒙坐於上位,親自賜酒呂蒙,表彰他的大功。不想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歷聲大罵:“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呂蒙推倒孫權,大步坐到孫權位上,兩目倒豎,雙眼圓睜,大喝道:“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以奸計害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孫權大驚,忙率眾人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這一說法多見於民間,關羽忠義,被後世朝代屢屢加封,從神佛到聖到王到帝,最後竟成了法力無邊並管理三界的關帝聖君、武財神,備受朝廷和民間尊拜,自然害死他的呂蒙也成了人們痛恨的對象,也難逃關公索命。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就採用了呂蒙這種荒誕死法,一來為張揚劉備正統、貶抑曹操孫權的需要,二來讓人們讀了解氣。其二被孫權毒害。孫權擒殺了關羽,破壞了孫劉聯盟,必然要遭到蜀漢劉備的報復,他想轉嫁劉備對自己的怨氣,一方面他把關羽的人頭派使者送給了曹操,表明害關羽是曹操主謀,自己是迫不得已;另一方面他向劉備展示,自己一直維護孫劉聯盟,是呂蒙不聽將令冒然偷襲荊州,殺害了關羽,軍將在外不好駕馭,自己實出無奈,現在呂蒙已死,也算為關公抵命了。這種觀點是站在孫權雖明曉大局,卻把控兵權不力來說的,最新拍的《三國》就是採用了這種說法。不過荊州是孫權必爭之地,呂蒙又是孫權一手培養提拔的大將,能為孫權奪回荊州,是孫權求之不得的好事,更何況呂蒙又是孫權倚重的柱國大將呢?孫權怎能毒害呂蒙呢?史料中呂蒙一得病,孫權馬上安置在內殿千方百計為其求醫診治,甚至賞賜百金為他招募醫者,呂蒙病情一有好轉,孫權就高興,一見重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可見孫權對呂蒙君臣情深,於公於私都不可能毒害呂蒙。其三生病而死。在偷襲荊州之前,呂蒙曾給孫權上書說:“關羽攻打樊城而留下很多守兵,必定是害怕我襲擊他後方的緣故。我時常有病,可以以治病為名分一部分士兵和我一起回建業。關羽聽到這個消息,就會撤掉守兵,全部開赴襄陽。……。”從這裡也可看出這時期的呂蒙身體不好,多病。呂蒙奪取荊州,孫權要封他為孱陵侯,賜錢一億,封賞還未頒佈,呂蒙就發病了,後世也有人說,可能建安二十四年發生溫疫,因據史載那一年,吳將孫皎、蔣欽也死了。呂蒙在戰場吃苦受累,積勞成疾,抵抗力弱,極有可能是感染溫疫而死的。對於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古代醫療條件不好,人多因病早逝,呂蒙死時四十多歲,正處中年,正是各種疾病多發期,再加勤政多勞,身體不好,因急病而死也當在情理之中。

其實呂蒙是個忠職盡守的人,也是個憑個人能力一刀一槍上位的人,在軍旅倥傯之際,刻苦讀書,見識精博,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典故傳世;他克己讓人,大局觀念強,不計個人恩怨;他勇斬陳就,破黃祖,智擒關羽、郝普,為東吳立下漢馬功勞,不愧三國名將。雖然都是各為其主,怎奈孫吳不是正統,在後世人心思漢的作用下,蜀漢正統的情結讓人揮之不去,因此為蜀漢忠義捐軀的關羽,讓人同情讓人尊崇,自然害死關公的罪魁呂蒙,最終被關公魂魄索命,七竅流血而死,只有這樣的死法,才能讓後人得以長長舒口心中惡氣😊。那麼您又認為呂蒙的哪種死法更可信呢?😄


sunjin72976689


答:不是!是羅貫中的杜撰之語。呂蒙的死和關羽沒有因果關係,《三國演義》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統,故強行把兩件事關聯在一起,凸顯蜀漢國是順天而為,東吳則屬於叛逆臣子,即抑吳揚漢。

那麼呂蒙是怎麼死的?關羽又是怎麼死的呢?我來為大家一一道來。

關於呂蒙的死,大家的觀點要麼是被“孫權毒殺”,要麼是被“關羽附體殺死”等等。這些說法也多存於野史及傳說當中,沒有史料立足之地。歷史上呂蒙真正的死因為:

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呂蒙在收復荊州作戰的前線得了疾病,因病情來得急,導致醫治無效身亡。

呂蒙的病來的真不是時候,剛好在兩件大事發生之後:一、剛收復荊州,被孫權加官封爵,名聲遠揚;二、關羽父子被斬殺。所以,多數人就覺得呂蒙的疾病和這兩者有關係。

針對這兩個野史中最愛引用的“病因”,我來逐個分析。

關羽顯聖,附體殺死呂蒙?

關羽在荊州敗局的根本原因還是他的“自矜(即自負)”。因為孤傲,拒絕了和孫權的聯姻,羞辱了孫權,導致孫權大怒發兵相討。本來吳蜀互為唇齒之寒,在曹操南下時,還能相互救援,這下關羽把自己陷入孤軍奮戰當中。

又因為輕視文人,不屑陸遜的鎮守,大意的抽調鎮守荊州主力和曹軍決戰樊城,致使荊州城防空虛,被呂蒙乘虛而入;又輕視同朝為官的蜀漢官員士仁和麋芳,導致二人在關鍵時刻,投降東吳,讓荊州成為東吳的囊中之物。

可以說,關羽丟失荊州,是他一意孤行,驕傲自大的結果。東吳也是抓住關羽的這個缺點,奪回荊州。如果換一個守將,東吳可就不會這麼順利奪回荊州。對於荊州之失,就連蜀漢謀臣廖立也覺得是關羽的原因:

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三國志·蜀書·廖立傳》

可見,關羽因自負兵敗身亡,不是東吳一家之言,就連同朝為官的蜀漢官員都對此批評不已。所以,失荊州,關羽有責;而關羽的死,他自己也要負責。孫權給了他和好的機會,他不把握住,便怪不得呂蒙。而羅貫中強行把呂蒙的死扣在了不該殺關羽的罪名上,實屬小家子之氣。更何況,關羽並非呂蒙所殺,即使關羽顯聖,也要找殺他之人。

孫權嫉妒,毒殺呂蒙?

都說呂蒙在荊州之戰大放異彩,收穫了口碑和榮耀:他善待荊州城中百姓、蜀漢將士家屬;封府庫,賜糧食、醫藥給城中百姓。可以看出,呂蒙在荊州是收穫了滿滿的人心。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劉備就是憑此獲取蜀漢江山。這就成了野史口中孫權嫉妒毒殺呂蒙的原因!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覺得不是,根據《三國志·吳書》的記載來看,呂蒙並非是這種得寸進尺,貪功冒進之人,不至於讓孫權下毒手。

  • 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權聞之,益以悲感。
  • 及豫章太守顧邵卒,權問所用,蒙因薦遺奉職佳吏,權笑曰:“君欲為祁奚耶?”《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上述兩段話,可以看出呂蒙的品質:不為錢所動,以德報國。這樣一個忠君事主,不貪圖榮華富貴的臣子,哪位君主會忍心下毒手呢?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例子來印證:當年孫策開疆拓土時,將軍中事務及地方事務都交由張昭處理,張昭的處事能力不僅幫助孫策安定好了後方,還得到北方士大夫的一致讚賞。對此,張昭感到很驚恐,而孫策反倒笑曰:“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孫策心胸豁達,能如此深明大義的表揚張昭,還將他比喻為當代的管仲,足以見得孫策的識人之能。

而孫權作為孫策力挺的接班人,其選人用人也是有過人之舉。豈會因為呂蒙獲得一點功勞就懷恨在心將其毒殺?再說,呂蒙的功勞不至於功高蓋主。所以不存在孫權毒殺呂蒙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