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問題,一些南方廚師用的鍋沒有手柄,炒菜還得拿個毛巾,為啥不像北方一樣有手柄呢?

650325ylj


炒菜拿個毛巾是絕活來的,傳說有個廚師炒菜特別好味,從不傳授給徒弟,徒弟就好奇,同一樣食材,調味料怎麼師傅就炒得這麼好味呢?而師傅每次進廚房都脫光上衣,只搭一條毛巾在膊子上,也沒什麼偷帶其它調料進廚房,於是就偷偷躲起來觀看師傅怎麼炒萊,果然讓他發現原來師傅炒萊時把膊子上的毛巾往鍋裡煮一下,立即明白師傅的毛巾是讓高湯煮過然後曬乾,所以炒菜時往鍋裡煮一下讓毛巾裡的高湯溶解在菜裡,炒出來的菜比別人的好味了


小馬哥214357256


帶不帶把僅僅是個人習慣,談不上南北差異,我店裡的廚師就喜歡不帶把的鍋,他說用著順手,配上猛火,大勺,顛菜的時候方便有手感,我自己炒菜就喜歡帶把的,因為我沒接受過專業訓練,沒把的話猛火爐容易燒手,而且不好起菜,所以一般家用都是帶把的,而廚師一般都喜歡雙耳鍋!


吧啦吧啦菊之花


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做為一個上過三年烹飪學校,也幹過十多年北方廚師的人,來給大家說說這是原因。

為啥一些南方廚師用的鍋沒有手柄,炒菜還要墊一個毛巾,為啥不像北方一樣有手柄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炒勺是哪裡的人發明的?炒勺是魯菜的廚師發明的,這個應該是根據北方爐灶的特點,以及魯菜製作的烹調工藝,經過幾代廚師的創新,發明出來的。


畢竟魯菜被稱為“八大菜系”之首,而且是中國唯一的原發菜系,可以說魯菜中很多烹飪技法,都影響到其它菜系。比如:蔥薑蒜爆鍋,高湯入菜調味等。加上北方因為需要冬季採暖,以前鍋灶都要大一些,所以帶柄的炒勺炒菜比較方便。

~第二,其實南方也有很多是用帶柄炒勺,只不過大家看到雙兒鍋比較多而已,這個跟烹飪習慣和所炒制的菜品有關。

因為南方講究菜品的脆嫩、以及炒菜比較多。雙兒鍋鍋底厚重,燒熱後鍋氣就能把菜炒熟 ,而且南方一般帶湯的燉菜少,所以用雙耳鍋比較順手。


北方因為炒菜基本燉菜和紅燒、扒的技法比較多,需要勺功的地方多,比如鍋塌裡的大翻勺這些,所以帶柄的炒勺用起來更順手一些。想一想一鍋帶湯的、熱氣騰騰的大燉菜,用雙耳鍋好拿還是帶柄的炒勺好拿?還有哪個廚師能夠用雙耳鍋,來個大翻勺?

所以我覺得南方炒菜和北方炒菜,用的鍋具的不同,跟烹飪方法和烹飪習慣有很大關係!還有就是歷史的傳承。


73神牛


咱們中國的南北方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因為地理環境的不同,導致人文習俗和飲食習慣都有較大差異。就拿炒菜來說,我們發現北方的炒鍋都是有“手柄”的,用起來特別方便,而南方廚師炒菜要用白毛巾墊著,炒鍋是沒有手柄的,這是為何?

很多南方人也不懂,幹嘛不學北方一樣把炒鍋也做成帶手柄的?這個就要先從南北方食材的性質說起了。因為南方地理環境的關係,新鮮時蔬和海鮮是比較多的,做菜講究一個“鮮”字,喜歡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所以炒菜要快速。

那麼南方所用的炒鍋自然要更薄一些,這樣食材受熱更快更均勻,炒出來味道自然鮮美了。所以南方的鍋多為不鏽鋼鍋或者熟鐵鍋,薄而輕便,炒菜更方便,但是因為這樣的鍋傳熱快,快菜又講究拋鍋和顛炒,所以廚師都要用白毛巾墊鍋,操作起來更加方便不燙手。

而北方炒菜則不同,因為食材的關係,所以北方菜更注重“煨、燜、紅燒”等烹飪方式,要使食材徹底熟透入味,那麼加熱時間就稍長,鍋也要厚重耐燒才行。所以我們看到北方的炒鍋都很厚,而且是帶有“手柄”的,可以拿得起來,並且配有勺子翻炒。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到了更北一些的地方,因為天氣寒冷,所以飯菜並不適合快炒,小炒菜剛端上桌就涼了,還怎麼吃?你看東北的大鍋燉菜,都是一大鍋燉出來的,這樣吃半個小時都是熱乎的,薄而輕便的南方鍋到了這裡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陌塵小廚


很久以前,廣州酒樓炒鍋都是生鐵鍋,有雙耳的,燒柴的,灶口平,和家庭燒柴火無太大分別,只是火猛滴,後來洋貨進入,帶來火水,廚師發現裝火水的大鐵桶皮厚度適合,熟鐵,比生鐵韌度高,不易破烈,傳熱快,輕,於是用進口火水桶鐵皮造鍋,兩耳,方便提起,後來又發現平灶火燙手,於是改良為斜灶口,這就是廣東鍋的來源,廣州酒樓燃料也一直在改變,柴_煤_柴油_石油氣_天然氣,灶頭也一直在變,黃泥十磚_黃泥水泥十磚~耐火泥十耐火磚_不鏽鋼,由於鐵鍋燙手,所以用白毛巾,由於不鏽鋼灶臺出現(從港澳引進),灶臺比過去結實,改手拋鍋變成鎮鍋,大大減輕了廚師的勞動強度,所以現在廣東鍋,灶,風行全國


豆豆明公


從另一個角度說一下,就是鐵鍋的成型

炒鍋一般來說,分大概三種,白口灰口,特種材料鍋(不鏽鋼,特氟龍 鋁)

其中鑄鐵灰白口是主力,這種一般是鑄造,或者是壓制,但是鍋成型後,最難的把手的安裝(行話叫配耳朵),你看現在還好,鑽個眼打上螺絲,但是你這配重全在這倆螺絲上,一口鍋大概3到5公斤,加上一鍋菜,總重可以超過十幾公斤,甚至大鍋達到上百斤,師傅顛勺,這倆螺絲能承受的,可是鍋的材質能不能承受都是問題。

而耳朵又是最難安裝的,火候不夠粘不住,過火鍋可能受損,而這種手藝是過去鍋廠老師傅的不傳之秘。所以,我只能說用把子的鍋還是功夫不到家。

至於南北方,我感覺都一樣。1988年全國鐵鍋產品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據我聽說,來參展的鍋質量南方灰口鍋就不太行,太薄,傳熱效果不錯,但是不均勻,北方山西鍋含硫量高,易脆。

所以不用挑動南北,一口好鍋只在長久,而不是那個地方。

家裡有一口比我大的小炒過,快50年了,還在用,沒問題


汾酒我愛


從物理學的槓桿原理來說,有手柄的鍋浪費太多的力氣,還不如直接抓住鍋邊省力,長時間下來會輕鬆多了。

從另個角度看,南方菜系,特別是廣東粵菜,要求的是猛火爆炒,才能保持食材的新鮮嫩滑,自然用的鐵鍋都是比較大而薄,裝手柄的話,估計熬不過2天就報廢了。


小勁哥哥哦


南方菜系中的炒菜系列都是講究大力出奇跡,用大火炒菜(柴油加鼓風機,液化氣也是大火力灶具),幾分鐘就出鍋,選擇的自然是很薄的熟鐵鍋(敲敲打打的沒事,勺子鍋鏟沾了食材,鍋邊敲幾下就好了)。不要求使用多久,三五個月足夠,這種鍋裝個柄沒必要。

火猛,為了不燒壞菜,得顛鍋,用勺子鍋鏟將菜翻個邊,麻煩還不均勻,顛鍋解決了這個問題。菜熟顛鍋勺子接住出鍋一條龍,簡單粗暴快速。毛巾是解決顛鍋燙手的問題,沒柄的鐵鍋顛鍋隨便抓哪裡都行,有柄的就不行。做菜手忙腳亂的,放食材易撞著手柄,手柄碰一下就轉走了,顛鍋還得多道手續,找手柄。

有柄的鍋子適合家用,煮菜,什麼菜都往裡丟的亂燉菜系。


鄧偉定


我簡單點給你說,北方大飯店廚師用鍋都沒手柄,反而南方一些飯店用帶手柄的鍋,當然也有不帶手柄的,我不知道你從哪看到的,要不是你去的都是小飯館,要不就是聽別人說的,不信你閉上眼隨便進家飯店後廚看看,拍個照片發過來就行了


花還開花還落


我們這炒菜基本都用煸鍋,不用馬勺,煸鍋內容量大,受熱均勻,鍋體厚炒菜味道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