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軍模小聖


首先來說,當時的德軍並非只有一個柏林面臨戰爭,當時的希特勒已經徹底迷失了自我,他一直沒有認清楚德軍面臨的困境,而是一味的在地圖上指揮著那些根本都不存在的軍隊,這一點可以從著名電影《帝國的毀滅》中看的出來,當時的希特勒盲目相信占星學,還大量吸食毒品,所以他在當時也做了許多不切實際的指揮。

希特勒盲目指揮,無視前線局勢

舉個例子,在1945年德軍日薄西山的情況下,希特勒絲毫不聽從將領們的簡建議,發動“冬季春醒”行動,企圖進攻匈牙利巴拉頓湖地區的烏克蘭第二和第三方面軍,將大量裝備和士兵的生命丟棄在了那裡,事實上,在戰爭末期,東西兩線征戰的德軍士兵們,有的與柏林失去了聯繫,有的拖住了大批敵軍,根本無法抽身。

德軍被戰線拖住,雖然兵力尚在,卻無法發動反擊

雖說當時德軍還有不少部隊,但是客觀來說,能回防柏林的卻是寥寥無幾,舉個例子,東線的庫爾蘭地區,這裡有20萬軍隊,在該地區死守了整整八個多月,從1944年一直守到德軍投降。他們在這裡拖住了大批蘇軍,根本無法突圍,而直到這時候,希特勒居然還不放棄在匈牙利的作戰計劃,他已經完全陷入到了自我那瘋狂的世界裡,準備策劃一次又一次的反擊。

德軍殘餘兵力不足400萬,挪威德軍已經被切斷退路

而當時的德軍殘餘部隊則根本沒有400萬,算上庫爾蘭包圍圈裡的軍隊,捷克地區的中央集團軍,西線的三個集團軍和克羅地亞的全部兵力,也才165萬左右,有人說了,那個時候挪威不是還有大量的德軍嗎?事實上,挪威的德軍根本無法回防,首先來說,當時盟軍已經掌握了制海權,走水路肯定是不行了,而瑞典又恰恰是中立國,無法通過,而且當時的德國北部地區已經被盟軍佔領了,所以這些人根本回不來。

90萬德軍面對300萬起義軍,自身難保,又怎能支援柏林?

而德軍當時最強大的中央集團軍,人數大約90萬人左右,他們在捷克斯洛伐克面對的是300萬烏克蘭方面軍和波蘭起義軍,能抵擋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在西線的B、C、G三個集團軍,約有30萬人左右,還在與美軍苦戰,也是無法脫身,所以說,當時雖然德軍仍然有不少部隊,但是這些部隊能夠勉強抵擋就已經不錯了,根本無法抽出時間回防。

德軍組織回防失敗,蘇軍進入柏林後,回防也來不及了

而且當時德軍也曾組織過回防,當時第12集團軍的41和48裝甲軍就曾組織過突圍回防柏林,但是戰爭後期,德軍的水分很大,兩個坦克軍的坦克總數還不如蘇聯的一個坦克營,最終其突圍回防行動以失敗告終。總的來說,當時德軍回防的意義並不大,而且柏林戰役看似打了23天,其實主要的戰鬥在蘇軍進入柏林後就已經塵埃落定了,當柏林戰役轉變為納粹死硬分子和蘇軍一個街區到一個街區,甚至一個建築物到一個房屋的爭奪後,回防的意義還有多大呢?估計只有希特勒自己知道了。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德國需要防守的地方並不只有一個柏林,除柏林之外德國還有眾多的軍隊還處於包圍之中,而這些被包圍的部隊對於希特勒來說也是“救他出地下室”的部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也會千方百計的通過各種方式來調兵遣將保護自己,但可惜的是,最終這些部隊都被盟軍給擋了回去。

二戰時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德國在其中也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並且因為其戰略目的,德國的軍隊也在世界上全面出擊。

雖然前期也取得了很多戰果,可是在後期,被蘇軍反推回來之後,德軍的戰事也陷入了泥潭。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戰役打響,兩百五十多萬蘇軍向著德國首都柏林發起了最後進攻,短短四天時間,蘇軍就兵臨柏林城下。

隨後,蘇軍也開始對柏林展開了最後的進攻,這時候希特勒的部下開始勸說希特勒離開柏林,但希特勒最後也拒絕了,要在柏林堅持到最後一刻。

27日,柏林全面被圍,儘管德軍的死硬分子開始與蘇軍進入巷戰,開始對於一個街道,一個房屋展開反覆爭奪,可是希特勒明白,這已經無力迴天。

如果不將在外的軍隊調集回來,那麼希特勒也只能在地下室了結自己,但希特勒明白,盟軍也明白。

事實上,在外的德軍部隊也組織過數次的反擊與突圍,可都被盟軍擋了回來,慢慢的,希特勒也接受了現實,也不再調集軍隊回防,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柏林周圍都是大平原,十分的適合蘇聯的狼群戰術,根本守不住,而且這時候的柏林城內已經沒有多少軍隊,很難堅持到回防的那一刻。

同時希特勒抱著那種自己死後,德軍將領們還可以帶領德軍繼續作戰的想法,所以也為這些將軍留下了一隻有生力量。

在當時的希特勒看來,柏林戰役已經是無力迴天了,於是也留下了那一隻有生力量,在地下室中自我了結了一生。

娛樂吃瓜主


在蘇聯紅軍攻破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之後,根據希特勒遺囑,被任命為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海軍元帥鄧尼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並1945年5月8日24:00,在柏林正式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隨後,各個戰線上的約400萬德軍向蘇聯、英國、美國投降,歐洲戰場以盟軍的勝利宣告結束。

▲德國代表簽署投降書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此時德國尚有數百萬大軍,為什麼德國不繼續堅持抵抗,反而向盟軍投降呢?

第一,經過盟軍的轟炸和進攻,德國已經徹底山窮水盡,德國雖然還有數百萬大軍,卻沒有多少後勤補給,根本就無法打下去。1945年初,德國全境已經遭受了盟軍全天24小時的不間斷轟炸,德國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蘇聯軍隊攻克柏林

此時德國,煤炭產量只有1944年的1/4,鋼鐵產量是去年的1/6。由於石油等燃料的極度缺乏,德國雖然空有數萬飛機,卻根本沒有足夠的燃料起飛。德國曾經最為精銳的陸軍,甚至由於缺乏燃料,只能用牛來牽引卡車。

德國最具才華的軍備和戰爭生產部長施佩爾曾說:“在失去西里西亞之後,德國的軍事工業再也無法滿足前線對彈藥軍械和坦克的需求了”。顯然,僅靠德國士兵的英勇,根本無法戰勝裝備精良的盟軍。

▲投降的德國士兵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單挑全世界的德國,已經徹底失去了戰爭潛力,在極度依賴後勤和補給的現代化戰爭中,雖然空有數百萬大軍,但德國軍隊早已無以為繼,繼續堅持戰爭,所面臨的將是盟軍對德國軍隊的大屠殺。

此時的德國,無論是軍隊還是國家戰爭潛力,真正的山窮水盡。而即便如此,希特勒依然率領忠於他的部隊在首都柏林與蘇聯紅軍進行了最後一場血戰,也給蘇聯紅軍帶來了數十萬人的傷亡。

▲一片廢墟的德國

可以說,法西斯三國中,德國是抵抗意志最強烈,帶給盟軍傷亡最大,同時也是堅持最為徹底的國家。對比二戰中的搞笑擔當意大利和叫囂“1億玉碎”卻最終投降的日本,德國絕對是表現最出色的一個。

第二,此時希特勒已經自殺身亡,德國軍隊沒有了共同的領袖。俗話說,“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作為現代化戰爭,一個國家和軍隊如果沒有最高領袖是不可想象的。

▲曾經不可一世的元首

而在希特勒自殺身亡之後,此時的德國已經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取代希特勒的地位和威信。因此,即使有的人希望繼續抵抗下去,他也無法真正統合德國和軍隊,沒有了領袖和統帥,德國的抵抗只會成為一團散沙。

第三,雖然在日德國投降之時,德國的確還有400萬大軍,但是這400萬大軍遠稱不上精銳部隊,這400百萬人,不過是德國在最後掙扎時徵集的老弱病殘。柏林戰役時,已經山窮水盡的德國,甚至徵召了大量未成年人上了戰場,也可見此時德國人力資源之匱乏。

▲被徵召的未成年人

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包括德國境內及周邊德國僑民,總人數不過8000餘萬。而德國的軍隊人數始終保持在千萬左右。也就意味著,德國幾乎所有的適齡青壯年男性,都被徵召入軍隊上了戰場。

而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傷亡人數為600餘萬,大部分德國青壯年都死在戰場上,德國絕大部分的精銳部隊也已消耗一空。因此,希特勒自殺身亡後,不是德國想不想繼續抵抗下去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

▲成為戰爭廢墟的德國城市

而顯然,此時即使有冥頑不靈的德國人想繼續抵抗,也不過徒增德國人的傷亡而已,沒有充足後勤和精良的裝備,德國的抵抗不過是無謂的自殺,根本毫無意義,只會將德國進一步拉進亡國滅種的深淵。


鐵桿軍迷


因為大勢已去,國家的生產能力已經支撐不了再戰下去了,戰爭靠的不止是軍隊 ,還需要糧食,武器彈藥,能源,藥品,兵員。400萬軍隊就守一座孤城,自我消耗都會導致全軍覆沒。


動霸影視秀


柏林戰役之前,如果把德軍駐紮在境外的軍隊調回柏林防守,就意味著要放棄二戰開戰以來,納粹德國所有的戰果,這是希特勒不願意看到的。希特勒認為,以美國為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必有一戰,只要德軍能夠撐到他們因分地盤而引起內訌,納粹還有翻盤的機會,而此時並未到止損的時刻。

德軍已是強弩之末

柏林戰役爆發前夕,德軍的分佈相當零散。

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的德國南方集團軍,中央集團軍是最有可能回援柏林的重型裝甲部隊,其保留了大部分的重型裝備,而且捷克斯洛伐克還擁有斯柯達等兵工廠,可以以此為根據地反攻,也曾經傳出這支部隊要回防柏林的消息,但卻一直為成行。原因是希特勒還對挽回匈牙利的敗局有幻想,曾經在1945年3月發動春醒作戰,結果被蘇軍重創。在柏林戰役爆發時,這支部隊已經敗退到捷克和奧地利,而且蘇軍的主攻方向不明,德軍高層還認為蘇軍攻擊柏林是佯攻,而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匈牙利和捷克,為了以防蘇軍調虎離山,這支部隊也被摁在了駐紮地以防萬一。

位於庫爾蘭半島的庫爾蘭集團軍群,希特勒一直不願意放棄這個前沿陣地,妄想能夠以此分散蘇軍的兵力。而蘇軍卻沒對此有任何的留戀,柏林戰役爆發時,集中火力猛攻柏林,蘇軍深知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在柏林快要攻陷時,希特勒的自殺,更加加速了納粹的滅亡速度。在納粹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庫爾蘭半島不攻自破,該集團軍群在戰爭結束時仍有近30萬人的兵力。

其次就是駐紮在意大利北部的德軍,約有50萬人。這支軍隊依靠意大利北部的山地和河流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回援柏林,而且阿爾卑斯山口易守難攻,只需部署少量兵力就能阻擋西線盟軍長驅直入德國腹地。然而這支軍隊的高層早就和希特勒貌合神離,暗地裡和盟軍進行秘密媾和,並且在1945年4月底達成協議,在5月2日,意大利南部戰場中的一切戰鬥都已經結束,這支軍隊已經開始分批投降。德軍的將領是在希特勒未自殺之前就已經簽訂投降協議,也就意味著,此時的德軍將領已經不把希特勒的權威當回事了。

再有就是駐紮在巴爾幹半島的德軍,這支軍隊主要是和鐵托的游擊隊進行戰鬥,人數大約在8萬到10萬之間。而在圍剿鐵托時,這支軍隊已經在巴爾幹半島的複雜地形裡損失慘重,深陷游擊戰的泥潭。而在1945年春季時,遭遇蘇軍和游擊隊的雙重壓力,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區,無法及時回援,也被對方牽制住了。

最後德軍還有駐紮在挪威的部隊,這也是戰爭末期德軍保存最完好的重兵集團。到柏林戰役前夕這支軍隊至少還保留有40萬德軍部隊。這支軍隊分散在挪威的狹長國土,德軍在此前攻陷法國時,曾經俘獲了盟軍的作戰計劃,通過取道挪威以進攻德國的側後方。由於盟軍已有這個作戰意圖,德軍也不得不防盟軍在挪威登陸後夾擊德國。因此也無法抽身,而且也缺乏足夠的船隻運送德軍撤回德國。

早在之前,古德里安就曾經建議希特勒放棄希特勒戰略放棄德國境外的地區,將德軍撤回德國本土,以加強防禦能力,然而卻沒能獲批。希特勒即便到了最後,也不改其貪婪的本性,哪都想佔有,卻一個都沒顧上。

希特勒的性格所致

希特勒在二戰爆發前就擁有盲目樂觀的性格,還敢想敢幹,包括出兵萊茵河,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都讓其成功了。然而這些都是受到當時德軍高層一致反對的,但是卻意外地獲得了成功。這令希特勒的幻想和自信日益膨脹,即使快要到二戰的終點時,也未曾減弱。

希特勒一心期待奇蹟的誕生,使他在最後一刻能夠逆風翻盤。他喜歡讀《腓特烈大帝傳》,希望像書中的腓特烈在崩潰的邊緣時,出現類似俄國女皇突然駕崩,對方的同盟瞬間瓦解的狗屎運。然而戲劇性的一幕是,還真讓希特勒等到了類似的前兆,1945年4月12日,希特勒獲知羅斯福突然逝世的消息後欣喜若狂,此時他堅信命運正擊敗他的勁敵,在沒有羅斯福的粘合後,盟軍的同盟關係將會由於彼此的利益衝突而土崩瓦解。

(腓特烈大帝)

但是這個最後一絲希望落空,盟軍在歐洲劃定勢力範圍後,艾森豪威爾只是作壁上觀,而進攻柏林的任務落到了蘇軍的肩上。於是看不到希望的希特勒在兩星期後自殺。而此前由於希特勒的盲目樂觀,錯過了德軍回援的最佳時機,當斷不斷,反被其亂,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即使德軍最後時刻真的回援了,也會被消滅在柏林外圍,有種戰術叫做圍點打援,德軍也是飛蛾撲火毫無意義。

德軍士氣渙散

德軍駐紮在境外的軍隊人數滿打滿算也只有130萬,並不是400萬,而且還是打殘的二線德軍。這些軍隊其實已經脫離了希特勒的掌控,是否完全聽命於希特勒還是要打個問號。這些集團軍的司令已經出現了怠工的情緒,甚至很少有人願意幫助希特勒做困獸之鬥阻礙盟軍的前進。此前巴頓的第三軍團坦克在3天之內就衝過60英里,又在科布倫次附近到達萊茵河岸,並未遭遇德軍強烈的反抗。這不僅出乎了德軍高層的意料,更是出乎了西線盟軍的意料,嚇得艾森豪威爾趕緊派遣特使勒令美軍將領不得擅自行動。

當納粹的生產部長施佩爾接到希特勒要毀滅德國所有的工廠,發電廠,自來水廠,和煤氣廠,以及一切糧食,衣物,儲積的焦土政策時,施佩爾拒絕執行。而且他還揹著希特勒去和德國陸軍及工業界領袖們接洽遊說,不費吹灰之力就說服了他們儘量執行希特勒玉石俱焚的瘋狂命令。從此德軍高層對希特勒的忠誠開始動搖。

此時的德國軍民已經意識到戰敗已經是時間問題,他們內心都希望英美聯軍能夠快速推進,趕在蘇軍之前到達柏林,並在蘇軍攻破奧得河以前,儘可能多佔領德國的領土。大多數德國人可不想和希特勒同歸於盡。

戰爭結束後,德軍都爭先恐後地向美軍的萊茵大營繳械投降。如果不是蘇軍負責攻打柏林,所遭遇的德軍抵抗不會這麼強烈,戰爭也可以提早結束。德軍的負隅頑抗更多是不想落入蘇軍之手,他們知道蘇軍肯定會報復德軍在蘇聯的土地上的暴行,這也是他們繼續戰鬥的主要原因。

在大勢已去時,任何努力都是徒勞。不管德軍投降後有沒有400萬,他們都要想著如何從戰時的軍人轉換成戰後的平民,如果過渡得不好,他們也會跟著希特勒一起陪葬,或者在戰後罪行清算時被處以極刑。當這種內心的小算盤在蔓延時,就註定了這支軍隊只是一盤散沙,而不是可以戰鬥的鋼鐵之師。


梓蕤




在柏林戰役前夕,德國的總兵力仍有六百萬的可觀數量。不過這些兵力確分散在各個地區。特別是在1945年的時候德軍各地區的軍隊已經被盟軍分割開來。西線和意大利方向的德軍都在勉強維持。如果全部召回,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收效甚微,回援的德軍極有可能會在半路上就被盟軍吃掉了。另外一點,由於德國失去制空權,和盟軍對德國各處要地的轟炸,德軍機械化部隊會因為燃料等一系列問題難以及時回援。而當時德軍的重裝備數量則是越來越少,火力也越來越弱。



並且當時德軍的精銳早已損失殆盡,柏林戰役前夕德軍數量雖然龐大,但大部分是隻能執行激烈程度較低的戰鬥,有很多半大的孩子和超年齡較大的人,武器都沒怎麼弄熟,士氣也堪憂,面對白熱化的戰鬥都是一觸即潰。當時德軍的真正的能戰之兵滿打滿算也沒五十萬。拋去實在是調不動的或訊息被切斷的(像意大利方向的德軍就不要想調來了,基本與本土的聯繫斷掉了。其他戰場的也有不少被牽制住難以回援的情況),柏林戰役時德國從其他地區總共調集了70萬軍隊,加上柏林湊的守衛人員總計82萬。而且還算有戰鬥力的大部分也已經在柏林了,柏林戰役時,湊到這個數量已經相當不易了。



當時除了希特勒以外,其餘德軍各將領都十分清楚,此時德軍的戰鬥水平,不僅不能全部調來,士氣和戰鬥力也都很低。而且後勤也是差到家了。調不調來其實意義已經不大了,因為柏林戰役根本不可能打贏的。


黎塞留的野望


調不動了,德國嚴重缺乏燃料,尚有2000架戰機因缺油而趴窩。一些集團軍被分割,最多的是布拉格集群。呼應困難,有的被包圍動彈不得,如在波羅的海東普魯士集團軍群。德軍己經喪失了制空權,失敗是大勢所趨,調兵回防柏林已無實質意義了。


太陽125933863


日本投降前還說一億國民總玉碎呢,剩下的都是烏合之眾了,有什麼用,所謂的精銳部隊是番號,老兵都死光了,武器也不行了,而且不說了嘛,有些在地圖上標的集團軍實際上才六個小孩子加一把瑞士軍刀,這個集團軍有用嗎!已經是山窮水盡了,要不然小鬍子怎麼會自殺呀!!!


samruanqiqi


那麼總有人提出這樣一個概念,這好像當時德軍的兵力充足,腦子有問題才不調兵回防。德軍當時到戰敗時候兵力看似不少,其實很分散的,只能用老弱殘病來形容民,主要的精銳早已經消耗乾淨了,也沒有什麼真正可以說隨便調動的部隊,在各條戰線上,德軍都在敗退。

許多部隊根本就不是能不能調回來的問題,當時的德軍遭受多方向的圍攻,從任何一個方向是抽調掉部隊都不是現實的,抽調一個或兩個師根本發揮不了作用,抽掉幾十萬人也許才有效果,但是後果還是崩潰級別,一旦把幾十萬德軍從一個方向上抽調出來,那麼這個方向上等於崩潰一樣,後果更為嚴重。當時的德國交通已經癱瘓了,像把一隻部隊調回柏林,理論上可行,實際根本辦不到。

在當時的情況來說,德國根本就沒有翻盤的機會了,還夢想德軍可以改寫歷史,是不是有想太夢想了。


麥田軍事觀察


那個時候大局己定!你有400萬人又能怎麼樣呢?就算守下柏林,沒有戰爭資源了難道還想反攻?這樣德國會被滅族的!斯大林巴不得你這樣幹!留下了這400萬精壯男子為以後的德國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