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李詠和金庸相繼離世,一波追憶往昔的情懷被充分調動。與此同時,感慨人生無常,還有忙著買抗癌物的人也比比皆是。

李詠和金庸,他們走的時候都沒有遺憾。將人生活出自己,活出顏色,也是我們喜愛他們,哀悼他們的理由。

而這時候,不禁反問自己:

思考:

什麼時候,你覺得你可以做自己了?

很難回答吧。我們關注明星結婚大過於自己的婚姻,我們關注別人的經濟糾紛大過於自己的公積金社保,我們關注別人公司的好壞大過於自己工作的狀態。

我們在做自己嗎?

希望接下來的故事,能給你一點關於“自己”的啟發。

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若若,她的童年很悽慘。

兩三歲時,她的父母離婚,媽媽失去聯繫,至今也沒再見過面。她跟著她爸爸,但爸爸是個花花公子,永遠把錢和精力放在其他美貌的女人身上,對她一點興趣也沒有。

爺爺奶奶對她不錯。但是,她5歲時,奶奶去世,6歲時,爺爺去世。從此再也沒有真的愛她的人。

這樣的童年,讓她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懼怕被人疏遠,甚至傷害。為了討好別人,特別是同學,她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沒有一個同學喜歡她。她不想被其他人看成異類,她假裝自己其實也很幸福。


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有一次,學校要換書桌,交幾十元就可以將破舊的木書桌換成漂亮的鐵書桌,其他同學都交錢換了新桌子,可她交不起錢,於是全班只有她一個人用破舊的木桌,那種對照分外顯眼。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面對生活的不易和同學們的嘲笑,她終於承受不住了。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她想到了自殺。她想了好幾天,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她拿出了一張紙,一邊寫“活著的理由”,另一邊寫“死去的理由”。“活著的理由”只有寥寥幾個,而“死去的理由”則是長長的一列。

寫完之後,看著這張紙,她感到無比悲傷,哭了起來,開始是啜泣,慢慢變成了嚎啕大哭。以前她也哭過不少次,但沒有哪一次如此傷心。她哭了好久好久,彷彿都沒了時間的概念。

哭到眼睛都生疼的時候,她突然聽到有個聲音對她說:“你真的很慘啊。但慘的人就不能好好活了嗎?”

幾乎是像電流一般的體驗,這句話給了她想象不到的力量,她突然可以做自己了。

從此以後,她不再關注別人對她的評價,也不再懼怕別人對她的拒絕和嘲諷。奇怪的是,也很少有人再奚落她了。


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她的性格越來越開朗,漸漸有了朋友,先是一個、兩個,到了初中後,她有了許多朋友,有人還成了她的崇拜者,有男孩開始給她寫情書。

她的人生構想也越來越清晰,上職高時開始打工,做過酒店服務員、啤酒女郎和酒吧歌手等。她的社交圈很豐富,碩士生、公務員、律師等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而她作為一個職高畢業生,卻絲毫沒有自卑。

她就像心理學上的一個“例外”,那麼悲慘的童年居然能長出這樣一個心靈健康的女孩,實在是令人驚訝


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那麼,這個“例外”是怎樣發生的呢?

我認為關鍵是那一次悲傷,那次悲傷令她接受了自己的人生真相:“你很慘,非常慘”。

媽媽離開她,爸爸不愛她,爺爺奶奶去世,老師和同學經常奚落她等,都是“非常慘”的事實,這些事實一旦發生過,就永遠不可能更改了。

悲劇本身並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令我們陷入困境,常常是因為我們想否認人生的悲劇性。你很慘,沒人愛你,這種事實太難以承受了,於是你騙自己,對自己也對別人說,你很好,你很幸福,其實很多人愛你。

這種自我欺騙暫時會令自己好受一些,但最終在我們精神中豎了一堵牆,將我們的心與人生真相隔離開來,而且這道牆會越來越厚,心理問題也由此而生。

真實坦然的接受事實的本身,不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較勁,就能好好活在當下,有能力塑造未來的自己。


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若若的故事講完了。再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

問題

什麼時候,你覺得你可以做自己了?

相信許多人有這種體驗,一場大病、一場災難或一場意外的死亡,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使得我們明白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也有人是聽了一首歌,看了一本書,偶然間聽進去了一個道理,或者某個人帶給你一段難忘的體驗。讓你真的開始做自己了。

每個人找到自己的過程都不一樣。有的人很幸運,小時候就能遇到,並且為喜歡的事情堅持付出,早早的就獲得了人生的成功,像朗朗,像周杰倫等等。我們身邊也一定有這樣人存在。


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而大多數人,找到自己的過程很漫長。因為我們會隨波逐流。


隨波逐流的我們,在人生的修煉場裡練就一身本領,不想被淘汰,不斷焦慮地學習。我們卻未曾停下腳步思考一下,我到底要什麼?我一生追求什麼?我是誰?


李詠、金庸相繼去世,人生無常,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我們H&U心理減壓工作室有句話:在這裡,你可以勇敢做自己。

我們在這一個小小的公眾號裡想營造一個氛圍:在這裡,我們可以思考一些東西,我們可以不顧別人的目光,不管工作上的KPI,不理會胡攪蠻纏的甲方爸爸,然後尋找我們自己,勇敢的面對自己內心的渴望和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