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記者 孫國強/2020年3月8日發自武漢

這幾天,網上一條“80歲出院老伯含淚感謝解放軍”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周宏玉每每看了心裡都是一熱,這一個多月的戰鬥,“解放軍”一直縈繞在她耳邊。

一聲“解放軍”,肩上責任重。雖然不是現役軍人,但在患者眼裡,一身防護服的“周宏玉們”就是人民子弟兵,就是呵護人民生命健康的衛士。

“身披鎧甲,我們就是鐵血戰士!”自從除夕緊急馳援武漢抗擊疫情以來,周宏玉、萬小健、孔祥毓、楊子玉、陳怡、張婷、常燕琴、喬安花、李玲玲49名等來自海軍軍醫大學的火神山醫院海軍文職人員,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挺立在抗“疫”一線,彰顯了藍色方陣中一支新銳力量的戰鬥風采。

▶軍令如山

大年三十凌晨四點,開車15個小時到河南老家的李慧麗一進家門就接到了任務通知。二話沒說,她安置好孩子,早晨6點就出發,乘大巴、轉飛機,一路疾馳,上午10點前準時趕到醫院集結。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李慧麗:秀慧女子,別樣美麗,一副清涼

分秒必爭的衝鋒,彷彿又把李慧麗拉回到2年前執行“和諧使命—2018”醫院船任務中,拉回到6年前參加H7N9疑似患者特護工作的時光……不同的戰場,同樣的衝鋒,文職人員李慧麗以逆行者的姿態迅速奔赴戰場。

接到通知的吳正豔,那夜也是剛到安徽池州老家。進了家就被召回,媽媽半天才緩過神後,連夜包起了餃子,想讓閨女提前過個年。可吳正豔的心早飛回了上海,匆忙用保鮮袋裝了十幾個,邊走邊往嘴裡塞。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吳正豔:本是芊芊女子卻走出霸氣姿勢

河北姑娘李晨那夜正在醫院值班,之前她已經接連兩次寫下請戰書才幸運被批准。來到武漢後,怕媽媽擔心,李晨就一直瞞著。媽媽也有所察覺,卻假裝不知。母女倆“尬聊”了6天,終究沒忍住相互“坦白”了。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李晨:不是“李晨”,本是1993年出生的小女子一枚

英雄出征,亦有牽掛和不捨。開赴機場前,護士長李玲玲的愛人和兒子專門趕到醫院送行,與科裡醫護人員一道陪她提前吃了年夜飯。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李玲玲:一身防護服,不知我的美

女子柔弱,聞令則剛。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災,正在度蜜月的李玲玲告別新婚丈夫,主動請纓赴四川華西醫院參加醫療支援。12年後,面對兒子“小升初”,她毅然告別親人,披上戰袍,再上戰場。

也是在那天,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萬小健和同為醫生的愛人一起寫了下請戰書,相約戰場見。但愛人沒被批准,萬小健則比較幸運,也是和同事紅著臉“爭”來的。臨行前,他把1000塊壓歲錢塞給兒子就隨大部隊出發了。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萬小健:瀟灑男兒也滄桑

“母送子,妻送郎;送親人,上戰場。”這首歌謠穿越歷史時空,在這次抗擊疫情戰鬥中淋漓盡展。儘管擔心害怕,但親人都明白一個理:國難面前,怎能袖手旁觀?

吳正豔離開家的那天早晨,媽媽拉著她的手,送了又送,雖然百般不捨,但還是把她往外“攆”:“閨女,你趕緊點,別可耽誤大事!”吳正豔上了車,臨行前朝著妹妹喊了一聲:“我不在家,你要照顧好爸媽!”透過反光鏡,看見媽媽抱著妹妹掩面而泣,吳正豔五味雜陳。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張健:想起家裡“臭小子”,本是心中“香餑餑”

李晨在視頻通話中向家人“坦白”後,心腸很軟的媽媽表現很反常,淡定地說:“孩子,你不要瞞我,國家出了這麼大事,媽媽肯定支持你,但你記住一定要做好防護……”李晨心裡清楚,媽媽的強大是“裝”出來的。

而萬小健離開家後,一向對老爸有意見的12歲兒子躲在房間裡哭紅了眼睛,還用英語發了一條微信:“Dad,I'm proud of you(爸爸,我為你自豪)。”萬小健心裡一熱,頓時淚眼模糊。

▶勇者無懼

怕?還是不怕?閒暇聊天時,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徐正梅總想聽聽大家心裡話。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左添:超級無敵大可愛,一米七七小女子

2年前加入文職隊伍的護士左添自信地說:“我真不怕!即便有事,我也相信這麼多專家會把我救回來。”大家笑了,都說她“嘴硬”。誰會相信看到毛毛蟲都躲著走的姑娘,會不怕無孔不入的病毒呢?

同樣“嘴硬”的還有那位網紅李晨,她若無其事地說:“我有一個弟弟,萬一我有什麼事,他還可以照顧爸爸媽媽。”護士孫青也好像沒心沒肺:“反正我沒結婚,真要有什麼事也不會拖累誰……”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孫青:本是俏皮活潑,偶爾幾分“冷酷”

李晨和孫青兩位90後的心聲被做成了小視頻,引發全網關注,點擊量超過3000萬。網友們都心疼她倆,還隔空喊話:“護士小姐姐們,你們一定要安全回來……

身處疫區,身披戰袍,爭分奪秒,他們與其說不害怕,不如說沒有時間畏懼。常掛在隊員們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哪還有時間害怕。”

護士長陳怡是一名老文職,在醫院感染科工作了24年,經歷了聘用制、非現役文職、文職人員的改革歷程。她憑著厚重的專業底子,從漢口醫院到火神山醫院一直擔任護士長。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陳怡:護士中的“大姐大”,“黑臉管家”也很白

就是這樣一位“老護士長”當初進駐漢口醫院時也很焦慮。漢口醫院原本是一家康復醫院,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4公里,防護基礎弱。為掌握一手情況,醫療隊決定在進駐之前派小股部隊一探究竟。

什麼人去?派幾個人?誰能完成任務?當一連串問號在醫療隊領導心中翻騰時,陳怡率先站出來,她說自己一直在感染科工作,有過抗擊非典工作經驗,是不二人選。

就在陳怡積極爭取時,董宇超、王俊學、李文放、陸月明4位教授也在做踩點準備。經過慎重考慮,醫療隊臨時黨委正式決定陳怡和4位醫生組成“偵察小分隊”實地踩點。

護士長!護士長!緊急時刻當“排長”!人民海軍醫療隊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歷史上,陳怡這位文職“虎將”和4名男戰友共同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一直在腦外科工作的護士長張婷來說,在武漢奮戰一個多月,從除夕夜下軍機那一刻的高度緊張,到現在進入重症監護室的從容自若,彷彿經歷了一個世紀,又像是在昨天。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張婷:愛生活,聲音脆,“阿拉”本是上海人

大年初一晚,醫療隊確定進駐漢口醫院重症病房人選方案,張婷毫不猶豫地主動請纓,成為第一梯隊第一班次5人之一。

次日八點,重症監護室門前,張婷五姐妹特意拍了一張背影的合影。面向病房,高舉右手,五姐妹併成一排打出大大的V形手勢,“炮火密集”的陣地迎來了一支所向無敵的“娘子軍”。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五員女將站頭排,第一梯隊第一班

挺身向前

向前!向前!向前!

抗擊非典、汶川抗震救災、世博安保、“和諧使命”、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航空母艦醫療保障……重大任務面前,他們以過硬的本領詮釋著這是一支能打勝仗的戰鬥隊!

萬小健,2006年成為軍隊第一批非現役文職人員,曾公派到重症醫學教育發源地——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學習一年,兩年前轉改為文職人員。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萬小健作為重症醫學醫師,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絕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一位老年患者總是“氣上不來”,少氣無力,但體溫又不高,各項檢查指標也基本正常。萬小健經過全面檢查,認真分析病情後,判定是前期肺受損引發的心臟功能不全問題。對心臟進行對症治療的第二天,患者就坐在床上啃起了蘋果,“力氣又回來了”。又過了幾天,患者就下床走路了。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楊子玉:一副重擔鐵身板,樣貌年輕“老中醫”

衝在一線,站在火線,他們給患者帶來的是福音和希望。兩年前,已經工作10年的楊子玉從廣西考入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成為一名文職人員。作為為數不多的中醫,他負責火神山醫院4個病區共240人的中醫診療工作。

因為戴著三層手套無法號脈,楊子玉需要逐一觀察患者舌像。面對高濃度呼出的氣體,他從來都沒有畏懼,一天下來常常腰痠背痛。他和戰友一同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火神克冠”系列方劑,讓患者中醫藥治療覆蓋率達到97%。

在“紅區”,身著防護服、手戴3層手套,加上護目鏡容易起霧,平時簡單的“小動作”在這都是吃力的“大動作”。作為海軍醫療隊員中唯一的男護士,唐懷“物以稀為貴”。但更可貴的是,他幾乎可以憑感覺“盲採”,曾三個小時內一次成功採集38位患者血樣。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唐懷:帥氣陽光男護士,物以稀少“掌中寶”

一位老年患者血管完全看不到摸不著,同事連扎兩針都沒成功。老人不僅沒生氣,反而“得意”地說自己血管從沒有“一針見血”。唐懷意識到常規靜脈抽血很難,決定採集動脈血。隨即他利用在重症病房工作的經驗,一次性在患者腹股部成功採集。

採集核酸檢測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病例確診的關鍵一環,患者常因為受外界刺激而產生條件反射劇烈咳嗽,因此也是感染病毒風險較高的環節。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常豔琴:常常相思,豔陽風景,琴瑟年華

常豔琴當仁不讓地主動承擔起這項工作。這些年來,一遇到重大任務,身為文職人員的她總是挺身而出。在隨和平方舟醫院船執行“和諧使命—2018”任務中,她和戰友一起戰風斗浪205天,為11個國家5萬多民眾進行醫療服務,因表現突出還榮立了三等功,獲評“和諧標兵”。

挺身向前,需要“領頭羊”,更需要普通一兵。海軍第一批醫療隊伍中,軍醫大學所屬醫院共有17名護士長來到武漢抗擊疫情,無論是漢口醫院還是火神山醫院,她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一名護士。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吳小豔:小女紅豔,大寶比肩

今年已經工作18年的吳小豔,來到武漢後就從“大管家”變成了“小護士”。物資請領、病房環境消殺、醫療垃圾處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大小便等排洩物的無害化處理、呼吸機管路消毒……從護理員到衛生員,38歲的吳小燕迴歸到了一名小護士的角色。

視患如親

欒永樂總是這麼“不爭氣”,又哭了!

“爺爺好,給您抽血啊……”那天早晨,欒永樂在患者床前輕聲提醒。但老人繃著臉,一聲不吭。又叫了一聲“爺爺”,老人只是把手臂伸了出來,依然不作聲。

叫而不答,欒永樂有些不舒服。就在抽滿兩管血樣離開病房時,老人突然強烈地一陣乾咳。欒永樂趕緊轉身返回,老人著急得連忙擺擺手:“孩子,別過來!咳嗽對你有危險,剛才憋了半天……”

欒永樂瞬間明白了老人的“冷麵熱心”,一股暖流頂到眼眶湧出兩行熱淚。那一刻,她覺得所有的風險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些被稱為“孩子們”的解放軍隊伍中的年輕文職人員,反過來卻把患者當作孩子一樣疼著、哄著,親如一家人。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邰宏琴:一副眼鏡愛自拍,生活有彩翩翩來

一位88歲的老兵,老伴剛去世,兩個兒子還隔離在方艙醫院,拒絕治療,也不願吃飯。邰宏琴和姐妹們就輪番鼓勵,給他餵飯,好言相勸,還加其家人微信,讓老人時常和家人視頻。

還有一位80多歲的李奶奶,就喜歡別人誇她年輕。護士們就“投其所好”,像哄孩子一樣,每次查房給藥時,都說她“真不像80歲的人”。

有了親情相伴,老兵逐漸走出了痛苦陰影,開始主動吃飯,配合吃藥,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而李奶奶在護士們誇獎下,精神多了,治療效果也不錯。

視患如親,就會不厭其煩,想方設法把患者照顧好、安撫好。楊麗英、顧盈盈、朱麗、常豔琴、陶顯東、胡晶等這些文職人員為此想了很多辦法。

換下迷彩服,穿上防護服,火神山飛來一群“孔雀藍”

楊麗英:楊柳青青,美麗年華,英姿颯爽

病房有些陰沉,楊麗英就把輕症患者招呼到病房走廊,帶著大家一起做呼吸操。剛開始,男患者“放不開”,扭扭捏捏,但看著病友們臉上的笑容,很快找到了感覺,跳著跳著,心情就好了,恢復得就快了。

在部隊醫院工作15年的護士周宏玉心細如髮,特意讓愛人從上海郵來了貼紙和仿真花,為患者精心做了一面“星語心願”牆。一有空,她就鼓勵患者寫寫個人心願貼到牆上,安慰自己也是鼓勵別人。如今,滿滿一牆的心願貼,五顏六色,讓低沉的病房多了些溫情和生機。

那天出院前,愛美的李奶奶特地來到心願牆前,虔誠地許下了最迫切的心願:“孩子們,我是多麼想看看你們的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