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越南漢文學的態度看韓國學者對中國的對抗情緒

漢字以及漢文學不應是中國的文學或者說是中國獨享的,要以文化圈的概念來理解漢文學而不是近代的領土的概念人為的對文學進行分割。韓國的越南漢文學研究應該持有更加開放的態度,即便有民族、國籍、國境的限制,文學作為情感表達的媒介應跨越這些限制被接受和理解。

韓國人眼中的越南文學

《越南文學的理解》可以說是韓國現存最新的對於越南文學進行總體介紹的書籍。其作者是韓國古典比較文學的研究者。其開篇從越南文學的定義部分著重強調“越南人”,“越南語”等詞彙就是想把作為外國文字的漢字排除在越南文學之外,但是其後收錄的作品中其實包含了漢文作品。其為了塑造越南文學區別於中國的獨特性,而做的明顯帶有缺陷的定義,後果是造成其本身對於越南文學意識的解體。

越南文學是越南人用越南語創作、接受、傳承的文學的總體。可以說越南作者和接受者還有越南語是越南文學構成的必須要素...

對於漢文學是越南文學的一個重要的領域越南內外是沒有任何異議的。對於漢文學作品是否是越南文學的一部分的問題,1950年越南學界曾有過爭議。爭議的結果是越南人創作的漢文學作品也包含在越南文學當中...

《通過文學之窗來看越南》是崔貴默先生對上一本書的概括、總結、整理和補充,是最新版的關於越南文學的介紹的論著。也許意識到之前書中的對於越南文學定義的不準確性。在這本書裡對越南文學的定義也沒有提及,直接從越南語的特徵和聲調開始講起。但是有意思的是,其在新書中新設了‘對外抗爭’這一章。改變原來的年代順的編寫方式,把越南從至今的對外戰爭單獨拿出來敘述,將越南的文學塑造成控訴侵略者、完善民族意識的工具的傾向更加凸顯了。

越南的歷史可以稱的上是被對外抗爭點綴成的歷史,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誇張。越南為了維護自己的獨立,與中國、法國、美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文學也反映了這樣的歷史性的背景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傾向。

韓國學者態度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和國家意識的崛起,文學也淪為近代國家塑造國家意識的工具。 越南的漢文學不是被置於中華文化共同體的位置而是被當作現代越南國國家整合的思想工具。《想象的共同體》的作者安德森將民族、民族屬性與民族主義視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將民族定義為“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他認為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獨立運動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經由美洲而散播至歐洲,再到亞洲和非洲。“想象的共同體“的形成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領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時間觀念的改變、資本主義與印刷術之間的交互作用、國家方言的發展等。其實也就是宗教和王朝從權利擴散式的形式演變成了具有明顯邊界的國土的概念,並且語言也成為了其想象的重要工具。當然文學作為語言的載體,也就免不了塑造民族意識的命運。對於越南漢文學的關注應該是採用一種闡釋性的態度。

2.韓國的立場原因

韓國和越南有著相似的處境,都接受和吸收中國文化。但也同時存在著文言不一致的情況,所以各自創造了自己的民族的文字訓民正音(훈민정음)和字喃( chữ Nôm)。但是到了近代文字也被當成是塑造國家意識的重要一環,所以自主創制的文字被提到相對更高的位置。這也就導致了對於之前用漢字寫成文學作品的認同感高低的問題。雖然兩國都徹底廢除了漢字,情況有稍有不用。韓國在走上與中國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的同時,越南選擇的是走和中國一樣的發展道路。雖然現今越南對於中國政治有諸多不認同之處,但是其對於中國文化和漢文學的認同感是不可被忽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