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和你小時候的農村一樣嗎?最大的變化有哪些?

新大風歌


我是城市裡人,68年下鄉插隊知識青年下農村10年,那時乘一個12匹馬力的柴油機船開了一天才到,農民划著小木船把我們的行李運下去了,我們就走著去了,告訴我們只有3里路我們走啊走怎麼還不到,問問沿途的農民告訴我們還有裡巴里路,走啊走啊累壞了後來才知道有三十里路。農村裡全是低矮的矛草房,窗戶就象一個洞裡面黑黑的。農民都很窮穿得破破爛爛的,上工隊長一喊下地了,農民三三兩兩跟著來了,平時有時有乾飯就很好了小淹菜全是鹽滴幾滴油放在飯鍋上蒸一下開始鹽的下不了口後來也就習慣了,冬天農民出去討飯,開春靠要來的饅頭幹山芋幹渡日,我們只有稀飯吃不飽,燒飯時拿一個小籮到村子裡去要點饅頭幹山芋幹放在稀飯鍋裡,吃起來好有滋味。艱苦的日子苦了十年,77年恢復高考,我考取了南京大學數學系離開了農村,現在的農村是不同了,插隊四十週年五十週年我們都集體去農村拜訪我們曾今插隊的農民們,和我們同齡的農民差不多都去逝了,當年的小孩們現在是農村的主要力量,農村全部是大瓦房和二層樓房,田裡的水稻生長的非常好,農民講現在不用種田了,鄉里(原來的大隊)包給農業公司經營,農民差不多都在外面工作,開公司的打工的各顯其能,縣裡,市裡他們也買了房生活都好了,鄉里辦了幾十桌招待我們,我們交了一點費用,其他都是農民私人出的錢,鄉里辦公費不能用算得清清楚楚,活動辦的非常好我們和農民們感情還是很深的。


水鄉人75835403


現在農村與上世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沱江河支流邊的一個丘林山區,我記得70年代時,有一塊9畝多的大田,全生產隊三四頭水牛、犂田、耙田,撒柴灰、潑糞(那時化肥還少)栽秧、(遇到秧苗稻瘟病)只有邊邊上的才有點穀穗,整塊大田只收了幾百斤穀子,

要到鎮上趕場、全是泥巴小路,來回走路就要大半天,送公糧全靠人挑,幾十個人一路一路、都是挑公糧的,回想那場面真是壯觀。

9O年代、我兒子到鄉上讀小學,一年要穿爛兩三雙水膠鞋,有時下幾天雨、田坎路一踩就陷下去很深。

那時的人雖然窮,吃、穿、燒都是困難、但送國家公糧都特別積極,

現在的農村,真個是公路修進深山溝、果樹結滿枝頭,自來水、天然氣,上網,什麼都很方便。

到處竹、樹成蔭、鳥語花香香。











用中華利劍


說到農村,以前和現在真是天壤之別。

我小時候印象中的農村是土房子,紅磚房,土路,不下雨的時候還不錯,一下雨的時候,有的房子還漏雨,外面的路就更不用說了,泥濘不堪,根本沒法走。

2000年以前我家是紅磚房,我們一家四口擠在一個三間房裡,一個是睡覺的地方,一個是吃飯的地方,還有一個是放一些糧食,工具的地方,下雨的時候家裡還漏雨,每當下雨的時候,家裡能裝水的工具都會用上,雨停了好久家裡總是潮的,那會就想著什麼時候可以換一個比這個好點的地方。

那會我們村大部分家裡都是這樣,從2000年開始,大部分家庭開始翻蓋磚房,換成水泥牆皮,比以前好看了,然後路也開始慢慢的修成水泥路,2006年以前一直在家上學,所以也看不出什麼變化,06年以後去外面上學,兩個星期回去一趟,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不一樣的變化,無論是房子,還是路。

讓我感覺變化最大的是最近這幾年,現在基本上每個村都有綠化,都有健身廣場,每個水塘裡都有水,都很清澈,在配上綠油油的莊稼和大樹,猶如到了仙境。讓人陶醉在其中,回去就不願意回來。


正能量的多多


感覺變化很大,無論是人和事都是這樣!

我是農村出身的,從小也是在農村長大,我是一個80後,那時候的農村經濟沒有現在這麼好,很多設施都很落後,就比方說路基本上全是泥巴路,到了下雨天基本上就是稀爛的路,那時候農村的收入來源也很少,很多人在家就是種稻和種蔬菜,基本上一年到頭能夠滿足溫飽掙點孩子的讀書錢就不錯了,那時候我小學不少同學每到開學的時候,都會有同學家裡欠學費的,那時候的農村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天堂,出去釣魚釣龍蝦掏鳥窩玩遊戲,看似什麼都沒有的我們,卻能找到更多的樂趣,夏天能聽到蟬鳴和蛙聲,冬天能看到雪花飄零,春節是喜氣洋洋的,但現在這一切都變了。

現在農村經濟水平好了,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農村以前的木房子紅磚房基本上都消失不見,代替它們的是兩三層的樓房或者小別墅,村村都通了水泥路,農村已經完全不是從前的樣子了,有收穫也有失落。

我老家農村雖然孩子和以前一樣多,但他們好像都不怎麼一起玩,像我的孩子一般週末的時候都會回鄉裡,但是平時玩都是在家裡玩,而且一般都是父母帶這孩子出來玩,不像我們小時候,玩都是一個人出來玩,雖然比較不安全,但那時候的我們真的很放肆。現在的農村小孩子對於零食這塊是應有盡有,所以對於零食的渴望並不像我們以前小時候那麼強烈,我們那個時候在農村,對於零食是非常渴望的,可以說都很饞。

但現在的農村交通發達了,想吃什麼基本上都能買的到,不像我們以前,連一顆糖都當寶一樣。另外現在農村的氛圍也和以前不一樣了,有時候我甚至感覺現在農村的藍天白雲都和以前不一樣了,味道完全變了!


樓盤網


對於出生在東北中部一個小山村的70後,我時常在夢中思念生我養我的鄉村。記得離開時還是生產隊,那時隊裡豬,牛成群,一到下雨天去往山上放牧的鄉間土路上,牛官,豬官拿著長鞭趕著哞哞直叫牛群,哼哼唧唧的豬群浩浩蕩蕩向山裡進軍。一陣腥風臭雨後,原本被雨水衝平的土路,滿是大大小小的腳窩,是雨天頑童們最愛的風景。那時鄉村民風淳樸、雞犬相聞,家家人滿為患患。那時住的是土坯房,房上蓋的稻草,家家房旁立個大煙筒,園子門口一個大醬缸,每到傍晚炊煙裊裊,無風時直上雲霄。很多年後喜回家鄉,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只不過河邊多了很多朔料製品,山的緩坡已被種上莊稼,房子多數都變成磚瓦房。少時成群嘻戲的孩童沒有了,靜悄悄地鄉村小路上,偶爾能看到位老人,揹著的手裡拎著可口可樂、糕點、鹽等生活物資。看著熟悉的山水,看著駝背的老人,看著空蕩的鄉村,我忽然驚醒,我的鄉愁沒有了!


秋色情緣


現在的農村和小時候的農村肯定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地區當然也有所不同,我的老家在甘肅平涼的一個小縣城的小鎮的小村子。

小時候,雖然是窯洞,是泥土打的房子,可是家家戶戶的門都開著,孩子們都嬉鬧著,現在都是水泥磚瓦房了,可是卻家家戶戶大門緊鎖。

小時候,幽靜的土路,下雨天害怕滑倒滿身泥,但是現在水泥路,走的人卻寥寥無幾。

小時候,家裡的果園各種水果,在樹上吃,挑最好看的吃,別提有多美,現在整個鎮上發展蘋果種植產業,到處是果樹,卻再也吃不到香甜無比的蘋果了。

小時候,順著山裡的小路,我們可以瘋一天,你家田裡,我家地裡,現在,自從修了通向地裡的又寬又平坦的路,卻再沒人種山上的地了,農田也變成了荒山。

太多太多的小時候,太多的變化,我覺得變化最大的就是農村越來越少的人氣。與其說是改變,其實也許是失去,大家在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路上,失去了很多,至於各自失去了什麼,估計只有自己知道吧。




季風土特


現在的農村哪裡還和我們小時候一樣!我們小時候住的都是泥磚瓦房,走的路也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不知道從哪裡下腳😭而且到處都是牛屎尿,還有,一天能吃上一頓飯就已經好滿足了,而且是青菜配白飯就好。沒經歷過這些生活的人,和現在比,現在的人真的是太幸福了!所以,現代的哥哥姐姐妹妹們,你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啊!



昕欣寶媽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我的小時候的農村和現在的農村,那可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80後多少知道一點過去的事情,90後的朋友們基本就沒有印象了,我分享給大傢俱體有那些變化。

1、農村人的文化結構:我小時候我們村共有高中畢業生兩人,現在我們生產隊100多個人就有大學生十幾個人……

2、土地:我小時候土地是集體耕種,農民出工掙工分,按工分來分糧食。那個時候要交公糧,交農業稅,水費集體提留。現在是分田單幹,可以耕種還可以流轉收租金,而且什麼都不交,政府還倒貼。

3、居住條件:過去農民住的農村土坯房、茅草屋到處都是,既不擋風也不遮雨。現在的農村不僅看不到土坯房、茅草屋了,幾乎每家都是獨棟別墅和樓房。

4、吃和穿的:過去真的缺吃少穿,生活物質極度缺乏。我吃過野菜,所謂“青黃不接"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知道是什麼意識。穿的就更不用說了,那時的家庭基本就沒有衣櫃、鞋櫃什麼的,就兩身衣服換穿,還會在肩膀上、屁股上補上一塊布耐磨。而現在呢,每人一個大衣櫃,裝滿了春夏秋冬,戶內戶外穿的各種衣服和鞋子。

5、行方面:過去趕個集,基本就是肩挑背磨和靠雙腿,哪時候買自行車需要計劃票,而且很少有人買得起。我們隊上的隊長買了一部舊的永久載重自行車,全生產隊人象看稀罕一樣圍觀,而且出門全部是泥土路,下雨天自行車推著走,還要準備一塊硬工具隨時處理擋泥板。現在,摩托車都過時了,家家是小車。從車庫到全國,一直是水泥、瀝青路面,筆直又寬敞。

6、那時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機,沒有網絡,更沒有電視機。有個收音機的家庭已經很牛的了,看電視去鄉鎮看,三分錢一看,我都去看過電視劇《霍元甲》。而現在呢,電燈、電話、自來水、天然氣、光纖網絡電視該通的都通了。不一樣的數不勝數,我就不細說了……

有黨的好政策,中國農民曆經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小康生活。美麗,幸福,富裕的中國新農村將會越來越好!關注我龍人農心,分享中國農民的有趣故事,謝謝提問!


龍人農心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取消農業稅、實行“安居工程”、“村村通”工程(通水、通電、通路),使我國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變化一:農村更漂亮

想必這一點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深有體會。就拿小編來說,我小時候生活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的一個偏遠山區,別的先不說,當時交通出行極為不便,村子通往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條崎嶇不堪的羊腸小道,只能供一匹騾馬或一輛摩托車通行,尤其一到下雨天道路就被沖毀的七零八落。我上初中的時候,政府開始給我們村修路,雖然是特別寬敞,路面也是泥土路,但是出行方便了很多。上高中的時候,已經換成了水泥路有的甚至換成了油柏馬路。村裡以前破舊的泥土房換成了寬敞的磚瓦房,學校、村衛生院、廣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遠遠看去,青煙繚繞中一排排新房整齊排列,宛如一道絕世風景。


變化二:農民更富裕

以前的農民,文化水平低,只能通過種地餬口,一遇到天災人禍,對這個家庭就是巨大的打擊。但是現在通過基礎教育、電視、智能手機等教育渠道,農村農民的文化水平明顯提高。其次,經濟來源也廣了,種植、養殖、務工都能致富,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了,日子也越來也好。


以上就是我對這些年來農村變化的切身感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藏地秘碼


現在的農村和我小時候的農村變化可大啦,好的地方讓人歡欣鼓舞,也有不好的方面,令人憂心忡忡。

我的老家地處雪峰山南麓,往西與雲貴高原相連。山還是那樣的山,連綿起伏,莽莽蒼蒼;河還是那條河,穿山越嶺,一瀉千里。但發生在崇山峻嶺之間的變化每每讓我激動不已:

——村村通公路,路連千萬家。小汽車可以開到家門口,停在院子裡。高鐵和高速公路已達縣城,山裡山外通達快捷。

——村村通電,煤氣燒火。村民再也不用煤油點燈、燒柴做飯,紛紛用上了電風扇、電飯煲、電視和空調,連打麻將用的都是全自動。

——網絡、快遞到村鎮。村民自由上網通曉天下事,自辦電商銷售農產品。

——住的是磚房、甚至是別墅;出門是駕車,小汽車、三輪車、摩托車、牛馬車以錢決定自由行。

——揣的是手機,名牌的一般的、價貴的便宜的,鈴聲一響四通八達。

——犁田不用牛來拉。耕田機、插秧機、播種機、抽水機等許多小型農用機械在漫山遍野的梯田、坡地上“突、突”地替人忙碌。

相比之下,下列變化也令人擔憂:

——村莊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民老齡化、農地荒廢化現象嚴重。每次回老家時,只見老人孩子多、年輕力壯者少;許多農地無人耕種,過去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再難看到。

——大病致貧。現在農村不能生病,尤其是不能生大病。一個農民一場大病下來不死也要脫層皮,欠債幾萬、幾十萬就會把剛剛好起來的家庭拖垮、擊碎。而過去治大病不貴,小病有合作醫療保障。

——攀比風氣害死人。現在農村裡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也要借錢起大屋、辦大婚、舉大喪,事後則欠了一屁股債,不是幾十萬,就是十幾萬,不知猴年馬月才能還清。

總體來看,現在農村的變化與城市的差距不斷縮小,存在的問題相信在國家振興鄉村戰略的推進下逐步得到有效解決。而鄉親父老與人為善、質樸無華、勤勞智慧等不變的品德讓我們的農村秀美永駐、誘惑常存,還有那家鄉的菜餚始終讓我魂牽夢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