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各區縣來歷 快來漲知識


張家口各區縣來歷 快來漲知識

宣化區(縣):宣化歷史悠久。戰國至秦漢時叫上谷郡,唐朝改叫武洲,大遼佔領後改為歸化州,大金佔領後改為宣德州,蒙古元朝建立改為宣德府。大明朝又改為宣府。大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為宣化府。因其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稱“京西第一府”。大明朝叫宣府,大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廢大明朝的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

下花園區:相傳,契丹人大遼建立後,遼聖宗耶律緒隆時期建上、中、下三個花園而得名。還有懷來縣的東花園、西花園

橋東區:因在張家口清河橋東得名。
橋西區:因在張家口清河橋西得名。

懷來縣:在南北朝時代,懷來縣一帶曾因戰亂一百多年失去建置,北齊佔領以後取“懷戎”之名,有“安撫少數民族,消除敵對”之意。北齊大家有點陌生,但是說到蘭陵王,大家應該知道,在王者榮耀裡面他是一個殺人無形的刺客,而在北齊,他可是皇親國戚,中國四大美男子之一,而且還是個特別厲害的將軍。歷史走到了蕭太后的大遼,就是天龍八部喬峰的祖國,遼太祖開始統治懷來縣,改懷戎為懷來,去掉輕視少數民族的“戎”字,因為契丹人本身就是少數民族,不能安撫自己吧,說起來不好聽,就改為懷來了,意思是安撫你們漢族人民,來歸順我吧。


涿鹿縣:遠古時期,涿鹿境內土地肥沃,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植物是竹子最多,動物是梅花鹿最多,人們就叫竹鹿縣。後來由於氣候變化竹子和梅花鹿消失了,當地人們根據諧音就叫涿鹿,獨鹿,濁鹿等許多稱謂。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逐漸統一到涿鹿二字上來。

赤城縣:相傳,在城堡的東邊,有一座紅色的大山,陽光一照,整個城堡都被映成紅色的,所以叫赤城。

崇禮區:1936年崇禮縣取“崇尚禮義”之意。2016年1月,崇禮縣變更為崇禮區。

張北縣:以在張家口北而得名。

康保縣:出自[尚書康誥]原話是這麼說的“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意思是尋求古代先哲帝王保民安康的遺訊。康保寓意:尋求富足安定。

沽源縣:1915年獨石縣改為沽源縣,因沽水源於縣南九龍泉而得名。

尚義縣:蔣介石的民國時代,1936年時任察哈爾省主席的宋哲元將軍取“崇尚禮義”的含義。確定尚義縣名。

蔚縣:來歷很多這裡只說一種。相傳,在戰國時期,趙國剛被秦國打的夠嗆,差點滅國。燕國又趁機派兵侵略,趙國的老將軍廉頗臨危受命,率領趙國軍隊打敗燕國,並迫使其割地賠款。趙國國王很感動,就把尉文封給他,賜號信平君。尉文在當時的趙國就是一塊肥沃國有土地。把這麼一塊好地封給廉頗,足見廉頗的重要性。而尉、蔚形近音同,久而久之,蔚州由此得名。

陽原縣:古代,桑乾河叫做陽水。陽原縣境內的陽水由東北流向東南,取陽水經流之地,故叫陽原。

懷安縣: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懷恩而安”之意,置懷安縣。

萬全區:據傳因這裡“地勢險要,屯兵甚多,防備周全,萬無一失”因而得名。所以叫萬全。2016年1月,萬全縣變更為萬全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