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司法部明確新時代仲裁事業改革發展目標

法制日報:司法部明確新時代仲裁事業改革發展目標

  3月28日,於中國仲裁界而言,必定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

  這一天,司法部重組後的首次全國仲裁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進入新時代的中國仲裁界展現出了新氣象:有指導部門前所未有的重視,司法部有兩位部長與會,部長傅政華作總結髮言,副部長劉振宇主持會議;有省廳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的積極參加,基本上都為一把手;還有具有代表性的仲裁機構的熱情參與,他們帶來了最有價值的經驗分享。

  令人振奮的是,新時代仲裁事業改革發展的目標在此次會議上被明確。傅政華提出,到2022年,立足中國國情、與大國地位相符、適應國際化發展的多層次仲裁工作體系進一步健全;行政指導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仲裁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和能力進一步提升;仲裁案件的快速結案率、調解和解率和自動履行率顯著提升,公信力進一步提高;全球性、區域性的中國仲裁“品牌”基本樹立,國際影響力、話語權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選擇仲裁解決糾紛的首選率顯著提高,仲裁成為民商事糾紛解決的重要手段;黨委領導、政府組建、機構獨立、行業自律、司法監督、社會監督的仲裁工作新格局全面建立,仲裁法律制度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保障制度。

官方支持

  據司法部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設立255個仲裁委員會,工作人員6萬多名。自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頒佈施行以來,全國仲裁機構累計處理各類民商事案件260萬餘件,標的額4萬多億元,案件當事人涉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仲裁解決糾紛的範圍涉及經濟貿易、建設工程、房地產、金融、農業生產經營以及物業糾紛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近幾年來,全國仲裁機構辦理案件的質量不斷提高,案件快速結案率、糾紛自願和解調解率達到60%以上,仲裁裁決的自動履行率達到50%以上,作出的裁決被人民法院撤銷和不予執行的比例始終低於1%。

  傅政華指出,仲裁是我國法律規定的糾紛解決制度,也是國際通行的商事爭議解決方式。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運用仲裁方式解決民商事糾紛最多的國家之一,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對外開放作出了積極貢獻。

  無論是在過去的成績中,還是在未來的努力中,來自官方的支持都是一個重要因素。從司法部到地方黨委和政府,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上海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衛東說,上海仲裁工作的規範化、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離不開司法部的正確指導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正是在上述因素作用下,上海明確了“結合上海實際,加快推進仲裁工作改革發展”,以及“未來要提升仲裁服務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努力建設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廳長雷震指出,在司法部的指導下,在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廣西仲裁機構緊扣“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的獨特區位優勢,瞄準中國東盟商貿所需,解放思想、擔當作為,創新思路大膽實踐,較好地實現了“彎道超車”。

  廣西通過“積極深入調查研究,形成專報向黨委、政府報告,爭取重視和支持”“司法廳將制定印發廣西實施意見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召開廳務會專題討論研究”等措施,來啟動當地仲裁事業發展的“加速器”。

  河北則將完善仲裁製度寫入《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創新推動

  在仲裁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創新也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力。

  “上海努力在貫徹中央精神中發揮創造性,通過落實一系列措施,全力打造仲裁改革發展的上海特色。”陸衛東說。

  為了使得上海在激烈的國際仲裁競爭中贏得優勢,以提高我國在以仲裁為代表的糾紛解決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上海始終致力於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提出適度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程度、打造國際爭議解決平臺、穩步推進仲裁機構與行政機關脫鉤等創新性舉措,努力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仲裁管理制度。

  上海還從破解問題出發,提出了完善仲裁工作管理體制,推進仲裁行業有序開放,加快仲裁機構內部治理改革,完善仲裁與訴訟、調解銜接機制,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仲裁信息化水平等6方面16條具體措施。

  河北省司法廳廳長賈文雅介紹說,河北省兩辦印發的《關於完善仲裁製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實施意見》,總結固化河北經驗做法,明確了“各級黨政機關在職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原則上不得在仲裁委兼職”“仲裁委成員中專職人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等20餘項創新措施。並做到落實仲裁部署有保障,專設仲裁工作管理處,明確專門人員,爭取專門經費,實現了有人想事、有人幹事、有錢幹事。

  河北還緊緊圍繞創新社會治理,堅持發展“楓橋經驗”,通過推廣滄州案前、庭前、庭中、庭後仲裁“四調”審理、邢臺縣法院設立仲裁調解窗口、邯鄲仲裁調解案件減半收費、衡水“互聯網+仲裁”等經驗,使得河北全省案件調解率達到40%。

  廣西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這一平臺,加強與國際仲裁組織的交流,加快走向國際化。通過建立人才管理舉措等途徑,成功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仲裁員隊伍,以助推當地仲裁事業創新發展。

  仲裁機構的努力創新更是舉不勝舉。西安仲裁委員會在“茶室說案,調解斡旋”“寓裁於調,調裁互鑑”等工作方式的創新之外,通過“植根民族文化的沃土,確立中國仲裁的文化自信”“探究仲裁本質特性,開啟仲裁個性定製的新時代”“拓展仲裁功能,創新仲裁服務方式”等措施,完善了仲裁所具有的功能機制,通過所提供的高效服務品質,贏得了市場主體的認可。

  衢州仲裁委員會根據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需要,積極嘗試開展互聯網仲裁。以“創新先行”作為仲裁發展的核心理念,通過率先嚐試“發出即視為送達”和“錯時異步審理”案件等方式,在充分保證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同時,大幅提高了仲裁效率。

  武漢仲裁委員會堅持以實踐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近年來通過開展多種創新工作,成效顯著:通過“案件受理多樣化,糾紛處理多元化”試點工作,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率先推行分支機構規範化建設,探索“小機構,大社會”基層仲裁服務機制;在確認仲裁、仲調對接、訴裁對接和互聯網+仲裁等領域先行先試。

  深圳國際仲裁院通過特區立法,確立了以國際化理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機制,實現決策監督權和執行管理權的分離與制衡,增強了仲裁機構運作和仲裁庭辦案的獨立性,提升中國仲裁的國際公信力。

  廣州仲裁委員會與廣州中院建立了裁審對接電子卷宗共享平臺,與廣州中院、廣東高院共同舉辦每年一屆的司法與仲裁論壇。

  北京仲裁委員會制定《建設工程爭議評審規則》,為當事人選擇使用評審提供程序指引,以更好地預防、減少、及時解決建設工程合同爭議。

監管有效

  無論是指導機關對於仲裁的外部監管,還是仲裁機構自身的內部監管,在近年來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河北以打好仲裁監管“組合拳”為手段,旨在將該地仲裁事業真正管住、管好、管活:針對仲裁信息採集、信用管理滯後的“堵點”,將仲裁納入全省信用管理體系,實行“一仲裁機構一信用檔案”;針對仲裁專業化、國際化程度不高的“痛點”,聯合省人社廳啟動“百名涉外法律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集中培訓;針對仲裁行業規範發展缺少標準、缺少示範的“淤點”,將邯鄲仲裁委打造為“規範化建設示範單位”;針對仲裁監管方式缺少,效果不佳的“難點”,制定《隨即抽查工作指引》,按照15%比例開展“雙隨機”抽查,對問題限期進行整改;針對仲裁行業組織、行業自律缺失的“空點”,完善了河北省仲裁協會抽檢準備工作。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仲委)始終致力於積極推進自身能力建設,提高辦案質量,為當事人提供公正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務。

  貿仲委副主任、秘書長王承傑介紹說,貿仲委堅持不斷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通過多種措施,全力提升涉外仲裁服務能力:保持仲裁規則的先進性和國際化,著力推進仲裁程序信息化管理,實行裁決書核閱制度,充分發揮專家諮詢委員會作用,妥善處理好大案要案以及複雜疑難案件,保證辦案質量和效率。推進境內外分支機構佈局,加快構建境外海外服務網絡,提升服務“一帶一路”中外商事主體的便捷性。

  仲裁工作人員隊伍素質、辦案能力以及專業能力,是決定中國仲裁事業公信力進一步提高的前提條件,因此我國各仲裁機構積極推進仲裁員隊伍能力建設,努力提高辦案質量。

  貿仲委以秘書隊伍、仲裁員隊伍建設為抓手,通過對秘書隊伍政治思想和作風嚴抓嚴管,實行總分會“一盤棋”管理,定期召開業務學習交流會;加強仲裁員隊伍建設,不斷擴大外籍仲裁員人數,重視仲裁員業務培訓和監督管理,加強案件監督工作,以保證仲裁裁決的獨立高效。

  廈門仲裁委員會注重人才隊伍管理,不斷創新隊伍管理機制:一是通過選拔、培訓、使用等仲裁員管理制度,著力建設專業素質高、道德品質過硬的仲裁員隊伍;二是健全人才資源管理體系,完善秘書人員薪酬評估調整機制,強化績效考核,推進秘書人員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三是改革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決策、執行、監管相分離的法人治理機制。

  廈門仲裁委員會還通過制定嚴密的辦案流程管理制度、建立體系化的立案審查標準、繪製可視化的送達流程圖、執行標準化的仲裁文書模版,建立健全案件質量管理體系等一系列措施,以全面提升其所受理的案件質量,以不斷提高仲裁公信力。

  重慶仲裁委員會堅持把好仲裁員隊伍選聘、履職、監督“三個關口”為核心理念,以全面提升仲裁員綜合素質:提高錄用標準,抓好選聘關。制定修訂《仲裁員管理辦法》《專業委員會工作規則》等制度,並將589名仲裁員分專業成立建築房地產、國際國內貿易和金融證券保險等3個專業委員會、採用“分類+專業+機選”方式組庭,並建立動態考核機制,把好監督關。依託信息化辦案平臺,實施“個案+綜合”雙評價,同步考核,全程監督、改革酬金支付制度,實行“基礎+獎懲”雙酬金制,並根據辦案質量獎勵或扣減仲裁員酬金。

服務社會

  仲裁在有效預防化解矛盾、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近年來,上海出臺實施了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系列行動方案,充分發揮了仲裁所具有的積極作用。陸衛東介紹說,上海連續5年實現仲裁受案數量和爭議金額持續增長。上海仲裁機構共受理涉自貿區案件864件,涉外案件687件,涉“一帶一路”案件154件,案件當事人涉及近30個國家和地區,為服務自貿區,“一帶一路”建設等實施作出了積極貢獻。

  河北則緊緊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將廊坊仲裁委員會確定為“國家化建設示範單位”,聘任“一帶一路”沿線12個國家60名外籍仲裁員,仲裁規則、語音轉寫等實現與國際接軌,經批准成立“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投資仲裁專業委員會”;圍繞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主動與雄安新區管委會溝通對接,籌備高規格、高標準的雄安國際仲裁論壇,並籌建雄安仲裁委員會;圍繞服務全省沿海發展戰略,確定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三市仲裁委為“服務沿海發展戰略試點”。

  武漢仲裁委員會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表現搶眼。自其組建一帶一路(中國)仲裁院以來,處理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爭議案件14件,標的額達10.6億元;編印沿線60多個國家工程與投資相關法律制度,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指引。

  哈爾濱仲裁委員會著眼中蒙俄經濟走廊,開展境外仲裁服務。制定英、俄等5種語言版本仲裁規則,開通支持5種語言的東北亞仲裁網,在中俄雙語雜誌上設立仲裁欄目,應邀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設立辦事處,並與大韓商事仲裁院互派仲裁員。

  貿仲委通過開展仲裁理論研究,發佈《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發展報告》《“一帶一路”重點國家仲裁法律制度研究》等成果,積極為企業提供國際仲裁法律知識和爭議解決對策,以幫助企業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青島仲裁委員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參照國際通行規則,制定海事海商、互聯網、國際金融等專業仲裁規則,為新經濟、新業態發展提供專業保障;發揮仲裁意思自治等優勢,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軍民融合創新發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等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青島仲裁委員會還主動融入當地經略海洋等國家發展戰略,成立海事海商仲裁院。與韓國大韓商事仲裁院等國外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進國際仲裁中心(山東)等機構。依託青島海外工商中心,在新加坡、韓國等設立青島仲裁海外聯絡處。

  駐馬店仲裁委員會立足駐馬店是傳統農業大市現實情況,通過主動服務,積極拓寬仲裁服務新渠道,變被動接案到主動服務等方式,在金融、保險、醫患、土地、房產、租賃、建設工程等領域的合同和財產權益糾紛方面,主動融入、主動出擊、主動作為;通過精通服務,主動下沉到脫貧攻堅以下,把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精準扶貧、支持基層社會治理的新陣地,全力提供精準實效的仲裁服務等手段,以持續探索打造仲裁為民服務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