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為何發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附:韋氏奇聞

李隆基為何發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附:韋氏奇聞

李隆基為何發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附:韋氏奇聞

不久,韋后與武三思又日夜不停地誣陷敬暉等人。於是,李顯又將敬暉降職為郎州刺史,將崔玄降職為均州刺史,將桓彥範降職為毫州刺史,將袁恕己降職為郢州刺史;當時,與敬暉等一起誅滅張易之張昌宗而立下功勳的人,都被當作敬暉等人的同黨而受到貶職處分。

景龍元年(公元707年),韋后因為太子李重俊不是親生的,所以很討厭他;武三思尤其忌恨李重俊。上官婉兒因為與武三思私通的緣故,在她所擬定的制書敕令中,常常推崇武氏集團。安樂公主與駙馬、左衛將軍武崇訓經常欺凌侮辱太子,甚至有時稱太子為奴才。武崇訓還唆使安樂公主向唐中宗建議廢掉太子,立她自己為皇太女。太子心中積憤已久,無法平靜。

同年七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重俊之變,殺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於其府第;李重俊欲殺韋后,在玄武門受阻,士兵倒戈,事敗。不久,李重俊為左右所殺。

八月十三日,韋后及王公們已經下表,向李顯進上應天神龍皇帝的尊號,請求將玄武門改名為神武門,將玄武樓改名為制勝樓。宗楚客又率領文武百官上表,請求加封韋后的尊號為順天翊聖皇后。李顯全部同意。

安樂公主、長寧公主、韋皇后的妹妹、上官婉兒以及上官婕妤的母親沛國夫人鄭氏、尚宮柴氏、賀婁氏,女巫第五英兒、隴西夫人趙氏等人,全都仗勢專擅朝政,大肆收受賄賂,為行賄者請託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為他人當奴婢的人,只要向這些人行賄三十萬錢,就能夠直接得到由皇帝的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由於這種敕書是斜封著交付中書省的,因而這類官員被當時的人稱為“斜封官”;如果行賄三萬錢,就可以被剃度為僧尼。她們受賄之後所任命的員外官、員外同正官、試官、攝官、檢校官、判某官事、知某官事共計數千人之多。又在西京和東都兩地,分別設置兩員吏部侍郎,每年四次選授官職,選任官員達數萬人。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后與安樂公主合謀用有毒的蒸餅毒殺)。韋后秘不發喪,將諸位宰相召進宮中,又調集各府兵共五萬人,駐紮在長安城中;派駙馬都尉韋捷、韋灌、衛尉卿韋璿、左千牛中郎將韋錡、長安令韋播、郎將高嵩,分頭統領這些兵馬;又命令中書舍人韋元負責巡察城中六街。

命令左監門大將軍兼內侍薛思簡等人,帶領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範均州刺史譙王李重福。韋后任命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為同中書門下三品,讓他們仍然擔任東都留守。

韋后又任命吏部尚書張嘉福、中書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為同平章事,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

李隆基為何發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附:韋氏奇聞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夥同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以及韋家諸人一同勸說皇太后韋氏,沿用武則天的慣例登基稱帝。當時,守衛宮城的南北禁衛軍以及地位重要的尚書省諸司,都已經被韋氏子弟所控制,他們大量網羅黨羽,在朝廷內外互相勾結。宗楚客又秘密地上書皇太后韋氏,引用圖讖來說明韋氏理當取代大唐朝而君臨天下。宗楚客還打算害死殤帝,只是擔心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會從中作梗,於是,與韋溫和安樂公主密謀除掉他們。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萬騎左營統帥葛福順,拔劍直闖羽林營,將韋璿、韋播、高嵩三人斬首示眾,高聲喝道:“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齊心協力,剷除韋家人及其死黨,凡是長得高過馬鞭的人一律斬殺;擁立相王為帝以安定天下。倘若有人膽敢首鼠兩端幫助逆黨,判的罪要連及三族。”羽林軍將士全都欣然從命。於是,葛福順將韋等人的首級送給李隆基,李隆基在燈下看過之後,便與劉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門,鍾紹京率領著工匠二百餘人,手持斧子鋸子跟在後面。李隆基派葛福順率領左萬騎攻打玄德門,派李仙鳧率領右萬騎攻打白獸門,雙方約定在凌煙閣前會師後。隨即大聲鼓譟。葛福順等人分別殺掉守門的兵將,攻入宮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門外,三更時分,聽到宮中鼓譟聲之後,即率領總監及羽林兵進入宮中,在太極殿負責守衛中宗靈柩的南牙衛兵們,聽到鼓譟之後,全都披掛整齊響應李隆基等人。韋后惶惑中逃入飛騎營,一個飛騎兵將韋后斬首,並把首級獻給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對著鏡子畫眉,被士兵斬殺。此外還將武延秀斬首於肅章門外,將內將軍賀婁氏斬首於太極殿西。不久,追貶韋皇后為庶人,葬以一品之禮。

李隆基為何發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附:韋氏奇聞

附韋氏的奇聞異事:相傳,韋氏名叫韋香兒,原名叫韋蓮兒,從小到大,雖然聰慧過人,伶俐可愛,但是貌不出眾,姿色平凡。到芳齡二八,豆蔻年華時,雖也長得落落大方,小鳥依人,但仍待字閨中,無人垂青。韋蓮兒不甘心過平常人生活,一心想飛黃騰達,但苦於沒有機會。因其父親韋玄貞,只是京城長安郊外一地方小官吏,連七品都夠不上,想高攀權貴的韋蓮兒,為此大傷腦筋。一日,韋蓮兒外出時,巧遇終南山一四海雲遊的道長。道長看出了韋蓮兒的心思,結合韋蓮兒的生辰進行推算後,知道韋蓮兒得到他的點化和幫助後,一定能夠夢想成真。於是,道長對韋蓮兒說:“姑娘乃大富大貴之人,大可不必為瑣事而神傷。我這裡有勝似靈丹妙藥的處方一張,你只需配齊處方上的中草藥,並按照我說的方法使用,定會達到你所想象不到的奇效。”韋蓮兒聽後大喜,立刻讓人去按處方尋藥,配齊草藥,按方而制,並按照道長所言,內服外用,隔日一次,從不間斷。不到半年,奇蹟出現了,韋蓮兒不僅變的皮膚白嫩,而且身材修長,曲線完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身上散發出一股淡淡的異香,在十步之外就能聞出。就連外出辦差歸來,好久不見的父親韋玄貞,都不敢相認自己的女兒。

時年春夏交替時節,當時的皇太子李顯到郊外狩獵歸來,騎馬從韋府的圍牆外經過,忽然一陣微風吹來,一種沁人心脾的香氣撲面而來,同時,圍牆內傳來陣陣銀鈴般的嬉笑聲。強烈的好奇心讓這位正當年少的皇太子駐馬不前,隨從叩門而入,見韋蓮兒和丫鬟正在院中嬉笑打鬧。當韋蓮兒得知,眼前這位英俊瀟灑的“公子哥”就是太子李顯時,竟然緊張的雙手捂面一溜煙跑回房中,留給李顯一個靚麗的背影和風中的餘香。不久,韋蓮兒被招進宮中,當武則天初見韋蓮兒時,沁人心脾的香氣撲面而來,武則天龍心大悅,連聲稱好,隨即賜名韋香兒,並賜婚韋香兒成為太子妃。後來,韋香兒把那張神奇的中草藥配方,進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按方製藥,使用後,年過半百肌膚卻猶如少女,容光煥發。李顯即皇位後,冊封韋香兒為皇后。

清末民初歷史學者蔡東藩評議:“韋氏淫而且賤,仇若三思,甘為所汙,忠若五王,反恐不死。有武氏之淫縱,無武氏之材能,其鄙穢固不足道。”“韋氏婉兒等,益張威焰,愈逞淫兇,母女可以通歡,文臣可以私侍,深宮濁亂,無出其右。”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