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在聯合國有三個席位?為什麼另外兩個一直沒有公佈?

北玄武


美國真是上帝的寵兒,兩次世界大戰都在歐洲爆發,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在列強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快馬加鞭、開足馬力發展經濟;隔岸觀火的美國人成了最大的贏家,適時參加世界大戰,贏得了拯救者的美名,還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在聯合國擁有幾項特權,就是他的最大收穫。

美國和中英蘇法等國打敗了德國納粹和日本法西斯,當然是贏者通吃,戰敗國失去了平等對話的資格,新成立的聯合國由戰勝國說了算,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要聽二戰幾個巨頭擺佈,說好聽的話就是贏者通吃,說不好聽點就是"坐地分贓"。

不過這個坐地分贓要加引號,因為畢竟是人類的正義戰勝了非正義,德日意等國是咎由自取,沒有什麼可委屈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嘛。

二戰結束後,二戰三巨頭美英蘇三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成為事實上聯合國的大家長。

除此之外,美國利用自己的老大地位,把聯合國總部設在了紐約,還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可謂是賺得個盆滿缽滿。

但當時不僅是美國獲得了這個特權,英國和蘇聯也有這個特權,斯大林是個一點虧也不會吃的領導人,而英國首相丘吉爾也不是省油的燈,英國為他的三個海外領地(印澳新)在聯合國爭取了三個席位,蘇聯多要的兩個席位給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兄弟。

要說作為戰勝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了,又擁有一票否決權了,佔便宜已經不小了;再有三個席位,一個屁股佔三個座位,的確有點過分。但人家是戰勝國,強者為尊啊。

作為二戰撿來的戰勝國,法國和一直艱苦抗戰的中國獲得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已經不錯了,對於其它三國獲得三個以上的席位,中法也沒有意見,提意見也沒用啊。這就叫名不正言不順,人微言輕,拳頭大就有話語權,誰讓自己當時國力不濟,那麼不爭氣呢?

英國獲得了聯合國的額外三個席位後,高興沒多久,發現是在為他人做嫁衣,人家一個個獨立了,獨立國家本也該有席位,無非是提前支取而已。

蘇聯人把自己的兩個席位給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那是因為這兩個所謂國家是鐵桿核心,是親兄弟,那些中亞斯坦、波羅的海三國、高加索搗亂的小國們連表兄弟都算不上,他們也不敢攀比。

二戰三大巨頭,就剩下美國了。

可是美國人似乎有點缺心眼,他們對此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幾十年過去了,就是沒有動用那兩個席位。

那麼擁有三個席位,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英國和蘇聯要急不可耐動用它呢?說來話長,當初最先提出這個建議的,不是美國而是蘇聯。

斯大林說,為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我們蘇聯是傷亡最大,出力最多,應該多給我們點好處。大家一看沒辦法,斯大林說的也有道理,給人家點安慰吧。

於是,蘇聯當時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不是真正的獨立國家,也在聯合國有了兩個席位。蘇聯有了特權,丘吉爾心裡不痛快,於是英美也獲得了這項特權。

那麼,擁有這項特權到底有什麼好處?

主要好處只有一點,那就是可以擁有三張票,在聯合國對重大問題和重要議案進行表決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話語權。

比方說,村委會成員一人一票的話,你們家族有多名村委會成員,那你們家族肯定吃不了虧。

蘇聯和英國多出來的聯合國席位,大部分時間沒什麼用,關鍵時刻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為有時候一票之差就能左右投票結果。

蘇聯入侵阿富汗,聯合國決定製裁蘇聯的時候,蘇聯的兩票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是英國的多餘票沒有排上多大用場,因為海外殖民地一獨立,票也作廢了。

而蘇聯處心積慮爭取來的兩張票,也在蘇聯解體後不復存在。

美國雖然不是一個封建國家,但也有點講究迷信,他們一看,當初動用自己的兩張票的國家,一個走向了沒落,一個轟然解體,走向滅亡。看來這兩張票不吉利,我們還是不用的好。所以,美國至今都沒有動用那兩張票,不打算把它們分配給美國的哪個州。

以上這一句是開玩笑,事實上是,美國根本就覺得這兩張票沒用!

美國實行聯邦制,哪個州都不是乾兒子,大家平起平坐,憑什麼你可以有我不可以有?這不是製造內部矛盾嘛。

而且在聯合國建立之初,美國也不需要多餘個兩票三票,大部分國家都是他言聽計從的小弟、夥伴,想在聯合國達成的心願,一般都會達成;由於蘇俄反對(人家有否決票)實在達不成的,就是多出二十票也達不成。

隨著時代發展,華約解體,敵人越來越少,夥伴越來越多,美國凍結的這兩票權利更是沒用了。

再說,必要的時候,美國就敢繞開聯合國,為所欲為。聯合國在它眼裡就是個擺設,人家也不在乎這兩票不是。


歷來現實


美國是目前在聯合國唯一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其中一個席位代表美國,另外兩個席位暫時空缺,且美國也並未使用。

當然,現在的美國也不敢使用三個席位的權力了,因為另外兩個曾經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都已經走向了分崩離析,美國如果也胡亂使用三個席位的權力,說不定美國也會隨之出事。

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是蘇聯,因為蘇聯的龐大,以及蘇聯在二戰中的損失和貢獻,蘇聯為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也各爭取到一個席位。因此,在聯合國內,蘇聯是“一國三票”的國家,蘇聯也實際使用了這種權力。諷刺的是,導致蘇聯最終解體的主力,恰恰就有這兩個擁有席位的共和國。蘇聯解體以後,所謂的三個席位也成為了歷史。

蘇聯擁有聯合國三個席位的做法,得到了英國的支持。英國支持蘇聯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擁有更多的權力。因為英國在世界上擁有眾多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也就成為了英國索要席位的藉口。不過,英國比較悲催,在聯合國建立不久,印度以及其他殖民地就先後脫離英國了。因此,英國的另外兩個席位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連藉口都找不到了。所以,印度獨立以後,英國迴歸到了只擁有一個席位的正常國家之中。

當蘇聯、英國都要擁有聯合國三個席位的時候,美國也不甘心落後,要獲得同英蘇對等的權力。於是美國利用美國也是一個聯邦,以及美國擁有菲律賓殖民地為藉口,也索要了三個席位的權力。不過,遺憾的是,美國還沒有使用這個權利,菲律賓就獨立了。此後,美國為了避免各州權力過大,擁有更大的權力而脫離於美國的情況,於是開始擱置擁有三個席位的權力。因此,美國從始至終也沒有使用這三個席位的權力,也不打算把這個權力分享給美國的任一一個州。



蘇綻


美國現階段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部一騎絕塵,想做的事很少有辦不成的,實在辦不了的也不缺那兩票。

作為超級大國,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美國的小弟,剩餘的國家多數不敢也不願忤逆美國的意願,那兩票對美國來說九牛一毛。

大家熟知的一國三票的就是蘇聯了,1971年在中國獲得一票否決權的那次投票上,蘇聯怕中國通不過,首次使用了三票的權利。

再說說美國三票的問題,如果美國行使這個權利,最有可能的是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獲得,畢竟這是美國影響最大經濟也最發達的兩個州。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畢竟美國鬧獨立我們是喜聞樂見的,下。

如果你是美國人,你會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西方發達國家要求獨立的地方此起彼伏。

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不是鼓勵他們獨立嗎,這兩個州可是美國的文化輸出中心和科技中心,少了這兩個州,美國還能算超級大國嗎。

如果美國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相信其他國家是喜聞樂見的,至於其它的州,有哪個能競爭的過這兩個州嗎?



晴空聞雷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合作組織,其規定必須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目前美國在聯合國只有一個席位,但是卻保留著增加兩個席位的權力(如今已經沒人承認了)。(目前在聯合國大會中都是一個國家一個席位,美國也是如此)

聯合國是美國牽頭建立的,當初參與制定聯合國架構的國家只有三個:美國、蘇聯、英國,因為這仨個國家是反法西斯同盟中實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所以聯合國的一切規則都是由這三家制定的。

(二戰後的世界格局就是由這三人決定的)

不過在討論聯合國運行的具體細節時,美英蘇也是發生的激烈的爭執,尤其是在安理會的權力分配上,美國和蘇聯是矛盾重重。

根據美國和英國的安排,聯合國安理會有5個常任理事國,除了美英蘇以外還有中國和法國。然而斯大林對這個規劃並不滿意,斯大林最初只同意有三個常任理事國,就是美英蘇三國。如今又拉上中法,這會大大擠壓蘇聯的權力。而且當時中國明面上還是個資本主義國家,如此一來就會讓蘇聯在安理會十分孤立。

其實英國也不想讓中國加入,但礙於美國的堅持,英國和蘇聯都勉強同意了美國的想法,不過出於權力制衡的考慮,英國最後又把法國給拉了進來。

原本美國還想把巴西給拖進來,羅斯福認為拉美地區應該有一個自己的代表,但在英國對此是堅決不同意,一百個不同意,丘吉爾明確表態這是安理會,不是菜市場,你拉這麼多人進來啥事都討論不出來。

而且這時候斯大林表示想讓自己的15個加盟共和國都加入聯合國,其中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進入安理會。這個要求直接遭到了英美的否定,美國表示自己也是聯邦制國家,那麼美國旗下的48個州(當時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還沒有正式加入美國)是不是都可以加入聯合國?

經過一番討論,斯大林放棄了讓自己加盟共和國進安理會的想法,但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力,蘇聯人發明了一票否決權,即任何一項議案,五大國中只要有一個國家不同意,那麼這項議案就不得通過,通過這項權力可以保證蘇聯不至於受到圍攻。(今天的五大常任理事國)

對於蘇聯提出的一票否決,美英兩國都感覺不錯,於是愉快的答應了蘇聯的要求。

不過在聯合國大會中,美英還是對蘇聯作出了讓步,同意了蘇聯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加入聯大,這樣一來蘇聯在聯合國就擁有了三個席位。

當然蘇聯既然有三個席位,美國和英國也擁有同等權利。隨後美國將自己的殖民地菲律賓拉入了聯合國。而英國則把當時還沒有完全獨立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都拉入了聯合國。總之美英蘇三國都是拖家帶口,儘量把自己的小弟塞進聯合國。

不過雖然菲律賓的獨立,美國理論上還有2個聯大席位,但是這兩個席位給誰是個大問題。在1959年之後美國共有50個州,這2個席位分給誰都不合適。並且隨著聯合國成員國的日益增多,這2個聯大席位也變得無足輕重,因此美國一直沒有使用這兩個席位。

但是今天美國國務院網站在介紹聯合國的創建過程時,依然明確寫道:“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但是現在這項權力估計已經沒人承認了。


千佛山車神


這是在聯合國建立時,美、英、俄權力分配鬥爭的結果。其實,為了平衡,這三個國家都得到了聯合國的三個席位。

一、聯合國建立的背景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為加強所有反法西斯國家的統一行動,擬定了一個各國共同遵守的原則,並徵得了蘇聯的贊同。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蘇等26個反法西斯國家簽署了這個文件,即《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第二年10月30日,中、蘇、美、英4國在莫斯科發表了《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3國和美、英、中3國先後在美國華盛頓附近的敦巴頓橡膠園舉行會議,根據《普遍安全宣言》的精神,草擬了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章程,並通過了《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1945年2月,由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參加的雅爾塔會議,又進一步討論了成立聯合國的問題。會議公報宣佈,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反法西斯同盟國將盡快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並決定同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

二、聯合國的建立是美、英、俄討價還價的結果

一是二戰中這三國是最大的贏家,他們以二戰戰勝國領導自居。在弱肉強食的年代,拳頭硬你就是強者,你就能制定規則。美、英、俄在二戰結束後,以戰勝國老大自居。在聯合國建立之初,三巨頭為了各自的利益討價還價是少不了的。而討價還價的結果是:一是確立了他們在五常中的地位;二是超出五常的特權就是這三個國家在聯合國中都獲得了三個席位。


三、英、俄的三個席位中有兩個都被分離出去了

英國多爭得的兩個席位給了他的兩個殖民地,後來他們也獨立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擁有了自己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算是英國給他的殖民地爭的;蘇聯俄國多掙得的席位給了兩個加盟共和國,一個是烏克蘭,一個是白俄羅斯。蘇聯唯一使用三個席位投票的一次是在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中的表決。蘇聯解體後,這兩個加盟共和國正是獲得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四、美國現在仍聲稱在聯合國有三個席位的權利,但一直不敢使用

直到現在,美國在其政府網站依然聲稱“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但其以直不敢使用。原因可能是:一怕前車之鑑,英國和蘇聯一用這兩個席位,一個是被殖民地相繼獨立,一個是造成聯邦解體。這是個忌諱,也像個魔咒;二是美國有五十個州,到底給誰,目前加州和德州鬧獨立最嚴重,有了英國和蘇聯的教訓,我誰都不給,看你還鬧啥!美國精明的很,要不他能成為老大呢,我佔著指標不用,但是我可以炫耀!


佐航居士莫志生


大家知道,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是主權國家才可以加入的政治組織。

但是,在聯合國歷史上,美國、前蘇聯和英國卻各自擁有三個席位,也就是俗稱的“一國三票”。

這是什麼原因呢?這要從聯合國的成立說起。

當時,美英蘇商討成立聯合國,建立戰後新秩序,確立中美英法蘇五個常任理事國。蘇聯一看,十分的不爽,因為五個國家中西方國家佔了三個,剩下的中國,也是親美的國民黨政權。

於是,蘇聯人腦子一轉,提出自己共有16個加盟共和國,也理應獲得聯合國門票。

蘇聯的要求並非全無道理。因為根據蘇聯憲法,其加盟共和國在事實上擁有主權國家的地位,有自己的憲法、國籍、國旗,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有權退出加盟等等。既然聯合國是主權國家的組織,那麼這些加盟共和國也當然有權加入。

美國人當然不會同意,蘇聯人也根本沒指望美國同意,只是拿出來作為討價還價的資本。

沒想到的是,英國人倒是對蘇聯的方案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因為,英國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眾多。既然蘇聯可以這麼做,那麼英國也可以讓它的殖民地加入聯合國,藉此維繫自己老牌帝國的影響力。

這下美國人頭大了,連忙召集英、蘇兩國坐下來再談。談到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別爭了,每家三個名額,公平合理。

所以,一國三票是美、英、蘇妥協的結果。最終,蘇聯將另外二個名額給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隨著蘇聯的解體,它的“一國三票”也成了歷史。

而英國,隨著它屬下的自治領相繼對立,最終也沒把另外二個名額分配出去。

美國則是在開始階段就沒想好將名額給哪兩個洲,一直拖了下來。

時至今日,美國依舊沒有使用“一國三票”的權利。箇中原因,本人猜想有二個:

第一,當前的美國實力獨一無二,尚無必要使用“一國三票”。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獨霸全球,至今還沒能有其他國家挑戰它的地位。

第二,“一國三票”影響力有限。另外二個席位並非常任理事國,就美國角度來看,有如雞肋,沒什麼大的用處。

第三,“一國三票”可能助長分離主義。美國是個聯邦制國家,洲的權力很大。一旦允許其登上國際舞臺,和中央政府平起平坐,可能會對美國整個國家的統一和穩定造成微妙影響。尤其是蘇聯解體的前車之鑑放在那裡,使美國不得不有所警惕。

以上就是本人對美國不使用“一國三票”權利的粗淺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鄣南煮史


建立聯合國的初始,蘇聯心想蔣介石,法國都站在美國一方,自己要吃虧,說蘇聯是聯幫國多要兩席位,一席給與鳥克蘭,一席給與伯我羅斯,美國同意了,也多要兩席位。實是狼狽為奸。所以美國在聯合國有三席位。為何另外兩席位一直未用,想想看、美國作為自身利益著想,肯用嗎?若要用的話只能在美國五十個州當中選兩個,選兩個州的話不就是自己承認這兩個州的獨立嗎?這就是根本原因。


光伏魚家


在聯合國,目前共有193個正式成員國和2個觀察國,每個成員國都在聯合國擁有席位,代表本國行使在聯合國的權力。但實際上並非每個成員國都是一個席位,其中有兩個國家擁有三個席位,這兩個國家就是蘇聯和美國。

▲聯合國總部大樓▲

二戰勝利後,美國、蘇聯、英國成為最大贏家。三個國家的首領在二戰結束前,就開始計劃籌建聯合國。但在誰能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時,三巨頭產生了分歧,羅斯福主張所有在《聯合國家宣言》上簽字的國家都應該加入聯合國,除此之外,美國還想拉攏8個沒有和軸心國交戰的國家入夥。斯大林一看就不幹了,你憑空拉攏8個國家過來幹什麼,誰都知道這8個國家是你的小夥伴,在關鍵問題上這8個國家肯定向著你美國。既然你拉人,那我也拉人,但是蘇聯那個時候已經沒人可拉了,這可怎麼辦?斯大林掐指一算,計上心來。我雖然沒有別的國家可拉,但是我有加盟國啊,這15個加盟國,都應該在聯合國有1個席位。羅斯福聽了後差點沒氣死,你有15個加盟國,那我還有50個州呢,是不是美國應該在聯合國擁有50個席位啊。會議最後在爭吵中不歡而散。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繼續商討上次未完成之事宜。因為分歧太大,這個時候的斯大林已經開始妥協,但他仍然要求蘇聯至少保留3個席位。他向美國施壓:“這個方案行,咱們就談下去,不行咱們就散夥”。羅斯福一聽,你這是威脅我啊,散夥就散夥,誰怕誰啊。但就在這時,一直在旁邊抽菸的丘吉爾說話了,他吐了一個菸圈,說了幾個字:“我支持斯大林”。原來,蘇聯和英國早已私下達成協議,蘇聯放棄佔領希臘,換取英國在會議上支持蘇聯。這讓羅斯福相當尷尬。迫於兩國的壓力,再加上美國當時為了讓蘇聯儘早出兵抗日,最後羅斯福選擇了妥協,但是美國也要求在聯合國另外追加2個席位。

▲聯合國制憲會議▲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制憲會議在舊金山開幕,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到場參會。別人一看,怎麼蘇聯多了2個席位,斯大林說了一句:“因為我在二戰死的人多”,其他人一聽就沒脾氣了。6月25日,兩個蘇聯加盟國正式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成為聯合國創世成員國。但美國也同時獲得了3票,只不過美國50個州,每個州都差不多,給誰都不合適,如果單獨給其中的2個州,一是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不團結。二是還有可能引起國家分裂。所以美國這兩個席位一直沒有啟用,但美國在其政府網站依然聲稱“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

▲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1年10月25日晚10點,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歐洲21個國家投出了23票,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原來蘇聯老大哥怕新中國通不過,第一次使用了三張投票權。雖然這2票最後看有點多餘,但老大哥的心意是滿滿的。


大國縱橫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50個州地位平等,三個席位根本不夠分,怎麼可能公佈?再者,一個席位或者三個席位,對於美國來講區別不大,都能夠輕而易舉的控制聯合國。

在聯合國建立之初,蘇聯擔心美國一家獨大,影響蘇聯的利益,要求給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15個席位。如果答應蘇聯的要求,那將極大地影響聯合國的正常運作。因此,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並沒有答應蘇聯的要求。不過,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蘇聯爭取到了3個席位,那就是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擁有一席。但是,以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而言,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那兩席是形式上的,而非真正擁有了獨立自主的投票權。

首先,美國是聯邦制國家,難以分配3個席位。既然蘇聯有了三個席位,美國也要求有三個席位。與蘇聯不同的是,美國是真正的聯邦制國家。在聯合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美國一共有48個州。首先,美國不可能給美國海外屬地聯合國席位,那樣等於承認海外屬地獨立地位。其次,美國各州在政治上完全平等,例如在參議院的席位都是2個。聯合國給了美國3個席位,根本不可能分給美國48個州中的任何2個。如果分了,既會引起其他其他各州的不滿,還容易引起其他政治問題。所以,美國一直凍結那兩個席位。

其次,美國也沒有必要公佈那兩個聯合國席位。在聯合國安理會,美國有英國、法國兩大盟友,還擁有一票否決權;在聯合國大會,美國的“五眼聯盟”盟友、北約盟友、非北約盟友等遍佈全世界各地,每一次聯合國大會表決,美國都不會吃虧。更何況,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紐約,最大的繳費國也是美國。可以說,美國在聯合國的主導地位無可動搖。即使多了兩票或少了兩票,也不會影響美國在聯合國的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演講

最後,多出席位就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承擔的聯合國經費最多,高達22%。那麼,聯合國會費是按照什麼標準進行劃分呢?每三年,聯合國根據全世界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口,以及支付能力等因素予以確定,但是各個成員國最高分攤比例不能超過22%。按照國民生產總值、支付能力等因素,美國需要分攤的比例遠遠超過22%,因為有最高上限,美國一直承擔22%的聯合國會費。如果美國公佈其他兩個席位,那就意味著美國人需要繳納更多的聯合國會費,精明的美國人當然不會這麼做!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3個席位對美國是否有意義?


美國觀察室


誰說的?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美國🇺🇸在聯合國有三個席位)這個說法呢。

在聯合國的席位分配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卻擁有三個席位的特殊情況,而這個國家就是已經解體了二十八年的蘇聯,一個曾經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二號流氓惡霸國家。

(蘇聯國旗圖案。)

(蘇聯時期的白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圖案。)

(1995年至今的白羅斯共和國國旗圖案。)

(1991-1995年時的白羅斯共和國國旗圖案。)

(蘇聯時期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圖案。)

(現在的烏克蘭共和國國旗圖案。)

這話還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說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時,反法西斯陣營中的美國🇺🇸、蘇聯、英國🇬🇧、中國🇨🇳等國就商議,在戰爭結束後成立一個國際性的國家間組織——聯合國,以協調處理戰後世界各國國家間的利益糾紛和衝突。而作為同盟國的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這四大盟國,將會成為即將成立的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上述四國在安理會召開會議時,擁有對安理會討論處理的重大的國際問題一票否決的權利。在這裡我要說一段題外之話,法國本來是被排除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之外的,但是由於一者法國🇫🇷的死皮賴臉,二者是由於冷戰開始後,冷戰的對手們都不約而同的需要把法國拉進聯合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上來,用它來掣肘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內的冷戰對手。於是,法國這個在二戰初期表現得連波蘭都不如的斷了脊樑骨的國家,就此成為了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當美國、英國和蘇聯在討論有關聯合國的成員國的代表權事宜時,斯大林對羅斯福二世和丘吉爾說:“由於資本主義國家佔據了聯合國席位的絕對多數,在有關國際問題的投票時明顯的對蘇聯不公正。因此,我在這裡認為我的國家應該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擁有三張投票權。”斯大林說完這番話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二世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都沒有表示反對。於是,在聯合國成立後,蘇聯這個國家就擁有了在聯合國的三個席位——蘇聯中央政府、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白羅斯加盟共和國;三張投票權——蘇聯中央政府、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白羅斯加盟共和國。

可是後來,天意弄人。隨著蘇聯的解體,烏克蘭和白羅斯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自由的從此在聯合國發出自己的聲音。而蘇聯在聯合國及其他的國際組織中的席位,則是由它的繼承者羅剎(就是俄羅斯🇷🇺)行使繼承。聯合國中一個國家擁有三個席位、擁有三張投票權的奇特現象,也劃上了句號。

(沙皇時期和現在的羅剎國旗圖案。)

(蘇聯時期的羅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圖案,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