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弟子姜維北伐為何失敗?三國中被人忽略的頂級謀士是誰?

轉身吶喊妳


姜維與趙括的紙上談兵,還是有差別的,諸葛亮說姜維,"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可見這個人才能匪淺。

這裡,要提一下陳壽《三國志》對姜維的評價,"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可以看出,諸葛亮和陳壽,意見相左。不過,這是很正常的。陳壽作為編撰三國曆史的學者,他對姜維的瞭解,基於大量的史料,乃至於歷史發展所造成的結果,對姜維這個人進行分析——這對一個人是否具備才能是不公平的。

把一個人放在歷史的大環境之下,他是否有才能,與他是否能夠做出大成就,並沒有必然的聯繫。而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找來源於他們日常的接觸,乃至於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的交流。因此,我認為,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更有說服力,"粗有文武"這個評價於姜維而言是有失偏頗的。

很多人都說姜維好功名,傅玄有言"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也有人說,姜維復漢之心可鑑天日,如陳普"無德那堪力不任,重關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繫梟鍾會,猶有區區一片心"。其實大家都是帶有自己的情感傾向來看姜維的,以下,咱們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接近這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將領。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姜維被諸葛亮闢為倉曹掾、節義將軍,統帥近六千虎步軍。不久,升任為中監軍徵西將軍,姜維開始在蜀漢嶄露頭角。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留下遺命讓姜維、魏延斷後。《三國志·姜維傳》: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由此,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能力還是比較認可的。

《三國志·姜維傳》:"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被刺殺身亡後,姜維又帶著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當時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卻不曾接戰,姜維便因糧草耗盡打道回府。可見姜維,其人自視甚高,對一支大軍的掌控力度,還差了些水準。

其實到了蜀漢後期,劉禪開始主政。此時蜀漢的政局已經是岌岌可危,諸葛亮的一次次北伐,便是典型的困獸猶鬥。很多人也說諸葛亮的北伐,是窮兵黷武。但在實際上,諸葛亮的北伐,有效地遏制了蜀漢形勢的惡化。諸葛亮在北伐時,積極的聯繫東吳,形成兩國抗曹的政治、軍事局面。

而且,諸葛亮並沒有大規模的貿然進行懲罰,而是在國力可接受的範圍內,謀求蜀漢恢復和喘息的轉機。看上去,諸葛亮所精心準備的北伐,在曹魏面前固然是勝少敗多,但曹魏從來不敢輕舉妄動,甚至冒出個司馬懿,不斷的施展"拖"字訣。

而姜維呢?看上去不過是諸葛亮之後的“邯鄲學步”而已。姜維執政的北伐,幾乎是傾盡蜀漢國力,所進行的戰爭,留有的餘地非常少。姜維在他所組織的北伐戰爭中,幾乎是在逆天而行。他一邊損害著國家的利益,一邊也不對唯一的盟友東吳進行拉攏,孤軍奮戰。如此一來,自然打不過司馬懿。

諸葛亮的“北伐戰爭”,十分注重民意。當時,曹魏逼迫漢獻帝退位,也讓他抓到了把柄。於是,他打著"討賊興漢"的旗號,獲得了部分士大夫的支持。

姜維的時代,就比較慘了。這時劉備所打造的蜀漢文臣武將集團,幾乎隕落殆盡。而戰爭進行到了這個時候,其實人心已經是嚮往安定,很多人是不願意繼續打仗的。蜀漢沒有民意支持,他也沒有注意對民意進行引導,難免失敗。

蔡東藩說:"姜維才不逮諸葛,而欲與魏爭勝,連歲出師,致民勞苦,不可謂非失計。然如後主之昏愚,親小人,遠賢臣,就使維不伐魏,蜀亦寧能久存乎?"算是對姜維較為中肯的評價了。


煮酒君


都說姜維窮兵黷武,“九伐中原”屢戰屢敗,是蜀漢滅亡的元兇。可是,歷史上,“九伐中原”的姜維真的屢戰屢敗麼?

  第一戰——偏師入羌,郭淮破走(一伐小勝)

蔣宛認為諸葛亮北伐之所以“連年動眾,未能成功”是因為秦川之地崎嶇難行,糧草供應是最大的難題。而羌胡地區都想歸附大漢,於是和姜維商量更改主攻方向為隴西響應羌胡,姜維多次率領偏師深入羌胡地區與郭淮交戰,多次打敗郭淮,成功打通蜀漢與羌胡地區的聯繫。

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三國志》

第二戰——接應羌胡,大戰洮西(二伐小勝)

由於魏國對羌胡地區的嚴酷統治,胡王白虎文、治無戴起兵反叛魏國,聯絡姜維請求響應。姜維一看機不可失,急忙上書朝廷請求派遣漢軍北伐響應羌胡。可惜這時候支持姜維北伐的蔣宛已經去世,繼任的是反對北伐的費禕。在姜維的堅持下,費禕終於同意姜維出兵接應胡王,可是隻拔給姜維不到一萬人。姜維雖然兵力不足,依然硬著頭皮,帶著這一萬人輾轉千里,接應胡王。可是胡王不是郭淮對手,被打的倉皇敗退,幸好姜維及時趕來,打敗郭淮,救下胡王。但是由於兵力不足。不敢戀戰,救下胡王以後就急忙撤退。而郭淮得以掃蕩羌胡。此戰姜維雖然打敗郭淮迎回胡王,但由於胡王貿然出擊加之姜維兵力不足,未能擴大戰果。

十年,衛將軍姜維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克之。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維徙之繁縣。——《華陽國志》

第三戰——麴山築城,被迫撤退(三伐小敗)

姜維率軍出西平,依麴山築二城,安排李歆守麴山西城,句安守麴山東城。後來戰事失利,姜維為了避免大部隊受損,只能撤退。而李歆突圍,句安降魏。但是這次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姜維兵力不足,當郭淮包圍二城,害怕被郭淮“圍點打援”才撤退的。

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

第四戰——圍攻南安,糧盡而退(四伐平局)

費禕被姜維帶來的降將郭循刺殺身亡,姜維得以真正掌握軍權。第一次率領數萬大軍北伐,出石營,圍攻南安。然而因為第一次帶那麼多兵力作戰,缺乏經驗準備不足,陳泰的援軍才到洛門,還沒有和姜維碰面,姜維就已經糧盡而退。

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三國志》

第五戰——破軍殺將,奪取三縣(五伐小勝)

魏國狄道長李簡秘密聯絡姜維獻城降漢,姜維乘機再度北伐,進魏襄武,戰敗魏將徐質,又乘勝追擊,奪取河關、狄道、臨洮三縣並遷移民眾到蜀漢。關於姜維為何沒有擴大戰果,而且放棄城池只遷移民眾,史書未見記載,不做分析。

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三國志》

第六戰——洮西大捷,姜維揚威(六伐大勝)

姜維與夏侯霸聯手出擊狄道,打出了蜀漢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此戰殲滅魏國精銳數萬,王經貿然出兵,被姜維大敗,只剩下不到一萬人退守狄道。此時鄧艾都無計可施,主張放棄隴西避其鋒芒。是陳泰堅持支援狄道,姜維退守鍾提。

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三國志》

第七戰——胡濟失約,兵敗斷谷(七伐大敗)

姜維與胡濟約定在上邽匯合,結果胡濟卻失約,沒有按時趕到。姜維因此在段谷被鄧艾大敗。

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三國志》

第八戰——長城之戰,望艾不應(八伐平局)

魏國諸葛誕在淮南反叛,姜維乘魏國西線兵力空虛,出兵北伐。鄧艾司馬望固守長城拒不應戰。待到諸葛誕叛變被平定,魏國增兵西線,姜維只好撤退。

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三國志》

第九戰——侯和之戰,還住沓中(九伐小敗)

這次真的是“既生維,何生艾?”姜維出擊侯和,被鄧艾打敗,只好退守沓中。

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三國志》

統計姜維九伐中原戰績,三次小勝,一次大勝,兩次小敗,一次大敗,兩次平局,整體勝率還是很高的。只不過是蜀漢國力實在太弱,姜維九伐中原未能動搖魏國國本。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亭殿閣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三國中被忽略的謀士有,袁紹的田豐,田豐足智多謀可惜為人剛正不阿,處處頂撞老被最終下場不好,呂布第一謀士陳宮連曹操都想納入營中,奇謀妙計數不勝數,還有就是劉備的法正,法正軍事能力堪比龐統,可死的早後事沒有留下較大名聲,但是在蜀國功績可是很大的,有法正在火燒700裡連營根本不會發生



三國中後期姜維屬於頂級武將,有文有武,德才兼備


被丞相大人收為徒弟,諸葛亮當時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計謀也是排行領先的,諸葛亮多次出岐山都未能成功可見魏國的實力非同凡響,其實蜀國後期也沒什麼人才了

有一個大將軍魏延還被不開眼的諸葛亮毒計害死了,後期姜維的武將基本沒名氣,沒資歷,沒能力,加之國力根本沒有魏國強大,多次討打國力上氣不接下氣,加之不聯合吳國討打魏國,在國際形勢上就輸了


後期姜維在有本事,國家內部黃總管弄權,啊鬥昏庸君主,指揮有很大問題,一個姜維加一堆不成氣候的將士能撼動大魏國嗎?肯定失敗了,就可惜了劉備五虎上將建立的國家覆滅了,可惜可悲可恨,姜維最後死的感動天地,是一個真英雄,真正的大將軍


紹帥說事


所以每次姜維北伐,兵力不過萬人左右,就兵力上來說,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姜維北伐,與其說是主動出擊,不如說是一種積極的防禦策略,因為他心裡明白,就他手裡這點兵力,是沒有希望擊敗曹軍,收復中原的,所以他更多采取的是一種靈活騷擾的戰術,有便宜我就佔,打不過就撤。

三國最被人忽視的謀士其實是魯肅,論名氣他不如周瑜,論人氣,他不如諸葛亮。論料敵機先,克敵制勝,他不如郭嘉,賈詡。並且因為他後來做了東吳大都督,所以很多人下意識的把他當做將領而不是謀士。

其實魯肅擅長的不是決勝兩軍陣前的臨敵獻策,而是長遠的戰略規劃以及超越常人的遠見卓識。在開始的時候,魯肅其實當的是文官,主要做孫權的參謀,為孫權出謀劃策,他初出茅廬的時候,就跟孫權來了一場東吳版本的隆中對,為孫權指明瞭取天下的策略。後來孫權稱帝,得意洋洋的說,諸位可能還不知道吧,魯肅當年就預料到我有今日啊。


觀史以明智


姜維北伐失敗是必然的。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姜伯約可謂天地人都不順。

甲、天時不順。諸葛亮隆中對策分析的好,蜀漢如果想伐魏成功,必須佔據一個關鍵的天時“等待曹魏有變而且益州和荊州兩路同時北伐”。第一,曹魏有變指的是不利於曹魏的動亂。後來曹魏是發生了重大變動,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發動政變,逐步奪取了曹魏的政權,但是司馬氏都是軍事、政治厲害的主,他們控制下的曹魏經濟發展也不錯。所以並沒有發生不利於曹魏的動亂。第二,由於劉備集團沒有鞏固好聯吳抗曹的基礎,導致荊州過早丟失、關張被殺,也由於玄德的左傾冒險使夷陵之戰慘敗給陸遜,造成蜀漢元氣大傷,兩條路被自己的過失砍了一條路還死了自己的人,成為制約諸葛亮乃至姜維北伐的重要實力短板。

乙、地利不順。李白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反應了姜維所在的蜀漢地理環境比較曹魏地理更為險要,這種險要一般情況下有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鄧艾屬於二般情況)。姜維北伐,客觀上這種不利放大,每次北伐糧食和軍需運輸困難成了影響戰鬥持續進展的大問題,只要司馬氏採取持久消耗戰,蜀漢進攻就變成強弩之末。

丙、人和不順。作為姜維的領導劉阿斗,主要意圖就是:姜維你騷擾一下曹魏保住本國邊境就可以了,再大打會動搖統治根基的。老闆不給力支持,所以姜維北伐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再者,蜀漢本土派在諸葛亮逝世後變得那是相當強勢,維持現狀是他們的首選,同事的利益和北伐衝突,不會給力幫助姜維的。最後,蜀漢老百姓已經全力支援了諸葛亮北伐,這次他們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不想跟著姜維折騰,使姜維北伐失去了群眾基礎。

至於三國被忽略的頂級謀士,我感覺是司馬懿。人們通常都知道司馬懿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實他也是個好參謀。比如:曹操征討張魯佔領漢中後,司馬懿對曹公獻計乘劉備在四川立足未穩和興兵爭奪江陵時奇襲四川;建議曹操屯田解決糧食問題;關羽水淹七軍,曹操準備遷都黃河以北,司馬懿建議曹公不要撤,利用不穩固的孫劉聯盟借孫權刀襲殺關雲長;作為曹丕的參謀貢獻了許多良策。


李俊河北


個人感覺有以下幾個觀點,首先諸葛亮的幾次大規模的北伐都以失利而終結,蜀國並不是像現在說的巴蜀那樣天府之國,其實三國之中以蜀國的國力最弱,連年的征戰的國力基本也被消耗了不少,到了姜維想發動大規模的北伐國力已經有些吃不消了,畢竟古代的生產力低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常年支持戰爭,漢武帝時期因為頻繁發動戰爭都造成國家赤字嚴重,更何況只有三分之一的國家。其次當時以諸葛亮為首的是主戰派,但是以劉禪為首的就是主和派,諸葛亮死後姜維並沒有他老師那麼大的影響力,所以在國力支持上力度下降不少。其三蜀國後期人才嚴重缺失,造成文無能臣、武無猛將,單單靠一個姜維不能總攬全局。

如果說三國時期被忽略的文臣謀士,個人覺得應該是沮授,曾是袁紹手下的第一謀臣,袁紹收復河北時因其謀略被稱為第一謀臣,後期評論此人說具有極高的戰略眼光和謀略水平,只因為遇到袁紹這樣的昏庸之人,懷才不遇最終被後人所忽視。一代雄主曹操對此感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由此可見沮授的謀略之高,竟令曹操動容。

不知小女子個人觀點是否同意?如不滿還請多多指點。


晴空喜歡笑呵呵



敢敢呾


應答:諸葛亮的弟子姜維北伐為何失敗?三國隱藏的頂級謀士又是誰?

這一問還真難為人了,荊州失利後,劉備起兵報仇失利,劉備病死,五虎將去四位,身為姜維的師傅諸葛亮盡了全力化費十幾年時間傾國家之力屢戰屢敗,等諸葛亮去世後,蜀國的實力是越來越弱,而姜維又在近十年才掌握兵權,姜維雖說是三國後期的出類拔萃的人物,但獨木不成林,國力在這兒擺著呢,諸葛亮被公認的三國裡全能性的人物,都沒出得祁山,還指望姜維北伐獲勝,這豈不是痴人說夢話呢?要依當時的形勢,應該關門養息,發展生產,再不應該打什仗了,連諸葛亮窮畢生精力都沒打勝,姜維能勝嗎?所以這是不科學的。

三國隱藏的頂級謀士,誰敢下定論,連最出名的,曹操,荀彧,郭嘉,孔明,司馬懿,周瑜,陸遜,誰敢說他們誰排第一,第二,第三,連專家們也爭論不休!




9紫氣東來


姜維本是魏國名將,是諸葛亮利用反間計而投靠蜀國,並得到重用,懟蜀漢也算是忠心耿耿。姜維的數次北伐,已掏空蜀國國力,後策反鍾會,以圖為蜀國帶來一線生機,豈料鍾會被屬下謀殺,姜維無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眼見大勢已去,無奈拔劍自刎。

李儒堪稱東漢第一謀士,為董卓出了許多的點子,如廢帝而立陳留王,收買呂布攻打曹孟德,故李儒為第一謀士。。



歷史事件解讀


簡單答一下,

第一個關於姜維北伐,首先幾個問題:

姜維的能力強國諸葛亮嗎?我覺得不如,諸葛亮都沒成功他失敗情理之中。

姜維北伐靠什麼?此時諸葛已多次北伐無果,國力羸弱不堪,收下能人更是少的可憐,蜀國內部包括劉禪更不能向支持諸葛一樣支持他,所以成功根本沒可能。

第二個關於被忽視的頂級謀士,分兩種:

一種曾有事蹟顯示出其卓越才能的,但僅如曇花一現後續就沒有了;第二種沒有什麼太過顯眼的事蹟,但仔細分析下來能夠推測其具有牛逼屬性的。

我覺得賈詡應該首推吧,尤其看了易中天品三國之後,我看到大量分析賈詡的文,越發感覺其牛逼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