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入北京時,明朝還有雄厚實力,崇禎皇帝為什麼猴急去上吊?

mllmtv


明朝哪裡還有雄厚實力?李自成沒進北京城的時候,明朝就不是對手,城陷之後,情況更糟糕。不過道理上講,一國之君不至於去上吊。具體到崇禎帝去上吊,是多個因素的結果。

1.內憂外患,軍事危機不可解除。崇禎皇帝登基的時候,明清已經混戰多年,基本上是明朝節節敗退。國內農民軍風起雲湧,李自成張獻忠百萬大軍東奔西突,嚴重破壞了明朝財政根基。等到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時候,崇禎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國庫,內帑早已消耗殆盡,明朝收下的百萬軍隊也是名存實亡,不聽指揮,出名的有吳三桂軍團,劉澤清軍團,左良玉軍團,鄭芝龍軍團等,他們一方面擁兵自重,另一方面也互相掣肘,無法發揮戰鬥力,已經不再是起義軍的對手。


2.望風而降,朱家天下無人捍衛。如果說軍事上還存在相持的機會的話,李自成一路打過來,守城將領一路投降,是最讓人寒心的。大順軍從洛陽一路向東,山西,河北,京畿地區,幾乎沒有遭到多大的抵抗,無論是軍隊將領,還是百姓,或者皇帝的派來的監軍,都是熱烈歡迎闖王。崇禎皇帝看到這樣的情況,知道人心已失,無可挽回,堅持軍事對抗的心理防線迅速瓦解崩潰。而在此時的外圍勤王之師,也是作壁上觀,不參與拱衛北京。


3.心力交瘁,崇禎刻薄寡恩性格偏執。明末的內外憂患,確實已經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況,但是崇禎皇帝不選擇逃亡,到南京謀求東山再起,更重要的是他個人的心理問題。崇禎登基不久,滅掉了魏忠賢,在任期間殺掉袁崇煥等多個將領,個人自負寡恩的性格已經凸顯。為了挽救危局,採取多個極端措施,可以說他是剛強又懦弱,殘暴又多疑。他說文臣個個皆可殺,武將又被他搞得人人自危。按照他意願選的人,做的事,結果李自成攻破外城內城,崇禎逃跑失敗,又羞憤,又惱怒。他就只能去上吊了。


雨夜說春秋


按道理說在1644年,崇禎上吊的時候。明朝軍隊還有,吳三桂軍團,劉澤清軍團,左良玉軍團,鄭芝龍軍團,高傑軍團,方國安軍團和劉良佐軍團等等百萬大軍。

但是,這些軍隊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更何況大部分都不服從命令,四散逃跑了。從劉良佐,劉澤清一直到高傑都望風而逃,一路向南逃跑,哪敢北上增援北京,勤王崇禎?吳三桂,高第也是磨磨蹭蹭,不敢快速進軍。

首先是,李自成勢大,擁有數十萬浩浩蕩蕩大舉進軍,從陝西一路過山西,進河北,包圍北京。明軍不敢直接阻擋其鋒芒,其次是,明軍已經失去有效指揮,即便一路明軍去增援,其他明軍也不會參加,這就是,友軍危難,坐如泰山。那誰還會去當出頭鳥?

第3點,從崇禎二年,袁崇煥救援北京開始,歷次救援北京的明朝大員,哪一個有好下場?不是被剮刑,就是斬首,要不就是暴屍荒野。

更何況到了崇禎後期,大部分明軍至少幾個月沒有發軍餉了。糧食,軍餉,武器什麼都不發,崇禎要求大家勤王,也沒有表示要補足拖欠的工資,就更不要提獎金的事情。還要大家去阻擋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的鋒芒。

這種事情,誰還會主動跑上去迎戰?所以,長江以北的明軍大員紛紛帶兵南逃,根本不管崇禎被困在北京城內。北京城內的明軍和官員也是紛紛投降,少有抵抗。這個時候,崇禎不自殺,又能怎麼辦呢?


深度軍事


不知道題主說的雄厚實力是什麼,如果那時還有雄厚實力,那肯定不是崇禎能用上的。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前,崇禎皇帝為了解救危局,做了很多的努力,也調動了很多的資源來進行抵抗,很遺憾,現實的結局讓崇禎很絕望。

平亂,打仗就需要錢,此時的國庫沒有錢,錢都被這幾年賑災,平亂,打後金揮霍完了,沒錢就調動不了兵,沒有錢就保證不了物資糧草。崇禎帝召集百官,號召大家募捐,籌備軍費抵抗李自成,挽救大明朝。


結果卻是平日裡熱血激奮的百官們,都象徵性的給了點,跟打發叫花子沒啥倆樣,比如崇禎皇帝的老丈人,女婿讓他帶個頭捐款,周老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窮,崇禎的周皇后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偷偷的把自己的私房錢給她爹五千兩銀子,讓他帶頭給募捐,結果皇帝的老丈人居然還偷偷的貪了兩千兩銀子,捐了三千兩,這沒把崇禎給氣吐血。

後來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後,全城洗劫北京的百官,居然搜刮出了

七千多萬兩白銀,只周老頭一家,就搜出了五十多萬兩白銀

這就是差距,也更能看出崇禎皇帝和百官是何等的離心離德,寧願送與土匪,也不貢獻國家。就從這一例來看,連崇禎皇帝自己的外戚都如此的敷衍他,可以想象其他官員的心態和做法了。所以,大明朝必亡。

那麼此時大明王朝的軍事實力如何呢,可以說,此時的大明朝軍隊實力才是真正的雄厚。經過長年累月的作戰,無論是打起義軍,還是打後金,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算得上是彪悍的隊伍,同時通過這些年的南征北討,沒少壓榨地方百姓,沒少搶地方財物,有些隊伍甚至比農民起義軍更擾民,更加掠奪地方。


這些軍隊是要實力有實力,要財力有財力,但是,崇禎皇帝指揮不動。

比如左良玉,算是大明朝後期的軍事支柱了,不但非常能打,而且隊伍龐大,在李自成快進北京城的時候,左良玉在南京,江浙一帶的軍隊據說快有百萬之眾,崇禎皇帝急令左良玉北上救駕,左良玉卻和崇禎做起了交易,要錢,要官,要封賞,至少要給親王的封號。

這就是當時崇禎最為倚重的軍事重臣,說白了,那麼多的總兵幾乎都被崇禎皇帝這十多年搞得心有餘悸,甚至人人自保了,比如左良玉、吳三桂等都成了軍閥了,都已經各自為政,獨霸地方,皇帝聖旨來了,好聽就聽,有利就聽,無利的能拖就拖,能講個價錢就講個價錢,絲毫不會顧及國家利益,朝廷存亡。

宣府和大同,這兩處最為緊要的北京門戶,李自成還沒開打,都張燈結綵的開門迎了闖王,投降了,這才讓李自成非常順利的摸到了北京城門的門環上了。

從上面來看,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明朝都不至於如此迅速的滅亡,只是這些實力均不在崇禎皇帝的掌控之下,說到底,崇禎不具備做一個危局皇帝的能力,他既沒有智商,更沒有智商來力挽狂瀾!


沉墨I方之城


雄厚的實力?已經不屬於明朝了,在誰手裡就是誰一家一姓的私產了。北京城破前,崇禎讓王公大臣們捐錢彌補緩解糧餉軍費的匱乏,結果大臣們普遍出幾個小錢敷衍了事。最有名最可恨的例子是崇禎的老丈人周奎,周皇后拿了自己的私蓄5000兩銀子交給周奎去捐助,尼瑪周奎居然從中貪汙了2000兩!李自成帶著大順軍進城後抓了文武大臣搞“拷掠”,大順軍嚴刑打死周奎時得到了他的52萬兩銀子!這還只是一家的,鉅額的財富囤在私人家裡就是死的,根本發揮不出力量。北京城外,吳三桂帶著精銳的關寧鐵騎磨磨唧唧的行軍,直到崇禎身亡,吳三桂還在北京城的百里之外。聽到崇禎的死訊,吳三桂馬上轉把向山海關方向急行軍,看看這狀態,來的時候是個蟲回去的時候是條龍。明朝在北方能打的名將快被崇禎禍害完了,吳三桂算是碩果僅存的一個。誰願意流血賣命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況且部隊長期缺糧少餉士兵們就願意賣命了?這兩條尖銳的原因導致明軍寧可當縮頭烏龜也不在乎皇帝的生死。崇禎自己作死,民心軍心官心喪盡,已經沒多大的實力了


立志成蟲


崇禎十七年三月,形勢自由落體,本來高高在上的皇帝,突然發現,能幫助自己的人,一個人也沒有,那種絕望看看下面的過程,大概就能體會一二

三月初一日晚,大同總兵姜瓖投降,宣府總兵王承胤降表亦到,三月初八日,兵至陽和。十一日,大順軍開進宣府,“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

姜瓖和王承胤投降,宣大軍區是明代兩大軍區之一,這兩位投降,使北京門戶大開。

三月初四,崇禎帝終於決定,放棄寧遠,徵調吳三桂、王永吉、唐通、劉澤清護衛京師。

救命救命,

唐通來了,他本來就在北京一帶,路近,

劉澤清,我腿痛,來不了,

吳三桂,我要搬家,

王永吉,不知道在幹嘛,可能與吳三桂一路,

好吧,唐通,你去居庸關,抵擋李自成一陣子,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就來了一個唐通,居然不戰而降,


剩下十幾萬明軍,你們在哪,你們為什麼不過去救救朕?


書劍漂零


是的,李自成就算拿下北京他也只是佔到半壁江山還不到,當時中國還有一半以上的國土還在明政府手中。

可是這些對於崇禎來說只能是望梅止渴,因為北方基本上北大順控制,即使南方效忠他又能怎樣?除非那時候能有一架飛機直飛北京,然後把崇禎給救走。要不然大家覺得崇禎被俘會有什麼結果?李自成肯定不會給好果子給他吃,歷史上亡國之君有幾個好下場,即使不殺崇禎,那也要讓他屈辱的活著。比如徽欽二帝被俘北上在北方那就是生不如死,比如李煜亡國後那就是每天醉生夢死,以崇禎的脾氣與其這樣活著還不如一死乾脆。崇禎在國家危難時連和滿清達成和解都沒有認可,他連北京不保時大臣的遷都提議都沒有同意的人,你覺得他會選擇苟安?

所以在大順還沒有進京前,歷史就已經給崇禎安排了後路,那就是死路一條。假如崇禎不那麼一根筋,他如果南遷,我覺得明朝至少不會滅亡在一六四四


高宗1986


樓主指的是明朝山海關還有兵馬,崇禎皇帝如果離開北京躲避一下也還有翻盤機會。的確如此,明朝雖然此時爛攤子一個,但是十多馬兵馬還是有的。但是,崇禎皇帝不會這麼幹。

為什麼呢,因為首都被攻破,也基本宣告亡國了。例如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投筆從戎君


都說了攻入北京了,當時的崇禎不是不想跑,而是那個看門的不給開,沒辦法跑,又不願意被俘虜,就自殺了


雨詡930


放棄延安,換取全國的勝利,這樣的膽略和智慧他哪裡有啊?


江山無恙2


所以他失敗是有原因的,換作他的祖宗朱元璋,朱棣會怎麼做,想盡一切辦法,活著,然後東山再起,把敵人和他們的家族扔進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