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等了十幾年申請加入北約,為什麼還是被拒絕?

英英5658


北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簡稱,1949年4月4日在華盛頓成立。北約雖然是由美國主導成立的,但美國也只是成員之一。從制度上來說,美國並不能夠一手遮天。況且,北約在章程上對入約國有著嚴格的規定和審核機制。再者,北約的防務範圍主要是針對歐洲和美洲區域。加入北約之難要遠勝於加入歐盟。當然,他們的性質也不同。這就理解了為什麼烏克蘭直到現在才“混”個北約“申請國”地位的原因。從入約條件和防務範圍來講,以色列都不具備。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以色列都不可能獲准加入北約。

一,以色列不符合入約的區域條件

以色列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了加入北約的意圖。儘管有美國的支持,但入約也僅限於私下裡討論,根本就沒有擺在桌面上的可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北約的區域防務範圍的規定。從地理位置來說,以色列是典型的亞洲國家。只是因為周圍環侍的都是“敵人”,無法與這些國家在同一個平臺共處。所以,以色列在足球這些體育比賽會在歐盟區,在政治上,它也把自己定位為了西方國家。但是,北約的章程卻無法變通。因為北約的防務範圍只包括歐美區域。在目前的29個北約成員國中,有28個是純歐美國家,只有一個國家是“另類”,那就是土耳其。其實,土耳其也不能算“另類”,畢竟它地跨“歐亞”,說它是歐洲國家也未嘗不可。但以色列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二,北約國家不願添麻煩

北約的《組織公約》第五條規定:成員國受到攻擊一旦被確認,其它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自動參戰。這個即時反應和自動參戰就意味著成員國一旦被侵略,其它國家都要自動加入戰團。試想,有誰願意冒險參戰呢?比如現在的以色列形勢,假如巴勒斯坦突然襲擊以色列的話,那又如何界定“侵略”?所以說,北約在入約條件的限制是相當嚴格的。如果一個國家與別國有領土爭端,通常情況下是很難加入北約的。比如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正因為他們與俄羅斯有爭端,所以才遲遲沒能加入北約。

三,歐洲不願得罪穆斯林世界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可以說是個“生死劫”,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根本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和平。如果北約接納以色列的話,則意味著他們也將與阿拉伯國家開戰。那就等於與整個穆斯林世界為敵。美國可能無所謂,但歐洲國家絕對不會願意。因為那樣會得不償失。再者,以德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在內心深處對以色列沒有好感。他們從心裡就不願以色列加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以色列加入北約沒戲!






人生觸底反彈


據法新社5月26日消息,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表示,哥倫比亞作為首個“全球合作伙伴”加入北約。為什麼北約可以西擴到南美洲,為什麼以色列等了十幾年申請加入北約,還是被拒絕?

因為北約說到底是個軍事互助組織,任何想加入北約的國家,都必須接受評估。

北約的硬性要求:一,國防部長必須由文職人員擔當;二,與鄰國不應該有領土爭端;三,國家不應該有外國軍事基地;四,武裝力量結構和裝備應該符合北約的標準。

還有一條隱性的要求就是,新加入的國家會與北約國家在共同利益領域合作,解決新近出現的安全挑戰,也可以在軍事和其他路徑方面推動北約行動,而不是成為北約新的負擔。

隨著普京的崛起,北約又有了新的隱性的目的和防務重點:俄羅斯!

對照以上要求,以色列顯然不會被納入北約。

首先,以色列與其鄰國有諸多領土爭端,像戈蘭高地、加沙地帶、耶路撒冷等。

其次,以色列與鄰國的爭端,包括領土、宗教、社會意識形態等。中東這個地方過於複雜,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第三,以色列對歐洲國家防務俄羅斯沒有多大幫助,以色列不可能去為了歐洲開罪俄羅斯,歐洲國家也不願意為以色列開罪俄羅斯。雙方沒有利益共同點。

但是以色列是美國的非北約盟友關係,每年美國給予以色列這個發達國家,大量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今年開始美軍開始在以色列設立軍事基地,無償為以色列承擔防務開支。


天下會會天下


以色列想加入北約,主要還是想得到更穩定的安全保障。而北約方面,一直沒有同意以色列加入,主要還是以色列太過敏感,且由於以色列的地緣因素,未來不穩定的因素還有太多。同時,西方國家只想暗地裡維持與以色列的密切聯繫,還並沒有打算將這種密切的全系名義化。

以色列的存在和西方國家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一方面,以色列需要西方國家的支持,才能夠在複雜的中東立足。另一方面,西方國家也正是通過以色列,達到制衡或者控制中東的目的。

北約是用來對抗蘇聯的,當然,現在的北約主要是美國維持世界霸權的工具,和北大西洋已經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了。由於是維持世界霸權,北約擴張到的國家,基本上都有對抗另一個強國的意圖。比如北約東擴,就是為了對付俄羅斯,因此俄羅斯核心區域的周邊國家,基本上已經被納入北約。

而以色列作為中東國家,目前周邊還沒有非要美國遏制的國家。如果以色列被納入北約,基本上可以被解讀為北約對付阿拉伯國家的信號。這個對於美國、歐盟各國維持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是非常不利的。美國和歐盟不可能為了一個與以色列密切的名義,而刺激到阿拉伯國家的對抗情緒。

另一方面,對於北約而言,只要以色列還有利用的必要,那麼北約都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而這種支持,不會因為以色列不是北約成員而放棄。所以,對於北約而言,現階段以色列是否加入北約,都是一樣的。


蘇綻


北約作為一個在二戰以後組建起來專門針對蘇聯的軍事集團,是不太可能會接受以色列加入其中的,這不僅僅是因為以色列的地理位置與其戰略方向偏離得太遠,而且還與歐洲在上千年的時間裡一直都反對和歧視猶太人,也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畢竟在自己眼中被歧視了上千年的人,突然在某一天成為了自己的親密盟友,想想都會感覺很奇怪。

北約是日耳曼人的北約,不是其他什麼人的北約。

從北約國家的組成成分上看,今天的北約國家,除了土耳其不是由日耳曼人掌控國家政權以外,其他的國家諸如美、英、法、德等國,都是由清一色的日耳曼人組建起來的國家。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北約才能夠在二戰結束後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裡,戰勝國和戰敗國能夠相互拋棄仇恨,共同建立起了一個針對異族的國家聯盟。可以說在北約的組建過程中,同種族的血緣關係,已經成為了國家間建立信任的情感紐帶,當然了,共有同一個宗教信仰,也是聯盟得以穩固發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今天的北約,實際上是一個由日耳曼人組成的,擁有同一個宗教信仰的國家聯盟,在這個聯盟中,異族人、異教徒是得不到任何的信任的。

比如土耳其,雖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加入了北約,但是他在北約內部的地位卻不怎麼樣,不僅在先進武器裝備的採購上,總是要落後其他北約國家一步,而且在北約內部的還時常成為其他北約國家的攻擊對象。

比如在2016年的時候,土耳其國內就發生了一場針對總統埃爾多安的未遂軍事政變,而政變的主使者,竟然是同為北約成員國的美國。在2017年北約進行內部軍事演習的時候,土耳其竟然變成了北約演習計劃中的假想敵,前總統以及現總統的畫像,被堂而皇之的擺在敵軍指揮部裡,氣的土耳其軍方直接退出了演習行動。

所以從北約對待其他民族構建的國家來看,連長期生活在日耳曼人身邊的土耳其人,都這麼不受待見,那就更不要提在歐洲被歧視、壓迫了數千年的猶太人了。以色列想要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這一點從歐洲各國極力反對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就可以看出來。


落下m


北約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軍事集體,多年來不斷向外擴張,成員國數量達到29個,2006年,以色列駐德國大使正式提出,希望能夠加入北約,成為其中一員,但是時至今日,以色列仍然沒有成功。


北約建立最初的目的是遏制蘇聯的擴張,防範來自於蘇聯的威脅。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國家的實力普遍低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抵擋蘇聯大軍,組建軍事聯盟成為必然的選擇,於是歐洲國家與美國,加拿大等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從本質來看,北約的成立是為了自保,這種情況下,北約的加盟國當然不願意惹禍上身,所以北約有一條鐵律:不接受領土有爭議的國家加入北約!

僅憑這一條,以色列就不可能加入北約,而且除了領土爭端以外,以色列加入北約,對於北約來說弊大於利。

以色列的領土爭端

1.巴以衝突:1948年以色列成立以後,與巴勒斯坦之間的領土爭端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經過歷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的領土面積不斷獲得擴張,但是與巴勒斯坦之間的領土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而且兩國人長期保持對抗狀態。


2.敘以爭端:敘利亞與以色列之間的爭端由來已久,敘利亞是歷次攻打以色列的急先鋒,但是由於敘利亞國力不足,面對強大的以色列軍隊屢戰屢敗,至今敘利亞的戰略要地戈蘭高地仍舊在以色列手中。

以色列會放棄戈蘭高地嗎?

不會,戈蘭高地被稱為中東地區的“水塔”,每年年降水量高達500-800毫米,以色列國內使用的40%的水源都來自於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西與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海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戈蘭高地上擁有密集的交通網,通往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只有60公里路程。

無論從水源供應還是戰略位置來看,以色列都不可能讓出戈蘭高地,既然有領土爭端,北約當然不可能允許以色列加入。


以色列的成立幾乎遭到了包括沙特在內的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的反對,此外還有伊朗等國。北約作為軍事集體,擁有集體自衛權,一個國家受到攻擊,其他國家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增援,但是以色列在中東仇敵太多,允許以色列加入北約,無異於把北約拉入火藥桶。

中東地區情況複雜,如果北約接納以色列,這就會讓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國家與北約站到對立面。

其實如果中東國家站在北約對立面,似乎勉強可以接受,但是最讓北約國家難以承受的是來自於中東地區的恐怖分子。

中東是滋養恐怖分子的沃土,無論是isis還是基地組織,都是從中東建立起來,逐漸走出中東,影響全世界,如果北約允許以色列加入,恐怖分子很有可能會報復北約國家。


歐美國家與以色列之間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包括F35,只要以色列有能力打贏戰爭,保證在中東的獨立,即使不加入北約也無妨。


視野新觀


北約是一個“幫派組織”,朋友有難,兩肋插刀,不可以問青紅皂白。加入這種團伙安全度高了,風險也高了。所以,新人入夥,老人要查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有什麼樣的“仇家”。

北約成立的時候以色列剛剛一歲,正在和整個阿拉伯國家開戰。這個時候接受以色列,等於是給自己找打。所以,北約沒有請,以色列也有自知之明,沒加入。

事實上,只要以色列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北約就永遠不會接受以色列加入正式成員名單。

後來形勢稍許穩定了,北約也在成員之外,新增加“同夥”一級的外圍組織。但是這時候以色列得罪了北約正式成員土耳其。由於上世紀冷戰時期,美國要找一個對陣前蘇聯的前沿陣地,所以土耳其早早地就被拉入了北約,豎起了指著蘇聯的導彈架。作為北約的正式成員,土耳其有一票否決權。就因為土耳其的一票否決,以色列又苦苦等了十年,沒能成為北約的“同夥”。

直到2016年,土耳其和以色列的關係緩解了,土耳其才表示可以接受以色列入夥。那一年,以色列和北約正式結交,派出駐北約大使,成為和約旦、埃及、阿爾及利亞等中東國家同一級別的“北約同夥”。

但是,以色列現在的問題不是別人打它,而是它不斷地去“惹”別的國家。最近以色列一直在主動挑釁伊朗,頻頻轟炸伊朗在敘利亞的基地,甚至把俄國的導彈車炸了放在記者會上炫耀。這讓北約的歐洲國家們非常擔心。這些時刻準備兩肋插刀的歐洲國家擔憂自己被無緣無故地拖進一場不想參加的戰爭。因此,北約秘書長近日高調宣佈:“以色列只是‘同夥’,如果以色列發生戰爭並不意味北約就會自動加入保護以色列的陣地。”言下之意,以色列,自己好自為之吧。


梅絲露


以色列做夢都想加入北約,但是北約拒絕以色列肯定有自己的理由,下面銘蘇先生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

北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簡稱,由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對抗蘇聯及其盟國,後來蘇聯解體以後,北約不但沒有解散,反而經過不斷擴容,將原華約成員國和部分蘇聯加盟共和國吸納進來,從而達到圍堵和孤立俄羅斯的目的。

而以色列地處巴勒斯坦地區,地中海的東岸,這地區距離俄羅斯較遠,跟俄羅斯並沒有直接的聯繫。不像土耳其正處於黑海的出海口,可以起到封堵俄羅斯黑海艦隊的目的,所以北約寧肯吸納土耳其也不吸納以色列。

以色列申請加入北約的目的無非是想依靠北約集體防衛的強大軍事力量來保障自身的安全,但是北約也不傻,吸納北約就意味著將北約陷入長期的衝突漩渦之中。這是因為以色列地處阿拉伯世界的包圍之中,以色列為了在這一地區生存下來同阿拉伯國家進行了五次中東戰爭,現在持續了70年的巴以衝突還在持續進行,可以說以色列就是一個火爐。

北約作為由歐洲和北美國家組成的軍事集團,不想介入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衝突,這不符合北約成員國的利益。如果吸納以色列,可能使北約與整個阿拉伯國家為敵,北約成員國也不會同意北約這麼做,所以北約面對以色列十幾年的申請入約,一直採取拒絕態度。


銘蘇先生


首先,讓我們來個假設:如果以色列身處歐洲,單憑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北約一定會像“老鴇拉皮條”那般殷勤把以色列拉入北約組織,大家相信嗎?因為當初北約組織的建立主要是基於歐洲防務,防禦前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華約)向西擴張。所以,除了美國這個西方國家的大哥大之外,北約組織成員國基本上都是來自歐洲本土。也就是說以色列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近十年來積極動用資源,企圖加入北約組織的努力功敗垂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以色列只是“歐洲的外鄉人”,離得太遠太遠!況且,身處中東的以色列自從“出生(復國)”那一天就麻煩多多,戰爭不斷,半個多世紀以來與周邊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矛盾和衝突從未間斷過。如果讓以色列加入北約組織的話,按照北約組織的共同防禦條款,為了保護以色列,北約組織將會處於天天有事,年年打仗的困境。這樣一來,別說歐洲自身的防務,就是為了以色列中東那攤事,北約組織不累死也要被耗死!誰敢把一個周身騷的以色列引進北約的大門?歐洲北約組織各個成員國當然心知肚明以色列政府的“圖謀不軌”了,這種利小本大的生意可是千萬做不得的!再加上以色列的惡鄰居,也是北約組織成員國之一的土耳其擁有的一票否決權的隨時出手,以色列加入北約的願望更遙遙無期。由此可見,無論以色列如何努力,堅持申請多長時間,妄想加入北約組織的企圖也休想得逞!看來以色列還是繼續做它的春秋美夢去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以色列想加入北約組織也不是不可能的。讓我們再來個假設:如果以色列讓歐洲哪個國家畫出一塊土地,任由其搬到歐洲去,一個歐洲地域的以色列國是保證可以加入北約組織的!但可能嗎?!




顏二哥有言23


冷戰後北約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擴張,而十年前以色列就提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可為什麼會被拒絕呢?我認為,主要是北約的歐洲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願意被以色列利用。


以色列和北約關係雖然走近,但北約的歐洲國家一直拒絕以色列的加入

1994年在北約開始了其東擴計劃的同時,和以色列等六國建立了“地中海對話機制”;在911以後,雙方加強了反恐方面的合作,2005年以色列總理沙龍表示希望和北約“從對話關係走向合作關係”,而2006年以色列駐德國大使則公開表達了加入北約的願望,並首次以正式合作成員身份參加了北約舉行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2007年以色列政府正式提出了加入北約的戰略計劃書,2008年北約決定進一步加強與地中海對話國的合作,雙方的關係進一步走近,這也是以色列最接近加入北約的時期。但是雙方的關係在2010年發生了轉折,在藍色馬爾馬拉號事件後,土耳其與以色列降低了外交關係,並作為北約成員國在在北約與以色列合作問題上投了反對票,而北約與非成員國合作需要北約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才可以。一直到2016年土耳其和以色列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後,北約才重新和以色列恢復了合作關係。


以色列作為一個小國,加入北約後能給歐洲國家帶來的利益太少而危險太多

一是從以色列的地緣政治環境來看,它的周邊群狼環伺而且多有武裝衝突,尤其是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搞得不好就有可能禍水西引,帶來恐怖主義襲擊和難民潮等一系列問題,讓這樣的國家加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支出,但幾乎不會給歐洲國家帶來什麼收益;而且雙方在巴以衝突問題上、伊朗核問題上等都存在利益衝突。二是北約的正式成員國土耳其和以色列關係緊張,它可以隨時行使“一票否決權”,就是其他國家行使一票否決權的也會不止一個。三是以色列是美國利益的代表,對於想實現防務獨立的法國德國等國而言,英國和波蘭這些攪屎棍就已經很煩了,不希望在北約內部再來一個這樣的國家掣肘自己。


在內塔尼亞胡即將訪問北約的三個重要成員國德國、法國和英國之前,北約的秘書長公開表示:如果伊朗和以色列開戰,北約絕對不會幫助以色列。就進一步明確了北約歐洲國家的立場。以色列雖然是個中東強國,但在世界舞臺上又是一個小國,能夠可以和歐洲國家交換的利益太少,所以其加入北約的願望只能是水中望月而已。


雲霄飛翼


以色列這種硬茬兒,北約不敢收

北約是當今世界上聲望最高,勢力最強大的“門派”,其不論常規軍力還是核武打擊能力都傲視武林,能夠加入其中就意味著自己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特別是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後,原先屬於華約集團的東歐各國為了避免再度被俄羅斯控制,紛紛轉頭北約門下。

(2016年北約畫沙峰會全家福)

北約也藉此完成了數次東擴,將自己的底盤懟到了“東歐大哥”的家門口。

“東歐大哥”對於北約搶原本自家小弟十分不滿,但也無刻奈何。

當然,北約也不是誰都敢收,比如說——以色列。

以色列是北約盟主美國的鐵桿基友,其國家安全一直有美國的強力支撐。

自以色列立國以來周圍就是強敵環繞,安全環境就十分惡劣。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打了總共五次中東戰爭。雖然歷次在歷次戰爭中以色列都屬於以寡敵眾,但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取得全部的勝利,成為中東第一軍事強國。

正是因為以色列周邊緊張地安全形式,使得以色列有加入北約的動機。但北約有明文規定,與他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不得加入北約。

而以色列的領土爭端那可不是一星半點,巴勒斯坦就不說了,以色列還跟敘利亞、約旦在邊界問題上鬧的是面紅耳赤。

這麼一個火藥桶北約自然是不敢收,北約各國的主要假想敵和防禦對象是來自東方的俄羅斯,不可能為了以色列去捲入無休無止的中東亂局之中,吸納以色列的加入只會拖累北約。

(時刻處於戰備狀態的以色列軍人)

不過雖然以色列還不具備加入北約的資格,但是雙方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

2016年,北約理事會接受了以色列的申請,同意以色列在北約總部設立以色列永久代表團,這標誌著以色列可以與北約共享戰略情報,雙方的關係進一步加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