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平臺,如果每年出一款即插即用顯卡,會不會更香?

吉祥2676


像PS4和XBOX這類遊戲機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是硬件固定化,因為這樣統一的硬件和性能才可以有利於遊戲開發,降低開發難度和遊戲的優化難度,不會出現PC平臺玩遊戲那樣,不同的配置性能不一樣,低配置還需要進行復雜的畫質調節才能滿足流暢運行的需求。

當然,一臺PS4pro這樣的遊戲主機壽命可能高達近10年,而裡面的CPU和顯卡等硬件幾年過後可能就落伍了,面對新遊戲可能畫質和幀數就不是那麼理想,但是即使是這樣,如果索尼放開模塊化升級顯卡的話,那麼對於主機平臺的穩定性和遊戲開發者來說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比如開發一款遊戲到底是根據PS4主機哪塊顯卡的標準來開發呢?以標準顯卡為標準的話,有高端顯卡的主機玩家就不滿意,而以高端顯卡為標準的話,標準顯卡的玩家玩起來就會卡頓,兩邊不討好。

其實索尼推出的PS4pro已經相當於PS4的加強版了,只是性能提升仍然控制的比較有限,架構上也沒有什麼改動,為的就是兼容性,還有保障老版PS4玩家的利益。其實遊戲機硬件對於索尼來說只要不賠本就夠了,收益還是來自於遊戲的權益金,所以不會為了提高性能而放開PS4的顯卡升級。


嘟嘟聊數碼


此言差矣!在主機平臺頻繁更新硬件,不僅不會更香反而會破壞整個主機市場!下面就來詳細聊聊為什麼主機平臺很少進行硬件更迭。

主機的世代週期

無論是索尼的PS4也好,微軟的XBonOne也好,還是任天堂的NS,甚至過去三十年間推出的主機和掌機都是有生命週期的,我們通常將這個生命週期稱之為世代。

下面列舉電子遊戲從誕生至今的世代、時間、以及代表遊戲機。

第一世代:1972~1977,代表遊戲機為\tOdyssey(奧德賽)
第二世代:1977~1983,代表遊戲機為 Atari2600(雅達利2600)
第三世代:1983~1988,代表遊戲機為FC紅白機(美版FC叫做NES),開啟8位遊戲機時代。
第四世代:1988~1994,代表遊戲機為任天堂的SFC、世嘉的MD(世嘉五代,黑卡遊戲機),開啟16位遊戲機時代。
第五世代:1994~2002,代表遊戲機為索尼的PS1、任天堂的N64、,世嘉SS(土星)
第六世代:1998~2004,代表遊戲機為索尼的PS2、微軟的XBox、世嘉的DC(妖刀、蚊香機)、任天堂的NGC
第七世代:2005~2013,代表遊戲機為索尼的PS3、微軟的XBox360、任天堂的Wii
第八世代:2013~2017,代表遊戲機為索尼的PS4、微軟的XBoxOne、任天堂的WiiU

第8.5世代也就是所謂的“半世代升級”,是指PS4的強化版本PS4Pro和XBoxOneX。

主機在一個世代週期中,硬件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並不是指外形、體積、光盤的插入方式,而是指性能方面沒有顯著提升。像PS4Pro與XBoxOneX性能提升的版本已經打破了原有的主機世代的發展規律了。

主機世代的意義

主機與PC(電腦)的定位是不同的,PC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需求、經濟條件量身定製,一款PC的配置可以低到完全沒辦法運行遊戲,但只要不妨礙打字,對於打字員來說就沒有任何問題。PC的硬件種類品牌是在是太多了,很多性能差異較大的配件運行同一款遊戲的效果也無法保證完全相同。就像現在安裝一款遊戲後,有的玩家就會遇到黑屏、閃退、無法打開、找不到XXX組件、缺少XXX組件、系統不兼容、內存不足、顯卡不支持等等問題。

對於遊戲開發者而言,造成這些情況當然也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但是遊戲開發者的工作是開發遊戲,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兼容各種高配PC、低配PC、N卡、A卡、32位系統、64位系統等兼容問題上會大大影響遊戲的開發。

主機在硬件上的一個“優勢”就在於同一款產品的硬件性能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注:XBox360的單90、單65、雙65、雙45等是為了解決三紅問題,硬盤大小不涉及性能問題),也就是說只要購買了一款PS3遊戲,無論是什麼型號的PS3主機,都能正常運行並獲得同樣的體驗。

對於玩家而言,只要購買了一款主機,接下來只要關心購買哪一款遊戲就可以了,完全不必要像PC一樣考慮買來之後能不能運行、效果好不好等問題。說白了,玩主機是非常“省心”的。(注:玩破解可能麻煩,但這並不是主機廠商的初衷,也就是說麻煩是自找的)除了省心之外,也完全不必在意自己玩的遊戲與別人玩的遊戲有什麼差別,大家都是完全平等的,硬件的鄙視鏈是毫無意義的。(個別PC玩家會炫耀自己的顯卡好,畫面效果好,但是從沒見過哪個玩FC紅白機的玩出優越感的)

半世代升級的原因

PS4Pro和XBoxOneX在公佈之初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不是一個好的開端,很多玩家都擔心這樣會加速主機世代交替,逐漸向PC硬件更換那樣發展。但不得不考慮的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2013年的PS4和XBoxOne的硬件水平早就被PC超越,不少玩家出於性能考慮都會優先考慮PC而非主機。那麼索尼和微軟為了提升性能,又不想提前結束第八世代,就只好推出一個升級版作為過渡。部分遊戲會為了PS4Pro而單獨做一些優化補丁,這也算是半世代升級的代價了。

主機換硬盤的原因

從第七世代開始,PS3和XBox360都開始朝著大容量的方向發展,遊戲可以通過數字下載安裝到硬盤進行遊玩,為玩家提供了除使用光盤之外的另一種遊玩方式。這時硬盤的大小開始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PS3從最初的20G、40G、60G、80G硬盤,到後來的160G、320G硬盤,硬盤的需求逐漸變大,但這僅僅是因為電子遊戲的容量越來越大,硬盤過小安裝不了太多的遊戲實在是過於不便。即便是玩家自己使用外置硬盤或者自己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盤,對主機性能也並沒有影響(注:更換SSD固態硬盤是減少讀取時間,不看做性能)。PS4Pro官方標配有1T硬盤和2T硬盤的版本,支持外置硬盤,如果玩家真的想更換硬盤,索尼也允許玩家自行更換。

為什麼不能更換顯卡

一旦主機開始支持顯卡、CPU、內存等方面的更換,即便是隻推出官方的顯卡來排除兼容問題,但這種做法無異於開啟了新一輪的硬件“軍備競賽”。今天顯卡可以更換,明天CPU可以更換,後天內存可以更換。隔壁微軟看到索尼天天更新硬件,他也開始砸錢同樣開始支持硬件更換,最後發展下去主機會成為另一種“PC”的存在,到時候說不定會出現“組裝一臺遊戲機”的情況。

即便官方真的支持了硬件更換,那麼製作遊戲的軟件廠商怎麼辦?看到已經有3種主機顯卡,難不成要為這三種顯卡做特殊處理?做特殊處理會導致開發效率降低,不做特殊處理使用高配顯卡的玩家還會抱怨“高配顯卡完全沒作用”。最後對主機開發商和遊戲開發商都是不利的。


AGamer


我覺得不會,首先ps4 pro的賣點之一就是配置恆定,大作適配,穩定流暢運行,如果每年發佈新顯卡,遊戲開發商是不是要按照新硬件開發遊戲,老玩家不升級是不是玩不了,這間接勸退了一大波買家,而如果讓遊戲廠商同一個遊戲適配不同配置,只會增加成本,這些成本最終又會轉架到玩家身上,遊戲加遊戲機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此外,以我而言,我買ps4的一個原因是想體驗大作,另一個就是不想像pc那樣過段時間就要想著提升配置,耗錢耗時,如果遊戲機真的趨同於pc更換配置,我可能會放棄遊戲機!因為遊戲機與pc的差異化才是吸引我的地方,哪怕遊戲很貴,但不用更換配置,流暢運行大作,並可使用多年,這才是遊戲機真正與pc不同,真正吸引玩家的地方!


Boooooyd


模塊化對用戶來說確實是個低成本高效的解決方案,可惜和廠商的利益有衝突,就不用幻想了。


衚衕漂移


破壞平臺的生態的完整性都是愚蠢的行為,遊戲機就是以為統一平臺,開發效果和顯示效果才能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