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隨著BBC開年新劇《德古拉》的熱播,吸血鬼這個出現在無數恐怖片中的經典角色又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你是否也會好奇,這個誕生之初就嗜血如命的恐怖角色,是怎樣隨著時代的演變,變成如今這種集高貴華麗與血腥殘忍於一身,渾身散發著浪漫主義氣息的怪物。今天,就跟隨大牙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吸血鬼之父

1897年,一位名叫布萊姆·斯托克的愛爾蘭作家,根據自己曾經目睹了一艘俄羅斯雙桅船“迪米特里”號在惠特白港外沉沒,並結合當時鎮上的氛圍,發表了一部充滿了性壓抑和中世紀式恐怖的小說,它給人的衝擊至今無與倫比。你也許從沒讀過這本書,你也可能沒看過任何一部與此有關的電影,但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名字,那就是《德古拉》。

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布萊姆·斯托克

他也因《德古拉》小說的暢銷,被譽為“吸血鬼之父”,由此成為吸血鬼小說的鼻祖,影響了後世幾代作家。其作品被不斷翻拍成經典電影。而恐怖小說界的最高獎項,就是以其姓名命名的布拉姆·斯托克獎。


歷史原型

德古拉原型來自中世紀時的羅馬尼亞大公—弗拉德三世。他有兩個外號:“穿刺公”和“龍之子”,叫“穿刺公”是因為弗拉德習慣把犯人毫不留情地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在1462年的一次戰役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當土耳其大軍追至城下時,赫然見到開戰時被俘虜的兩萬多名士兵,都被剝光了衣服示眾,並被活活的穿插於長達一公里的木樁上環繞著城池。從嘴部或臀部刺進的棒子四處林立,烏鴉和禿鷹不斷的啄食這些死屍,使周圍瀰漫著濃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的土耳其士兵,目睹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無不為心驚膽戰,頓時毫無戰鬥意志只得撤退。殘暴的性格,再加上據說他有見血發狂的病症,所以被人視為嗜血怪物。而被稱為“龍之子”,則是因為其父弗拉德.塔古勒當時被納為龍騎士團成員,受羅馬尼亞地區希其蒙國王任命為川索凡尼亞的總督軍。羅馬尼亞語中“塔古勒”是“龍”的意思,表示被納入龍騎士的尊榮,德古拉則是龍之子的意思。

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弗拉德三世

雖然劣跡斑斑,生性殘暴,但弗拉德驍勇善戰,曾多次在多瑙河畔打敗數倍於羅馬尼亞軍團的土耳其大軍,解救自己的國家,因此也被視為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1476年冬,以己身微小軍力在無外援的情形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大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土耳其軍隊後來將德古拉的形體四分五裂,首級被遠送至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尼亞境內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只是德古拉的靈魂。


熒幕初現

1921年之前,吸血鬼的形象還只是停留在小說的紙上和口口相傳的傳說中。此時,德國導演 F·W·茂瑙拍攝了影史上第一部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劇本正是改編自布拉姆·斯托克1897年的小說《德古拉》,但因為沒有獲得版權,所以片名及主角名字均更換為「諾斯費拉圖」。事實上,「Nosferatu」一詞本身也有吸血鬼的含義。有學者猜測詞源來自於羅馬尼亞語的 Nesuferitu(令人厭惡之物)或 Necuratu(不潔的靈魂)。

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諾斯費拉圖》劇照

身為影史上首位吸血鬼,與後世其他吸血鬼形象略有不同的是,諾斯費拉圖並沒有頭髮。光禿的頭頂和瘦長的下巴、以及外凸的雙眼讓整張臉更顯病態。酷似蝙蝠的耳朵和獸爪般的手指,彷彿在向人類宣告自己絕非善類。儘管如今電影的特效和化妝技術都有了質的飛躍,但這部拍攝於九十八年前的電影所帶給觀眾的震撼,依然難以超越。


歷代演變

到了近現代,由於特效和化妝技術的提升,以及人們對審美的要求,吸血鬼的形象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像最接近原著劇情的《驚情四百年》:

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驚情四百年》劇照

亦或是俊男美女型的《夜訪吸血鬼》和《暮光之城》:

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夜訪吸血鬼》劇照

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暮光之城》

還有打鬥精彩、特效爆炸的《刀鋒戰士》:

英雄還是魔鬼?德古拉伯爵的前世今生

《刀鋒戰士》劇照

更有血腥暴力的······嗯······,還是算了,再往下介紹估計會嚇到你們了。對上述吸血鬼題材電影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親自去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