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有關七夕的美麗傳說也是源遠流長,象徵著人們對愛情的嚮往。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牛郎與老牛相依為命,無意結識了天上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從此,男耕女織,過著幸福的生活。不料天帝查知此事,王母娘娘派神仙把織女抓回天庭。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牛郎織女景區位於淄博市沂源縣。景區現為省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牛郎織女景區文化底蘊豐厚,景區具有中國唯一一處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主題的古建築遺址,被專家稱為“中國愛情文化源地”。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其中織女洞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貌的特徵逼真顯現了“天上銀河”“地下沂河”,天上有“牛郎織女星”,地下有“織女洞牛郎廟”,形成“天上銀河,地上沂河”“在天成像,與地成形”的奇觀。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表達了人民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讚美嚮往和對封建勢力無理束縛的憎恨。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斷橋殘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斷橋殘雪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西廂記》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梁祝》祝員外之女英臺女扮男裝去萬松書院求學,途遇梁山伯,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臺女兒身,英臺因接到家信促其速歸不便明言,將白玉扇墜請師母轉交山伯,作愛情信物。山伯知情後,趕去祝家,英臺已許配給馬文才,她至死不從,山伯氣急病亡。馬家來娶親,英臺渾身縞素,經山伯墓前,墳墓爆裂,她躍入墳中,墓複合攏,梁祝化為蝴蝶。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臺在錢塘縣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萬松書院,原名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參政周木改闢為萬松書院。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曾在此講學。清康熙帝為書院題寫"浙水敷文"匾額,遂改稱為敷文書院。現遺址尚存有"萬世師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見"至聖先師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今生 願你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明天就是週末了,又逢“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七夕。在這個七夕,想送大家一句世間最動人的情話:“今生,願你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