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鼻祖,比肩海爾,現4.5億賣身,康佳接盤讓之騰飛?

“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個廣告詞對上點年紀的人來說是多麼熟悉......

然而去年新飛向政府遞交了重整申請,剛剛康佳臨危接盤,其能否帶領處於生死存亡的階段的新飛力挽狂瀾?

新飛的前世今生

曾為鼻祖,比肩海爾,現4.5億賣身,康佳接盤讓之騰飛?

新飛的前身是上個世紀60年代成立的一家無線電設備廠,在面臨破產的時候,決定轉型造冰箱。

1989年新飛研發出國內首臺大冷凍室冰箱,可謂是開山鼻祖,引人注目。

1990年,其學習海爾,當眾砸毀多臺不合格產品,發誓以品質起家。

良好的形象與領先的技術,使得公司在那時發展順風順水,其冰箱市場份額一度直逼20%,成為業內金花。

輝煌一直保持到了2005年,那時候新飛冰箱銷量高達300萬臺,全國銷量第3。

可就在公司處於最巔峰的時候,命運悄然變故:2002年新加坡的豐隆集團入股了,讓中企的性質直接變成中外合資。

又過了3年,豐隆集團從國家手中取得39%股份,至此,新飛電器為外資絕對控制。

本來引入外資是要將新飛做大做強與當時風生水起的海爾、容聲、美菱大戰一回的。

而後的現實是公司收到後來美的、小天鵝、格力進攻,國外松下、西門子猛烈開火。

儘管豐隆集團動用大量資金和人力支持,依舊不能扭轉新飛不斷下滑的業績。

於是好幾個產品線不得不宣佈停止運行,龍頭交椅,到了當下市場佔有率不足巔峰時的一成,行業前十不見起蹤影。

如今,你要是跟90、00後的小哥哥、小姐姐提新飛,人家會表示根本沒聽說過。

幾乎全面停產,曾經無比輝煌的公司,此轟然倒下,甚是讓人惋惜......

遭遇滑鐵盧,意外還是必然?

曾為鼻祖,比肩海爾,現4.5億賣身,康佳接盤讓之騰飛?

曾經的明星企業,一步步走向沒落,誰是兇手?數年來,大家對這個問題爭論不斷,各自有理。

有人認為在於大股東新加坡豐隆電器不熟悉製造行業;也有人認為,是劉炳銀時代錯過了上市和多元化發展的機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飛從最開始一個鄉鎮小廠到全國冰箱行業的領頭羊,再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樣子,任務有以下原因:

(1)水土不服:豐隆集團是老牌地產公司,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旗下控制著10多家上市公司,實力不錯。但新加坡本身工業水平欠缺,與歐美傳統大國相差一大截。

資本運作這家公司是玩的遊刃有餘,可對家電經營來說卻是小白。外行者管內行,能成大業恐怕難......

(2)管理混亂::豐隆集團控制新飛後,為了體現公司是新加坡的,不斷從空降管理層,各種人事調整也是密集進行......而那些所謂高管多是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實戰經驗為零。沒下車間、生產線、市場,就對重大決策指手畫腳,內部成員怨聲載道,公司人心渙散,工作效率大為降低。

(3)不重視人才:豐隆集團接管公司快十年了,中國GDP都翻番了,可是新飛的一線員工待遇卻停滯不前。2012起多次出現員工大罷工,趁著新飛內亂。競爭對手過來挖牆腳,新飛核心技術人員近乎被掏空。而反觀格力,董明珠給“格力人”集體漲工資1000元,公司業績並未因此下滑,相反換來的確實更加靚麗的經營成果。

管理師德,人心渙散,待遇過差留不住人才也就難以完成產品革新,那麼也終將在推新出陳的市場中被遺忘,沒落似乎已經是必然......

一波三折的重整之路

去年10月30至今,8個月時間,新飛停產重整過程一波三折:

2017年:

下半年,新飛被傳出停產、倒閉、停業重整的消息。

210月30日,新飛公司向法院遞交重整申請,進行重整。

2018年:

2月8日,新飛在河南新鄉的冰箱基地開工,宣佈破產重整後,新投資人確定為豐隆亞洲。

4月13日,豐隆亞洲宣佈將持有新飛的股權轉讓,從新飛撤資。

5月18日,新飛公司債權人會議通過了重整計劃:原股東權益將被全部調整,並以拍賣100%股權給重整投資人,新飛公司維持法人主體資格,拍賣款用於清償債務及待處理事項。

6月6日,新飛電器/家電/製冷器具公司的股權及資產拍賣掛上了阿里司法拍賣平臺。

6月28日,新飛公司100%股權公開拍賣,名下的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築則將於7月5日開拍。股權起拍價4.5億,保證金1億,增價幅度不低於500萬元。土地、房產及建築的起拍價則為1.15億元,保證金2000萬,增價幅度不少於500萬元。

6月29日,也就是今天新飛公司100%股權被康佳子公司安徽康佳電器經二次出價後比起拍價高出500萬元,也就是4.55億元獲得。

如此,康佳成為新的重整投資人,新飛走出困境的重任落在了康佳身上。

說起今天的拍賣一度被認為是“破產清算”,也給公司帶來了麻煩,事實上屬於破產重整。

如果不把重整程序繼續推進下去,新飛真的可能進行破產清算。

品牌價值會急劇貶值。職工補償金、債權人受償,都會產生影響。新飛品牌也有可能會消亡。

捲土重來,談何容易

曾為鼻祖,比肩海爾,現4.5億賣身,康佳接盤讓之騰飛?

康佳主要生產冰箱、洗衣機和空調,但大部分人印象中,康佳是做電視民營企業。

實際上康佳過去幾年也在不斷調整,現在業務已經涵蓋多媒體、供應鏈管理、白色家電、手機。

收購新飛,康佳不僅能夠迅速擴大產能,也能夠品牌運作上“康佳+新飛”的雙品牌格局。

在上個月21日的戰略發佈會上,康佳制定了“一個核心定位,兩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組”發展路線,宣佈進軍半導體。現在收購新飛無疑是對白色家電的加強。

然而老司機一看,康佳集團本身的日子並不好過,在A股它叫深康佳A,代碼000016。

去年公司營業收入312億,淨利潤50.57億元,然而主業虧損近一個億。

靠什麼盈利?老司機一看,原來去年康佳集團投資收益 65.88億元,主要是來自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購買理財產生的收益、喪失控制權後剩餘股權按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利得。

如此可以說是賣血獲得了,這種收益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去年賣了,今年還能有麼?

自身主業不賺錢,買的新飛也是和自己主業是一樣的,合在一起立竿見影?雖然新飛能幫助提高產能,但是我想康佳真正卻的是產能麼?

如今新飛不再是那各當年可以與海爾、容聲、美菱並稱冰箱界“四朵金花”的一員了,債主超800家,負債超25億美元。

新飛公司拍賣,包括康佳集團、萬寶集團、國美、尊貴電器和豐隆亞洲等都表現出興趣。

而康佳是唯一一個投資團隊來新飛實地考察的潛在接盤方,如今僅僅在基礎價上加了500萬就如願以償。

真的是塊金子恐怕還沒這麼容易到手吧?

康佳本身發展是個問題,新飛留給它的也是也是一盤亂棋。

雖然今天深康佳A(000016)是用8.47%的股價漲幅來表示慶祝了,但整頓窮途末路的新飛,任重而道遠,恐怕與孫宏斌重整樂視有的一拼了......

只是又走動了一部棋,還是昔日的家電翹楚要迎來新生嗎,大家還是拭目以待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