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往事:副 業

軍營往事:副 業


軍營往事:副 業

  在戰爭年代,毛主席把我軍的任務確定為“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這生產隊就是要求軍隊除了作戰、做好群眾工作以外,要努力搞好副業生產,打破敵人封鎖,減輕人民負擔,這是我軍的光榮傳統。

當年,著名的軍隊副業生產南泥灣墾荒。建國後,有北大荒和新壃生產建設兵團等大規模屯墾戍邊。這些軍隊的副業生產,在滿足軍隊需要、支援國家建設、保衛祖國邊境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軍營往事:副 業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鐵道兵部隊,其副業生產除了嫩江農場等大型糧食生產基地外,基本上是以連為單位開展的,主要是養豬種菜,無非是要在節約伙食費支出的同時又能搞好伙食,達到改善官兵生活的目的。

鐵道兵的施工部隊,由於需要隨著鐵路線的施工經常搬家,無法安心地搞好養豬種菜等副業。而鐵三師修理營長期駐守一地,連隊副業生產的條件就好多了。有了好的條件更要有精幹的領導,連隊的副業生產才能搞的好,我們三連的連長,參軍前當過生產隊長,搞副業腦筋活辦法多,在他的帶領下,連裡的副業生產搞的紅紅火火。


軍營往事:副 業

  連裡建豬圈就建了一溜二十多間,還能夠保溫,因為大興安嶺冬天都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要防止把豬凍死凍傷,豬圈養的公豬母豬大豬小豬,最多時達到一百五六十頭,號稱全連每人一頭豬,平均每個月都要殺一、兩頭豬來改善伙食。連隊還建有豆腐房,豆漿豆腐供應伙食,豆渣則是上好的豬飼料。由於豬養的又多又好,改善伙食成效明顯,連隊連續被評為全師養豬先進單位。

每年冬初上凍時,連裡就會把近一百頭的肥豬送到地方屠宰場,請他們代為宰殺,然後分成重十五斤左右的大塊,冷凍在庫房裡,全連伙食每天一塊,基本上可以吃一個冬天。每到殺豬的這一天,全連官兵都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豐盛的殺豬菜。


軍營往事:副 業

軍營往事:副 業

  那時連隊每人每天菜金是0.58元,為了節約一些買雞蛋的支出,連長決定自己養雞生蛋,很快一百多隻雛雞買了回來,經過幾個月的飼養,到了產蛋的季節,連長派戰士在牆邊修築了一排供雞產蛋的窩,在收穫了頭兩批雞蛋後,不知什麼原因雞蛋的收穫越來越少,連長認為說不定是哪個嘴饞的戰士偷拿去吃了,於是,連長命人圍著產蛋窩三米遠的地方,紮起了一圈一人高的籬笆,可好景不長,母雞似乎仍然不太願意下蛋,原來有戰士用三米多長的竹竿,一頭綁上鐵絲圈,穿過籬笆,老遠地從窩裡把雞蛋給套走了,看來有時候連長的智慧也擋不住戰士的小聰明。後來連長得知了這一情況後,想了想沒有發火,只是嘆了口氣說道:“反正都吃到當兵的肚子裡了,算了,雞不養了”,時值國慶,這回連裡節日大餐是“百雞宴”。


軍營往事:副 業

  連隊的菜地分成營區內和營區外兩部分,營區內菜地主要是營房周圍的小塊土地,平整好後主要種辣椒、西紅柿、茄子、豆角等細菜,根據每個地塊大小不同,每個班會分到一兩塊地,負責翻土、種植、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許多戰士來自農村,伺候土地都是行家裡手,而採摘和收穫則由
飲事班負責。每當這些綠色蔬菜端上飯桌,戰士們都會邊吃邊議論“七班的豆角真好”、“二班的茄子也不錯”………,歡愉之情溢於言表。


軍營往事:副 業

  營區外的菜地一般有三五十畝且都是荒地,獲得地塊的大小和位置,就看連隊與地方政府的協商能力了。

伺弄這些菜地就必須全連出動了,好在都是二十幾歲的小夥子,墾荒、打壟、施肥、播種、除草及至收穫,基本上週日的一天就可以搞定。


軍營往事:副 業

  這些菜地一般只種土豆、包菜、大白菜、蘿蔔等便於儲存的大路菜。每當全連去菜地勞動的這一天,戰士們都很開心,因為幹活不累又可以不用吃粗糧了,一天三頓都是大米飯,菜裡的肉也放了很多。

中午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會到菜地旁邊的甘河裡去捉喇蛄,喇蛄實際上是一種鰲蝦,樣子和現在市面上的小龍蝦很像,但殼是青綠色的,大鰲和頭部較小,不耐汙染,只生長在東北的河流中。喇蛄躲在淺水的石塊下,很好捉,一掀起石塊,喇蛄就會彈游出來,一捉一個準,不到半小時就捉了一水桶,可是聽當地老百姓說,這是當年小日本放養的,有毒,人不能吃,所以只好帶回連隊去餵豬。


軍營往事:副 業

  秋天,收穫的季節到了,一天凌晨的四點多鐘,戰士們在熟睡中忽然聽到緊急集合哨聲,大家急忙起身穿戴好衣褲,揹著揹包,拎著槍支,衝到操場上集合站隊,只見連長走到隊前,手拿一個雙鈴馬蹄鬧鐘(那時連長也沒有手錶),邊看邊宣佈各班集合速度:“一班兩分鐘,二班一分半鐘,三班………”,宣佈完畢,連長高聲喝道:”今天緊急集合的任務,就是 收 土 豆 !” 大家方才明白,原來連長搞了一次軍事訓練和副業生產相結合的活動,於是卸下揹包槍械,拿起鐵鍁鋤頭,整隊走向菜地。當看到菜地裡豐收的景象時,緊急集合帶來的一點點錯愕被一掃而空,全連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大家沉浸在收穫的喜悅之中。


軍營往事:副 業

  從早六點直幹到晚六點,幾大卡車的土豆運回連隊,小山一樣堆在操場上,第二天又去把大白菜、包菜、蘿蔔收了回來。晚上的氣溫已經是零下了,必須把收穫的菜簡單晾曬一下儘快收進菜窖,司務長帶著戰士們忙了起來:菜要去根,土豆要去泥,蘿蔔要去纓子。很快所有的菜都搬進了菜窖。

望著堆的滿滿的菜窖,全連上下都鬆了口氣,大興安嶺的冬天氣溫都在零下三、四十度,豬肉和豆腐可以放在外面的倉庫裡,因為在這個天然冷庫裡,要不了五分鐘它們就都凍的硬邦邦的,吃的時候,肉要用鋸子鋸下來,豆腐要用斧頭砍下來,而菜必須放在菜窖裡才不會凍壞,在這長達半年的冬季裡,戰士們的餐桌,就指望這些收穫了。


軍營往事:副 業

  連隊的菜窖修在半地下,裡面很大,架子上地面上到處都堆著菜,有三個戰士負責管理菜窖,主要任務是:燒爐子,要保證菜窯溫度保持在五度左右;翻菜,要儘量減少菜的腐爛;其實最難伺候的是大白菜,因為土豆堆在牆角除了長芽不會爛,蘿蔔埋在潮溼的沙子裡除了會糠心也不容易壞,只有大白菜被壓著的地方很容易腐爛,因此,每週必須把所有的大白菜都翻個身,剝去腐爛的葉子,工作量很大。那時候連隊的伙食主要是吃土豆、包菜,大白菜捨不得吃,只有節假日會餐時才拿出來。因此等到春節會餐時,所有的大白菜只剩下手腕粗的菜芯了。


軍營往事:副 業

  每年秋未冬初,連隊的倉庫裡都會堆滿豬肉,菜窖裡都會裝滿蔬菜,這是辛勤勞動的收穫,這是副業生產的成果,這也是官兵們的希望。

在全連官兵的努力下,連隊副業生產始終搞的有聲有色,豬養了一批又一批,菜種了一茬又一茬,極大地改善了連隊伙食,滿足了戰士們的胃口,強健了戰士們的體質,從而保證的軍事訓練和施工機械修造等任務的順利完成。


軍營往事:副 業

(編髮:彩雲追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