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詞典 地名志條目的標示問題

地名詞典 地名志條目的標示問題

地名詞典 地名志條目的標示問題
地名詞典 地名志條目的標示問題

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化規劃(2015-2020年)》發佈後,各省(市、區)分別組織實施,一項具體任務就是編纂國家、省、市、縣四級地名“圖錄典志”系列叢書,目前大部分地方進入審核定稿階段,進度快的地方已經陸續出版。筆者在與各地的交流中發現,地名詞典、地名志條目的標示很不統一,亟待規範。

地名词典 地名志条目的标示问题

Part1

地名詞典,地名志的體例

一般而言,詞典的體例是條目體,志書的體例是章節體。地名詞典作為一種專業詞典,在地名的類別區分和內容的層級劃分上通過章節來加以分割,使之脈絡更清晰、查找更方便,不失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地名志在體例上與地名詞典一樣,都是一種以章節為框架的條目體,故本文將它們放在一塊說。在這裡,章節只是個形式,主要起到邏輯上的組織作用,作為主體的正文內容屬於條目體。編纂人員除了搭框架,主要任務就是給每個地名條目撰寫釋文。凡條目體工具書,在版面上均會通過一定的方式對條目進行標示,使之更醒目。

Part 2

條目標示的方式

地名詞典、地名志條目到底要怎樣標示?筆者查閱了我國現當代出版的部分地名詞典、地名志,實際用例情況大致如下。

(1)用方頭括號標示地名條目,無漢語拼音。形如:【地名】……(釋文)。例見:《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31年初版1982年重印;復旦大學編《中國歷史地名辭典》,江西教育1986年版;《西域地名詞典》,新疆人民2002年版。

(2)用方括號標示地名條目, 漢語拼音不標括號。形如:【地名】Dìmíng ……(釋文)。例見:《交城縣地名辭典》,山西教育1994年版;《湖南省地名志》,湖南地圖2009年版(上下)、2012年版(四冊套);《武漢地名志》,武漢1990年版;《江西省贛縣地名志》,1985年編印。

(3)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無漢語拼音。形如:地名 ……(釋文)。例見:《中國地名詞典》,上海辭書1990年版;《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廣東教育1995年版;史為樂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科2005年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上海辭書2005年版。

(4)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漢語拼音不標括號。形如:地名 Dìmíng……(釋文)。例見:《上海地名志叢書·普陀區地名志》,學林1988年版;《重慶地名志》,1997年編印;《曲阜地名志》,山東友誼1998年版。

(5)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用方括號標示漢語拼音。形如:地名[Dìmíng]……(釋文)。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分省卷),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崔乃夫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五卷本), 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6)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用六角括號標示漢語拼音。形如:地名〔Dìmíng〕……(釋文)。例見:《中國海域地名志》,中國地名委員會1992年編印;《湖南古今地名詞典》,1993年版。

(7)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 用圓括號標示漢語拼音。形如:地名(Dìmíng)……(釋文)。例見:《吉林市地名辭典》,1986年編印;《上海地名志》,上海社科1998年版。

(8)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用圓括號標示外文(不限於英文)。形如:地名(Place name)……(釋文)。例見:《世界地名詞典》,上海辭書1981年版。

看起來十分混亂,隨意性很大,甚至同一家出版社使用的方式也不統一。歸納起來,地名條目的標示主要有兩種情形:一種用方頭括號標示,一種用黑體字標示。漢語拼音也是兩種情形:一種無拼音,一種有拼音。有拼音的又是兩種情形:一種不標括號,一種分別用方括號、六角括號〔 〕、圓括號標示。

Part 3

亟待規範

辭書條目的標示本是個簡單的問題,由於長期缺乏明確的使用規範和標準,變得複雜起來。新中國於1951年首次發佈實施《標點符號用法》,列出標點符號14種。其中對括號的用法只例舉了圓括號,其他幾種括號未作具體說明:“括號常用的是弧形的一種。此外有[]、、〔〕幾種,在一篇裡需用幾種括號區別幾種用法的時候用。”1990年發佈修訂版,標點符號增加到16種。除圓括號有具體說明外,其他幾種括號只是列舉了一下:“括號除了最常用的圓括號之外,還有方括號([ ])、六角括號(〔 〕)、方頭括號(【 】)等幾種。”1995年再次修訂,並上升為國家標準(GB/T 15834-1995),但對括號用法說明並 未“刷新”。2011年發佈的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標點符號種類增加到17種。對四種括號的用法均分別作了具體說明,其中關於括號的基本用法第5條規定“標示被註釋的詞語時,可用六角括號或方頭括號”並各舉一例:

示例1:〔奇觀〕奇偉的景象。

示例2:【愛因斯坦】物理學家。生於德國,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 移居美國。

如果說之前是因為標準不明才導致大家無所適從,“自己說了算”。那麼,新的《標點符號用法》標準實施後, 情況又如何呢?以湖北省地名志系列叢書為例,其實際用例情況大致如下。

(1)《湖北省地名志叢書·利川市地名志》(中共黨史2019年版),用方頭括號標示地名條目,漢語拼音用黑體。形如:【地名】Dìmíng ……(釋文)。

( 2 )《 湖北省地名志系列叢書·江岸區地名志》(湖北人民2018 年版),地名條目和拼音字體不變,拼音加方頭括號標示。形如:地名【Dìmíng】 ……(釋文)。

(3)《湖北省地名志叢書·黃陂區地名志》(湖北人民2018年版),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和拼音,不加括號。形如:地名 Dìmíng ……(釋文)。

(4)《湖北省地名志叢書·漢南區地名志》(湖北人民2018年版),地名條目和拼音字體不變,也不加括號。形如:地名 Dìmíng ……(釋文)。

(5)《湖北省地名志叢書·江夏區地名志》(中共黨史2019年版), 地名條目字體不變,與釋文之間空一格,無拼音。形如:地名 ……(釋文)。

(6)《湖北省地名志系列叢書·洪山區地名志》(武漢2018年版),同一本書裡使用了兩種標示方式,每節的本級地名,如鄉鎮(街道)中的社區、村條目和拼音用黑體字標示,不加括號。形如:地名 Dìmíng ……(釋文)。社區、村的下級地名小區、自然村則用黑體字標示地名條目和拼音,再加上方頭括號。形如:【地名 Dìmíng】……(釋文)。

(7)《湖北省地名志叢書·張灣區地名志》(中共黨史2019年版),地名條目和拼音字體不變,拼音用方括號標示。形如:地名[Dìmíng]……(釋文)。而該書《凡例》中明確寫道“每條詞目標準名稱及漢語拼音均用符號突出,並用黑體排印,以示醒目。”

以上是近兩年出版的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化的地名志,同一套叢書中地名條目的標示方式竟會如此混亂,甚至同一本書中居然有兩種標示方式。規範和標準已經實施幾年了,為何仍然各自為政?說明這個問題沒有引起大家的普遍重視。如湖南省地名“圖錄典志”《編纂規範》裡並未提及地名條目和漢語拼音的標示方式,也未提方頭括號的使用。在國家地名志《編纂細則》裡也未提及這個問題,雖然要求“標點符號用法以2011年12月30日發佈實施 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為準。”且列舉了一些標點符號的用法,但未提到方頭括號。

辭書的編纂出版既是一門專門學術,也是一種獨特工藝。《現代漢語詞典》可以說是辭書的典範和標杆,其設計和使用的一套完整的符號系統是對辭書編纂出版行業的特殊貢獻,從1960 年開始試印徵求意見,到1978年正式出版第1版,不斷修訂完善,至今已是第7版。方頭括號用於標示工具書的條目,以起到醒目的作用,《現代漢語詞典》《辭海》《辭源》等早就是這麼做的,最新的《標點符號用法》已將它固定下來。《現代漢語詞典》(2016年第7版)《凡例》第一句就明確寫道:“單字條目用比較大的字號。多字條目放在內。”並規定“每條都用漢語拼音字母注音。”“專名和姓氏的注音,第一個字母大寫。” 實例如下:

《現代漢語詞典》的用法既是成例,也是鐵例,又被國家標準所採納。無規矩不成方圓,有標準必須執行。問題已變得非常簡單,我們大可不必再去搞什麼“創新”,真正要做的就是執行。不僅地名詞典、地名志要執行,其他各類辭書,只要是條目體的,就按這個標準執行。

來源|CPN 地名工作

作者|李嚮明

選稿|常宏宇

終校 | 黃馨燁

審訂 | 白琳蔓

●荊門若干三國曆史地名述考

●人地關係視角下的海島地名內涵及其特徵研究——以福建平潭地名為例

●論鹽城歷史地名的挖掘與保護

●“三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