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8年,義軍難,清攻明

是年,復社成員黃宗羲上書,反對啟用阮大鋮,事成,復社因此名聲大噪。清兵大舉攻明,盧象升、孫承宗皆亡。李自成、張獻忠遇阻“十面網”,張獻忠降,李自成敗於潼關,損失慘重,義軍勢力得到遏制。楊嗣昌入閣,對清戰略主和,遭人抨擊,將相失和。

義軍難

自打楊嗣昌的十面網施行開始,義軍的日子就變得愈發艱難,綽號為“闖塌天”的劉國能所部義軍,向熊文燦投降,緊接著,實力較強的張獻忠,在被左良玉打敗之後,也向熊文燦乞降,熊文燦照單全收,絲毫不顧左良玉的提醒,最終,張獻忠復叛,熊文燦被下獄問責,還連累了對他有提攜之恩的楊嗣昌。

1638年,義軍難,清攻明

李自成這邊也不好過,先後被孫傳庭、洪承疇、曹變蛟打敗,在潼關身陷重圍,自起兵以來,此次失敗,讓李自成損失慘重,險些命喪潼關,最終靠著部將拼死相護,李自成才帶著十八騎突圍而出,之後,隱藏在山中,等待時機。

清兵大舉攻明

經過數年的準備,皇太極在這一年,發起了對明朝的試探性攻擊,分兵攻打,皇太極親自領兵向山海關進發,多爾袞由密雲入關,沒想到皇太極被攔在了山海關之外,始終無法入關,而其餘幾部,先後在山東、河北之地肆意劫掠,對明朝的破壞極大。

1638年,義軍難,清攻明

最終,勤王之兵先後趕到,而皇太極還被吳三桂攔在山海關之外,眼見如此,皇太極下令撤軍。

清兵的這一次入關,讓明朝損失了兩員大將,盧象升因為和楊嗣昌意見不合,楊嗣昌主張議和,而盧象升主張主戰,如此一來,盧象升的軍事行動得不到支援,士兵還要餓著肚子打仗,最終,盧象升戰死沙場。

而被排擠出朝堂,住在高陽的孫承宗,得知清兵到來,帶著家人子侄,奮勇殺敵,最終,力有不逮,自盡而亡,實乃忠臣良將!

1638年,義軍難,清攻明

清兵的這次行動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影響,原本義軍正在節節敗退,假以時日,就能徹底解決,但是,清兵這麼一來,兵力都抽調到了北方,給了義軍珍貴的“喘息之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太極間接幫助了義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