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8年,义军难,清攻明

是年,复社成员黄宗羲上书,反对启用阮大铖,事成,复社因此名声大噪。清兵大举攻明,卢象升、孙承宗皆亡。李自成、张献忠遇阻“十面网”,张献忠降,李自成败于潼关,损失惨重,义军势力得到遏制。杨嗣昌入阁,对清战略主和,遭人抨击,将相失和。

义军难

自打杨嗣昌的十面网施行开始,义军的日子就变得愈发艰难,绰号为“闯塌天”的刘国能所部义军,向熊文灿投降,紧接着,实力较强的张献忠,在被左良玉打败之后,也向熊文灿乞降,熊文灿照单全收,丝毫不顾左良玉的提醒,最终,张献忠复叛,熊文灿被下狱问责,还连累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杨嗣昌。

1638年,义军难,清攻明

李自成这边也不好过,先后被孙传庭、洪承畴、曹变蛟打败,在潼关身陷重围,自起兵以来,此次失败,让李自成损失惨重,险些命丧潼关,最终靠着部将拼死相护,李自成才带着十八骑突围而出,之后,隐藏在山中,等待时机。

清兵大举攻明

经过数年的准备,皇太极在这一年,发起了对明朝的试探性攻击,分兵攻打,皇太极亲自领兵向山海关进发,多尔衮由密云入关,没想到皇太极被拦在了山海关之外,始终无法入关,而其余几部,先后在山东、河北之地肆意劫掠,对明朝的破坏极大。

1638年,义军难,清攻明

最终,勤王之兵先后赶到,而皇太极还被吴三桂拦在山海关之外,眼见如此,皇太极下令撤军。

清兵的这一次入关,让明朝损失了两员大将,卢象升因为和杨嗣昌意见不合,杨嗣昌主张议和,而卢象升主张主战,如此一来,卢象升的军事行动得不到支援,士兵还要饿着肚子打仗,最终,卢象升战死沙场。

而被排挤出朝堂,住在高阳的孙承宗,得知清兵到来,带着家人子侄,奋勇杀敌,最终,力有不逮,自尽而亡,实乃忠臣良将!

1638年,义军难,清攻明

清兵的这次行动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影响,原本义军正在节节败退,假以时日,就能彻底解决,但是,清兵这么一来,兵力都抽调到了北方,给了义军珍贵的“喘息之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太极间接帮助了义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