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道》:想要好好學習?你需要克服拖延症

提起學習這件事,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話要說。也許是學習取得的成果,也許是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也許是某段難忘的學習經歷。雖然關於學習的經歷各不相同,但是提起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拖延問題,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深有感觸。

那麼你是怎麼應對拖延的呢?是否肯承認自己在拖延?還是意識到自己在拖延後,只是抱怨自己無能為力?亦或是找方法解決拖延的問題?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苦笑,自己還真是不知道如何處理拖延。

《學習之道》一書中,芭芭拉‧奧克利教授就給我們分享了應對拖延的方法。這些方法是她在研究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又調查了大量的案例之後,結合自身的經歷總結出來的。


《學習之道》:想要好好學習?你需要克服拖延症

《學習之道》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有疑問,看書名是講學習方法的書啊。《學習之道》這本書的確是關於學習方法的書,但是除了學習方法外,芭芭拉‧奧克利教授還給我們列出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碰到的問題。其中對我們學習影響最大的問題,就是拖延症。

因此,針對拖延症的問題,芭芭拉‧奧克利教授不僅幫我們分析了拖延的原因,而且還幫我們總結了改變拖延這個習慣的方法。此外,她還列舉了在學習過程中,幫助我們預防拖延的小技巧,讓我們學會處理拖延問題。

01/拖延的原因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陷入拖延的境地。本來打算寫作業的,可是坐在書桌前,卻打開了漫畫書。當我們進入職場以後,在學習相關工作技能時,同樣也會遇到拖延的狀況。本來決定了晚上看書,可是打開書之後,看到書旁的手機,就忍不住拿了起來,開始刷朋友圈,甚至是追劇。

以上這些情況我們並不陌生。每次陷入拖延的境地後,事後我們都會後悔。但是下一次呢?又會繼續拖延。那我們有沒有仔細思考過拖延的原因?在《學習之道》一書中,芭芭拉‧奧克利教授指出,“我們拖延的,往往是讓我們感到不安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會拖延,是因為即將做的事情是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情。一想到要做這件事情,就會覺得不舒服,覺得痛苦不安。以上學時不喜歡學數學為例。因為不喜歡數學,所以每次要做數學作業時,我們都是能拖就拖。經常這樣,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數學成績會下降,下降之後,自己也越來越不喜歡數學了。

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瞭解拖延的真正原因。只有瞭解了拖延的原因之後,我們才能去尋找應對拖延症的方法。

《學習之道》:想要好好學習?你需要克服拖延症

02/改變拖延的習慣

如果我們仔細回顧拖延的經歷,雖然經歷各有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共同的東西。你有沒有發現,在某些事情上,你會經常陷入拖延的泥沼?其實,在這些事情上,拖延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你的一個習慣。那麼為了戰勝拖延,我們就可以從習慣的角度來進行改變。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芭芭拉‧奧克利教授給我們分享了改變拖延習慣的方法。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了解習慣的四個組成部分,即信號、反應程序、獎勵機制、信念。要想改變拖延的習慣,我們就需要從這四個方面著手。

●信號。每個習慣的運行,都需要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可以是時間、地點、他人的反應或是發生的事情。因此,要想改變拖延的習慣,首先要做的就是注意自己進入拖延的信號。

比如,只要我們一坐到書桌前,儘管我們知道自己要開始看書學習,但是我們還是拿起手機。那麼這個拖延的信號就開始於坐在書桌前這個動作。知道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就知道自己開始拖延了。

●反應程序。當我們得到信號後,我們就會自動進入反應程序。還是以剛才的看書為例。當我們坐在書桌前,我們就拿起手機。拿起手機這個就是自動的反應程序。所以當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們要從這一步開始改變舊習慣。下一次,在坐在書桌前,把手機關機或者交給家人保管,這樣可以排除干擾,刻意培養自己一坐在書桌前,就拿起書的反應程序。


《學習之道》:想要好好學習?你需要克服拖延症

●獎勵機制。我們之所以會拖延,是因為要做的事情我們不喜歡,覺得痛苦。因此,我們會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刷手機或追劇。在某種程度上,就形成了一種獎勵機制,即碰到不喜歡的事,之後拖延,做喜歡的事情,感覺到快樂。

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獎勵機制,也就是給自己新的獎勵。比如,每次坐到書桌前,開始看書,完成任務後,可以稱讚自己,或者獎勵自己看喜歡的劇,或者是給自己買個小禮物。經常這樣獎勵,大腦就會開始期待新獎勵,新習慣就會慢慢形成。

●信念。當我們拖延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有“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想法。正是因為如此,面對要做的事情,我們才會拖延。為了改變拖延的習慣,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培養“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在這種信念的幫助下,我們會慢慢克服拖延這個舊習慣,培養新的習慣。

儘管習慣的力量很強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習慣不可以被改變。只要我們瞭解了拖延習慣的形成過程,有針對性地去調整過程中的每一步,就可以改變在學習中拖延的習慣。雖然剛開始會困難重重,但是一定要堅持下去,和拖延這個習慣較較勁,最終戰勝拖延症。

《學習之道》:想要好好學習?你需要克服拖延症


03/預防拖延小技巧

在瞭解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改變拖延習慣的方法後,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關於預防拖延的小技巧。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為了避免拖延,需要我們對所需要做的事情,以及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做到心中有數。只有合理安排需要做的事情和事情所需的時間,我們才能預防拖延。在《學習之道》一書中,芭芭拉‧奧克利教授總結了一些小技巧,幫助我們更好地預防拖延症。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三個實用的技巧。

第一個技巧,記錄行程日誌。在每天睡覺前,列出次日要完成的任務。或者也可以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列下當天的待辦事項,尤其是要安排出學習所需的時間。有一點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在晚上睡覺前,回顧當天的所作所為,分析自己的行程記錄,看看有哪些任務完成了,哪些任務沒有完成。既要總結任務完成的經驗,也要分析任務沒有完成的原因。

唯有此,才能總結出安排日程的心得,從時間安排上避免拖延。

第二個技巧,把需要做的事情分解成小任務。我們有時會拖延,是因為要做的事情工作量太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事情進行拆分。比如,我們為了準備職業資格考試,需要學習大量的資料。一想到要學習許多東西,就會開始拖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根據複習備考的時間,將學習資料進行拆分,每天學習一部分。這樣會很容易完成學習計劃,實現通過考試的目標。

《學習之道》:想要好好學習?你需要克服拖延症


第三個技巧,換個新環境。如果在當前的環境中,經常出現拖延的情況,那麼可以考慮換個新環境,避免外界的干擾,讓自己專注完成任務。比如,我們在家中學習時,總是陷入拖延的境地,開始玩手機或看劇。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換個新環境,去安靜的圖書館,專注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排除拖延信號的干擾,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

以上三個技巧,都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時,預防拖延情況的出現。此外,在預防拖延出現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負責。在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改變將一切問題都歸咎於外界因素的做法。


《學習之道》:想要好好學習?你需要克服拖延症

從現在開始,好好審視自己的學習習慣,正視自己會拖延的問題,努力改變拖延的習慣。在克服了拖延症之後,要想學習事半功倍,我們還可以從《學習之道》書中學習到實用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回想、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自我測驗、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等等。

最重要的是,經由《學習之道》書中知識的啟發,我們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戰勝拖延症的方法以及學習方法。唯有此,我們才能掌握學習之道,在終身學習的路上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