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從此岸去,到彼岸來,維吉尼亞曾載著“1900”到過無數的港口,但沒有一座城市有足夠的理由讓他下船。可以說,《海上鋼琴師》是為“1900”譜寫的奇聞回憶錄,對於陸地的世界來說,他只活在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裡,既傳奇又神秘。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1900”是一個被遺棄在維吉尼亞號上的孤兒,他被一名船上的水手所發現,並撫養長大。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不僅是養育他的水手,還有服務員、廚師、醫生甚至包括船長都是他的老師。他就像是來自大海的孩子,而人類給了一套認識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

然而,無論是在船上陪伴他長大的親友,還是匆匆來去的乘客,他們都沒能勸服“1900”下船去接觸那一片新的世界,他們也無不嘆惋這樣一位出類拔萃的鋼琴師不能前往陸地去獲取榮耀與盛名,而他無師自通的傳奇經歷本身就是一個賣點十足的噱頭故事,沒有人會認為這樣的一位鋼琴師會在陸地上碌碌無為。

但“1900”始終沒有下船,他也曾對陸地動心,但最終選擇放棄。那個人們口中的廣闊世界,為何會讓“1900”感到畏懼以至於退卻呢?我想,當我們站在“1900”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世界時,也許會找到符合其心境的答案。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浮動的“城市”不是孤堡,而是包羅萬象的天地

維吉尼亞號是一艘在歐洲與美國各大港口往返的郵輪,而那時的美國是世界久負盛名的自由之地,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如同火種一般,點燃了眾人對美國的憧憬與渴望。這也促成了在這艘船上的不成文規定,那個在濃霧中第一個看到這座城市輪廓的人會向其他旅客彙報他的喜悅。在那一刻,他彷彿是一位發現新大陸的英雄,接受眾人的景仰。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1900”見過太多這樣的場景,人們也彷彿想要用這樣的儀式來鼓動他下船的決心,但都已失敗告終。人們似乎以為“1900”不走上陸地,便會錯過那個美妙的陸地世界。這是他們的同情,也是他們的誤解。“1900”並沒有錯過這個世界,維基利亞相當龐大,它如同一座浮動的城市,但這座城市並不能被稱為封閉的孤堡。那些形形色色的乘客無時不刻都在為這艘郵輪帶來新的信息,而這些來自於世界各地的信息如同被打亂的拼圖,“1900”每一次航行都會完成這項複雜但有趣的拼接遊戲,並轉化為他的創作素材。

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當人們認為只有親眼見證、親手觸摸才可以瞭解一個世界時,《海上鋼琴師》通過“1900”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新的觀點,即要想認識某個世界的圖景,不必依賴於身體各個感官的信息蒐集,而在於用心來對各類信息進行內化整合,它不受地域與時間的限制,甚至在某些時候也不會因語言障礙而產生誤解,因為一個人的舉手投足在特定的情況下所表露的信息將更加真實且更為完整。

在某種程度上,“1900”所去過的地方比這艘船上的每個乘客都要多,因為他是用心來接觸這個世界,他所拼接的世界來自於每個乘客彙集到其心中的所有信息。而陸地上的世界之所以沒有足夠的魅力讓“1900”動心,我想其中的原因便包括這艘船已經為他提供了認識陸地世界的足夠線索。在這艘船上,他可以遊歷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就連倫敦的街道、鄉間的汽車以及路上的老虎這些細節也能被他所捕捉。真正包羅萬象的不是那些數不勝數的外在世界,人不可能在世間所有的地方都留下足跡,但內化於人的心卻能在瞬息之間不斷遊走、徜徉。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詩與遠方到底是嚮往的未來,還是徒勞的奔波?

世界就在那裡,只要過了跳板就到了。這是故事的講述者圖尼勸“1900”下船的理由,也是這艘船上所有人的心中所想。跨洋郵輪的出現,使得以往分割開來的世界被這一運輸工具連接在一起,世界便在無形之中被縮小了。於是,詩與遠方不再是孤立的某個大陸,而是存在於世界地圖上的某個地標。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那時的圖尼並不理解為何“1900”不願跨出那一步,因為在眾人的想象中以及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中,紐約是自由之都,金錢、名望、地位這些都無不讓這艘船上的乘客以及那些想要卻未能登上的人所垂涎。儘管圖尼與“1900”是摯友,但他依然未能觸碰到他的內心。詩與遠方看起來是充滿美好願景的未來,但在“1900”看來,那些踏上跳板的乘客有許多都是充滿慾念與無知的莽夫,他們因慾念而狂熱,又因無知而勇敢,他們或許有人撞上了大運而功成名就,但又有多少人到最後只是發現,那個想象中的詩與遠方到最後只是一場徒勞的奔波呢?“1900”只是默默地看著這些來來往往的過客滿載著希望踏上了大陸,但他不知道他們會有多少人會帶著絕望迴歸於這艘船上。

《海上鋼琴師》所想描述的重點並不是“1900”的孤獨,而是想讓觀影者看到在他孤獨的背後,是他泰然處事的那顆平和之心。固然有人訴說著外面世界的精彩,但那些精彩有多少人是經人設計後的杜撰,又有多少是不可複製的成功?當人們被這些他人之語所迷惑,又被想象中的詩與遠方所誘惑時,若沒有一顆懂得取捨、識得虛實的內心,那麼便只能成為一個無畏但無知的盲流。

詩與遠方到底是嚮往的未來,還是徒勞的奔波?問題的答案應當從你的內心找尋,而不是外界的建議或者評論。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有限的自己與無限的世界

“1900”儘管並不否認自己的孤獨,但孤獨並不能成為其放棄心中原則的理由。他不在乎被外界所追捧的虛名,即便打敗了那個所謂的爵士樂創始人,也未曾想過在陸地上成為新的王者。但在邂逅了一次單方面的愛情後,他意外的產生了動搖,他想親身體驗一番那個讓他的心上人魂牽夢縈的陸地,它會與他的想象不同嗎?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1900”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停留太久,因為在他走下舷梯的那一刻,他便開始遲疑,最終改變了注意。那時在“1900”眼前鋪開的世界,不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工業化城市,而是一頭吞噬萬物的巨獸,他看不見這頭巨獸的盡頭。我想,這一幕便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核心,即有限的自己與無限的世界之間的矛盾。“1900”固然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師,但他所經歷過的生活都在那艘看得見頭,也碰到到尾的郵輪,在這樣一個有限的空間當中,他有信心掌控他的人生,也有把握面對他的未來。

但在陸地上,那是一座沒有盡頭且不斷擴張的城市,當他想象中的鋼鐵水泥以實物的方式刺激他的感官時,他察覺到了一種即將被吞噬的恐懼,而這意味著一種自我人格的迷失。

《海上鋼琴師》刻畫了一個有限的個體,以及一個有限空間,並用流動的信息使得這個有限的空間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在我看來,這一套流程的背後其實就是想要告誡觀影者,要接受自己的有限以及外面世界的無限,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對外面世界的逃避,而是努力地構建一個能夠實現自我更新的有限空間,即個體的內心。那艘船所影射的便是“1900”那顆擁有有限空間的內心,但也正是這有限的空間,讓他能夠掌控自己的意識,並彈奏出了無限可能的樂章。

有限與無限之間的確存在矛盾,但並非不能共存,而能夠像“1900”那樣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將會懂得真的自由不是一種對無限世界的執念,而是一種懂得運用有限而創造無限的超然。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1900”直到最後都不能接受圖尼下船的建議,因為他在那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抉擇中頓悟了真正的自由。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有太多的誤解了自由,人們總是在不可控的慾望以及索取中追逐自由,結果迷失了自我,並最終一無所獲。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的確很大,但也不要誤解自由

而“1900”給我們的啟示便是,我們對詩與遠方保有羅曼蒂克的幻想時,請先認識到那個有限的自己,並努力打造一個有限但能創造無限的內心世界,或許那才是能被擁有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