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但這同時也是一個異常美麗的時代,在人類歷史中,從沒有一個時代能這麼多元化,淵然喜歡稱這為“野花盛開的時代”。

這是流行和經典並行的時代,經典永恆,流行美麗。

網民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也促進了網絡小說的出現,其在十幾年前出現之後便迅速的融入到很多人的生活中。

和當初父母甚至整個社會對於孩子上網嚴防死守一樣,現在對於網絡小說也是貶大於褒。

世人多用時間作為工具來比較經典名著和網絡小說的差別,好像只有經過時間考驗的作品才能體現出文化的價值和內涵。

那些最美麗的經典確實是人類偉大的精神食糧,這毋庸置疑。

我一直認為文字的功能就是體現美,各種各樣的美,華美、壯美、幽美、或者是悽美、破碎之美。從這個意義上講,網絡小說也是一種美,是更加大眾化、草根化的美。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豪邁的蕭峰,儒雅的段譽,純真的虛竹,俠之大者的郭靖,優柔寡斷的張無忌,放蕩不羈的令狐沖,邪氣沖天的東方不敗,灑脫自如的楊過,痞味十足的韋小寶……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這是每個中國人都能辨別的文化符號,金庸的小說也被視為經典,其幾部小說也進入影響中國20世紀最重要的百部作品之中。然而,當初金庸的小說也不過是為了拉昇報紙銷量的產物,是那個時代大家消遣的流行讀物。

宋詞最初也不過是歌女傳唱的豔情之曲罷了,歐陽修稱為“小詞”,是他如廁時的消遣。

流行和經典並非非此即彼,流行會孕育出新的經典,就像林志穎參加《開講啦》時回答的那樣,我所飾演的《天龍八部》是經典嗎,我並不知道。

《慶餘年》是經典嗎?我不知道。

在造紙術之前,書籍都言簡意賅,《詩經》《論語》也不過三萬字左右。那時候的學富五車也不過幾十萬字罷了。

造紙術和活字印刷的出現,都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文字不再那麼的言簡意賅,但以紙張為載體的書籍很少達百萬字。

網絡小說幾百萬字者比比皆是,這就讓故事更加宏大,細節更加細膩,當然也是因為網絡小說連載和以字數算錢的特性所致。

就像至聖先師的“有教無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平民教育的發展,網絡小說的出現,也開創了普通人寫小說的風潮,眾多優秀的網絡作家脫穎而出,為我們奉獻了大批的優秀作品:

《間客》《慶餘年》《家園》《誅仙》《琅琊榜》《唐磚》《雅騷》……

“其實讓我覺得無比痛苦的,說到底還是那個真相本身,而不是揭開真相的那隻手。《琅琊榜》”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犧牲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自願;非自願的犧牲不叫犧牲,叫被犧牲或者謀殺!《間客》”

這些都體現了作者對現實的思索。

誠然,隨著網絡小說的大量出現,自然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確實存在著糟粕,這也是任何領域的頑疾,只是在網絡小說中更加凸顯罷了。但這並不影響網絡小說的美麗。

網絡小說也確實耗費了很多人的時間,就如同我經常熬夜看網絡小說,但這是“非戰之罪”。我想,還是多一些寬容吧。或許百年之後回望,網絡小說會孕育出很多經典。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大概每個讀者在心中都會對貓膩的作品做一個排序,但似乎無論如何排序,《慶餘年》也排不到第一。

於我而言他作品的排序是《間客》《將夜》《慶餘年》《擇天記》《朱雀記》《映秀十年事》,《大道朝天》還未完本暫不做評價。

《慶餘年》在貓膩的諸多作品中,或許不是最好的一部,但絕對是最特殊的一部,唯一一部歷史架空小說,也是所有作品中字數最多的一部。

貓膩的作品一貫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謀篇佈局幾乎嚴絲合縫,挖的坑都能給填上(和總管大人對比太明顯了)。

《慶餘年》也是如此,沒有明顯的漏洞。或許有讀者認為小說中的諸多瘋狂事不合理,如長公主對於慶帝,太子對長公主,男主弒父等。但真實的歷史中只怕是更加的瘋狂,“髒唐臭漢”可不是浪得虛名,唐朝的那些公主們太彪悍;弒父的情況就更多了,在西方文化中有“弒父情結。”

一部378萬字的作品自然涉及諸多人物,刻畫人物也是貓膩所擅長,《慶餘年》中的諸多人物都各有特色,栩栩如生。

看輕天下鬚眉的葉輕眉,妄圖改變天下的葉輕眉,讓天下念念不忘的葉輕眉,讓強大到不可一世的慶帝自慚形穢而不得不殺之的葉輕眉,多情到天下蒼生的葉輕眉,生死道消的葉輕眉……

霸道的慶帝,以偏於一隅的慶國三次北伐打的天下第一大國分崩離析;自信的慶帝,軍權在手,天下我有,皇子之間的爭鬥小事而;多疑的慶帝,他疑第一忠犬陳萍萍,他疑奶兄弟範建,他疑長公主,他疑葉輕眉,他無人不疑……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無情而又多情的範閒,大度而又小氣的範閒,光明正大而又魑魅魍魎的範閒,外表溫柔而心狠手辣的範閒……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外表軟弱的長公主,美貌風華絕代的長公主,極具戰略思想的長公主,把太子、二皇子、燕小乙等操控於手的長公主……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從小在汙濁的皇宮長大聰慧異常而內心純良的林婉兒。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被範閒現代思想所薰陶大的姑娘,本身性情清淡,慶國京都的冰山才女,心地善良,不善虛偽的範若若。

走路如村姑般懶洋洋的海棠,並不漂亮而又如雪山白雪高潔的北齊聖女的海棠,心思通透聰慧無雙的海棠。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陳萍萍、範建、葉流雲、苦荷、四顧劍、五竹、長公主、燕小乙父子、四位皇子、四大宗師的眾多門徒、言冰雲父子、滕子京、王啟年、鄧子越、洪老太監、洪小太監、太后、皇后等幾位宮中貴人……

這些出場多的且不論。僅僅出場2次著墨不多的莊墨韓便刻畫的何其豐滿,寥寥幾筆白描的丫鬟冬兒多麼鮮明。

這些人物並非非黑即白,都有著自己多層次的人格,而這才是真實的人。

對這些人物的刻畫,構建了那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在《慶餘年》中看到了很多影子或者致敬。

一代大家莊墨韓,但從這個名字便可看出;

奪嫡的戲碼和康熙的九子奪嫡何其相似;

太子的名字和李世民的大兒子的名字差多少;

慶帝的帝王心術是不是和康熙爺很像;

大東山之前範閒海邊行船的那一段多像令狐沖江上行船那段;

從未出場的葉輕眉卻佔去了女主的位置,這是不是和《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有點像……

貓膩的一些引用妙到毫巔,在《慶餘年》中最動人的引用是那首歌《母親大人》(《一休》的片尾曲)。

《慶餘年》可說的自然還有很多。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女孩子是珍珠,等生了孩子,漸漸老了就要變成魚眼珠子。

小說《慶餘年》是珍珠,電視劇《慶餘年》則是魚眼珠子。

對於這部電視劇期待許久,十幾集之後就想棄劇了,真是盛興而來而未能盡興而返。

電視劇和小說自然是兩碼事,自然需要改編,改編自然需要改動小說。

詼諧幽默的風格也不是不能接受,如二皇子的髮型也能一笑了之。但是改編邏輯上要過的去啊,劇中很多地方簡直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範閒極度沒有安全感,4歲的範閒二話不說就能撂倒費介,然後妄圖殺之。對於刺客,二話不說殺掉才符合他的性格,結果16歲的時候居然放過刺客滕子京而後居然成為兄弟,邏輯不通啊!

為了尋找“雞腿姑娘”,他去親王府居然要求世子讓全部的女孩出來任其辨認,這需要多腦殘才能做出這種事情來,而這事必然做不到保密,試問一個傻子還怎麼在形勢複雜的都城混。

範閒為了“雞腿姑娘”可以私奔,確定這不是看瓊瑤劇,並且這人物的層次也太單一了,不符合人性。當然,這樣不符合邏輯,不要忘記範閒來京都是幹嘛來了!

確定劇中的林婉兒有肺癆?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郭寶坤案就更加離譜。

“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這句話說得是前世做了壞事,今生做縣令就會跟知府在一個城裡,那還當個P縣令,知府門前的人全都得罪不起,人生無味莫過於此。若是前世做的惡事到了惡貫滿盈的地步,就會去省城做縣令,別的不說,那些巡撫家裡的看門的都看不上你個小小的知縣,做官還不跟人家奴才威風。附郭京城,自然更加悽慘。

京都府尹或許別的本事沒有,但是“推太極”的本事一定有的,都城的權貴何其多,不圓滑恐怕早成渣渣了。更何況,任何朝代京都府尹都是一位重臣,他可以圓滑,但哪能像電視劇中如此無能。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這麼小小的一個案子,太子和二皇子就跑去審案現場,過家家呢?說好的政治智慧呢?說好的皇家禮儀呢?說好的面和心不合呢?

牛欄街的刺殺更是突破智商下線,王啟年居然是在得到同僚的通知下趕赴現場,你看同僚說:“北齊八品高手程巨樹正在與人廝殺”。我的天啊,這可是一國都城。刺殺的要義是什麼,隱秘。這都被人發現了,王啟年從監察院都趕到了,居然都沒有五城兵馬司、捕快等等的出現,讓人懷疑國家的暴力機構是否存在。

李小冉自然美麗,但是劇中的妝容真是無力吐槽,這哪裡有半點風華絕代,魅惑眾生的一點樣子。

宋軼的演技不錯,但這裡表現不好,並沒有演繹出性情清淡,冰山才女的靈動。

當然並非哪哪都不好。

孩童時期的範閒演繹地相當不錯,看著那孩子的眼睛我相信這是個穿越的人,相信很多人是因為這個小傢伙而追劇的。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道爺”演繹出了我心中的費介。

郭麒麟把範思哲勁勁的感覺演出來了。

《慶餘年》,我憑什麼罵你

陳道明的演繹果然精彩,那句“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場景真是絕了。

我已經不敢奢望的海棠朵朵,北齊小皇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