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十項標準發佈,保障種子到杯子

普洱茶如何貯存?生態茶園如何管理?加工技術的標準是什麼?……1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普洱市普洱茶十項標準暨品牌建設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普洱市正式發佈了《普洱市普洱茶十項標準》,以標準化的技術手段總結提煉了普洱茶種植、加工、感官評審等方面的時間經驗和創新成果,涵蓋了從種子到杯子所有環節的質量管理要求。

普洱茶十項標準發佈,保障種子到杯子


七項地方標準

《生態茶園(Ⅰ類)普洱茶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生態茶園(Ⅱ類)普洱茶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普洱茶貯存技術規範》

《普洱茶生態茶園(Ⅰ類)建設及管理規範》

《普洱茶生態茶園(Ⅱ類)建設及管理規範》

《栽培型古茶樹及古茶園管護規範》

《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

普洱茶十項標準發佈,保障種子到杯子


三項團體標準

《普洱茶感官審評方法》

《普洱茶沖泡方法》

《仿古茶園建設技術規範》

涵蓋種子到杯子質管要求

從3540萬年前的茶樹始祖景谷寬葉木蘭化石,到鎮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型古茶樹、瀾滄邦崴1700餘年過渡型古茶樹,再到18.2萬畝的栽培型古茶樹、165萬畝現代茶園的完整發展鏈條,普洱市形成了豐富厚重的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十項標準發佈,保障種子到杯子


據介紹,此次發佈的普洱市普洱茶十項標準包括“七項地方標準”和“三項團體標準”。以標準化技術手段總結提煉了普洱茶種植、加工、感官審評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構建了由基礎標準、產地環境與設施設備、種苗、種植、加工、安全衛生、產品、檢測、包裝標誌、貯存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組成的普洱市普洱茶標準體系,涵蓋了從種子到杯子的所有環節質量管理要求。

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標準的實施,將全面促進普洱茶生產、產品質量等方面的規範化管理,實現雲南普洱茶產業“生產有標可依、管理有標可循、轉型有標引領、服務有標支撐”,進而為全省的普洱茶生產、管理提供示範引領的鮮活經驗,助推雲南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再次推出4個普洱茶品牌

普洱市自2016年啟動名山普洱茶品牌打造工作以來,先後推出“景邁山”“普洱山”“鳳凰山”普洱茶品牌。昨天的發佈會上,普洱市再次推出了“無量山”“景谷山”“千家寨”“江城號”4個普洱茶品牌,形成普洱市7縣7山普洱茶“全家福”,推動了普洱市名山普洱茶聯盟品牌向縱深發展。

普洱茶十項標準發佈,保障種子到杯子


“無量山”是景東縣的主要古茶山,地處景東縣無量山和哀牢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優越,茶葉品質純天然,茶葉口感苦顯澀弱、回甘持久、杯底留香。

景谷縣是距今約3540萬年的茶葉始祖—中國寬葉木蘭的唯一發現地,被稱為“茶祖之源”,“景谷山”全面整合了景谷縣境內的3萬多畝古茶樹資源,統稱為“普洱市景谷山普洱茶”,茶葉外形肥壯、清香味醇、回甜鮮爽。

“千家寨”位於鎮沅縣東北角,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北部中段西坡,海拔2000-3137米。“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樹王”就生長在這裡,茶葉具有色澤墨綠潤澤、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醇、香氣馥郁、回味甘甜。

“江城號”是江城縣一個老茶號,有“水上國際茶葉之路”稱號。江城縣勐烈古鎮,是普洱市馬背上馱出來的五座古城之一,曾先後開辦過敬昌號、勝利號、福泰隆、江城號等20多家享譽國內外的茶莊商號。

普洱茶十項標準發佈,保障種子到杯子


按照“聯盟品牌+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模式,普洱市組織成立了“無量山”“景谷山”“千家寨”“江城號”4個名山普洱茶聯盟,聯盟企業按標準生產,生產過程按品牌建設管理工作流程進行管控,確保了聯盟產品的高質量。通過實施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監控、統一標識“五個統一”,在市場監管局監控生產,由普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一品一碼的要求,發放屬於每片茶的專用標識。

專用標識在普洱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的基礎上,印有當地縣政府、普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普洱市茶葉和咖啡產業發展中心、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名稱。此外,專用標誌具有二維碼掃描功能,與壓制在產品中的“內飛”可實現一一對應,讓消費者更加容易辨別和查詢,同時也確保了4縣4山的每一片普洱茶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履歷表”。只要掃一掃,就知道這片茶的原料來源、生產過程、執行標準和質檢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