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寒假已經過去十天了,洛陽市實驗小學的各個工作群裡,一直非常的熱鬧。各種工作程序打卡,教師閱讀隨筆群,書法群,學習強國打卡程序……同樣在各個年級和班級群內,也同樣熱鬧。學生的閱讀、摘錄、寫字、數學計算、思維導圖的梳理、英語口語朗讀、體育鍛煉、安全教育等許多寒假裡需要每天堅持的工作和學習內容,都沒有停歇過,以至於有一位家長跟我提及,孩子寒假裡的“打卡群”真多,放假比上學時候更忙碌。

青青隨筆 || 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寒假作業的新模樣

這些忙碌的原因,是因為如今的寒假作業早已不是傳統的模樣。一改一套制式的寒假作業的風格,變身為更關注孩子自主學習的促進跨學科整合的寒假生活實踐作業。

洛陽市實驗小學從2016年開始,不再依靠統一制式的語數英三科寒假作業,取消使用此類作業,意圖在於有意識的關注孩子學習習慣的持續養成,促進學生安排學習計劃掌握學習方法落實在每日的學習活動中。所以作業中有很多每日類的作業,諸如每日朗讀、每日口算、每日體育鍛煉、每日家務勞動等,所以才會有更多的打卡程序和記錄評價跟進。這樣的每日類的作業,需要老師定期總結評價,鼓勵做得好的孩子,督促不能夠堅持的孩子們。需要家長們關注孩子,利用好手機微信等功能,拍照視頻上傳,本身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更好的評價。

同時作業更加關注所有學科的課程建設,把思品、體育、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和語數英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關注新聞播報、關注學生身體健康、關注藝術欣賞、關注實踐環境感受作為作業裡的重要內容,期待孩子們在假期裡能夠多做一些平常學校裡較少能夠做的事情,譬如研學。假期博物館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做義務講解員,更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新開館的二里頭博物館一睹風采。

青青隨筆 || 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寒假作業裡多了很多新項目,譬如制定學習計劃,每日落實,總結學習經驗。譬如繪製整冊數學書的思維導圖,這就迫使學生整本書複習,需要不斷做記錄,梳理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繫,為新的學習做好準備。譬如動手製作花燈,這本身就是對“春節”項目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查找資料瞭解相關知識,設計有美感的作品,動手完成作品,等待參加開學的時間作業展評。

青青隨筆 || 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新作業最大的特點在於作業分層關注到不同的學生。看似同樣的作業內容,因為孩子的不同,不論什麼樣的關注點,都會有不同的學習途徑和最終作品呈現。孩子們圍繞項目,可以做、可以說、可以演、可以寫、可以製作ppt和視頻,都是作業的呈現形式。2020年科技冬令營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創新項目,引起孩子關注度很高,學習探索的慾望也更強烈。

寒假作業的新特點

一份寒假作業,要想延續推動乃至深入推進上學期間的學習效果,佈置設計好這份寒假作業,老師們要下不少功夫。既要關注到各個學科不同的學科素養,更要關注到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把社會責任家國情懷,學會學習好習慣養成,實踐能力創新思維作為主要發展目標,這份作業從佈置到寒假每日實施,到最後總結評價,教師決不能夠一勞永逸,重要的不僅僅是佈置,還有後續的關注。

從放假以來的時間,我們都在致力於關注教師對學生的每日跟進和作業評價。非常明顯的能夠看到班級差異和教師差異,這也是管理需要不斷總結跟進和評價反思的內容。

其實,不管作業被佈置成什麼樣,最終目的還是需要適合每一個學生,更需要和我們的教育目標一致。一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的寒假作業,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素質作業、實踐作業,是很好的親子互動機會,會令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孩子作業家長評價,錄音拍照視頻拍攝,傾聽陪伴觀察互動,假期成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時期。也可以鼓勵同伴鄰居的孩子們相互關注,既可以促進孩子與人交往能力,也可以在很多方面代替家長,一舉幾得。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評價的有幾個方面。

一是看學習過程,看學生是否成為學習主角。作業完成不超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範圍,要保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當主角,家長只能夠當配角。

二是關注學生的興趣發展和內心感受。可以通過照片留存,學生講述,音頻製作等關注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假期是屬於學生的,所以假期作業更應該是開放式的、有選擇餘地的。要考慮學生是否有條件去完成,不要用條條框框將學生束縛住。教師對假期作業應有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沒有評價,那麼學生認為完成的好與壞,老師也不會管。那作業的功效將大打折扣。

三是關注學生完成的質量,有沒有凸顯不同學生作業的不同。如果一份作業沒有不同,只有好壞,這份作業需要適時調整。教師在持續的關注中發現問題,才能夠及時把優秀的作業評選出來推廣給其他家庭和孩子。班級公眾號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從閱讀到家務實踐,從好習慣養成到學習實況,從日常生活到外出研學,乃至一次小的購物體驗,對孩子來說都是重要的學習。

總之,日常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學生學,而假期則是評價關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寒假作業的新需求

話說“不怕學霸不放假,就怕學霸放寒假”,一個因學校系統體系的學習告一個段落之後的寒假,並不意味著可以盡情的休息,更不是從學校的學習中,又讓孩子回到另外一種類似的學習,而是要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和不受限制的空間,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給孩子更多的自主學習的動力與實踐可能。

寒假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庭,學習不停歇,環境有改變,家庭就成為了孩子主要的教室,這是寒假學習的重要需求。

一是更加需要重視學習情境創設。“知識越多,不等於能力越強,素養越好。關鍵能力是能做事,必備品格是習慣做正確的事。”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強調。真實情境指的是真實情境中的任務,即做事,強調任務即強調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即核心素養。任務一定是一種活動,而活動未必是任務,不能為動而動。

從這個意義上說,既要求家庭重視家庭學習環境的佈置與設計,更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對真實學習情境的關注,家校共同努力,才能夠讓寒假作業更加有效。

二是更加需要研究性學習。學習的本身就是指邊學習邊研究邊反思,把不會不懂不明白的事情弄清楚。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即使是挑戰性的學習內容,隨著抽絲剝繭的梳理,回到基本知識工具的使用,解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即使內容超出教學的學習範圍,仍沒有超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反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這樣的學習更有意義。

目前學校裡的閱讀推動各個班級進行得非常好,孩子們從唐詩宋詞到文言古文,從《沁園春·雪》到《木蘭辭》,再到《滕王閣序》。在完成《滕王閣序》的背誦學習中,我們在班級群裡,看到孩子和老師們把一首駢文分為欣賞、講解、段落拆分、任務分解,每天背誦理解一小部分,最後達到開學前全部完成的目標。這樣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完全是一個項目研究性學習,對孩子後續的學習更有幫助,主要是關注到學習方法和學習體驗,孩子受益一生。

青青隨筆 || 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青青隨筆 || 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三是更加關注合作學習。不論從跨學科學習整合的角度,還是從學習合作方式的角度,合作學習是有先天優勢的。因為作業設置需要更簡潔高效,就需要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因為作業完成需要作品定期呈現,就需要學習夥伴的產生;因為學習效果評價跟進,就需要班級和班級的合作,甚至不同年級的合作學習。

青青隨筆 || 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青青隨筆 || 寒假作業大變身:“變”的本質是什麼?

“學霸”的寒假,就是要利用好這段自由自在的時間,更好的自律自理,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體作息運動鍛鍊,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隨身物品,管理好自己的每日活動實踐項目。家長們要利用好自己的資源優勢,引導陪伴鼓勵孩子多參與社會實踐,在自主學習的體驗當中讓孩子得到成長。教師和學校更要及時關注、及時評價、及時跟進。

寒假作業無論怎麼變,不變的是本質,是對自主學習本身的期翼,是對孩子全面發展的持續跟進,是對實踐能力的真實落實。學習最終要回到生活中,回到問題解決中,回到孩子的自律當中,當孩子學會了為自己成長負責,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2020年1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