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姜文做客《圓桌派》,竇文濤問他,拍戲時如果預算超支,聽誰的?姜文反問,什麼叫預算?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這種霸氣話當笑話聽就可以了。姜文拍片燒錢如流水,嚇跑各路投資人,早已成為他的拍片日常。


執導《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燒了25萬尺交卷,成片比是1:15。國產電影的平均片比是1:3。


對電影鏡頭的極致追求,讓《陽光》劇組成為驚人的燒錢機器。


劇組根據姜文的要求,找了500位群演 。人到齊了,姜文叫他們領完錢走人。


原因是他還沒有想好怎麼拍。


北京恭王府的煙囪一半紅一半灰,就是姜文拍片時重刷的。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劇組這麼燒錢,投資人+監製文雋吃不消了,他跑到香港也不來結賬。


有傳聞說,文雋去香港拍三級片掙錢呢。


《陽光》製作後期的錢,是德國人讓·路易搞來的。條件是姜文把德國的版權出售給他。


《陽光》票房5000萬,姜文一鳴驚人,成為國產電影圈的香餑餑。


後來他拍《鬼子來了》,自然是不差錢的。


大家都以為,姜文一不留神搞出個《陽光燦爛的日子2》。


《鬼子來了》確實是個無底洞,全片用了48萬尺交卷,導致比原計劃的2000萬預算超支30%。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姜文就是藝術導向,為影片最後的馬大山砍頭戲,從美國進口幾臺能滾動拍攝的攝影機。


這個鏡頭出現的房頂,也是從山西運來的。


本以為它複製《陽光》的成功,沒想到影片被禁。


投資人如華億的董平,華誼的王中軍,他們的心被傷的像失戀後的痴男怨女。


心灰意冷的董平用“電影處男”形容姜文。


“姜文對電影太在乎了。越在乎就越講究,越講究就拍得越少拍得越慢,拍得越少就越懼怕市場,懼怕別人看不懂。這就好比一個姑娘,上床上得太少,所以老是在顫抖。”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這些資本大佬都明白姜文的才華,絕對是國內一線大導,對他的電影卻謹慎很多。


華誼兄弟籤馮小剛,沒有籤姜文,因為他不允許自己成為一個為市場拍片的機器。


2015年,董平在組局歡喜傳媒系,請張藝謀、王家衛、陳可辛到甯浩、徐崢、賈樟柯,國內一線導演基本都簽了,就是沒有請姜文。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被資本方拋棄也是姜文的困境 。


2005年,姜文要拍第三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被《鬼子來了》傷到的董平和華誼兄弟都沒有繼續押寶姜文。

影片能啟動是王朔為姜文找到太合影視的主席王偉。太合計劃投3000萬,花光1800萬後,影片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太合覺得《太陽照常升起》就是個陷阱,中途撤資。

劇組斷糧,中影老大韓三平找到英皇老總楊受成。楊受成接盤,提出一個條件,影片拿到票房後,英皇要比太合先拿到分賬。上了賊船的太合,也只好答應。

英皇一口氣投了2200萬,還是拍不完。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找不到接盤俠,姜文和他的家人掏錢,他的導演和演員片酬共1000萬,全部不要了,姜武給七八百萬,周韻出四百多萬。

這才搞出《太陽照常升起》。

影片的發行方是博納,上映也是來勢洶洶,定在2007年的國慶檔前期,狂砸700個拷貝——2006年的《無極》才300個。

這個拷貝數也比同期的《蜘蛛俠3》和《變形金剛》都要多。

影片公映前,曾投資《鬼子來了》吃過大虧的王中軍還四處打聽,是避過陷阱還是錯過餡餅了。

王中軍打了不低於二十個電話,發動朋友圈預測《太陽》票房,韓三平預測1.6億,博納老總於冬預測1.2億,王中軍也給了一個預測,6000萬。

後來他聽到高軍比他預測的還低,是2000萬。王中軍才確定,他避開了陷阱。

《太陽照常升起》下線時,票房不到1800萬。


姜文的商業價值再一次受到質疑。
有觀點認為,英皇的楊受為姜文護體,不擔心他賠不賠錢。
從前文得知,這種說法未免太浪漫主義。英皇答應接盤《太陽》,投2200萬,要求比太合優先拿到分成。
姜文拍《讓子彈飛》,為他解決資金問題的主要力量是馬珂。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馬珂和姜文合作,只問了倆問題。第一個,要不要做有票房的電影?第二個,要不要觀眾看懂?
姜文表示,要。然後兩人一起組建了不亦樂乎。
請周潤發就是馬珂的主意,當時周潤發很貴,他一個人的片酬,幾乎能同時請到梁朝偉+章子怡了。馬珂依舊要請,因為他覺得周潤發值。
然後,姜文就給周潤發寫了一封名氣很大的信。
在馬珂的運作下,姜文根本沒操心資金問題。《讓子彈飛》的成本有一億一千萬,不亦樂乎投了近一半,董平的公司投了3000萬,江蘇的幸福藍海投了2700萬,四川峨眉集團投了1000萬。
董平與姜文是老朋友,曾投資過《鬼子來了》,其他投資方能夠入《讓子彈飛》的資本局,是因為他們有院線資源。
幸福藍海有江蘇當地的院線資源,全國排名前三的電視媒體,宣發這一塊能有效利用,
四川峨眉集團有四川最大的院線資源,為此《讓子彈飛》還出了個四川版本。
中影的投資比例相對低,只有7%,姜文馬珂看上中影有中國最大的院線資源。


投資比例也不高的英皇能入局,一是《太陽照常升起》,英皇為劇組續命,楊受成和姜文有交情,二是英皇能為影片提供海外推廣宣傳(後來姜文還給英皇老闆楊受成發了800萬的紅包)。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這800萬也讓英皇成為姜文的好夥伴,《一步之遙》撲街,英皇依舊義無反顧投了繼續撲街的《邪不壓正》。


《讓子彈飛》的成功難以複製。


話說回來,《讓子彈飛》是精細劃分市場的結果。姜文就是想要拍一部讓20歲-50歲觀影群體會喜歡的電影。


劃分目標群體,是姜文在《太陽照常升起》之後學到的教訓。他們一致認為,《太陽》的失敗就是沒有分清目標觀眾,這部文藝片,不是老少咸宜的商業片。狂砸700個拷貝,想做成全民觀影的狂潮本不現實,它對普通觀眾來說太晦澀。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讓子彈飛》未必是姜文才華的成長,但一定是他商業嗅覺的升維。


姜文後來的《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都可以看出他想要複製《讓子彈飛》的商業成功。

然而,兩部電影的票房都不盡如人意。


在《邪不壓正》之後,聲稱不懂預算為何物的姜文,還不能拿到投資?


國內一線大導,拍片經常虧損,董平說姜文就是“電影處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