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農村搖身一變,成為田園綜合體:村民生活習慣有韻味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現在農村的留守人員越來越少,一些曾經的民房現在已經無人居住,逐漸破落了下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果將這些民房稍加改造,就可能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還能吸引一些遊客到此體驗農家生活的閒暇與愜意。

在安徽省西北部就有一個這樣的村莊,由於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中藥文化、酒文化、道家文化以及農耕文化等,曾吸引東北一家電視臺在此拍攝電視劇《王初一與劉十五》。現在該村又進行了改造,成為了一個集“特色產業、健康養生、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

左上側為改造之前的農家院落,右上側為改造之後的“田園綜合體”,可以看出經過簡單的一番改造,農家小院頓時充滿了藝術氣息。圖中的這棟平房經過改造之後成為了一家餐廳,致力於為遊客提供農家餐飲服務,如地鍋燉、土雞蛋之類的鄉村土菜。


經過改造之後的農家一號院,主房為三間瓦房,現在改成了一個民俗文化館。這間土房的前身竟然是一間“煙炕”,也就是以前村民加工烤煙的地方。透過牆上的孔洞可以看出,土牆達一尺多厚,住在裡面冬暖夏涼。“煙炕”上面的房頂已經破爛,被改造成了磚瓦結構,顯得別有一番韻味。

對這種改造效果感到最為好奇的還是農村的孩子們,實心牆體改造成的花牆成為他們展示大好身手的地點,只見他們在各個小院之間來回穿梭,時而從花牆上面翻越而過,時而從門頭下面進進出出,對這種熟悉而陌生的建築充滿了探索的興趣。

這個小院的建築格局是典型的皖北農村建築,三間主房坐北朝南,是主人起居的地方。二間偏房其中一間為廚房,另一間一般為存儲雜物的地方。偏房的南側還有一個樓梯,可供主人來到房頂晾曬一些農作物。圖為“田園綜合體”正式運營當天,村民站在偏房頂上觀看文藝演出。


觀看節目的群眾仍保持著最原始的生活習慣,充滿著農村的特殊韻味。年幼的孩子們爬上高高的牆頭,而上了年紀的老人則搬個小板凳坐在圍牆下面。在農村有話俗語“在家靠娘,出外靠牆”,靠牆可以說是有不少好處的,既可以擋風禦寒,後面也會安靜很多。

目前該村的“田園綜合體”改造項目正在進行中,從圖中可以看出,後面還有不少房屋已經搭上了腳手架,後期將經過特殊的改造,使村莊呈現出別具特色的效果。你認為農村的這種改造方式前景如何?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農村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