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翀少1


20世紀左右,滿清人的江山坐的並不踏實,原本已是搖搖欲墜的社稷,在光緒與慈禧前後相繼不到一天死去後,更加危如累卵。

這段年歲,南邊出了太平軍,北邊鬧了義和團,前有維新派,後有革命黨。顯然,老佛爺當初把江山社稷交給載灃家的小子,並不見得是件好事。兒子年幼,這塊燙手的山芋就得載灃用手託著。


(載灃溥儀父子)

汪精衛刺殺載灃還是起源於梁啟超等人的嘴炮。二十世紀初,革命黨推翻清朝的一系列宏偉計劃總是夭折,喪失了許多革命的新生力量。梁啟超作為中國革命軍鼻祖,視國內一切可能革命力量如己出,對同盟會的革命手段頗為不滿,認為同盟會領導崽賣爺田心不疼,怒罵“讓別人去作炮灰,自己則做遠距離革命家,心安理得的在八百里外安享著洋房美食”。明眼人都知道,他罵的是以孫文為代表的同盟會領袖。

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時汪精衛正在同盟會孫中山麾下效力,並視孫中山為挽救華夏於既倒的唯一革命領袖。


(汪精衛右一)

領袖與偶像的力量總是偉大的,有人如此譏諷誹謗自己的偶像,以汪精衛為代表的同盟會中堅力量自然不會答應。 思索再三,汪精衛決定用實力打梁啟超的臉,非得幹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出來不可。於是,汪精衛、黃復生、育培倫等思索再三,把目光放在了滿清一把手載灃的身上。還有什麼比刺殺載灃更加驚天動地的呢?!

計劃下來,三人提槍開始了北上刺殺攝政王的宏偉計劃,當然,還有汪精衛的小迷妹陳璧君。四人。

四個人籌劃了很久,發現用槍並不穩妥,他們發現載灃每天都會路過什剎海邊的甘水橋。用炸藥,準行。計劃下來,四人決定,以陳璧君為外圍,汪、黃、育三人去安置炸藥。然而,畢竟是年輕,一個謀事不周,三人被出來放夜撒尿的衛兵發現,逮了兩個,其中就有一個倒黴催的汪精衛。

幸好還有一個腳底抹油跑得快,趕緊告知了在外圍的陳璧君。陳璧君趕緊向孫中山求救,孫是十分器重汪的,孫一直對外宣稱,汪是他的左膀右臂,外界都知道,很多時候汪的意思就是孫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汪要去刺殺攝政王能給孫正名的道理。孫馬上書信一封給了陳璧君讓她去找在北京清政府軍諮府科員兼官報局副局長的同盟會元老李書城。李書城見信,馬上帶著她去找了清政府的新軍第六鎮統制同盟會元老吳祿貞。



(吳祿貞)

不管大家信不信,這是板上釘釘赤裸裸的史實。汪精衛從被抓的死刑變成終生監禁到後來大赦逃出生天,全是吳祿貞的功勞。

原來,清政府有未滿年不死刑的條律。吳祿貞花了大量銀兩上下打點愣是把汪精衛的26歲改成了16歲。你還甭說,汪精衛時年生的英俊而不顯年歲,以假亂真還真不太難。


(年輕時的汪精衛)

加上當時革命黨在國內越鬧越兇,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清政府與主審他的肅親王善耆均認為,殺汪精衛易,滅革命黨難,況汪精衛在革命黨中地位崇高,則殺之無異於一石激起千層浪,太愚蠢,不值得,於是就就坡下驢了。當然,善耆也十分欣賞汪精衛的才情,兩人竟然在獄中屢次推心置腹徹夜長談,引為知己。

後來,汪精衛大赦出獄。總是說“救我的是吳祿貞,感謝肅親王不殺之恩。”


不書


汪精衛在刺殺攝政王以失敗而告終,可是他的運氣非常要好,在獄中碰見了貴人,於是就撿回了一條命。1905年他謁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10年1月與黃復生等一起抵達北京,開設守真照相館,目的就是為了暗殺攝政王做準備,光緒的弟弟、溥儀的父親當時攝政王王載豐,刺殺失敗後,被關進大牢。面對審訊,他與黃復生爭相當主犯,而且汪精衛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思維敏捷,洋洋灑灑的千字作答,使主審官章宗祥、善耆惜才、愛才之心徒起,



對她的才幹感慨不已,有心成全,出手相救。當時清朝刑律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原來十大罪惡,已經取消等環境下,在他倆的斡旋中出現了轉機,未被判死刑,而且在獄裡受到頗豐後的優待。同時汪精衛的才幹也引起了肅清王的重視,查看了他倆的供詞後,深被汪精衛才華所吸引,再加之清廷又怕革命黨的報復,採取更大範圍的刺殺行動,於是勸說攝政王饒恕他二人不死,才保住汪精衛、黃復生的性命。清廷為了掩人耳目,以汪、黃“誤解清廷政策”為由,免除汪、黃二人死罪,判處二人終身監禁,就這樣撿回兩條命。所以說,臨死不屈,用自己的才華打動主審官的鄰惜之心,峰迴路轉,獲得了重生的機會,這就告訴我們,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爭取了才會有意外的驚喜和收穫。



和諧131679225


汪精衛是清朝晚期的知識分子,出身書香門第,熟讀四書五經,曾經考取過秀才。早年以優異成績被大清朝廷派往日本公費留學。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很快成為其骨幹。汪精衛是中國最早的革命者之一,可以說早期的他曾經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後來與蔣介石爭奪國民政府領袖失敗後,逐漸親日。抗日戰爭時期投靠日本政府,在日方扶持下成立南京偽國民政府,成為中國第一大漢奸。

當年慈禧太后去世後,三歲溥儀成為大清國的皇帝,載灃出任攝政王。負責管理朝中政事。攝政王載灃在執政期間推崇西方理念,提出君主立憲制的政治觀點。這些政治觀點很快受到全國上下的一片反對。汪精衛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提出對攝政王載灃進行行刺的想法。這充分體現了革命黨人推翻腐朽清政府的堅定信念,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最為可惜的是,汪精衛和其他革命黨人在行刺之前,由於經驗不足,被清政府發現。致使汪精衛與革命黨同事均被逮捕入獄。獄中的汪精衛更是表現出革命黨人大義凜然的英雄氣節。那種視死如歸的氣概深深震撼著當時的大清審判官肅親王。肅親王曾多次在獄中提審汪精衛,勸說汪精衛改變政治觀點,汪精衛都是不為所動。



肅親王在殺與不殺的選擇中思索再三,最後選擇對汪精衛等人免除死刑,改判終身監禁。為何出現這種局面呢,一方面肅親王認為殺掉汪精衛後,很有可能引來更多革命黨人的報復,激起廣大人民的不滿情緒。那樣對朝廷來說更加危險。另一方面如果不殺汪精衛,也可以體現大清國對反對者的仁慈之心,大有籠絡國民之心的嫌疑。畢竟當時的滿清政府已經搖搖欲墜,瀕臨大廈將傾的局面。這就是汪精衛等其他革命黨人得以不死的歷史原因吧。


另有說肅親王還是比較喜愛汪精衛的個性。對他視死如歸的革命信仰那是讚賞有加,愛惜汪精衛這個人才,因而才動了憐憫之心。不論何種原因,汪精衛在刺殺攝政王載灃之後,確實沒有召來殺頭之罪。


折返888


1904年9月,汪精衛與朱執信、胡展堂等在日本求學,接受革命思想的薰陶,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的一員。1907年至1909年,孫中山領導的各次起義先後失敗了,一部分革命黨人也因此意志消沉,清廷和改良派對此欣喜若狂,更加大肆鼓動吹籲和玩弄“立憲”的騙局。

面對這種形勢,汪精衛決定赴北京進行暗殺活動。1909 年12 月,汪精衛攜同陳璧君、喻培倫等人趕赴北京伺機進行暗殺活動。他們密議,決定刺殺清攝政王載灃。當時載灃居住在後海北岸醇王府。他每天上下朝都要經過銀錠橋。汪精衛等人決定將炸彈埋於橋下。

▲攝政王載灃

但是不巧,銀錠橋下的炸彈被人發現,並報了警。第二天,北京各報紛紛刊載這一消息。民政部尚書善耆、步軍統領正黨毓朗及警察廳廳丞章宗祥等即親往銀錠橋勘查。發現盛藥的鐵罐為中國貨,旋即查問城內各鐵鋪,很快得知是鴻太永鐵鋪為守真照相館特地製造的。經鐵鋪掌櫃確認,汪精衛、黃復生等很快被捕。

▲汪精衛

汪精衛被捕後,他索來紙和筆墨,奮筆疾書、痛斥了清廷假“立憲”之騙局。汪精衛暗殺載灃,載灃對此極為震怒,欲殺汪而後快。但肅親王認為,當此立憲時期,殺死革命黨人,只能激起其他革命黨人更加激烈的反抗,不如從輕判處,以收緩和民心和拉攏革命黨人之效。

清廷遂判汪、黃無期徒刑。與此同時,孫中山、胡漢民、陳璧君等人也展開行動,設法營救。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各省紛紛響應,宣佈獨立自治。搖搖欲墜的清政府一方面調兵遣將,起用袁世凱加緊對武漢地區革命黨人進攻,企圖將革命鎮壓下去。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推行安撫政策,以此來緩和反清情緒。於10月30日宣佈“開放黨禁,以示寬大,而固人心。”由此,汪精衛等人獲釋。汪精衛也因1901年謀刺攝政王而聲名顯赫,世人皆知。

▲這兩句話是1923年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上的題詞,而汪精衛從他的政治遺囑中也提煉出這兩句話。


ReaderX


公元1910年4月2日的北京,這是一個風高月黑之夜,幾個黑影悄無聲息來到一座乾涸的小橋下,將一個裝滿炸藥的鐵罐,放在橋下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為了預防被人發現,他們對鐵罐進行了精心的偽裝,而後悄悄離去。

這座橋是攝政王載灃早朝必經之處,這是一次有預謀的刺殺,帶頭人正是汪精衛,一個熱血的革命青年。他們只等明天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震動全國,給腐朽沒落的清廷致命一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一個後半夜來橋下解手的小百姓發現了情況,立即上報。(這隻能怪革命黨人不會做群眾工作)膽敢刺殺攝政王,這還了得!清廷立即派人調查此事,很快將汪精衛等人緝拿歸案。

這時的清廷已是四面楚歌,打著立憲的幌子想苟延殘喘。對於汪精衛的刺殺行為,也不敢殺之而後快,所以便成立了以善耆為主的審判庭。


這時的汪精衛抱著必死的決心,在庭上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把法庭當成宣傳革命思想的陣地。弄得善耆怒火中燒,但也無計可施。他知道如果冒然殺掉汪精衛,不僅成全了他的美名,而且全國各地的官員必將遭到革命黨人更猛烈的報復。於是,善耆找到攝政王載灃,陳述了殺掉汪精衛的利害關係。倆人最後商定:汪精衛死罪免除,活罪難逃,判決汪精衛終身監禁。

不久,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汪精衛同志光榮的出獄了。後來,在抗日戰爭中,汪精衛投降變節。由英雄墮落成千夫所指的大漢奸,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洛水清風


“卿本佳人,奈何為賊”對這位亂世中風雲人物最貼切的描述,才華出眾的革命派人員,為中國的崛起不懈的努力,只可惜在與蔣介石的爭權之中失敗後,怒投日本,成為後人所憎惡的漢奸走狗!

銀錠橋刺殺案件

年輕的時候誰還沒有瘋狂過呢?汪精衛正是年少輕狂下,被梁啟超和康有為諷刺下,展開了一場刺殺晚清攝政王載灃的瘋狂計劃。

汪精衛通過關係瞭解到,載灃每天都要路過銀錠橋,因為那是他進宮入朝的必經之路,所以1910年汪精衛夥同黃復生將自制炸藥埋藏在這座橋下。不知是汪精衛等人運氣太差,還是載灃命數未盡,竟然被巡查的軍警識破,兩人也沒來得及跑掉就被抓了起了,心有餘悸的載灃立馬將他兩關起來,即日問斬,可沒想到最後載灃無奈地將他們二人平安無事的放走了。

汪、黃二人平安而返

攝政王載灃主政時期,滿清的氣數早已經日薄西山了,此時清朝不僅面對外國列強的虎視眈眈,還有民間百姓各種暗潮湧動的勢力以及袁世凱一派的窺視,因此載灃表面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則是個紙老虎處處受人牽制。

所以無罪釋放汪、黃二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日本方面力保汪、黃二人,因此肅親王善耆對他們兩人厚待有加,一方面為了討好日本人,一方面也是為了樹立在皇室宗族裡的地位。

二、民間的輿論壓力實在太大了,要是慈禧在世,自然會很容易鎮壓住了,只可惜載灃這個人實在太平庸了,一步步退讓和妥協,致使民間實力日益龐大,直至可以影響朝政。

三、袁世凱等人的暗中操盤,因為袁世凱早已經看得出,未來的天下不會再屬於愛新覺羅,而是擁有新思想新浪潮的人物中,因此袁世凱極力接觸革命黨人物,以為自己謀後來。

在這多方面的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無罪釋放汪精衛等人!


淡墨青史


當時的攝政王載灃,肅親王民部尚書善耆都被汪精衛黃復生的氣勢嚇倒了。

汪精衛:

黃復生:

而此時的清王朝已經是岌岌可危。無法控制政權。1905年廢黜科舉之後,士紳極為不滿。他們除了八股文之外別無所長,卻又是控制中國最廣大地區、最多人口的農村。此外,此起彼伏的暴動,保路運動,極大動搖了清政權的政治基礎。

所以善耆與汪精衛接觸過之後就勸說攝政王載灃,殺了汪精衛兩人,不過讓他們乘機立名,亂黨反而會將其捧為典範並更加仇恨我們,並沒有什麼好處。而留下他們的命,一是可能軟化他們,未來收為己用。二可以留做與亂黨的溝通渠道。

攝政王載灃和肅親王善耆:

因此,1910年4月29日,清廷以汪黃二人“誤解朝廷政策”為由免除二人死罪判永遠監禁。

一年後武昌起義爆發,全國20多個省市響應起義宣佈獨立。為挽回民心,清廷趕緊宣佈廢除黨禁釋放政治犯。包括汪精衛和黃復生。1911年11月6日,汪、黃二人被釋放出獄,受到北京社會各界民眾1000餘人的夾道歡迎。


四川達州


汪精衛以暗殺攝政王載灃一舉成名,他在獄中所作的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更顯激昂悲壯,然而他的性格卻是優柔善變的,還就註定了他以“烈士”登上歷史舞臺,以“漢奸”結束政治生命。


1909年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侮,水生火熱之即,為了救中國,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廣州起義”,“鎮南關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了,卻極大地震懾了清政府,而渴望民主的革命黨人也將目標鎖定在了實際統治者身上。

汪精衛在1909年初到日本,在東京他與黃復生,喻培倫,黎仲實,曾醒等7人組成了一個暗殺團體,他們籌款,買炸藥,學習爆破技術,秘密地進行著暗殺前的準備。1910年初,汪精衛等人悉數潛入北京,他們在琉璃廠開設了一個守真影相館作掩護,並在東北園租了一間房屋以用作大家集合、商討的場所。


開始也沒有特定的暗殺目標,先計劃謀刺慶親王奕劻,由於警衛過嚴作罷,又謀劃炸死載洵、載濤兩貝勒,因無從下手而放棄,最後,汪精衛建議炸死攝政王載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因為載灃是大清的實際掌權人,殺死他影響大,也會給清政府的統治造成一定的混亂,於是一切謀劃圍繞著炸死載灃而展開。

他們偵察到載灃住的醇王府和鴉兒衚衕之間有座石板橋,載灃每天上朝必從此橋經過,這地方又比較僻靜,沒什麼人家,於是決定在橋墩下放炸藥炸,為了加大炸藥的力度,他們在騾馬市大街太永鐵鋪定製了一個可盛五十磅炸藥的“鐵西瓜”。暗殺團會議決定,由黃復生、喻培倫去安放“鐵西瓜”,到時由汪精衛負責引爆。


4月1日夜,黃、喻兩人在橋下挖好坑,然後埋好“鐵西瓜”,由於敷設的電線太短,只能隔夜再來按裝,結果,第二夜再來時引起了暗探的懷疑,兩人正在敷設,忽發現有人偷看,驚慌之中趕忙跑開,不一會警察趕到,經搜查發現了埋在橋下的“鐵西瓜”炸彈,暗殺計劃以失敗而告終。警察查到了鑄造“鐵西瓜”的鐵匠鋪,又順藤查到了守真影相館以及他們的集會屋,汪精衛、黃復生等人被逮捕。

載灃本來是想處死汪精衛以儆效尤,這時同盟會有個叫程家檉的會員正在肅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師,他對善耆分析說“大清殺汪、黃,只不過洩一時之氣,並不能根本杜絕革命黨的活動,反而引起他們的報復行動,非朝廷之福,不如不殺,反而能體現政府的寬大為懷,從而減少革命黨人對朝廷的敵對勢態”,善耆一想說的在理,於是找載灃去商量,載灃想想也是這個理,不殺他們起碼可以讓革命黨人的反清活動不那麼激烈,到最後也可以有個協商、談判的可能,於是清廷下令將汪精衛、黃復生交法部永遠監禁,這樣汪精衛逃過了被殺頭的命遠。


武昌起義勝利後,汪、黃兩人被清政府釋放。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汪精衛年輕時也曾是一腔熱血的進步青年,庚子之亂後,官費留學日本,受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薰陶加入同盟會。然而革命的道路非常曲折,讓一些革命者意志消沉,對革命喪失了信心。

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撰文稱:“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遠距離革命家而已”,說革命黨一些高層就知道躲在海外遙控國內暴動,享受在前,流血在後。

此時年輕氣盛的汪精衛憎恨如僵蟲不死一般的清政府,更想證明革命黨高層不是梁啟超所言那種人,他決心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汪精衛和陳璧君、黃復生、喻培倫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刺殺清朝攝政王載灃。

黃復生:早期革命黨人,炸彈大王,為做炸彈眼睛被炸瞎、險些喪命。

喻培倫:早期革命黨人,炸彈大王,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發之前,女朋友沈璧君無以為報,以身相許。

載灃:光緒皇帝的親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爹,光緒死後3歲溥儀即位,載灃晉升為攝政王,當時溥儀年幼,載灃就是實際上大清一把手!

1910年2月10日,法國外交官將炸彈帶進北京,汪精衛等租房開個“守真照相館”作掩護,先由黃復生、喻培倫在載灃回家的必經之路什剎海銀錠橋埋下炸彈,由汪精衛握著引爆電線藏進附近陰溝,待載灃上橋,一拉線同歸於盡。當兩人趁黑埋炸彈的時候,被一位起夜的人發現從而失敗,清官順藤摸瓜,找到照相館,汪精衛被抓。

刺殺雖然失敗,但當時卻引發了軒然大波,激發了革命者的信心,一時各地起義風起雲湧,給腐朽沒落的清廷致命一擊,汪精衛成為辛亥時代首屈一指的革命“偶像”。

主審汪精衛的肅親王善耆(川島芳子的父親),在法庭上汪精衛抱著必死的決心,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把法庭當成宣傳革命思想的陣地。善耆愛惜汪精衛的才華,說“冤冤相報,何時可了”,就連後來汪精衛自己也說“救我命的是肅親王,我每當回憶這個時候的事,總想到清朝末期的偉大政治家”。

實際上關鍵還是攝政王載灃,載灃表示“我國正預備立憲,該生等系與政府意見不合······該生等躁急過甚,至陷不軌之誅,日後當知自誤也。此與常罪不同,為國罹罪,宜從寬典”。

載灃當時也才27歲,對於治理國家,既沒經驗,更沒實力,當時南方革命黨鬧得厲害,眼看大廈將傾,他決心推動改革,急需南方漢人支持,急需獲取更大的權力,為改革鋪路。同時載灃見革命黨勢力越來越大,如殺了汪精衛必會導致革命黨人強力反彈,如果不殺或許能提升自己的美譽度,緩和與革命黨人的激進情緒。

倆人最後商定:汪精衛死罪免除,活罪難逃,判決汪精衛終身監禁。

辛亥革命勝利後,袁世凱釋放了很多政治犯,汪精衛和黃復生都在列,北京社會各界民眾1000餘人的夾道歡迎。

是孽不死必成妖,在抗日戰爭中,汪精衛投降變節。由英雄墮落成千夫所指的大漢奸,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美麗青春您真痘


1938年12月8日,汪精衛打算乘機離開重慶,不巧的是蔣介石從抗戰前線返回重慶,並且通知汪精衛到南岸黃山官邸談話。汪精衛十分不安,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去見蔣介石。與蔣介石會面後,兩人陷入了一番激勵地爭吵,汪精衛堅持對日主和的政策,而蔣介石則堅持抗戰到底,最後,雙方不歡而散。

汪精衛回到自己的住所與自己的同黨尋思出逃機會,12月18日,汪精衛以演講為名帶著自己老婆陳璧君和曾仲鳴等人乘機飛往昆明,起飛之前,汪精衛還通知自己的心腹陳公博,要求陳公博必須趕到昆明。

汪精衛飛到昆明後,給蔣介石發電報,以自己身體不適為由,要求在昆明多留一天,然後再返回重慶。19日下午,汪精衛一行人乘機逃到越南河內,之後發表公開信,勸蔣介石投降,並公開叛國投敵,消息一出,舉國譁然,全國掀起了討汪運動。

(陳璧君和汪精衛)

誰都沒想到,這個曾經的熱血少年居然會叛國投敵,當初為了革命,汪精衛可是將生死置之度外,抱著炸彈去炸攝政王載灃的人。

在天津幽居的載灃心裡肯定不是滋味,1910年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來到北京刺殺他,不料事情敗露,汪精衛等人被清廷逮捕,在獄中,汪精衛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決心,把刺殺的所有罪責都攬在自己和黃復生的身上,這使得肅親王善耆和攝政王載灃大感意外,最後以“誤解朝廷政策”的罪名將其關押,免了汪精衛的死罪,1911年10月清廷釋放汪精衛。

載灃肯定想不通當初如此熱血的愛國男兒,今天居然叛國投敵,早知現在,載灃當初該定汪精衛一個死罪。

(載灃在香港時的合影)

至於攝政王載灃當時為何不處死汪精衛,其中起大作用的是肅親王善耆,汪精衛出獄後曾說:“就我命的是肅親王,每當回憶此事,我總想到清末了不起的政治家。”善耆認為處死汪精衛等人會激起革命黨的憤怒,不利用國家局勢的發展,載灃則認可善耆的想法。

善耆是皇親貴族,但他不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從小習武,英武過人,銳意改革,是我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他曾說“如果我不是出生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汪精衛被逮捕後,善耆負責審理這個案件,善耆在審案期間看到汪精衛手書的革命書籍和求死決心,心中生了不殺之意,他覺得此時殺幾個革命黨已經無濟於事,不如採取懷柔的政策,他的想法得到了載灃的認可,汪精衛得以免除死罪。

(肅親王善耆)

善耆看汪精衛是一個人才,經常去獄中給汪精衛做思想工作,希望汪精衛能為他所用。1911年10月清廷宣佈解除黨禁、特赦國事犯,善耆藉此機會,建議清廷釋放汪精衛。

善耆雖然是一個能人,但是對朝廷愚忠,最後還間接培養了兩個大漢奸,一個是他的女兒川島芳子,一個就是汪精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