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南溟有奇甸,珠崖佔歲先。領海釣臺古,臺北小洞天……”

1962年,中國文化巨匠郭沫若住在鹿回頭招待所休假時,受當時崖縣(今三亞市)縣委之請,點校古存《崖州志》,為了校點的精準,七十多歲的郭老隻身前往鰲山(今三亞南山大小洞天)進行實地考察,並對這裡碧波萬傾、雲深林翠、洞幽巖奇的山光海色大為讚歎,揮毫寫下了這篇《遊崖縣鰲山》。如今這首詩的全文就刻印在大小洞天“釣臺”景觀附近的一塊石壁上,它的旁邊就是遊人們爭相打卡的“小洞天”。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幾乎每一個來過大小洞天風景區的人都會問同一個問題:“大洞天在哪裡?”而他們又無一例外的得到這樣的答案:“大洞天不是一個洞,而是泛指整個景區。”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要想破解此疑惑,還要從八百多年前,大小洞天的歷史由來說起。

南宋淳祐丁未年(公元1247),吉陽軍(今三亞市)知軍毛奎,因性欣黃老、酷愛山水,對南山屢加探訪,並在南山之麓、南海之濱發現了一塊中空成洞的巨石,洞呈牛角形,於是在巨石上親筆題寫“小洞天”摩崖石刻文字,同時刻上的還有五言排律一首:“豐登少公事,時得訪林泉。鑿破蓬丘島,潛通小有天……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在先後發現大、小洞天后,毛奎以道家文化的眼光和理念,將其開發為道家風景勝地,並在此留下了“海天奇觀”、《大小洞天記(並序)》等石刻文字,大小洞天景區的名字由此得來。後世傳說,毛奎因開發南山大小洞天有功,御任之時,飛身而去,在大小洞天羽化昇天得道成仙了。自此之後,各地神仙老道們紛紛於此修煉身心。相傳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也曾隱居於此,傳法佈道,並留下仙壇等遺蹟。由此種種,大小洞天成為海南道教的發祥地,以神仙洞府著稱於世,並可與《山海經》中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海上仙山相媲美。

“洞天”,是道教用語,它不是一般石洞的專名,而是對那些沒有道教名號但風光優美的山川勝地的稱譽,可以看作是人間仙境的代名詞。與“洞天”相同,“福地”也是道教用語,多為道士的成仙之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們時常聽到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這些洞天福地的入口大多位於中國境內的大小名山之中,他們通達上天,構成一個特殊的空間,其中棲息著仙靈或避世人群。因此,道教意義上的“大洞天”和“小洞天”,也應該是有其入口或石洞的具體位置的。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那麼,“大洞天”的入口究竟在哪呢?其實,在清康熙年代以前所作的詩文中,曾多次明確敘寫大洞天,比如《崖州志》中記載:“大洞天亭,在州南十餘里。宋知軍毛奎建。有巖瞻、石船、仙梯、釣臺諸勝。”而明代舉人裴崇禮所撰《遊大小洞天記》中也寫道:“石船少南,有亭,匾曰‘大洞天’……自亭入山,有石,刻曰‘洞門’。登山三十餘步,至石洞,其額上刻曰‘海山奇觀’。

”由此可見,古時在石船南邊不遠有大洞天亭,從亭入山還有大洞天“洞門”石刻。只是到了清末以後,不知什麼原因,大洞天被湮沒或毀去,至今無跡可尋。

如此神秘的遺憾,留給後世之人無盡的揣測、探索與尋蹤,還衍生出一些令人莞爾的故事,比如:農民起義軍把從貪官汙吏那裡搶來的財寶藏在了大洞天裡,並將洞口封上,繪製了藏寶圖,後來起義失敗,藏寶圖丟失,大洞天便再無人找到……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既然找不到,那我們姑且就把整個景區當作是“大洞天”吧,畢竟這裡仍留有從歷史深處走來的 “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人足”、“試劍峰”等摩崖石刻勝景和比那個石洞範圍更大的各種奇觀。

從景區入口處的旅遊全景圖可以看出,整個景區的景點是呈狹長狀、沿海岸線分佈的。從大門口到小洞天要走大概兩公里的路程,順著甬道向深處前行,沿途是碧藍旖旎的海景、巍峨蔥鬱的山景、椰影婆娑的樹景和錯落奇特的石景。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海岸遍佈著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石頭群,它們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白鯨,有的像海蛙,有的像蓮花……肖形狀物、鬼斧神工。在一些浸在海水中的大石上,往往可以看到在拍婚紗照的幸福男女,以嶙峋黑石為前景,背景是藍天碧海、帆影點點、燈塔聳峙。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在這些石頭景觀中有一處被稱作鑑真沐海景觀,相傳,唐代高僧鑑真應天皇之請赴日本傳經,五次渡海皆以失敗告終,第五次更是遇上颶風,漂流到今南山大小洞天一帶登岸,於是在此休整住留,傳教弘法之餘,時常在這裡沐浴曬太陽,久而久之,此處便有了一塊酷似鑑真的巨石,後來人們便用此石來紀念大師,取名“鑑真沐海”。此外,還在不遠處的山坡上興建了一組巨型群雕,描繪的就是鑑真一行第五次渡海漂船著陸的史蹟。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群雕的路對面有一群像是剛剛從海里爬上岸的石龜,數了數九大一小,據說是為了紀念1999年澳門迴歸而建,這裡取“歸”的諧音,稱為“九九歸一”,有大有小寓意著闔家團圓,而“龜”在道家文化裡又象徵著長壽。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長壽文化其實是大小洞天文化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南山與長壽密切相關,所以流傳著“壽比南山”的祝福。中國稱作南山的山有很多,但只有大小洞天所在的南山才是中國最南的山,而大小洞天又是道家修煉昇仙追求長生不老的福地,是理想中的長壽之地,更為神奇的是,這裡生長著三萬多株“長壽樹”——千年不老松。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我以為不老松是松樹的一種,來到這裡才知道這種似松非松的巨樹,本名叫龍血樹,因其莖幹膚色灰青,斑駁櫛比狀如龍鱗,而且又可分泌出鮮紅的汁液,故而得其美名。據說這種樹自白堊紀恐龍時代就已出現,堪稱“植物中的活化石”,主要分佈在熱帶森林中,世界科教文組織將其列為保護樹種,中國亦定其為珍稀瀕危植物,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在中國僅有五萬多棵。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龍血樹是常綠喬木,一般高約10-20米,主幹異常粗壯,直徑常達1米以上,雖然生長緩慢,但在植物界中它的生命週期最長。另外,此樹還有“不材之木”之稱,因為它木質疏鬆,樹幹中空,不能做木料,用來燒火又不易點著,不過,它的樹脂可以入藥,有止血、生肌等功效,就是我們在電視劇裡常聽到的“血竭”中藥材。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沿著登山臺階去往景區裡的不老松園時,先到達的平臺上背靠山體矗立著一塊石碑,上書一個大大的“壽”字,乃慈禧太后御筆之寶。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將此“壽”字賜給即將派來南山所在地區的崖州(三亞市)任知州的王亙。王到任後,特別在崖州城內正對南山主峰的地段建築“同善堂”,在堂中樹碑刻上慈禧御賜的“壽”字真跡,寓意“壽比南山”。同善堂坍毀後,原碑在此處重樹。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遊人紛紛與“壽”字碑合照,在他們身後頭頂之上,就可以看到不老松的身影,它們根樹相抱,似尊尊盤腿而坐的老壽星。在這片不老松園中,樹齡逾千年的有兩千多株,最老的至少已有六千年以上的樹齡了,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株龍血樹。“福澤之地,養育千年古樹;神足之山,氤氖萬古精靈。” 實實在在這裡就是福澤之地、長壽之鄉,難怪海南人口平均壽命全國最高,而三亞又居海南之首。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不老松所在山腳下的海邊就是“小洞天”之所在。初見小洞天並未覺得驚豔,要進大石頭之下的洞裡,必須貓著腰、蹲著腿小心進入,進去後才能直起身子,裡面真的很小,進去出來不過兩分鐘。但一想到,它已經在此櫛風沐雨,聽濤拍浪數百年甚至更久,就覺得自然造物之神奇。果然有了時間和歲月的加持,就有了穿透光陰的力量和人文積澱的厚味,也真正能感受到景區門口那副對聯中所描繪出的意境:“

小洞天大洞天聽神仙真經千卷,實乃洞天福地;不老松試劍峰看南海碧波萬頃,堪稱山海奇觀!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大小洞天,以為是三亞所有景區裡的青銅,沒想到竟然是王者

Tips:

1、 進入園區後,可乘觀光纜車直接坐到終點,在回程路上逐個景點上下打卡;體力尚可的建議步行,來時看山一側,回時看海一邊。

2、大小洞天的海邊沙田的沙子較粗、石頭較多,很多礁石上佈滿了堅硬的貝殼,所以在這裡遊玩時,千萬不要光腳,以免劃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