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中考生自测小题(三)


停课不停学:中考生自测小题(三)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2分)

(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2)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

(5)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7)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8)我欲乘风归去,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下视其辙, 。(《曹刿论战》)

(10)《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1)浑欲不胜簪 (2)愁云惨淡万里凝 (3)到乡翻似烂柯人 (4)翩翩两骑来是谁 (5)角声满天秋色里 (6)自将磨洗认前朝 (7)星河欲转千帆舞 (8)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登轼而望之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安徙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人多以动物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等。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都是其中的作品。

D.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A(《农夫和蛇》选自《伊素寓言》作者是伊索。)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老家的祖屋是三进两开的闽南大厝,每一进都是民国初年典型的雕梁画栋,甚是奢① (A.zhě B.shē)丽,偏偏四周都不开窗,只有头顶窄窄透明的一方天窗,把天的一角引诱了进来。顷刻,外面的天成了被xùn②(A.训 B.驯)服的野马,温柔地把阳光直拉进屋内。在曾经父亲居住过的屋子墙壁的一侧,我曾经好奇地甲 (A.辨别 B.辨识)出当年他依据天光挪移做下的记号,有如一个形象至极的活闹钟。如今,天窗被时间淘洗得成为吉光片羽的浮影,也有开发商将此设计当作销售的卖点,却也少了青瓦霜露的古典意象,以及某个不眠之夜仰视星辰的孤独心情。现代用以消遣的通信工具触手可及地连接着乙

(A. 光怪陆离B.斑驳陆离)的世界,给人秒越万水千山的快感,不知还有几人有寒寺僧侣一般的耐心,在静夜里与一方天空对视,或静卧着听一场雨声呢?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_____②处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乙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原句:在曾经父亲居住过的屋子墙壁的一侧,我曾经好奇地甲 (A.辨别 B.辨识)出当年他依据天光挪移做下的记号。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B ②A (2)甲B(“辨别”着重表示对两种或几种东西加以分辨、区别;“辨识”侧重对某一事物的辨认识别。)乙A(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不同色彩杂在一起。光怪陆离可以形容事物,斑驳陆离通常形容色彩。) (3)在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屋子墙壁的一侧,我曾经好奇地甲

(A.辨别 B.辨识)出当年他依据天光挪移做下的记号。(修饰词使用不当,“曾经”应放在“父亲”后边。)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5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主旨句。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途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小桥流水人家”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赏析。(2分)


4.B(主旨句是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游子的思想愁绪。(一座小桥,流水潺潺,近旁的村舍里,炊烟袅袅,此情此景,怎么能不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__ (2)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

(3)余以为妙绝 绝:__________ (4)便欣然忘食 欣然: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2分)


9.(甲)文从字面上看是在赞美莲花,实际上是要表达什么?(乙)文之中说作者呈莲花为“花中仙子”,理由是什么?(5分)


6.(1)亲近而不庄重 (2)多 (3)极,最 (4)高兴的样子

7.A

8.(1)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有一天,我带着几个好朋友,在湖边的亭子里观赏荷花。

9.(1)实际上是借赞美莲花赞美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理由是被雨洗涤过的莲花更加明媚,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译文

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去湖边欣赏荷花,我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带着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面上波澜不惊,湖水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花中的仙子。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而被观世音菩萨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如来佛祖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吴承恩《西游记》)

(2)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地,二十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决定拉车,他对自己起下誓言,一年半的功夫非打成自己的新车不可!可是整整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战,他最终花九十六元买到了新车, 并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就算是自己已经忘了的生日!(老舍《骆驼祥子》)

(3)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风能发电。(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分)

它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这段话中的“它”指什么?你读《昆虫记》,知道了这种昆虫的那些知识?


21.(1)(×)(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是如来佛祖,规劝他西天取经的是观世音菩萨) (2)(×)(祥子十八岁跑到城里) (3)(×)(这艘潜艇是利用海水发电的)

22.蝉。示例: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蝉家族的祸害是蚋;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