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什麼。《資治通鑑》是帝王之術嗎?


《資治通鑑》是什麼。《資治通鑑》是帝王之術嗎?


今天開始為您解讀《資治通鑑》。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呢?因為我發現,說《資治通鑑》的人和點評《資治通鑑》的人,還是非常多的,但是真正從頭到尾說一遍的,幾乎沒有人這麼幹。

為什麼呢?因為《資治通鑑》的時間跨度太長了,想要把它說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也沒打算指望它名利雙收,咱們以平常心對待,慢慢的說,終究有一天能夠說完。

咱們說《資治通鑑》,就得先說作者。《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司馬光。

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大家都認識這個人,就是砸缸的那個傢伙。你看砸了一下缸,就砸出了一生的精彩。咱們全力以赴活著,還不如別人隨便搞搞。這也是命呀,不服不行。

咱們這個邏輯是開玩笑的,砸缸這個事情能夠被記載下來,是因為他寫了《資治通鑑》。

如果他不寫《資治通鑑》,那麼砸缸這件事。就和隔壁小孩子不願意去唸書,而打算跳樓是一個樣子了。看起來非常的揪心,但是這種事情,不是他一家,不少的孩子都是這樣的勇敢。為什麼能不去上學,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砸缸的事情,估計也不在少數。

評價司馬光這個人,那就複雜了,複雜的有點不敢說了。因為司馬光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觀點太明顯的話,可能會有人噴。咱們在這裡就不下什麼觀點了。

司馬光的爭議來至於他和王安石的治國理念之爭。也有人說,當年司馬光砸的缸,是王安石家的,他倆是從小結下的樑子。當然了,這只是調侃。

王安石主張變法,而司馬光覺得變法的步子太大,很容易扯著蛋。

王安石覺得哪怕扯著蛋,也比原地不動的好,而且扯一扯還能鍛鍊前列腺。

司馬光覺得我們可以慢慢的走,沒必要這麼心急。

王安石覺得步子太小會擠著蛋。國家已經病入膏肓了,國家等不及了,我老王也等不及了。天降大任於斯人,我必須得做一點事情,各種澎湃各種飄,管你們怎麼想,歷史能記住我就行了。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那就五鼎烹。

皇帝覺得王安石說的有理,於是就把司馬光外放了。然後司馬光就開始修撰《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什麼。《資治通鑑》是帝王之術嗎?


貌似一個偉大的傳奇開始了,其實不然。所有被人稱道的美麗,都有ps的痕跡。原畫都是那麼的慘不忍睹,因為在司馬光的心理,寫書是無奈的選擇,他更羨慕主政的王安石。因為他是無法主政才被迫寫書。在他的心裡,恨不得把王安石給踹一個不孕不育,真是恨啊。

《資治通鑑》咱們要好好的介紹一下,因為咱們要說它的內容,它是咱們《戲說資治通鑑》的載體。《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比較全面的總結了歷朝歷代的政治智慧。

為什麼說是政治智慧呢?因為這部書的目標受眾,不是普通老百姓,他的目標受眾只有一個,就是皇帝。皇帝是搞什麼的,就是搞政治的!需要有玩政治平衡的能力。

也因為這種說法,大家就臆測《資治通鑑》是帝王之術,這完全是你挑著蛋取經,扯的有點疼。

司馬光覺得,皇帝在他和王安石之間、沒有玩政治平衡,直接就把他給犧牲了,所以寫本書讓你學學怎麼做皇帝。皇帝也是人,不能是狗腦子,需要一個人腦子。

面對自己徹底失勢的局面,無奈啊。心裡的牢騷只能用書來暗示。你不能直接對皇帝說,你皇帝當的不合格。萬一皇帝回一句:YOU CAN YOU UP。那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了。

既然是寫給皇帝的,那麼就一定要針對皇帝。為此《資治通鑑》砍掉了很多靠譜皇帝的、一些不太好的毛病。就是希望現在和以後的皇帝,不要覺得之前的聖君也是有毛病的,自己也可以跟著學。

司馬光是一代大儒!儒家嘛,自然是法先王的。覺得之前的靠譜皇帝都是好的,我們學著以前的皇帝做事,就可以千秋萬代了。

但是之前的所謂靠譜皇帝、真的是萬般皆可取嗎?當然不是的了,沒有人是完美的。那怎麼辦?有辦法,儒家把美好的事情加在某一些聖明的帝王身上,然後將這些聖君身上的毛病全部剔除。咱們人工創造出一個完美的帝王去學習,這就是儒家的邏輯。

其實三皇五帝身上的那些光環,未必都是自己擁有的德行。很大可能,是後世儒家學者給他們加上去的。他們也是人,也會挖鼻掏耳放臭屁,也會因為胖了要減肥,也會因為瘦了要炫耀。人生本就是騷動的,淡定如果不是自己的裝的,就是別人為你裝的。


《資治通鑑》是什麼。《資治通鑑》是帝王之術嗎?


《資治通鑑》共294卷,三百多萬字,耗時19年才完成。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開始,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結束。這期間橫跨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時間,而且是逐年記載的,這真的不容易。

這裡就涉及了一個問題,很多人在解讀《資治通鑑》的時候,都是挑其中內容豐富的部分去解說,這就導致很多人的解說是重複的。而那些比較生僻的地方,或者內容不那麼豐富的地方,往往就被束之高閣了。吃肉的時候,咱們也得吃點蔬菜,有利於營養均衡。

咱們說歷史,最怕是節選了一個故事,單獨跟您說。無論多麼複雜的故事,他的人際關係都是簡單的,他的社會背景都是簡單的。

毫不誇張的說,要說明一件事情,可能要向前說一百年,再向後看一百年。你才能瞭解到更多的真相,看到更多的真實。

單獨的故事,就是故事,沒有太多值得你借鑑的地方。因為沒有告訴你,當時社會的背景,和這個故事背後的人和事。

咱們一定搞把事情給說明白了,只要《資治通鑑》提到的內容,咱們都會一點一點的說,要說她的前塵,也要說她的往事。沒有內容怎麼辦?也好辦,咱們從其他的史料當中找資料,把她給豐滿起來。

《資治通鑑》中記載的第一個事件,是韓趙魏三家分晉。

司馬光為什麼偏偏從這個時間點寫起呢?按說合理的時間節點,應該是續接《春秋》,從《春秋》這本書結束的時間點開始寫起。

當然了《春秋》有三個結束的時間點,這是因為版本不同。有人以“獲麟”為時間終點,“獲麟”就是指魯國人抓獲了麒麟這件事。也有人以孔子去世為時間終點。還有人以魯哀公去世為時間終點。但是無論是以哪一個時間點為準,距離三家分晉最少還有六十多年的時間。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要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呢?這是因為中國有一個傳統,就是聖人所撰寫的經書,你不能在後面接著寫。這會讓感覺你把你自己當成聖人了?你還要點臉不?大家一定會覺得你和天蓬元帥有血緣關係。你這傻的有點過分了。


《資治通鑑》是什麼。《資治通鑑》是帝王之術嗎?


無論是聖人、玉帝、佛祖、道祖等等,沒有那個是自稱的,都是別人承認的。你不能裝大尾巴狼,覺得自己配和聖人媲美。

這點中國人特別懂,所以中國人以謙虛為禮的一種。您看八八六十四卦象之中,沒有那個卦象是絕對意義上好的卦象,只有謙卦還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卦象。

謙虛有很多好處,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謙虛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只有保護了自己,才能施展胸中的才能。不要老覺得自己很牛,能上天入地,能降龍伏虎。其實想要改變世界,最好的辦法是先改變自己,然後再改變世界。

孫悟空想要改變世界,但是失敗了,現實被王靈官給堵在了通明殿,後來又被二郎神給揍了,在後來直接被如來佛給拍到山底下呆了五百年。最終還是選了改變自己。跟隨一個莫名其妙的團隊負責人,前往西天取一場莫名其妙的經。

咱們好像有點跑偏了,咱們接著說故事吧。既然不能在《春秋》結尾續寫,司馬光就在《春秋》之後的時間節點裡,找合適的開始時間。

三家分晉,這個點非常好。是一個爆點,就彷彿在翻越欄杆的時候,腳滑了一下的感覺。

爆在什麼地方呢,三家分晉被看成“禮崩樂壞”的標誌。儒家是非常介意“禮崩樂壞”這件事的,所以這是儒家的一個痛點,一個需要批鬥的點。

“禮崩樂壞”是晉國三家大夫的錯誤嗎?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司馬光覺得不是三家大夫的毛病,而是最高統治者周天子沒有以禮治國,才會導致上下不分。

三家分晉不完全是周天子不懂事,周天子在這個時候,就是一杆沒有人願意再扶的旗幟,一個象徵性的東西。很多事情只是走一個場面,即便周天子不答應三家大夫、變化為諸侯的請求,也不能挽救晉國了。

沒有什麼事情是突然發生的,都是內外因不斷衝擊而形成。晉國被分裂也是一樣,不是偶然發生的事件。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偶然事件,都是必然交叉之後產生的偶然。

司馬光卻一定要說這是周天子的毛病,他想把問題給獨立化。這就好比,長得醜和髮型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因為你臉醜,司馬光就是這個邏輯。

為什麼要用這個邏輯來寫書呢?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初衷,咱們前面說了,是給皇帝看的。他要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給周天子,這才能警醒後世的皇帝。告訴他們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對的,該怎樣做一個皇帝。

要讓皇帝看到正確和美好,也要讓皇帝看到錯誤和邪惡。好的皇帝儘量把他寫的好一點,壞的皇帝儘量把他寫的壞一點。讓所有的皇帝呈兩極分化的狀態,而且還不能參雜太多其他人物。

一旦有大臣或者其他人物參雜進來,那些為了討好皇帝的人,就會把皇帝的錯誤,推給大臣或者其他相關的人物。皇帝就有了擋箭牌,這就不是《資治通鑑》的目的了。所以在司馬光看來,三家分晉是周天子的鍋,於三家大夫沒有太多的關係。

好了,咱們的前言就算是說完了。下一回正式進入《資治通鑑》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