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小犯錯就該被原諒嗎?你怎麼看?

藍風


不該。

熊孩子是怎麼練成的??

就是犯錯之後輕而易舉被原諒養成的。

有多少未成年做一些對他人造成巨大傷害的事的,

就是年紀小的時候沒有好好教育。

總覺得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年紀大點自然就懂啦。。

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很不好的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利己主義太強。

對他人做一些傷害的事,在他看來無關緊要。

所以孩子從小犯錯就要改正,就要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指路人,孩子不好的就是要指正。

難道要長大啦別人教他做人????

所以犯錯就是犯錯,犯錯就要承擔,

沒有誰願意為你自己犯得錯買單。

未成年法是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的,

不是保護孩子讓他人收到傷害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AAA奔跑的小蝸牛


年紀小犯錯就該被原諒嗎?

小錯誤就該被原諒。

一天下午,我下班回到家,小女兒九歲了,在寫作業,我洗洗手準備去做飯,順手去拿搖控器開電視,按不開電視,壞了,我喊老公快點來,電視搖控器打不開,老公說,你看是不是搖控器電池不行了我把電池取不來,又換上新的,還不行,我仔細檢查搖控器,發現有裂縫,定是摔壞了。

我就問,誰把搖控器摔了,咋不說呢?

都說沒有,就小女兒沒吭聲,我們都知道是誰了。

吃過晚飯,她乖乖的坐在我身邊,怯怯的說“媽媽,我錯了,我把搖控器摔壞了。”

承認錯誤知道改正就該被原諒。

年紀小犯錯就不代表都能被原諒,

有個小孩在學校裡偷了同學一塊橡皮和作業本,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誇他能幹。第二次他偷回家一個文具盒,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更加誇獎他。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孩長大成小夥子了,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裡。他母親跟在後面,捶胸痛哭。這時,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馬上走了上去,兒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並撕了下來。母親罵他不孝,犯殺頭之罪還不夠,還要使母親致殘。兒子說道:“我初次偷小東西交給你時,如果你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這種可悲的結局,被押去處死呢?”慈母多敗兒呀!




珍愛生命快樂生活


年紀小犯錯就該被原諒,你怎麼看?

我小時候記得是小學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小樹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孩子一起出的成長,是不懂得任何道理的,而且一起出的錯誤,也是很小的,不會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吃飯前不會去洗手,吃完飯,飯碗的飯粒不打掃乾淨 …………這些都是小毛病小錯誤 ,但這些小錯誤長久下去就會養成習慣 ,①不整潔②不講衛生③不愛惜食物…………像這樣的毛病,要及時糾正孩子,引導教育。當然不至於責罰。也不贊成不了了之的原諒。

因為孩子從小在父母身邊,在不會做事的情況下,都是父母替孩子做,孩子不懂得責任,也不懂得應該怎樣做。全靠父母一點一點的引導他告訴他們,他們才能懂得。這樣下去才能在他們身上養成,穩固的良好習慣。習慣都是從小事開始培養的,而且年齡越小越好培養習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只要發現他有了壞的習慣,就要及時糾正他 ,如果他有錯誤的想法,我們也要告訴他們如何才是正確。就像一棵小樹,想讓他挺拔屹立的成長 ,當它長出小的枝杈,就要幫它修剪掉 ,只有這樣他才能一直向上長,直到長成蒼天大樹。

因此不贊成不了了之的原諒,我們必須引導糾正他們的錯誤,然後告訴他們如何才對,讓他們從小知道是非。

如果是打壞什麼東西 ,丟了什麼東西,這種沒有原則性的錯誤 ,說說也就原諒了。


蓮花瀾倪


如果道歉有用,還要法律幹什麼!

犯了錯誤該不該被原諒,跟環境境遇性質後果因由有關,而年紀小隻是代表一種客觀因素,不是原不原諒的絕對理由。

近年來,有很多孩子自殘或者傷害別人的行為,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生死攸關的程度,很多都是有積累日久的成因,甚至可能都是小錯誤的膨大所致。

小錯不管,大錯隱患,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很多年少的孩子,或者自身觀念或者遭遇不幸或者管教不足,可能是有意或者無意,可能嬉鬧或者惡作劇,可能無知或者莽撞,結果犯了錯,捅了簍子。

不論後果如何,作為家長都應該引以為戒,有針對性的教育歸攏孩子,切不可過度的嚴懲或者不了了之。

孩子嘛!

天性使然,記吃不記打,更不能慣的無邊無際。

否則不是坑了孩子就是坑了父母,更多的是都坑。

有些錯誤,不給孩子深刻的教訓,絕對記不住。

自己的過錯自己承擔,既是規矩自己,也是面對世界的勇氣。

當然,孩子性格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一個模板下來,當父母的有多上心,日後就會有多收益。

起碼能多活幾年。





風雨的節奏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年紀小犯錯就該被原諒麼?以下有三個觀點。

第一.這個要看他們犯了什麼錯,事情大不大,酌情定奪,不能盲目下結論,比如五歲的孩子犯了錯,你想生氣能生氣了麼,他可不會因自己犯錯,而聽你話的,因為他太小了,也記不起事,不管他幹什麼,做什麼事,過了一會就記不得了,這個時候你只能在旁邊說一下,不要搞了,聲音說大了,小孩以為你在亂叫什麼,吵死了[我想靜靜]

第二.年齡大一點的十歲左右的孩子如果犯了錯,這個時候你把自己的態度端正了,問他為什麼要犯錯,下次還敢不敢再去做了,孩子回答說,下次不敢了,再也不去做了,也可以去原諒,只要不撒慌,這樣小的孩子可以去教他怎麼做,以身作則,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第三.如果是個快要未成年人犯錯了,這個必須嚴厲管教,不能給他有僥倖的心態,如果事犯的有點大,讓他認錯,知錯,改錯,懸崖勒馬,還是個好孩子,可以原諒他這一次,如果他還犯第二次,堅決不原諒,有第二就有第三次犯錯,讓他徹徹底底死了這個心,讓他自己知道,這一次你說的不原諒他,估計就是真的,讓他自己感覺到怕,從心裡畏懼你,讓他再也不會犯錯了。孩子們不管犯什麼事都要看看事的大小,事的嚴重性,能不能原諒,也不能犯點小事就不原諒了,這樣做也是不對的,這樣多傷孩子們心啊,從正確的角度,帶領他們走向光明大道,規規矩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飛飛和你打電話


我覺得是否原諒一個人犯的錯與年齡無關,而是與事情的嚴重程度有關。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可能犯錯,但只要不違反法律,不超乎道德,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大部分都是可以將功補過獲得原諒。但是一旦超出了法律範疇,越過了道德底線,勢必不能輕易原諒,而且要嚴肅處理。

前段時間就有個孩子因為犯錯上了網絡熱搜。事情發生在柳州市的一個小區,時間二月底。當全國全市乃至全民都在為了有效控制病毒擴散,克服困難,共同努力的情況下,偏偏有這樣一個孩子不知道出於何種心理往樓梯裡面吐口水,要知道病毒能依靠飛沫快速傳播,而且電梯還是封閉空間。孩子的行為已然對全樓的居民構成了危害,給社會帶來恐慌。這種錯誤你們覺得可以因為他年齡小就輕易原諒嗎?顯然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因為一個15歲的孩子已經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了,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德國心理學家普遍認為,4~5歲是培養孩子價值觀和辨別是非能力最重要的時期,因此,父母應該注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對於孩子犯的一些小錯,比如貪玩打碎了貴重物品、 因為喜歡同學的東西偷偷拿回家、因為害怕被責罰而撒謊了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家長、老師的教育引導,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進行改正,這些都是可以原諒的。

記得自己小時候做了錯事,親戚總會勸說“她還是個孩子,不懂事,長大就好了”,這句話使我免受了很多責罰,以至於長大後沒有人再用這句話為我開脫的時候還有些不適應呢。現在想想,這句話完全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小時候犯的錯並不會因為年齡增大了就不犯了,而是因為在成長中,我們接受了正確的教育,形成了判斷對錯的能力,減少了犯錯。

總之,年齡小不應該成為犯錯的藉口,而原諒與否也取決事情是否嚴重,是否對別人造成傷害,是否違反法律違背道德,是否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等等,不能一概而論。



夏語歆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曾看過一部電視,裡面有句話說的挺好的。“小孩子手中拿起屠刀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再是小孩了”。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犯錯甚至犯罪的年齡段也在不斷降低,對孩子的教育,不應該總是打罵,對孩子多加引導,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多加讚美。

讚美產生動力,動力創造奇蹟,奇蹟源於激勵,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可想當然或一刀切。多一點激勵,少一點批評;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支持,少一點譏諷。若能這樣,差生也會奇蹟般地變成優生。





三石影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管年齡大小都有犯錯誤的可能,但是犯錯了就要負責任。錯誤能不能原諒,主要看幾個方面:一是錯誤的大小,錯誤太大了不管大人小孩都無法取得受害者的原諒。第二,看犯錯誤是不是主觀故意,主觀故意的行為很難得到對方的原諒。三是犯錯後能不能及時認識錯誤,反省自己錯誤,積極彌補造成的損失。四是,犯錯後是主動承認還是逃避責任,所謂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所以犯錯誤不能因為年齡小就被原諒,如果沒有控制行為能力,應該由監護人承擔相應責任!


二來著


簡單的用對與錯來區分世界是不可取的。




user5362265661239


年紀小犯錯誤不存在原諒不原諒,畢竟年紀小心智不全,有些環境事情沒有接觸過,遇到事情難免手足無措,只是在犯錯誤以後要有正確的引導,使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向,畢竟以後路還長久!人生古稀,前十年少小,後十年古稀,中間只剩五十年,又分日夜,餘二五年,所以人一生剩餘時間真正屬於自己寥寥無幾,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豈不是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