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一面是北大的數學天才,一面是

快餐店的會計

一面是留學美國的博士,一面又是籍籍無名的普通大學講師

一面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而另一面卻是在賓館與妻子吵架到被投訴的普通男人

他就是張益唐,78級北大數學系的最強者。他在美國沉寂了數十年,卻在2013年憑藉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而一鳴驚人,讓整個國際數學界為之沸騰。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勵志少年的光輝前半生

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他從小就很喜歡數學,並且過目不忘,在他九歲的時候,就獨自證明了勾股定理,展現了數學方面的驚人天賦。15歲跟隨母親被下放到農場的日子裡,他依然不顧旁人“學數學無用”的看法,堅持看書學習。

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張益唐刻苦自學,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學系,在北大學習的那段日子裡,張益唐被公認為是78級的最強者,他的北大老同學多年後回憶起張益唐,還說他是班裡“所有人之上,比第二名高出很遠的人”,就連當時的北大校長丁石孫都極力推薦他去美國讀博深造。於是,懷揣夢想的張益唐就踏上了去美國的道路,只是沒想到,這一去就是

二十多年的沉寂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一朝失誤半生悽苦

張益唐去美國時,只帶了一個箱子,一個挎包,一副木筷和一本《古文觀止》在美國普渡大學,他師從莫宗堅,在兩年內就寫好了博士論文,但是在論文最後被審核的時候卻出了問題,原來是他引用的導師莫宗堅的理論本就是錯的,他用一個錯誤的理論自然推出了錯誤的結論

這件事情讓莫宗堅與張益唐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一些變化,使得張益唐直到讀博的最後期限——第七年的時候才得以畢業,而張益唐也沒有得到莫宗堅的推薦信。畢業之後的張益唐開車四處漂泊去學校應聘,只是最後都無疾而終,曾經的“學神”一畢業就失了業。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後來,張益唐在北大一位校友的邀請下,去到了肯塔基州的賽百味加盟店當會計,店裡很忙的時候他也會幫忙收銀,除此之外,張益唐還送過快遞、端盤子、在汽車旅館做小工

他的好友曾說:“他的才華一直沒有被很多人認識到,甚至有些跟他很近的朋友說他到處漂流,甚至到處蹭飯,對他相當過分,甚至給他臉色看,都有過。”

而這樣的四處漂泊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八年。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1999年,張益唐在北大的兩位學弟看不下去他的窘境,於是推薦張益唐到新罕布什爾大學當起了臨時教師,按日結薪。44歲的張益唐住在離學校8英里

的小鎮上,睡覺的時候只有鋪在地上的床墊,但是張益唐對此很滿足,因為至少他在學校有辦公桌,有紙有筆,他就可以繼續做研究。絲毫沒有功利心的張益唐,直到50歲才正式被學校聘為講師。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的沉澱,使得張益唐有了後來的一鳴驚人。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突發靈感扭轉命運

在張益唐找出攻破孿生素數間最大間隔的常數的辦法之前,世界最頂級的一批數學家曾在舊金山討論過這個難題,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甚至有數學家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都不會得到答案了,然而就在幾年之後,張益唐就越過了這道坎。

2012年的7月,張益唐正在朋友齊雅格家的後院散步,那天他沒有見到往常可以看到的梅花鹿,卻在突然之間靈光乍現,想到了一個解決“素數有界性”問題的思路,於是便就此思路開始深入研究下去,數月之後,終於大獲成功,完成了《素數間的有界距離》這篇文章。

之後,張益唐沒有告訴任何人,而是自己默默地將論文提交到了《數學年刊》,並且在短短三週之內就過審,創下了《數學年刊》百年來的最快過審記錄。

58歲的張益唐終於撥開雲霧看到了太陽。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張益唐的論文被髮表之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獲獎消息和採訪需求,這突然而至的世界級榮譽讓張益唐無所適從,他在去領取羅夫肖克獎時,甚至連一件現成的西裝都沒有,只能臨時買了一件打折條絨西裝,穿著自己的深色褲子

接受了瑞典公主的授獎

然而這巨大的成就並沒有使張益唐停下腳步,論文投完之後他就又拾起了過去的研究,開始攻克下一個世界難題,張益唐手中的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也在緩慢推進之中,而被問及這想研究能否成功時,他的回答都是“有希望,看到曙光了。”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被埋沒的金子終會發光

張益唐的人生真的是起承轉合,萬般精彩,而數學就是他精彩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環,那從小到大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專注,就是讓他堅持走這麼遠,走得這麼漂亮的驅動器。

曾經有記者問張益唐,在一個問題上埋頭苦幹多年卻一無所獲是什麼感覺,張益唐回答說是疲憊,感覺看不到希望,但是更多的還是平靜,他的任務就是思考。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他在做研究的時候,不為功名,只是源於自己內心最真切的對於數學的好奇心,甚至在開車的時候他都在思考數學問題,有時候過於專注,還會連續幾個月不與人交流,只是在自言自語。張益唐的妻子怕他精神上會出現問題,所以會想方設法讓他轉移一點注意力,在出門時讓他包餛飩,但是張益唐即使在包餛飩時也一樣嚴謹,皮和餡兒都要一一對應。

《數學年刊》的審稿人伊萬尼克也曾說,張益唐就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做任何事情都不緊不慢的人,數學研究過程中很容易卡殼,但是張益唐從來都不怕卡殼,也不在乎卡殼多長時間。

北大數學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張益唐就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家,他從不會去想自己所做出的研究究竟有什麼實用性的價值,但是他始終相信,“數學走在前面”。總有一天,自己所作出的數學研究會被應用在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地方,而這就是數學研究的意義所在。

你所做的事情可能暫時看不到成果,但是沒關係,你只是在紮根,拋去那些功利心,努力堅持,總有一天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