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傢俱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


八病是:繁瑣、贅復、臃腫、滯鬱、纖巧、悖謬、失位、俚俗。這十六“品”和八“病”對於指導我們品鑑明式傢俱的造型和藝術價值有重要意義。


十六品

第一品 簡練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紫檀獨板圍子羅漢床

這種塌北京匠師通稱羅漢床,由於只容一人,故又有“獨睡”之稱。床用三塊光素的獨板做圍子,只後背一塊拼了一窄條,這是因為紫檀很難得到比此更寬的大料的緣故。床身無束腰,大邊及抹頭,線腳簡單,用素冰盤沿,只壓邊線一道。腿子為四根粗大圓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羅鍋棖加矮老。

此床從結構到裝飾都採用了極為簡練的造法,每個構件交代得乾淨利落,功能明確,所以不僅在結構上是合理的,在造型上也是優美的,它給予我們視覺上的滿足和享受,無單調之嫌,有雋永之趣。注:大(dà)邊:四框如為長方形,長而出榫的兩根為大邊。如為正方形,出榫的兩根為大邊。如為圓形,外框的每一根都可稱之為大邊。

第二品 淳樸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紫檀裹腿羅鍋棖加霸王棖黑漆面書桌

這是一張式樣簡單但又極為罕見的書桌。它沒有采用無束腰方形結構的常見形式——直棖或羅鍋棖加矮老,而是將羅鍋棖加大並提高到牙條的部位,緊貼桌面,省去了矮老。這樣就擴大了使用者膝部的活動空間。正因為羅鍋棖提高了,腿足與其他部件的連結,集中在上端。這樣恐怕不夠牢穩,所以又使用了霸王棖。霸王棖一頭安在腿子內側,用的是設計巧妙的“勾掛墊榫”,即榫頭從榫眼的下半開口較大處納入,推向上半開口較小處,下半墊榫,使它不得下落,故亦不得脫出,一頭承託桌面。它具備傳遞重量和加固腿子的雙重功能。又因它半隱在桌面以下,不致於擾亂人們的視線,破壞形象的完整。羅鍋棖的加大並和邊抹貼近,使書桌顯得樸質多了,其效果和用材細而露透孔的羅鍋棖加矮老大不相同。

加上桌心為原來的明制黑漆面,精光內含,暗如烏木,斷紋班駁,色澤奇古,和深黝的紫檀相配,彌覺其淳樸敦厚,允稱明代傢俱精品。

注:矮(ài)老:短柱,多用在棖子和它的上部構件之間;牙 條:長而直的牙子為牙條。

第三品 厚拙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鐵力高束腰五足香幾

香幾用厚達二寸的整板作面,束腰部分,露出腿子上截,狀如短柱。短柱兩側打槽,嵌裝絛環板並鎪鑿近似海棠式的透孔。如用清代《則例》的術語來說,便是“折柱絛環板挖魚門洞”的造法。束腰下的托腮寬而且厚,一則為與面板厚度極其冰盤沿線角配稱,以便形成須彌座的形狀:二則因托腮也須打槽嵌裝絛環板,所以不得不厚。

彭牙與鼓退用插肩榫相交,形成香幾的肩部,此處用料特別厚碩。足下的託泥也用大料造成。儘管此幾絛環板上開孔,使它略為疏透,足端收殺較多,多削出圓珠,施加了一些裝飾,其主調仍是厚重樸拙。類此的香幾很少見,可能不是家庭用具而是寺院中物,今天如設計半身塑像或重點展品的臺座,還是可供借鑑的。

注:絛(táo)環板:用在傢俱不同部位,以傢俱構件為外框的板片,一般都有雕琢。插 肩 榫:案形結構的兩種基本造法之一。腿足上端出榫並開口,形成前後兩片。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條為容納斜肩而鑿剔的槽。拍合後腿足表面與牙條平齊。

第四品 凝重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紫檀牡丹紋扶手椅

這種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的扶手椅,北京匠師又稱“南官帽椅”。椅足外扎,側角顯著。椅盤前寬後窄,相差幾達15釐米。大邊弧線向前凸出,平面作扇面形。搭腦的弧線向後凸出,與大邊的方向相反。全身光素,只靠背板上浮雕牡丹紋一團,花紋刀法與明早期剔紅相似。椅盤下三面設“窪堂肚”券口牙子,沿邊起肥滿的“燈草線”。

管腳棖不但用明榫,且出頭少許,堅固而不覺得累贅,在明式傢俱中不多見。它應是一種較早的手法,還保留著大木樑架榫頭突出的痕跡。此椅氣度凝重,和它的尺寸、用材、花紋、線腳等都有關係。但其主要因素還在舒展的間架結構,穩妥的空間佈局,其中側角出紮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有的清代寶座,尺寸比它大,用材比它粗,但並不能取得同樣的凝重效果。

注:椅盤:椅子的屜盤,一般由四根邊框。中設軟屜或硬屜構成。窪堂肚:牙條中部下垂,成弧線狀。常見於椅子上的券口牙子。燈草線:飽滿的陽線。

第五品 雄偉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嵌癭木五屏風式寶座

圍子五屏風式,後背三扇,兩側扶手各一扇。後背正中一扇,上有卷書式搭腦,下有卷草紋亮腳,高約半米。左右各扇高度向外遞減,都用厚材攢框,打雙槽裹外兩面裝板造成。再用“走馬銷”將各扇連接在一起。中間三扇僅正面嵌花紋,扶手兩側則裹外均嵌花紋。花紋分四式。但都從如意雲頭紋變化出來,用楠木癭子鑲嵌而成,故又有它的一致性。

寶座下部以厚重的大材做邊抹及腿,寬度達10釐米,也用楠木癭子作鑲嵌,花紋取自青銅器。座面還保留著原來用黃絲絨編織的菱形紋軟屜,密無孔目,因長期受鋪墊的遮蓋保護,色澤尤新。整體說來它裝飾富麗,氣勢雄偉,設計者達到了當時統治者企圖通過寶座來顯示其特殊身份的要求。

注:

走馬銷:栽榫的一種,榫子下大上小,由卯眼開口大處插入,推向開口小處,榫卯扣牢時,構件恰好安裝到位。如果取下構件,仍須退還到入卯處,才能分開。

第六品 圓渾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紫檀四開光坐墩

坐墩又稱鼓墩,因為它保留著鼓的形狀;腹部多開圓光,又是藤墩用藤條盤圈所遺留的痕跡。此墩開光作圓角方形,沿邊起沿線。開光與上下兩圈鼓釘之間,各起弦紋一道。鼓釘隱起,絕無刀鑿痕跡,是用“鏟地”的方法剷出而又細加研磨的。四足裹面削肩,兩端格肩,用插肩榫與上下構件拍合,緊密如一木生成,製作精工之至。

將此墩選作圓渾的實例,雖和它的體形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完整、囫圇、圓熟、渾成的風貌。不吝惜剖大材、精選料,簡而無稜角的線腳,精湛的木工工藝,以至古舊傢俱的自然光澤(包漿亮),都是它得以形成這種風貌的種種因素。

:鏟地:用光地作地子的浮雕花紋。光地須用剷刀剷出,故名。

第七品 沉穆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黑漆炕幾

不浮曰沉,沉是深而穩的意思,是浮躁的反面。穆是美的意思。故沉穆是一種深沉而幽靜的美。在明式傢俱中,能入簡練、淳樸、厚拙、凝重諸品的,必然兼具幽靜的美。今舉黑漆炕幾作為此品的實例,因其更饒沉穆的韻趣而已。此幾用三塊獨板造成,糊布上漆灰髹退光,不施雕刻及描繪。兩側足上開孔,彎如覆瓦,可容手掌。幾面板厚餘寸。

幾足板厚二寸,上半鏟剔板的內側,下半鏟剔板的外側,至足底稍稍向外翻轉,呈捲曲之勢。通體漆質兼好,色澤黝黑,有牛毛紋細斷,位之室內,靜謐之趣盎然,即紫檀器亦遜其幽雅,更非黃花梨、雞翅木等所能比擬。從式樣看,並非明式傢俱常見的形制,當出清早期某家的專門設計,然後請工匠為他特製。設計者審美水平頗高,對傢俱造型是深得箇中三味的。

第八品 濃華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月洞式門罩架子床

床上安圍子和立柱,立柱上端支撐床頂,並在頂上安裝楣子的叫“架子床”,而正面又加門罩,作成月洞式(或稱“月亮門式”)的,又是架子床中造法比較複雜的一種。此床門罩用三扇拼成,連同圍子及橫楣子均用攢門的方法造成四簇雲紋,其間再以十字連接,圖案十分繁縟。由於它的面積大,圖案又是由相同的一組組紋樣排比構成的,故引人注目的是規律勻稱的整體效果,而沒有繁瑣的感覺。

床身高束腰,束腰間立短柱,分段嵌裝絛環板,浮雕花鳥紋。牙子雕草龍及纏枝花紋。橫楣子的牙條雕雲鶴紋,它是明式傢俱中體型高大又綜合使用了幾種雕飾手法的一件,豪華濃麗,有富貴氣象。

第九品 文綺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紫檀靈芝紋書桌

文綺一品,花紋雖繁,但較文雅,不象濃華那樣富麗喧熾。這裡以靈芝紋書桌為例。先說一說書桌的形式結構:桌面攢框裝板,有束腰及牙子,這些都是常見的造法。惟四足向外彎出後又向內兜轉,屬於鼓腿彭牙一類。足下又有橫材相連。橫材中部還翻出由靈芝紋組成的雲頭,整體造型實際上是吸取了帶卷足的幾形結構。

這樣的造法在書桌中是變體,很難找到相同的實例。書桌除桌面以外遍雕靈芝紋,刀工圓渾,朵朵豐滿,隨意生髮,交互覆疊,各盡其能,與故宮所藏的紫檀蓮花紋寶座,同臻妙鏡。晚清制紅木花籃椅。也常用靈芝紋,斜刀鏟剔,鋒冷畢露,迴旋版刻形態庸俗。可見傢俱裝飾,同一題材,由於表現手法的不同,美妙醜惡,竟至判若雲泥。

第十品 妍秀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花鳥紋半桌

類似大小的長方桌,北京叫“接桌”,又叫“半桌”。上部造成矮桌式樣,下連圓足,又是半桌中常見的造法。不過,造型、雕飾造的如此成功的卻不多見。桌面起攔水線。束腰造成蕉葉邊,起伏卷摺,如水生波,有流動之致。牙條輪廓圓婉,正面雕雙鳳朝陽,雲朵映帶,宛如明錦;側面折枝花鳥,有萬曆彩瓷意趣。牙子以下安龍形角牙,迥首上覷,大有神采。

足內安靈芝紋霸王棖。棖勢先向上提,然後又遠遠探出。這樣不僅可以把棖上的花紋亮出,而且巧妙地填補了角牙內露出的空間。此下圓足光素。著地處用鼓墩結束,上下繁文素質,對比分明。整體用才較細,比例勻稱,線條優美,花紋生動,有妍秀輕盈、面面生姿之妙。

第十一品 勁 挺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一腿三牙羅鍋棖方桌

“一腿三牙羅鍋棖”是明式方桌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一腿三牙”是指四條腿中的任何一條都和三個牙子相交。三個牙子即兩側的兩根長牙條和桌角的一塊牙頭,所謂“羅鍋棖”即安在長牙條下面的棖子,不過此桌雖屬此式,四足直立,不用側腳,此例權衡,花紋線腳也與一般常見的不同,其風格也別具一格。方桌用料不大。

桌面噴出不多,所以安裝在桌角的牙頭既薄又小。腿子線腳不是常見的由混面或加陽線構成的“甜瓜稜”。而是別出心裁刨出八道凹槽。使人一眼就看出的是各道凹槽之間的脊線,條條犀利有力的銳稜。由地面直貫桌面。牙條不寬,起皮條線加窪兒,邊稜乾淨利落。羅鍋棖上起作用的又是棖上的那幾條“劍脊稜”線腳。這些稜線的突出作用,它們又造的那樣的峭拔精神,使方桌顯得骨相清齊,勁挺不凡。

第十二品 柔 婉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四出頭扶手椅

這具扶手椅尺寸並不小,構件卻很細;彎轉弧度大,更是它的一個特點。搭腦正中削出斜坡,向兩旁微微下垂,至盡端又覆上翹。靠背板高而且薄,自下端起稍稍前傾,轉而向後大大彎出,到上端又向前彎,與搭腦相接。如果從椅子的側面看,宛然看到了人體自臀部至頸項一段的曲線。後腿在椅盤以上的延伸部分,彎轉完全隨著靠背板。

扶手則自與後腿相交處起,漸向外彎,藉以加大座位的空間,至外端向內收後又向外撇,以便就坐或站立。聯邦棍先向外彎,然後內斂,與扶手相接,用意仍在加大座位空間。前腿在椅盤以上的延伸部分曰“鵝脖”,先向前彎,又復後收,與扶手相接。以上幾個構件幾乎找不到一件是直的。椅盤以下的主要構件沒有必要再出現弧線,但迎面的券口牙子,用料窄而線條柔和,仍和上部十分協調。明式傢俱構件的彎轉多從實用出發,這也是它的可貴之處。

以上所述也可以說是明式扶手椅造法的一般規律。不過為了取得弧度,不惜剖割大料,而又把它造的如此之細,卻不多見。正因為如此,才能把構件造得如此柔婉,竟為堅硬的黃花梨,賦予了彈性感。

注: 聯邦棍: 扶手椅扶手之下,鵝脖與後腿之間的一根立材,它下植在椅盤上,上與扶手連接。

第十三品 空 靈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靠背椅

這是一具比燈籠椅稍寬,接近“一統碑”式的靠背椅。直搭腦,靠背板上開正圓、下開海棠式透光,沿透光邊起陽線。中部嵌鑲微微高起的長方形癭木片。椅盤以下采用“步步高”趕棖,只踏腳棖下施窄牙條。四面不用常見的券口牙子或羅鍋棖加矮老的造法,而只安八根有三道彎的角牙。正由於它比一般的燈掛椅寬,後腿和靠背板之間出現了較大的空間。

透光的鎪挖,使後背更加舒朗。作為座具的椅子,為了予人穩定感,下半部總以重實一些為宜,否則會有頭重腳輕之感,一般不使用角牙正是為此。但這具椅子由於上部間架開張,透光舒朗,下部用角牙卻非常協調勻稱,輕重虛實,恰到好處,整體顯得格高神秀,超逸空靈。

第十四品 玲 瓏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插屏式座屏風

插屏式屏風是明式屏風中的一種。屏風在兩個雕有鼓形的木墩上樹立柱,立柱前後用站牙抵夾。兩副墩柱之間施兩道橫棖及披水牙子將它們連成一個整體。柱內側打槽,嵌插可裝可卸的獨扇屏風。屏座及邊框用材粗碩,如果不在所有的絛環板上施加透雕的話,屏風是不會使人覺得玲瓏剔透的。

明清之際流行的螭紋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圖案。利用尾部的分歧卷轉,任何空間都能被它填補的那樣圓滿妥貼。在直幅的空間中,螭虎可以疊羅漢似的任意疊下去。在橫幅的空間中,正中加一個圖案化的壽字,兩旁又可以用螭虎擺出對稱而又生動的紋樣來。由於在裝飾構圖上有許多方便之處,難怪螭紋成了當時的工藝品,尤其是黃花梨傢俱,可說是最常用的圖案題材之一。

第十五品 典 雅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衣架殘件中牌子部分

明式衣架上有搭腦,下有立柱支承。立柱下端植入墩座,並用站牙抵夾,衣架中部四木構成扁方框,橫材出榫與立柱交接。這一組構件北京匠師稱之為“中牌子”。它在衣架中佔有重要地位,兩副墩柱仗它來聯結,衣衫要用它才能披搭,同時又是施加雕飾的重要部位。有雕飾的衣架,一般是在中牌子的扁方框內立短柱兩根,嵌裝三塊透雕的絛環板。

這具中牌子卻採用攢斗的手法造出非常優美動人的圖案。紋樣是每一組四簇雲紋間隔一團花,中間一層花紋是完整的,上上下兩層則各用其半。一般的四簇雲紋都是用四枚雲紋鬥簇,再用栽榫來固定,這件中牌子的四簇雲紋和團花是大片木板鎪刻出來的,修長的鳳眼,卷轉的高冠,犀利的陽文脊線,兩側用雙刀刻出的“冰字紋”完全是從古玉環、璧上的龍鳳花紋變化出來的。它避開了明式傢俱的傳統圖案,因而看起來新穎醒目,又由於它植根於更久遠的藝術傳統,而且善於吸收運用,故能優美動人。

第十六品 清 新

【  明式傢俱的十六品與八病  】


黃花梨六方扶手椅

六方椅在明式傢俱中極罕見.少的原因除費工耗料外,更由於容易顯得呆苯,很難造的美觀耐看.這具六方椅尺寸竟大於一般的扶手椅,又採用了比較複雜的 線腳,不能不說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大膽創新並不難,難在把六方椅製作的如此成功。

椅盤以下為六方形結構,不過六方形不是等邊的,而是前後兩邊長,其餘四邊短。這樣後背自然寬了,座位面積自然大了,垂腳坐或盤足坐都相宜,既美觀又實用。椅盤以下,只正面施券口牙子,餘五面均用牙條,六足外面起瓜弧線,另外三面是平的。椅盤邊抹採用雙混面壓邊線,管腳棖劈料做。椅盤以上,搭腦、扶手、鵝脖、聯邦棍等都用甜瓜稜,通體使用了分瓣起稜的線腳,對上下的完整和諧並藉以破除呆苯起一定作用。

一般來說,甜瓜稜習慣用於比較粗的直材。如桌(如一腿三牙式)、櫃(如圓角式)的腿子上。此例用於靠背即扶手,顯得新穎脫俗。靠背板攢框打槽分三段裝板,上段雕雲紋,中段光素,下段鎪出雲紋亮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又一反常例把上段造的格外長,雲紋壓的很低,為火焰似的長尖留出空位,鋒芒上貫,犀利有力,格外精神。這又是裝飾上的創新。


八病

第一病 繁瑣

黃花梨高束腰帶託泥雕花圈椅圈椅是明式傢俱中常見的一種,有的結構簡練,樸質無紋,格調頗高,而此椅是截然相反的一例。椅子的靠背板攢框打槽分四段裝板,它們自上而下的紋飾是:壺門開光中雕獸面,委角長方框中雕牡丹竹石,變體海棠式幾何紋,雲紋亮腳。靠背板即後腿兩側均有多折而起邊線的長牙條。椅盤上加透雕花卉的三面短牆,彷彿成欄杆模樣,椅盤下四角安竹節紋短柱,托腮肥厚,幾與邊抹同大,嵌裝在此處的束腰雕龍紋。托腮下的牙子為齊牙頭式,腿上雕獸面,三彎腿,馬蹄做成虎爪落在託泥上,託泥下還設起邊線的牙條。

首先說它的結構。束腰和託泥在一般的圈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而此椅用的是高束腰和厚託泥,椅盤上雕花短牆和長牙條更為累贅,它們侵佔了扶手下的空間,使本來頗為空靈的圈椅造型遭到破壞。為什麼要塞進這些多餘的構件呢?主要的意圖只是為雕花多增添一些地位。

再說,它的雕飾,幾乎是漫無節制地佈滿全身,任意拼湊。它不象某些雕飾雖繁的明式傢俱,花紋有間歇,有呼應,可以看到它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再加上刀法冗弱,沒有一組花紋是耐人觀賞的。因此這樣的圈椅說它從結構到裝飾都陷入了繁瑣的泥潭,似不為過。

第二病 贅 復

有束腰三彎腿方凳,在明式傢俱中並不常見,但也曾寓目十來件。它們的造法有的四面牙子鎪出壺口輪廓和腿子交圈,牙子下更無其他構件。有的在四足內角安霸王棖。有的在壺門牙子下設羅鍋棖加矮老,更為罕見。

杌凳凡是採用壺門牙子的,它與腿子相交處轉角是圓的,因而牙子兩端的斜線比一般直牙條方轉角的斜線要長一些,和腿子肩部的接觸面要大一些,故比較牢固,牙子下不必再加棖子。如果加了,即便是直棖,也會損害壺門的曲線輪廓。壺門牙子的桌、凳往往採用比較隱蔽的霸王棖,就是為了保留壺門曲線的完整。此例則不但用羅鍋棖,而且加矮老。矮老上端的格肩插入壺門的輪廓,看起來很不舒服。此種在功能上是疊床架屋,在造型上是畫蛇添足的造法,可以說是中了贅復之病。

第三病 臃 腫

現在用途還不太清楚的傢俱,其造型似受石雕臺座的影響,可能原為寺院中用來置放銅盤或法器的,但花紋又不類似。今姑名之曰臺座。

其構造上部近似方臺,四面凹入,浮雕雙螭捧壽,用栽榫與下面的大方几連接,大方几外貌似分兩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方几,惟牙子下掛,鎪出垂雲。此下又造成三彎腿落在託泥上。實際上兩截相連,四腿都是一木連做,四面腿間空間隨著腿子的曲線打槽裝板,浮雕螭紋。論其製作,可惜不惜工本,下料之大,用材之費,耗工之多是驚人的。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實效證明臺座的設計是失敗的,制者昧於木器不宜仿石器的道理,以致既不凝重,也不雄偉,而只落得笨拙臃腫,不堪入目。

第四病 滯 鬱

一腿三牙羅鍋棖方桌多數造型優美,並頗具特點.其特點是四足有明顯的“側腳”。既有側腳,四足下端斜出,上端必然收進。但它必須與大邊、抹頭相交,因此邊抹要有相當的寬度。邊抹既寬,便不宜厚,以免用材多而過於笨重,不過邊抹薄了又會與方桌的整體不相稱,所以邊抹多在它底面的邊緣附加一條木材來解決這個矛盾,即所謂“垛邊”的造法。有了垛邊,它必然會遮掩長條牙子的一部分,減少它露在外面的寬度,這樣就突出了羅鍋棖和牙子之間的空間或嵌夾在二者之間的雕花飾件——“卡子花”,使方桌顯得疏朗美觀。以上是一腿三牙方桌各個構件之間相互牽連、彼此制約的關係。

做長方桌可以採用一腿三牙式,但不容易造得象方桌那樣好看,這具雞翅木畫桌就是一例。設計者忽視了此種形式應有的特點,邊抹用料薄而又沒有加垛邊,和整體比例失調。最大的毛病出在牙子上,造得太寬了,牙頭部分尤為顯著。如此之寬的牙子沒有垛邊為它遮掩,致使書桌形象顯得滯鬱不宣,予人悶窒飽滿的感覺。

第五病 纖巧

這具香幾捨得用料,不惜費工,卻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例子。

它採用的是鼓腿彭牙,足端又向外翻出成為三彎腿的形式,在明人小說及清代《匠作則例》中有“蜻蜓腿”之稱。此種形式上下的一舒一斂,應當有較大的區別,但也不宜做過了頭。此几上部徑為48釐米,下部徑為25釐米,相差幾乎是二與一之比,這樣就造成頭重腳輕,失去了平衡。

在線腳和雕飾上使人感到過於雕琢的是半圓形的混面束腰和起稜多層的托腮,實際上這裡所需要的只是老老實實的直束腰和線腳比較簡單的托腮。就是幾面的冰盤線造得也不夠理想,不如用常見的“一雕一混”為宜。圓束腰上造出橢圓的浮雕花紋,更與通體的紋飾不協調。看來香幾的作者追求的是俊俏的造型和精細的雕飾,但所收到的是纖巧而不自然的效果。

第六病 悖謬

我們知道凡屬案形結構的傢俱,也就是四足縮進安裝,不是位在四角的桌案,正規的造法只有兩個——夾頭榫和插肩榫。

二者外貌有別,夾頭榫腿子高出牙條和牙條的表面,插肩榫則腿子和牙條表面平齊。不過最基本的一點它們卻是相同的,都是把緊貼在案面下的長牙條嵌夾在四足上端的開口之內。夾頭榫和插肩榫大約是晚唐、五代之際,高桌開始使用,匠師們受到了大木樑架柱頭開口中夾綽幕的啟發而運用到桌案上來的。由於直材(腿子)和橫材(牙條)的合理鑲夾,加大了二者的接觸面,搭起了牢穩的底架,再由四足頂端的榫子和案面結合。構成了結構合理的條案。

現在看來這具翹頭案,是用木條攢框的辦法造成透空的牙條和牙頭。它無法和四足嵌夾,而只靠幾種栽榫來連接,其堅實程度是無法和夾頭榫和插肩榫相比的。這是拋棄千錘百煉的好傳統,不顧違反結構原理,去使用一種在外貌上似是而非的悖謬造法。

第七病 失位

某一個構件和某一種裝飾在哪一種傢俱的哪一個部位出現即如何出現是有規律可尋的。如果用的合適,符合規律。看起來就很舒服。甚至根本沒有去理會它,認為本應如此。如果用在不合適的地方,違反了規律,看起來就很彆扭,它也彷彿在傢俱上呆不住,從整體形象上要跳出來似的。

舉例來說。用橫豎材攢鬥成萬字紋,明式傢俱一般都是若干個連在一起或斜行幾排組成圖案,用在羅漢床的床圍子上或透空的櫃門上,舒透面齊整,頗為美觀。現在看來這具夾頭榫平頭案,擋板的部位竟單獨用兩個萬字紋,非常刺目,讓人感到不倫不類。此案把萬字用在不該用的地方,鼓名之曰“失位”。

第八品 俚俗

椅用南榆製成,是次於紫檀、黃花梨、雞翅木但為明式傢俱常用的一種木材。靠背板分三段攢成,自上而下分別透雕雲鶴、麒麟及雙龍。最下一段亮腳特高,比例失調。鵝脖在椅盤抹頭上鑿眼另安,不與前腿一木連做。椅盤下三面加橫棖,棖上加絛環板,正面透雕花卉,側面平列雲紋三朵。這樣就不得不將下面的券口壓低,致使優美的壺門曲線無地施展。聯邦棍鏇作葫蘆狀;形象惡劣,曾疑是後配,經細審其木質、色澤及使用程度,知確為原制。

此椅雕飾繁瑣,刀工疲沓,動物形象欠佳,頭小而身軀臃腫的麒麟尤為顯著。它從造型到裝飾都帶幾分“土氣”,用北京匠師的話來說就叫“怯”。可以看出它與精緻的紫檀、黃花梨傢俱並非出於同一流派的工匠之手,而是某一地區的中小城市或鄉鎮的木工為當地的地主鄉紳特製的傢俱。當時的木工確實在精心細制,極力迎合定製者的趣味和要求。不過越是這樣就越增加了它的俚俗之態。


————王世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