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这十六“品”和八“病”对于指导我们品鉴明式家具的造型和艺术价值有重要意义。


十六品

第一品 简练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紫檀独板围子罗汉床

这种塌北京匠师通称罗汉床,由于只容一人,故又有“独睡”之称。床用三块光素的独板做围子,只后背一块拼了一窄条,这是因为紫檀很难得到比此更宽的大料的缘故。床身无束腰,大边及抹头,线脚简单,用素冰盘沿,只压边线一道。腿子为四根粗大圆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罗锅枨加矮老。

此床从结构到装饰都采用了极为简练的造法,每个构件交代得干净利落,功能明确,所以不仅在结构上是合理的,在造型上也是优美的,它给予我们视觉上的满足和享受,无单调之嫌,有隽永之趣。注:大(dà)边:四框如为长方形,长而出榫的两根为大边。如为正方形,出榫的两根为大边。如为圆形,外框的每一根都可称之为大边。

第二品 淳朴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紫檀裹腿罗锅枨加霸王枨黑漆面书桌

这是一张式样简单但又极为罕见的书桌。它没有采用无束腰方形结构的常见形式——直枨或罗锅枨加矮老,而是将罗锅枨加大并提高到牙条的部位,紧贴桌面,省去了矮老。这样就扩大了使用者膝部的活动空间。正因为罗锅枨提高了,腿足与其他部件的连结,集中在上端。这样恐怕不够牢稳,所以又使用了霸王枨。霸王枨一头安在腿子内侧,用的是设计巧妙的“勾挂垫榫”,即榫头从榫眼的下半开口较大处纳入,推向上半开口较小处,下半垫榫,使它不得下落,故亦不得脱出,一头承托桌面。它具备传递重量和加固腿子的双重功能。又因它半隐在桌面以下,不致于扰乱人们的视线,破坏形象的完整。罗锅枨的加大并和边抹贴近,使书桌显得朴质多了,其效果和用材细而露透孔的罗锅枨加矮老大不相同。

加上桌心为原来的明制黑漆面,精光内含,暗如乌木,断纹班驳,色泽奇古,和深黝的紫檀相配,弥觉其淳朴敦厚,允称明代家具精品。

注:矮(ài)老:短柱,多用在枨子和它的上部构件之间;牙 条:长而直的牙子为牙条。

第三品 厚拙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铁力高束腰五足香几

香几用厚达二寸的整板作面,束腰部分,露出腿子上截,状如短柱。短柱两侧打槽,嵌装绦环板并锼凿近似海棠式的透孔。如用清代《则例》的术语来说,便是“折柱绦环板挖鱼门洞”的造法。束腰下的托腮宽而且厚,一则为与面板厚度极其冰盘沿线角配称,以便形成须弥座的形状:二则因托腮也须打槽嵌装绦环板,所以不得不厚。

彭牙与鼓退用插肩榫相交,形成香几的肩部,此处用料特别厚硕。足下的托泥也用大料造成。尽管此几绦环板上开孔,使它略为疏透,足端收杀较多,多削出圆珠,施加了一些装饰,其主调仍是厚重朴拙。类此的香几很少见,可能不是家庭用具而是寺院中物,今天如设计半身塑像或重点展品的台座,还是可供借鉴的。

注:绦(táo)环板:用在家具不同部位,以家具构件为外框的板片,一般都有雕琢。插 肩 榫:案形结构的两种基本造法之一。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形成前后两片。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条为容纳斜肩而凿剔的槽。拍合后腿足表面与牙条平齐。

第四品 凝重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紫檀牡丹纹扶手椅

这种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扶手椅,北京匠师又称“南官帽椅”。椅足外扎,侧角显著。椅盘前宽后窄,相差几达15厘米。大边弧线向前凸出,平面作扇面形。搭脑的弧线向后凸出,与大边的方向相反。全身光素,只靠背板上浮雕牡丹纹一团,花纹刀法与明早期剔红相似。椅盘下三面设“洼堂肚”券口牙子,沿边起肥满的“灯草线”。

管脚枨不但用明榫,且出头少许,坚固而不觉得累赘,在明式家具中不多见。它应是一种较早的手法,还保留着大木梁架榫头突出的痕迹。此椅气度凝重,和它的尺寸、用材、花纹、线脚等都有关系。但其主要因素还在舒展的间架结构,稳妥的空间布局,其中侧角出扎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有的清代宝座,尺寸比它大,用材比它粗,但并不能取得同样的凝重效果。

注:椅盘:椅子的屉盘,一般由四根边框。中设软屉或硬屉构成。洼堂肚:牙条中部下垂,成弧线状。常见于椅子上的券口牙子。灯草线:饱满的阳线。

第五品 雄伟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嵌瘿木五屏风式宝座

围子五屏风式,后背三扇,两侧扶手各一扇。后背正中一扇,上有卷书式搭脑,下有卷草纹亮脚,高约半米。左右各扇高度向外递减,都用厚材攒框,打双槽裹外两面装板造成。再用“走马销”将各扇连接在一起。中间三扇仅正面嵌花纹,扶手两侧则裹外均嵌花纹。花纹分四式。但都从如意云头纹变化出来,用楠木瘿子镶嵌而成,故又有它的一致性。

宝座下部以厚重的大材做边抹及腿,宽度达10厘米,也用楠木瘿子作镶嵌,花纹取自青铜器。座面还保留着原来用黄丝绒编织的菱形纹软屉,密无孔目,因长期受铺垫的遮盖保护,色泽尤新。整体说来它装饰富丽,气势雄伟,设计者达到了当时统治者企图通过宝座来显示其特殊身份的要求。

注:

走马销:栽榫的一种,榫子下大上小,由卯眼开口大处插入,推向开口小处,榫卯扣牢时,构件恰好安装到位。如果取下构件,仍须退还到入卯处,才能分开。

第六品 圆浑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紫檀四开光坐墩

坐墩又称鼓墩,因为它保留着鼓的形状;腹部多开圆光,又是藤墩用藤条盘圈所遗留的痕迹。此墩开光作圆角方形,沿边起沿线。开光与上下两圈鼓钉之间,各起弦纹一道。鼓钉隐起,绝无刀凿痕迹,是用“铲地”的方法铲出而又细加研磨的。四足裹面削肩,两端格肩,用插肩榫与上下构件拍合,紧密如一木生成,制作精工之至。

将此墩选作圆浑的实例,虽和它的体形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完整、囫囵、圆熟、浑成的风貌。不吝惜剖大材、精选料,简而无棱角的线脚,精湛的木工工艺,以至古旧家具的自然光泽(包浆亮),都是它得以形成这种风貌的种种因素。

:铲地:用光地作地子的浮雕花纹。光地须用铲刀铲出,故名。

第七品 沉穆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黑漆炕几

不浮曰沉,沉是深而稳的意思,是浮躁的反面。穆是美的意思。故沉穆是一种深沉而幽静的美。在明式家具中,能入简练、淳朴、厚拙、凝重诸品的,必然兼具幽静的美。今举黑漆炕几作为此品的实例,因其更饶沉穆的韵趣而已。此几用三块独板造成,糊布上漆灰髹退光,不施雕刻及描绘。两侧足上开孔,弯如覆瓦,可容手掌。几面板厚余寸。

几足板厚二寸,上半铲剔板的内侧,下半铲剔板的外侧,至足底稍稍向外翻转,呈卷曲之势。通体漆质兼好,色泽黝黑,有牛毛纹细断,位之室内,静谧之趣盎然,即紫檀器亦逊其幽雅,更非黄花梨、鸡翅木等所能比拟。从式样看,并非明式家具常见的形制,当出清早期某家的专门设计,然后请工匠为他特制。设计者审美水平颇高,对家具造型是深得个中三味的。

第八品 浓华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

床上安围子和立柱,立柱上端支撑床顶,并在顶上安装楣子的叫“架子床”,而正面又加门罩,作成月洞式(或称“月亮门式”)的,又是架子床中造法比较复杂的一种。此床门罩用三扇拼成,连同围子及横楣子均用攒门的方法造成四簇云纹,其间再以十字连接,图案十分繁缛。由于它的面积大,图案又是由相同的一组组纹样排比构成的,故引人注目的是规律匀称的整体效果,而没有繁琐的感觉。

床身高束腰,束腰间立短柱,分段嵌装绦环板,浮雕花鸟纹。牙子雕草龙及缠枝花纹。横楣子的牙条雕云鹤纹,它是明式家具中体型高大又综合使用了几种雕饰手法的一件,豪华浓丽,有富贵气象。

第九品 文绮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紫檀灵芝纹书桌

文绮一品,花纹虽繁,但较文雅,不象浓华那样富丽喧炽。这里以灵芝纹书桌为例。先说一说书桌的形式结构:桌面攒框装板,有束腰及牙子,这些都是常见的造法。惟四足向外弯出后又向内兜转,属于鼓腿彭牙一类。足下又有横材相连。横材中部还翻出由灵芝纹组成的云头,整体造型实际上是吸取了带卷足的几形结构。

这样的造法在书桌中是变体,很难找到相同的实例。书桌除桌面以外遍雕灵芝纹,刀工圆浑,朵朵丰满,随意生发,交互覆叠,各尽其能,与故宫所藏的紫檀莲花纹宝座,同臻妙镜。晚清制红木花篮椅。也常用灵芝纹,斜刀铲剔,锋冷毕露,回旋版刻形态庸俗。可见家具装饰,同一题材,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美妙丑恶,竟至判若云泥。

第十品 妍秀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花鸟纹半桌

类似大小的长方桌,北京叫“接桌”,又叫“半桌”。上部造成矮桌式样,下连圆足,又是半桌中常见的造法。不过,造型、雕饰造的如此成功的却不多见。桌面起拦水线。束腰造成蕉叶边,起伏卷摺,如水生波,有流动之致。牙条轮廓圆婉,正面雕双凤朝阳,云朵映带,宛如明锦;侧面折枝花鸟,有万历彩瓷意趣。牙子以下安龙形角牙,迥首上觑,大有神采。

足内安灵芝纹霸王枨。枨势先向上提,然后又远远探出。这样不仅可以把枨上的花纹亮出,而且巧妙地填补了角牙内露出的空间。此下圆足光素。着地处用鼓墩结束,上下繁文素质,对比分明。整体用才较细,比例匀称,线条优美,花纹生动,有妍秀轻盈、面面生姿之妙。

第十一品 劲 挺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

“一腿三牙罗锅枨”是明式方桌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一腿三牙”是指四条腿中的任何一条都和三个牙子相交。三个牙子即两侧的两根长牙条和桌角的一块牙头,所谓“罗锅枨”即安在长牙条下面的枨子,不过此桌虽属此式,四足直立,不用侧脚,此例权衡,花纹线脚也与一般常见的不同,其风格也别具一格。方桌用料不大。

桌面喷出不多,所以安装在桌角的牙头既薄又小。腿子线脚不是常见的由混面或加阳线构成的“甜瓜棱”。而是别出心裁刨出八道凹槽。使人一眼就看出的是各道凹槽之间的脊线,条条犀利有力的锐棱。由地面直贯桌面。牙条不宽,起皮条线加洼儿,边棱干净利落。罗锅枨上起作用的又是枨上的那几条“剑脊棱”线脚。这些棱线的突出作用,它们又造的那样的峭拔精神,使方桌显得骨相清齐,劲挺不凡。

第十二品 柔 婉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

这具扶手椅尺寸并不小,构件却很细;弯转弧度大,更是它的一个特点。搭脑正中削出斜坡,向两旁微微下垂,至尽端又复上翘。靠背板高而且薄,自下端起稍稍前倾,转而向后大大弯出,到上端又向前弯,与搭脑相接。如果从椅子的侧面看,宛然看到了人体自臀部至颈项一段的曲线。后腿在椅盘以上的延伸部分,弯转完全随着靠背板。

扶手则自与后腿相交处起,渐向外弯,借以加大座位的空间,至外端向内收后又向外撇,以便就坐或站立。联邦棍先向外弯,然后内敛,与扶手相接,用意仍在加大座位空间。前腿在椅盘以上的延伸部分曰“鹅脖”,先向前弯,又复后收,与扶手相接。以上几个构件几乎找不到一件是直的。椅盘以下的主要构件没有必要再出现弧线,但迎面的券口牙子,用料窄而线条柔和,仍和上部十分协调。明式家具构件的弯转多从实用出发,这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以上所述也可以说是明式扶手椅造法的一般规律。不过为了取得弧度,不惜剖割大料,而又把它造的如此之细,却不多见。正因为如此,才能把构件造得如此柔婉,竟为坚硬的黄花梨,赋予了弹性感。

注: 联邦棍: 扶手椅扶手之下,鹅脖与后腿之间的一根立材,它下植在椅盘上,上与扶手连接。

第十三品 空 灵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靠背椅

这是一具比灯笼椅稍宽,接近“一统碑”式的靠背椅。直搭脑,靠背板上开正圆、下开海棠式透光,沿透光边起阳线。中部嵌镶微微高起的长方形瘿木片。椅盘以下采用“步步高”赶枨,只踏脚枨下施窄牙条。四面不用常见的券口牙子或罗锅枨加矮老的造法,而只安八根有三道弯的角牙。正由于它比一般的灯挂椅宽,后腿和靠背板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空间。

透光的锼挖,使后背更加舒朗。作为座具的椅子,为了予人稳定感,下半部总以重实一些为宜,否则会有头重脚轻之感,一般不使用角牙正是为此。但这具椅子由于上部间架开张,透光舒朗,下部用角牙却非常协调匀称,轻重虚实,恰到好处,整体显得格高神秀,超逸空灵。

第十四品 玲 珑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插屏式座屏风

插屏式屏风是明式屏风中的一种。屏风在两个雕有鼓形的木墩上树立柱,立柱前后用站牙抵夹。两副墩柱之间施两道横枨及披水牙子将它们连成一个整体。柱内侧打槽,嵌插可装可卸的独扇屏风。屏座及边框用材粗硕,如果不在所有的绦环板上施加透雕的话,屏风是不会使人觉得玲珑剔透的。

明清之际流行的螭纹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图案。利用尾部的分歧卷转,任何空间都能被它填补的那样圆满妥贴。在直幅的空间中,螭虎可以叠罗汉似的任意叠下去。在横幅的空间中,正中加一个图案化的寿字,两旁又可以用螭虎摆出对称而又生动的纹样来。由于在装饰构图上有许多方便之处,难怪螭纹成了当时的工艺品,尤其是黄花梨家具,可说是最常用的图案题材之一。

第十五品 典 雅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衣架残件中牌子部分

明式衣架上有搭脑,下有立柱支承。立柱下端植入墩座,并用站牙抵夹,衣架中部四木构成扁方框,横材出榫与立柱交接。这一组构件北京匠师称之为“中牌子”。它在衣架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副墩柱仗它来联结,衣衫要用它才能披搭,同时又是施加雕饰的重要部位。有雕饰的衣架,一般是在中牌子的扁方框内立短柱两根,嵌装三块透雕的绦环板。

这具中牌子却采用攒斗的手法造出非常优美动人的图案。纹样是每一组四簇云纹间隔一团花,中间一层花纹是完整的,上上下两层则各用其半。一般的四簇云纹都是用四枚云纹斗簇,再用栽榫来固定,这件中牌子的四簇云纹和团花是大片木板锼刻出来的,修长的凤眼,卷转的高冠,犀利的阳文脊线,两侧用双刀刻出的“冰字纹”完全是从古玉环、璧上的龙凤花纹变化出来的。它避开了明式家具的传统图案,因而看起来新颖醒目,又由于它植根于更久远的艺术传统,而且善于吸收运用,故能优美动人。

第十六品 清 新

【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与八病  】


黄花梨六方扶手椅

六方椅在明式家具中极罕见.少的原因除费工耗料外,更由于容易显得呆苯,很难造的美观耐看.这具六方椅尺寸竟大于一般的扶手椅,又采用了比较复杂的 线脚,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大胆创新并不难,难在把六方椅制作的如此成功。

椅盘以下为六方形结构,不过六方形不是等边的,而是前后两边长,其余四边短。这样后背自然宽了,座位面积自然大了,垂脚坐或盘足坐都相宜,既美观又实用。椅盘以下,只正面施券口牙子,余五面均用牙条,六足外面起瓜弧线,另外三面是平的。椅盘边抹采用双混面压边线,管脚枨劈料做。椅盘以上,搭脑、扶手、鹅脖、联邦棍等都用甜瓜棱,通体使用了分瓣起棱的线脚,对上下的完整和谐并藉以破除呆苯起一定作用。

一般来说,甜瓜棱习惯用于比较粗的直材。如桌(如一腿三牙式)、柜(如圆角式)的腿子上。此例用于靠背即扶手,显得新颖脱俗。靠背板攒框打槽分三段装板,上段雕云纹,中段光素,下段锼出云纹亮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又一反常例把上段造的格外长,云纹压的很低,为火焰似的长尖留出空位,锋芒上贯,犀利有力,格外精神。这又是装饰上的创新。


八病

第一病 繁琐

黄花梨高束腰带托泥雕花圈椅圈椅是明式家具中常见的一种,有的结构简练,朴质无纹,格调颇高,而此椅是截然相反的一例。椅子的靠背板攒框打槽分四段装板,它们自上而下的纹饰是:壶门开光中雕兽面,委角长方框中雕牡丹竹石,变体海棠式几何纹,云纹亮脚。靠背板即后腿两侧均有多折而起边线的长牙条。椅盘上加透雕花卉的三面短墙,仿佛成栏杆模样,椅盘下四角安竹节纹短柱,托腮肥厚,几与边抹同大,嵌装在此处的束腰雕龙纹。托腮下的牙子为齐牙头式,腿上雕兽面,三弯腿,马蹄做成虎爪落在托泥上,托泥下还设起边线的牙条。

首先说它的结构。束腰和托泥在一般的圈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而此椅用的是高束腰和厚托泥,椅盘上雕花短墙和长牙条更为累赘,它们侵占了扶手下的空间,使本来颇为空灵的圈椅造型遭到破坏。为什么要塞进这些多余的构件呢?主要的意图只是为雕花多增添一些地位。

再说,它的雕饰,几乎是漫无节制地布满全身,任意拼凑。它不象某些雕饰虽繁的明式家具,花纹有间歇,有呼应,可以看到它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再加上刀法冗弱,没有一组花纹是耐人观赏的。因此这样的圈椅说它从结构到装饰都陷入了繁琐的泥潭,似不为过。

第二病 赘 复

有束腰三弯腿方凳,在明式家具中并不常见,但也曾寓目十来件。它们的造法有的四面牙子锼出壶口轮廓和腿子交圈,牙子下更无其他构件。有的在四足内角安霸王枨。有的在壶门牙子下设罗锅枨加矮老,更为罕见。

杌凳凡是采用壶门牙子的,它与腿子相交处转角是圆的,因而牙子两端的斜线比一般直牙条方转角的斜线要长一些,和腿子肩部的接触面要大一些,故比较牢固,牙子下不必再加枨子。如果加了,即便是直枨,也会损害壶门的曲线轮廓。壶门牙子的桌、凳往往采用比较隐蔽的霸王枨,就是为了保留壶门曲线的完整。此例则不但用罗锅枨,而且加矮老。矮老上端的格肩插入壶门的轮廓,看起来很不舒服。此种在功能上是叠床架屋,在造型上是画蛇添足的造法,可以说是中了赘复之病。

第三病 臃 肿

现在用途还不太清楚的家具,其造型似受石雕台座的影响,可能原为寺院中用来置放铜盘或法器的,但花纹又不类似。今姑名之曰台座。

其构造上部近似方台,四面凹入,浮雕双螭捧寿,用栽榫与下面的大方几连接,大方几外貌似分两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方几,惟牙子下挂,锼出垂云。此下又造成三弯腿落在托泥上。实际上两截相连,四腿都是一木连做,四面腿间空间随着腿子的曲线打槽装板,浮雕螭纹。论其制作,可惜不惜工本,下料之大,用材之费,耗工之多是惊人的。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实效证明台座的设计是失败的,制者昧于木器不宜仿石器的道理,以致既不凝重,也不雄伟,而只落得笨拙臃肿,不堪入目。

第四病 滞 郁

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多数造型优美,并颇具特点.其特点是四足有明显的“侧脚”。既有侧脚,四足下端斜出,上端必然收进。但它必须与大边、抹头相交,因此边抹要有相当的宽度。边抹既宽,便不宜厚,以免用材多而过于笨重,不过边抹薄了又会与方桌的整体不相称,所以边抹多在它底面的边缘附加一条木材来解决这个矛盾,即所谓“垛边”的造法。有了垛边,它必然会遮掩长条牙子的一部分,减少它露在外面的宽度,这样就突出了罗锅枨和牙子之间的空间或嵌夹在二者之间的雕花饰件——“卡子花”,使方桌显得疏朗美观。以上是一腿三牙方桌各个构件之间相互牵连、彼此制约的关系。

做长方桌可以采用一腿三牙式,但不容易造得象方桌那样好看,这具鸡翅木画桌就是一例。设计者忽视了此种形式应有的特点,边抹用料薄而又没有加垛边,和整体比例失调。最大的毛病出在牙子上,造得太宽了,牙头部分尤为显著。如此之宽的牙子没有垛边为它遮掩,致使书桌形象显得滞郁不宣,予人闷窒饱满的感觉。

第五病 纤巧

这具香几舍得用料,不惜费工,却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例子。

它采用的是鼓腿彭牙,足端又向外翻出成为三弯腿的形式,在明人小说及清代《匠作则例》中有“蜻蜓腿”之称。此种形式上下的一舒一敛,应当有较大的区别,但也不宜做过了头。此几上部径为48厘米,下部径为25厘米,相差几乎是二与一之比,这样就造成头重脚轻,失去了平衡。

在线脚和雕饰上使人感到过于雕琢的是半圆形的混面束腰和起棱多层的托腮,实际上这里所需要的只是老老实实的直束腰和线脚比较简单的托腮。就是几面的冰盘线造得也不够理想,不如用常见的“一雕一混”为宜。圆束腰上造出椭圆的浮雕花纹,更与通体的纹饰不协调。看来香几的作者追求的是俊俏的造型和精细的雕饰,但所收到的是纤巧而不自然的效果。

第六病 悖谬

我们知道凡属案形结构的家具,也就是四足缩进安装,不是位在四角的桌案,正规的造法只有两个——夹头榫和插肩榫。

二者外貌有别,夹头榫腿子高出牙条和牙条的表面,插肩榫则腿子和牙条表面平齐。不过最基本的一点它们却是相同的,都是把紧贴在案面下的长牙条嵌夹在四足上端的开口之内。夹头榫和插肩榫大约是晚唐、五代之际,高桌开始使用,匠师们受到了大木梁架柱头开口中夹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的。由于直材(腿子)和横材(牙条)的合理镶夹,加大了二者的接触面,搭起了牢稳的底架,再由四足顶端的榫子和案面结合。构成了结构合理的条案。

现在看来这具翘头案,是用木条攒框的办法造成透空的牙条和牙头。它无法和四足嵌夹,而只靠几种栽榫来连接,其坚实程度是无法和夹头榫和插肩榫相比的。这是抛弃千锤百炼的好传统,不顾违反结构原理,去使用一种在外貌上似是而非的悖谬造法。

第七病 失位

某一个构件和某一种装饰在哪一种家具的哪一个部位出现即如何出现是有规律可寻的。如果用的合适,符合规律。看起来就很舒服。甚至根本没有去理会它,认为本应如此。如果用在不合适的地方,违反了规律,看起来就很别扭,它也仿佛在家具上呆不住,从整体形象上要跳出来似的。

举例来说。用横竖材攒斗成万字纹,明式家具一般都是若干个连在一起或斜行几排组成图案,用在罗汉床的床围子上或透空的柜门上,舒透面齐整,颇为美观。现在看来这具夹头榫平头案,挡板的部位竟单独用两个万字纹,非常刺目,让人感到不伦不类。此案把万字用在不该用的地方,鼓名之曰“失位”。

第八品 俚俗

椅用南榆制成,是次于紫檀、黄花梨、鸡翅木但为明式家具常用的一种木材。靠背板分三段攒成,自上而下分别透雕云鹤、麒麟及双龙。最下一段亮脚特高,比例失调。鹅脖在椅盘抹头上凿眼另安,不与前腿一木连做。椅盘下三面加横枨,枨上加绦环板,正面透雕花卉,侧面平列云纹三朵。这样就不得不将下面的券口压低,致使优美的壶门曲线无地施展。联邦棍镟作葫芦状;形象恶劣,曾疑是后配,经细审其木质、色泽及使用程度,知确为原制。

此椅雕饰繁琐,刀工疲沓,动物形象欠佳,头小而身躯臃肿的麒麟尤为显著。它从造型到装饰都带几分“土气”,用北京匠师的话来说就叫“怯”。可以看出它与精致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并非出于同一流派的工匠之手,而是某一地区的中小城市或乡镇的木工为当地的地主乡绅特制的家具。当时的木工确实在精心细制,极力迎合定制者的趣味和要求。不过越是这样就越增加了它的俚俗之态。


————王世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