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寫詩詞或對聯的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文化水平?

南方妹紙


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有云: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也就是說詩寫得好不好與一個人有沒有寫詩的天賦有關,這個天賦就是嚴羽所說的別才和別趣,而與他讀了多少書和他對理學的研究深不深沒有直接的關係。

杜甫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有一付對聯是這樣寫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有了寫詩的天賦,又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定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王安石《傷仲永》中之方仲永,可謂有寫詩之天賦,然其父不使學,最終泯然眾人矣!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成功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作詩也一樣,光有天賦而不努力讀書學習也是寫不出好詩來的。杜甫之所以被後人稱為詩聖,他不僅有為人性癖耽佳句之寫詩天分,而與他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努力學習也是分不開的。

駱賓王七齡即可作《詠鵝》詩,以現在的文化水平來說,也就是小學程度;陸放翁臨終作《示兒》一詩,說他是博士後的文化程度也不為過。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作詩寫對聯沒有什麼門坎,不需要多麼高的文化水平,只需要你有一顆熱愛詩詞的心,再加上一點努力學習就好了!








桃源居士81


寫詩對聯,頭條不論文憑,

說學逗唱,藝術圖個開心。

水平高低,評說自有後人,

白石木匠,刻畫魚蝦傳神。






可潤堂李雪山


請看“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康震,酈波兩教授水平應該夠高的吧?請看康震教授所寫:

大江東去流日月,

古韻新妍意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

一代風流唱春暉。

老夫細觀之,最後兩句嚴重出律,雄雞不符合仄仄,一代不符合平平,風流不符合仄仄之要求,應判為打油詩。而且格調不高,似有虎頭蛇尾之嫌。

現老夫仍用原韻,並改康先生不擅長的對仗模式和:

有詩為證:

詩詞大會懸明月,

震酈評說照豔菲。

少贊二人學問廣,

多揚四海藝朝暉!

注:震,酈乃康震,酈波兩教授。恕老夫直言,康震詩乃小兒科水平!老夫是什麼水平?本是機械,電氣工程師退休,詩詞僅僅業餘染指。


老張335536


南方妹紙你好,會寫詩,會對對聯的人不一定文化程度很高,也不一定是科班出身,而真正有文化者不一定寫詩或對對聯。

對大多數人說,寫詩,對對聯只是一個業餘愛好,一種精神享受。

我恢復高考後報考了中專,學的農業,業餘愛好詩詞歌聯。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業餘時間寫詩對對聯,經常參加夲市詩詞大賽及徵聯大賽,到後來每次參加都名列前茅,給我指導過的市文化館的老師(師大文學系畢業)名次都在我後。二000年前後,我覺得經常當頭都不好意思,再者,一個小縣級市畢竟水平有限,應該走出當地,面向全國。這樣就放棄了夲市參賽,參加了全國性的“李杜杯”、“才子杯”、等詩詞大賽獲獎。有一百多首詩詞(對聯)被七十餘部國家級詩詞專著收錄。有部分作品和辭條編入十餘部詩詞大辭典。

因而,寫詩對對聯者不一定文化程度很高,但詩聯對他們來說卻是最愛。


百幕大13


我看有點文化就行 過去國高畢業的都能當教授了,小學文化就有會寫詩的人,就是看你往這上務不,八歲小孩都敢和丞相對詩,你得通才行,我挺羨慕那些對詩好的詩友,比起來很遜色的多 ,自己也沒學過作詩,但是作的不好,現在學習階段,不敢和詩友相比,這寫詩也不是簡單的事,我在小報上,看到賓館的宣傳欄上寫的真好 就模仿去班上寫了一首,形容風景的詩,沒想到也上板報了,以後就經常寫了,自己覺得很順口,就當順口溜吧。看到那些詩寫的很悲時 感到落淚。

常常的看和寫 會增加你自己的信心,要想成為詩人遙遠的很,只有努力才行。

中國地大物博,能人多多,幾千年的才子李白杜莆,陸游,還有孟浩然,還有許多的才子佳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文人多多 ,寬敞的平臺,讓文人盡情發揮吧。





金秀雲


我認為這個只要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便可以做到。寫詩詞和對聯,與學歷高低關係不大。有的是大學學歷,未見得能詩詞歌賦,而有的初中文化,在這方面卻勝人一籌。這關鍵取決於個人興趣愛好和後天學習力。我就是一個高中生,但在寫作方面有愛好特長,參加工作後專門從事文字工作,而所謂的科班出身的文科夲科大學生卻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由此可見,學歷只是代表經歷,不一定能代表實際能力和水平。



浪湧海天


我有兩點疑問想請教提問者:第一您提此問是想證明什麼結論嗎?您是想證明愛好詩詞對聯這些傳統文化的人、相對文化素質都較高?還是想證明、真正有文化底蘊的人都不會關注詩詞對聯這些東西?另外,您所提問的文化水平如何界定?是以教育部門頒發的一紙文憑界定、還是以個人的文字功底和文學底蘊來界定?

古往今來,文憑雖然是界定個人文化程度的官方證明,但事實卻還是表明,少數有高文憑的人實際確實沒什麼文化可言,沒有取得高端文憑的人也不一定就沒文化底蘊。四大名著的作者、《聊齋志異》的作者,都沒聽說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過多好的成績。而改革開放以來,用權錢獲取的虛假文憑更不在少數。從另一方面來說,真正有文化的人,與經常關注、參與寫作也應該沒有直接的聯繫。歷史上李白、蘇軾等名家的作品固然質量數量俱佳,但有的人作品很少,卻一樣質量上品。比如有孤篇蓋全唐美譽的張若虛,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飛,他的作品很少,質量卻極高!而有些人,作品數量龐大,質量卻一般得很。比如清朝乾隆皇帝,據說他的詩詞作品的數量,超過全唐詩詞的總數量,卻也未見流傳多少乾隆的作品,想來質量也一般吧!

回過頭來說經常關注詩詞對聯的群體。文化底蘊很厚的人,不見得都喜歡關注這個,而經常關注和參與詩詞對聯活動的,應該各個文化層次的人都有。看平臺留言中的作品,意境韻律都美的不少,而對聯中只是上下聯字數相同、與對仗意境壓根兒掛不上號的也多得很。再看點贊數量,可以發現,真正意境韻律俱佳的詩詞對聯,得到的點贊多的時候極少。而得點贊最多的,往往是那些非常普通、甚至根本就不合格的作品。從這裡就可以發現,經常關注詩詞對聯的人,文化水平絕非是一個層次的,應該各個文化層次的人都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崇洋媚外的人、功利心重的人,絕不會經常關注詩詞對聯。在崇洋媚外者的心中,一切中國傳統的東西都是它們抵制的對象,而在功利分子看來,與其浪費時間關注傳統文化,不如去菸酒嫖娼搞好仕途關係!


hope195575576


只要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就有感而發;如果文化層次高,閱歷豐富的人而寫出的詩詞對聯,肯定是精華深奧一點囉!個人見解,不當之處,請校正!😊


周冬娥


本人喜歡詩詞與對句,大專學歷!

時常寫詩詞,喜歡對句,也喜歡古文,少年時曾背過若干篇著名的古文,也曾用古文寫過一些文章,不敢稱好,但也算過得去。

我覺得寫詩好無古文功底有莫大的關聯,古文不佳詩詞與對句是絕對不能太好的,正是因為自己能用古文寫文章,所以我能夠使用古文的形式隨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把一個觀點用詩詞的句型表達出來,長此以往就可以達到近似出口成章的意境。我覺得這都離不開古文的功底,精煉,言簡意賅的文字功夫!

古文不佳是現在人寫古詩詞不好的關鍵!


一笑貫長天


我也愛寫點傳統詩詞和對聯,我老實講,我文化水平不高,中專,50多歲了。和我們開初一起搞這個創作的人,他們都70多歲以上了,我們這些40多到50多歲的人是“後起之秀”,我們縣詩詞楹聯協會有200多會員,我們這年齡的現在佔40%左右,年輕人佔大多數,情況可能好一點。中華詩詞學會,市詩詞學會會員50多人,年輕人也佔大多數。

像我們這些50多歲以上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大專以上的極少,高中(中專)、初中的居多,甚至有小學歷的,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大學學歷。

我們這些初高中學歷的人為啥熱衷於傳統詩詞楹聯的寫作業呢?

其一,懷舊。從崇尚古典到創作就是懷舊錶現。我們這一代是從讀古典,背古典,考古典過來的。那的古典課文比現在多,考古典的分數佔的多。那時候以背古典多為榮,到了後來由於不滿足於背,就有了寫的慾望。

其二,自娛,消磨時間。有很多人認為寫傳統詩詞楹聯的人是賣弄,是復古,其實這是誤解。人的生活自由不能干涉,青菜白菜,各取所愛。有愛喝酒的,有愛打牌的,有愛釣魚的......我們愛寫點傳統詩詞楹聯也是所愛,至於發在網上,找個朋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三,傳統詩詞楹聯是中華文化的獨創,我們現在高喊繼承傳統文化,可是僅僅停留在背上。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不提倡寫作傳統詩詞楹聯,我認為背是繼承,創作傳統詩詞楹聯也是繼承。我們絕大多數寫作傳統詩詞楹聯的人都是自學的。

其四,生活的需要。特別是傳統楹聯,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等都離不了,如果我們把這些對聯寫得典雅一點豈不更好?詩詞楹聯與書法是孿生兄弟,如果寫書法的人自己也會創作傳統詩詞楹聯,豈不是相得益彰。我們縣近幾年春節都舉辦送春聯下鄉活動,楹聯是縣詩詞楹聯學會撰的,字是縣書法家協會書的。好在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加入了這支隊伍,也算是對創作傳統詩詞楹聯人的理解和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