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如何鴻運當頭》

農曆二月初二,為龍抬頭,又稱春龍節,春耕節。

《二月二龍抬頭,如何鴻運當頭》


其時大約在雨水和驚蟄這兩個節氣左右,此時大地回春,春風送暖,萬物復甦,生機開始勃發,全家老小在家休息的正月也已結束,要開始進行勞動生產了。

民間習俗有在當天剃頭髮,點燈、燒香、上供,祭祀,向龍王爺祈雨等等,以求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二月二龍抬頭,如何鴻運當頭》


一,為什麼叫龍抬頭?

說法1:明清時期,把農曆“二月二”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 其實是指到了驚蟄前後,蜇伏的各種蟲蛇等冬眠動物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說法2:中國古代史天文學上,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叫二十八星宿,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用來觀測天象,分析氣候變化等,用來以指導農業生產,和戰爭等大事。二十八星宿又分為四組,分別與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對應,每象對應七宿。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即是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整個過程。

《二月二龍抬頭,如何鴻運當頭》


說法3:

傳說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春龍節最早的傳說。

二:龍抬頭有哪些開運的習俗?

1 照房梁:

在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或手電照射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以表達對家中不受百蟲侵害之意。

2採龍氣:

二月二卯時(早上5點到7點之間)起床後,因卯時為春,主肝之氣,所以出門或在家中朝東面的窗戶,面向東方做腹式呼吸,東方青氣即充滿臟腑,舒發肝氣,是為養肝,利於養生;

3剃頭髮:理髮是為迎合這一年蓬勃之氣,從頭開始,煥然一新。

喻意著“小孩理髮,出人頭地,大人理髮,順順利利”。

4開筆禮:

二月二,給小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三,又是文昌帝君聖誕,因此,二月二開筆,也是祈願家中小孩能增慧開智,金榜題名,文運昌盛,福祿雙全之意。

5踏青:龍抬頭之際,正處春旺之時。踏青可以調整自己的心境與運勢,舒解胸中積鬱,給人帶來好運與吉祥。

6穿紅:國人喜紅色,認為可以吉祥旺運,有驅逐邪惡的功效。龍抬頭穿紅,寓意整年都鴻運當頭,好運吉祥,無病無災。

7飲食:

這一天,很多地方還流行還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糖炒豆等,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又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比如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為“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等等,以示吉慶。

8祭祀龍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能興雲佈雨,是代表吉祥的神獸,而春雨貴如油,所以這天人們祭祀龍神龍王以求雨賜福,代表著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9祭祀土地神:

二月初二,也是土地神生日,又稱“土地誕”。土地公公又稱福德正神,是中國道教及民間信仰之一,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佈最廣的祭祀建築。街頭巷尾、店鋪門口、家戶門口都有供奉,民眾尊稱為“福德正神”。保佑著一方土地之內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潔,出入平安。

所以在二月二這天,很多地方敲鑼鼓,放鞭炮等,為土地公公祝壽。

總之,二月二龍抬頭,是個吉利的好日子。有些好的習俗,代表著傳統文化敬畏自然敬天愛人的智慧,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愛國愛民,從我做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最後,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情早日消散。祈願有緣人見者得福,鴻運當頭,大展宏圖!

《二月二龍抬頭,如何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抬頭,如何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抬頭,如何鴻運當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