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如何鸿运当头》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又称春龙节,春耕节。

《二月二龙抬头,如何鸿运当头》


其时大约在雨水和惊蛰这两个节气左右,此时大地回春,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生机开始勃发,全家老小在家休息的正月也已结束,要开始进行劳动生产了。

民间习俗有在当天剃头发,点灯、烧香、上供,祭祀,向龙王爷祈雨等等,以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二月二龙抬头,如何鸿运当头》


一,为什么叫龙抬头?

说法1:明清时期,把农历“二月二”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其实是指到了惊蛰前后,蜇伏的各种虫蛇等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说法2:中国古代史天文学上,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叫二十八星宿,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用来观测天象,分析气候变化等,用来以指导农业生产,和战争等大事。二十八星宿又分为四组,分别与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对应,每象对应七宿。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即是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整个过程。

《二月二龙抬头,如何鸿运当头》


说法3:

传说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春龙节最早的传说。

二:龙抬头有哪些开运的习俗?

1 照房梁:

在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或手电照射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以表达对家中不受百虫侵害之意。

2采龙气:

二月二卯时(早上5点到7点之间)起床后,因卯时为春,主肝之气,所以出门或在家中朝东面的窗户,面向东方做腹式呼吸,东方青气即充满脏腑,舒发肝气,是为养肝,利于养生;

3剃头发:理发是为迎合这一年蓬勃之气,从头开始,焕然一新。

喻意着“小孩理发,出人头地,大人理发,顺顺利利”。

4开笔礼:

二月二,给小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三,又是文昌帝君圣诞,因此,二月二开笔,也是祈愿家中小孩能增慧开智,金榜题名,文运昌盛,福禄双全之意。

5踏青:龙抬头之际,正处春旺之时。踏青可以调整自己的心境与运势,舒解胸中积郁,给人带来好运与吉祥。

6穿红:国人喜红色,认为可以吉祥旺运,有驱逐邪恶的功效。龙抬头穿红,寓意整年都鸿运当头,好运吉祥,无病无灾。

7饮食:

这一天,很多地方还流行还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糖炒豆等,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又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比如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为“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等等,以示吉庆。

8祭祀龙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能兴云布雨,是代表吉祥的神兽,而春雨贵如油,所以这天人们祭祀龙神龙王以求雨赐福,代表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9祭祀土地神:

二月初二,也是土地神生日,又称“土地诞”。土地公公又称福德正神,是中国道教及民间信仰之一,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街头巷尾、店铺门口、家户门口都有供奉,民众尊称为“福德正神”。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

所以在二月二这天,很多地方敲锣鼓,放鞭炮等,为土地公公祝寿。

总之,二月二龙抬头,是个吉利的好日子。有些好的习俗,代表着传统文化敬畏自然敬天爱人的智慧,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爱民,从我做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最后,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疫情早日消散。祈愿有缘人见者得福,鸿运当头,大展宏图!

《二月二龙抬头,如何鸿运当头》


《二月二龙抬头,如何鸿运当头》


《二月二龙抬头,如何鸿运当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